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螺(學名)做成了手工藝品。
小巧可人的龍宮翁戎螺 、五彩斑斕的筆螺、張揚豔麗的骨螺、斑駁雅致的芋螺、渾然天成的寶螺……這些「骨骼瑰寶」的奇妙形態吸引著西寧小夥、今年26歲的劉晨玉,他從小喜歡收集各種海螺、貝殼,至今達到兩百多種。
鸚鵡螺是劉晨玉的寶物。
進入劉晨玉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廳柜子裡擺放的海螺、貝殼。一排長約4米、高近3米的透明立櫃,裡面裝滿了上百種海螺,以及虎斑貝、血蛤、海星等海洋生物標本,蔚藍色的背景配上珊瑚、帆船模型等裝飾,讓整個客廳充滿海洋氣息。
劉晨玉收集的貝類有血蛤(學名)、貝殼寄生花(學名)、花紋蛤(學名)。
在劉晨玉臥室內,一個渾身長刺的海螺,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劉晨玉介紹,這個海螺名叫「維納斯骨螺」,這類海螺主要產自印度尼西亞,從螺頭到螺末端有6釐米長,通過演化變成奇形怪狀,變得鋒利、細長,而且以食肉為主。骨螺造型很美,最長可達12釐米,這種大自然的雕刻品很受收藏家喜愛。他還說,希臘神話中,愛神維納斯常用骨螺來梳理她的秀髮,他嘗試骨螺來梳頭,效果非常好。
維納斯骨螺(學名)。
「我8歲第一次見到大海,在亂石中收集了我的第一個海螺,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色彩,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劉晨玉回憶起了他的收藏之路。談及海螺,劉晨玉算是一名專家。家中擺放的幾個鸚鵡螺看似相同,實際上分為4個品種。他介紹:「不同種類鸚鵡螺斑紋的大小、形狀以及『肚臍』的深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種類比較常見,有的種類非常罕見,價值相差很遠。比如一種帶天然『眼洞』的鸚鵡螺,許多文獻資料認為是極其罕見的,因而一些不法商販會給許多常見種類的鸚鵡螺打洞冒充天然『眼洞』的鸚鵡螺。為了購買時不上當,我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分辨真假『眼洞』的方法呢。」
玫瑰螺(學名)。
劉晨玉的母親陳曉紅介紹說,兒子從小最喜歡收集吃完的海鮮殼,有時會帶著兒子到青島旅行,在海邊拾海螺。工作以後,劉晨玉每次到沿海城市出差、旅遊,都不忘逛一逛當地的海洋博物館,小到如黃豆般的海螺殼,大到如嬰兒澡盆般的車榘貝,只要認為值得收藏,都要買回家。從小學到現在,劉晨玉尋覓海螺、貝殼的足跡已經遍布青島、大連、廈門等國內數十座城市、村鎮和小島。
塔螺(學名)。
除了一屋子的海螺和貝殼,劉晨玉還製作了數十件海洋生物手工藝品。劉晨玉說:「我愛大海,也愛海洋生物。希望以後有機會在西寧建一座海螺博物館,永久展出海螺和貝殼,呼籲人們保護海洋。」
本報記者 祁曉軍 文/圖
作者:祁曉軍 來源: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