雁門口鎮社區居民家門口看大戲

2020-08-03 荊門資訊

8月1日傍晚,雁門口鎮「紅色文藝輕騎兵」非遺皮影戲小分隊走進街道社區,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皮影戲演出,吸引200餘名居民觀看。

一個個影子,訴說著多少老人心聲;一張張皮影,傳承著祖輩千秋歷史。當晚,現場皮影戲流動舞臺彩幅高掛,臺前幕後燈光閃耀,皮影藝人繪聲繪影、技法嫻熟,觀眾臺前圍坐,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節目除傳統經典劇目《三請樊梨花》、《穆桂英掛帥》外,還有融入當前居民生活當中疫情防控工作宣傳編排演出的創新劇目《抗疫情》,給社區居民帶來全方位的精神享受和獨特的文化體驗,贏得在場居民陣陣掌聲。

該鎮文體站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來,文體站每年都要為社區居民群眾帶來兩到三場皮影戲演出。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進社區活動為期一周,真正讓群眾過足戲癮。(鄭萬文)

【來源:京山市融媒體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家門口看大戲,文化惠民暖人心
    為推動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實落地,滿足廣大居民精神文化需要,把文化送到老百姓家門口,12月6日,由區文旅局、區文化館主辦,街道文化站、君君文化傳媒(沂蒙之聲藝術團)承辦的,蘭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之——「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公益演出活動走進華苑社區。
  • 鄭州:精彩雜技進社區 居民「家門口」看大戲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 萌友 張蕊/文圖雜技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節目,它貼近群眾,深受居民喜愛。連日來,由鄭州市雜技團舉辦的「舞臺藝術進社區」演出,先後在鄭州市金水區豐產路街道辦事處明宏社區文化廣場和姚砦社區舉行,吸引眾多居民前來觀看。秋日的陽光分外和煦溫暖,居民看戲的熱情格外高漲。演出尚未開始,舞臺前就已經聚集了近百名觀眾。活動現場,雜技演員們表演了男子集體技巧、女子柔術、高空疊椅、肩上芭蕾等多個項目。
  • 零距離,鄭州這個社區的居民家門口就能看雜技!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一川 通訊員 劉美榮 谷陽 文圖 「這雜技團進社區能讓我們老百姓看一看,就特別開心,表演也可精彩。」一位老大爺坐在小馬紮上拍手叫好。近日,鄭州雜技團專場演出在金水區國基路轄區琥珀名城社區開幕,為社區群眾送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雜技表演,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務生活,也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欣賞到了精彩的表演節目。
  • 社區居民家門口看大戲
    12日下午,韶關奧園文化旅遊城營銷中心前廣場鼓樂陣陣,載歌載舞,一場紅色文藝輕騎兵志願服務隊走進奧園社區的文藝表演吸引了附近大量居民觀看。活動現場。活動通過結合唱紅歌、跳紅舞等多種表演形式,走進社區,面向基層大眾,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大力宣傳十九大以來我市城鄉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宣傳社會主義新氣象,宣傳我市的創文鞏衛成果,讓更多的市民眾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園,為我市的創文鞏衛工作做出新貢獻。
  • 「未來,社區居民能在家門口運動健身!」三義橋社區積極營造運動...
    8月3日下午,成都市雙流區東升街道三義橋社區兩委幹部來到轄區內的川網國際中心,對這裡正在修建的運動康復中心項目進行走訪。隨著大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三義橋社區在轄區內積極營造運動場景。近段時間以來,社區兩委幹部不僅對在建運動項目進行走訪,還與居民們一起商討打造居民家門口的運動空間。「我們社區有川網國際、謝菲聯足球基地等專業運動場館,還有運動公園供市民休閒,但是能讓居民平時就能比較方便使用的運動場景卻不算多。」
  • 社區居民家門口享「三甲級」醫療服務
    仲夏時節,走進觀山湖區觀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人在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接受針灸、推拿等中醫理療服務;問診的居民有序進行各項檢查,安靜、快速、有序。說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們紛紛點讚。居民點讚的背後,是近年來觀山湖區著力解決轄區居民「看病難」的種種努力。過去,觀山湖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相對薄弱,診療能力和專業人員水平較低,居民捨近求遠,看病總愛往大醫院跑,社區醫院卻門可羅雀。「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曾是觀山湖區發展中的一大短板。
  • 珠暉區:憲法宣傳進社區 居民家門口學法用法
    珠暉區憲法宣傳進社區。 紅網時刻衡陽12月4日訊(通訊員 唐蘭榮 記者 譚倩)「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無論合同籤訂,還是家庭婚姻,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12月4日,珠暉區東風街道前進裡社區工作人員正在給居民宣傳憲法和民法典有關內容。當天,珠暉區前進裡社區聯合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學院「衡陽群眾」志願者開展了「大力弘揚憲法精神,讓憲法走入居民生活」為主題的憲法日宣傳系列活動。據悉,該區其他社區也開展了國家憲法日宣傳系列活動。
  • 楓橋街道舉辦企業進社區招聘會 送崗位到居民家門口
    本報訊(記者 劉曉平)把崗位送到居民家門口,近日,「秋風送真情,就業暖民心」楓橋街道「住楓橋」App 客戶端線上招聘進社區專場招聘會在龍池社區舉辦。來自楓橋轄區的13家企業走進社區,共提供了27個就業崗位,吸引了不少社區居民前來參加。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方面,當前轄區不少企業都面臨著招工難的問題,而另一方面,社區裡有不少居民有就業的需求。
  • 這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新址升級,「家門口」的就醫便利看過來
    這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新址升級,「家門口」的就醫便利看過來 2020-12-02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0場攝影展覽送到居民「家門口」
    居民參觀攝影作品展覽。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梁湲媛/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柯保生/圖)11月24日-12月4日期間,10場攝影展覽在玉塘街道的社區、學校、廣場展出,展出作品是從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舉辦的各類攝影大賽中精選的優秀攝影作品,讓社區居民在自己的家門口便可享受到豐盛文化大餐,真正做到文化惠及於民、浸潤民心。
  • 社區微更新|居民一起建了個「家門口的網紅花園」,美景怡心、蔬果...
    「看,這是紫蘇」「需要澆水嗎,澆多少呀」「天氣炎熱應多澆水,澆到土壤溼潤就好」……一年前,這兩個小區的公共綠化區域還存在植被品種分布不均、缺乏定期維護管理、缺少兒童遊樂場地等問題。在社區自治理念的引導下,東明路街道社區管理辦工作兼小區居民的董蓮婷主動請纓,聯繫東明路街道社區自治辦,牽頭兩小區成立了社區花園自治小分隊,開始了社區小花園的設計改造。
  • 走進家門口的社區美學館窺見社區的生活美學
    家門口的「居民會所」雙水碾街道橫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向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創造有趣、有益、有溫度的社區生活,橫橋社區提出將對原有的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打造。在設計改造之前,社區邀請了居民們參與「橫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改造計劃參與式設計活動」,廣泛收集了居民們的建議。
  • 我們認真「做戲」給居民看 黃浦劇場的年度大戲
    社區舞臺是日常演出的主陣地83歲的田阿婆是淮海中路街道的一位居民,她尤其喜愛11月2日這晚的越劇陸派藝術專場演出:「每一句唱腔和每一個眼神都很到位,一點也不輸給電視裡的明星大腕。演出方還特別關愛老年人,我這張票就是他們到淮海中路順昌日託所進行重陽節慰問演出時,免費送給我的呢。」
  • 中醫藥學走入尋常百姓家,淄博社區居民有了家門口的「杏林驛站」
    12月11日,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張店區新華街社區設立的「杏林驛站」正式揭牌。為弘揚中醫藥文化,向社區居民傳播科學的中醫健康養生知識和理念,助力健康社區建設。12月11日上午,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張店區新華街社區設立的「杏林驛站」正式揭牌。
  • 姥姥家門口的大戲,你看過嗎?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口唱大戲,接姑娘,喚女婿,小外甥也要去……」,說起戲,耳邊就響起這首古老的童謠,關於兒時看戲的溫馨記憶便在童謠中漸漸清晰起來。很多年前,文化生活貧乏,尤其是農村,沒有電視電影,誰家有一部收音機都是很奢侈的事情,看場大戲似乎是唯一的娛樂方式。當然,那時候不可能有現代化的劇場,但隨處都是舞臺,田間、地畔、生產隊場院、農家炕頭……演員不拘時間、不挑場地,觀眾更樂得隨意自在。農閒時,一般都是掛鋤後,即六七月份間,是請戲的最佳時間。
  • 社區醫院增設內鏡中心 居民家門口也能做胃腸鏡了
    9月8日,鼓樓區幕府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消化內鏡中心接診第一天,67歲的趙先生就在家門口體驗到了社區醫院給自己帶來的便利。在該中心主任王鳳看來,為進一步滿足周邊老百姓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區醫院綜合診療能力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大醫院專家親自操作,患者就診有了「VIP」的感覺 「不愧是專家,做胃鏡的時候說取了三個樣本,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 北京人藝抗疫大戲《社區居委會》首演
    北京人藝抗疫大戲《社區居委會》首演 北京人藝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高凱)11日起,北京人藝年度抗疫大戲《社區居委會》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該劇以小見大,用身邊人身邊事,北京人藝抗疫大戲《社區居委會》首演 北京人藝供圖「在國家遇到重大事件的關鍵時刻,我們北京人藝從不會缺席,勇於擔當,舞臺就是我們的戰場,我們用舞臺去和疫情戰鬥。」任鳴表示。
  • 包餃子、看大戲、喜迎冬至 登仁橋社區開展同心惠民活動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4日訊(通訊員 楊敏 黃建蘭)12月22日上午,長沙市天心區委統戰部、坡子街街道登仁橋社區黨總支聯合舉辦「走進老長沙·同心唱盛世」主題活動。社區老街坊們歡聚一堂看大戲、吃餃子,過冬至、暖人心。
  • 小小自治金,為半淞園居民帶來家門口的「小歡喜」
    昏暗的居民樓大堂變成明亮的公共空間,居民可以坐在沙發上,看看書、喝喝茶、拉拉家常,這是黃浦區半淞園街道越紀公寓居民感受到的新變化。
  • 建鄴啟動「茶亭紅哨」家門口服務社區平臺
    南報網訊(記者  馬道軍)今天(7月1日),記者從建鄴區民政部門獲悉,該區莫愁湖街道茶亭社區在「七一」前夕啟動「茶亭紅哨」家門口服務社區平臺,推動社區協商、群眾動員、居民參與社會治理。據介紹,「茶亭紅哨」家門口服務社區平臺的突出亮點是聯動了社區、學校、屬地企業、駐地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6大核心力量,形成了一個社區志願服務的良性循環。6大核心既可以把自己的問題與需求放到平臺上去,也可以把自己富餘的力量放到平臺上去,形成居民互幫互助,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群眾的事情群眾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