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小夥想建一座海螺博物館

2020-12-04 青海日報

法螺(學名)做成了手工藝品。

小巧可人的龍宮翁戎螺 、五彩斑斕的筆螺、張揚豔麗的骨螺、斑駁雅致的芋螺、渾然天成的寶螺……這些「骨骼瑰寶」的奇妙形態吸引著西寧小夥、今年26歲的劉晨玉,他從小喜歡收集各種海螺、貝殼,至今達到兩百多種。

鸚鵡螺是劉晨玉的寶物。

進入劉晨玉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廳柜子裡擺放的海螺、貝殼。一排長約4米、高近3米的透明立櫃,裡面裝滿了上百種海螺,以及虎斑貝、血蛤、海星等海洋生物標本,蔚藍色的背景配上珊瑚、帆船模型等裝飾,讓整個客廳充滿海洋氣息。

劉晨玉收集的貝類有血蛤(學名)、貝殼寄生花(學名)、花紋蛤(學名)。

在劉晨玉臥室內,一個渾身長刺的海螺,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劉晨玉介紹,這個海螺名叫「維納斯骨螺」,這類海螺主要產自印度尼西亞,從螺頭到螺末端有6釐米長,通過演化變成奇形怪狀,變得鋒利、細長,而且以食肉為主。骨螺造型很美,最長可達12釐米,這種大自然的雕刻品很受收藏家喜愛。他還說,希臘神話中,愛神維納斯常用骨螺來梳理她的秀髮,他嘗試骨螺來梳頭,效果非常好。

維納斯骨螺(學名)。

「我8歲第一次見到大海,在亂石中收集了我的第一個海螺,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色彩,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劉晨玉回憶起了他的收藏之路。談及海螺,劉晨玉算是一名專家。家中擺放的幾個鸚鵡螺看似相同,實際上分為4個品種。他介紹:「不同種類鸚鵡螺斑紋的大小、形狀以及『肚臍』的深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種類比較常見,有的種類非常罕見,價值相差很遠。比如一種帶天然『眼洞』的鸚鵡螺,許多文獻資料認為是極其罕見的,因而一些不法商販會給許多常見種類的鸚鵡螺打洞冒充天然『眼洞』的鸚鵡螺。為了購買時不上當,我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分辨真假『眼洞』的方法呢。」

玫瑰螺(學名)。

劉晨玉的母親陳曉紅介紹說,兒子從小最喜歡收集吃完的海鮮殼,有時會帶著兒子到青島旅行,在海邊拾海螺。工作以後,劉晨玉每次到沿海城市出差、旅遊,都不忘逛一逛當地的海洋博物館,小到如黃豆般的海螺殼,大到如嬰兒澡盆般的車榘貝,只要認為值得收藏,都要買回家。從小學到現在,劉晨玉尋覓海螺、貝殼的足跡已經遍布青島、大連、廈門等國內數十座城市、村鎮和小島。

塔螺(學名)。

除了一屋子的海螺和貝殼,劉晨玉還製作了數十件海洋生物手工藝品。劉晨玉說:「我愛大海,也愛海洋生物。希望以後有機會在西寧建一座海螺博物館,永久展出海螺和貝殼,呼籲人們保護海洋。」

本報記者 祁曉軍 文/圖

作者:祁曉軍 來源:西海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西寧人均一座小花園
    西寧人均一座小花園 2020-12-16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寧最美的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榜推薦,你有去過幾個?
    西寧最美的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榜推薦,你有去過幾個?西寧這座城市似乎並不十分出名,對於這個範圍內的旅遊城市來說,小針織仍然不是第一個想到西寧的人,我相信很多朋友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西寧不值得玩,事實上,西寧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等著人們去尋找,這部分小版本告訴你西寧肯定會玩什麼景點,去西寧最值得玩的景點,過來看看。一.塔爾寺:這個地方是中國藏傳佛教寺院,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寺院。修道院內的裝飾非常強大,寶藏豐富,進去後能夠感受到非常強烈的宗教氛圍,很多人來到這個地方,所以值得去。二。
  • 軍閥馬步芳父子在青海西寧留下兩處建築,如今成了旅遊的景點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到青海省會西寧,一般人會選擇到「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去看看。2006年我到西寧的時候,旅遊市場遠沒有當下這麼火熱,當年用膠片相機,記錄下的內容也不多。
  • 突兀虎臺下的幸福西寧
    文:上沙沃圖:來源網絡西寧市城西區聳立著一座土臺,名曰南涼虎臺遺址,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南涼王在西寧建都時的重要遺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原臺共九層,臺下可陳兵10萬,臺上用於軍事檢閱,現僅存土丘。當地群眾稱其為「將臺」或「點將臺」。
  • 西寧這座博物館門票雖貴,卻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唐卡,深受遊客喜愛
    這次來青海的西寧旅行,來到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對藏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看到藏族的一些風景和一些習俗,而是通過一些文物,通過講解,更加加深了對藏文化的了解。作為藏文化發祥地之一的青海省,這座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藏文化的綜合型博物館,它建成於2006年,與北館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一起構成了整個建築體系。
  • 青海西寧北禪寺旅遊景點介紹(圖)
    西寧其他景點介紹》》》》西寧塔爾寺》》西寧南禪寺 》》西寧湟源峽 》》贊普林卡 》》西寧北海公園 》》西寧法幢寺 》》西寧虎臺遺址 》》西寧浦寧之珠 》》西寧南山公園 》》西寧黑泉水庫 》》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 》》青海省博物館 》》西寧植物園西寧北禪寺景點介紹  西寧北禪寺,
  • 收藏了整個海洋美夢的貝殼博物館,一個海螺為何價值600萬
    雪梨歌劇院為什麼會選擇以海螺為原型建造? 世界上第一艘潛水艇為什麼叫「鸚鵡螺」號? 女神維納斯用來梳頭髮的海螺長什麼樣? 在來到青島貝殼博物館之前,這些問題我是一個都搭不上來。
  • 建川博物館"侵華日軍館"設計者是日本人
    昨天是抗日戰爭勝利64周年紀念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日本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來到建川博物館,為建川博物館「侵華日軍館」展館設計做最後修改,並希望展館能儘快建好,用實實在在的東西反映「日軍侵華」這一歷史事實,正視歷史。
  • 西寧有一個縣,被譽為「西寧後花園」,夏天絕對值得一去!
    大同是青海的一個名縣,其實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從西寧出發,向北行駛約40公裡,你來到一個美麗的縣城,這是西寧最大的縣,名叫大同縣,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山美花美,大同縣叫大同回族土族自治縣,這樣的自治縣在青海很少見,還有一個和民和一模一樣,全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大同縣位於青海省河湟谷地東部
  • 1953年,西寧建成青海人民劇院
    1952年11月,我所在的西北軍區後勤政治部京劇團合併到一軍戲曲隊,後來到了西寧,成立了西蘭京劇院。那時,西寧城區面積不大,人口數萬人,除了以湟光電影院為中心的所謂繁華區有一座三層建築湟中大廈和一座兩層的百貨公司外,東西南北大街一律是低矮的土房。作為演出團體,我們感受最深,最急迫的就是沒有演出場地。
  • 西寧,一座會「呼吸」的城
    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條水系猶如三條碧綠的玉帶,緊緊地系在西寧這座高原古城的腰間,形成了「兩山對峙、三水匯聚、四川相連」的山水格局。多年來,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西寧,不斷探索人與水、水與城的關係,以海綿城市建設這一開拓性的探索解鎖城市蝶變密碼。  海綿城市,被形象地稱為「會呼吸的城市」。聽,西寧在「呼吸」!
  • 西寧周邊遊必遊的10個景點
    AAAAA級旅遊景區2、青海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遊景點,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館。AAAA級旅遊景區4、中國(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建成於2006年,建築總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分別設有藏醫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獻、藏藥標本、天文歷算、彩繪大觀等展廳。
  • 秦皇島也有一座貝殼博物館,擁有千種貝殼,超適合帶孩子來!
    秦皇島也有一座貝殼博物館,擁有千種貝殼,超適合帶孩子來!在仙螺島貝殼博物館這裡,雖然整體的面積並不大,但是這裡面的貝殼種類有很多種,在裡面走上一圈,幾乎能見到幾百上千種貝殼,各種貝殼類的化石和骨骼結構在這裡展現無遺,有大的有小的有花的有彩的,小朋友們來到這裡的時候,幾乎都是走不動道的,看著這五彩斑斕的貝殼,別說孩子,就連大人的童心都給勾引起來了。
  • "中國第一民間收藏家"徐志堅:想在常州建博物館
    想在家鄉建座博物館  在徐志堅看來,藏品是華夏智慧的結晶,它能讓人感知文明,怡養情致,只收藏不展出,難以體現傳承文明的真正價值。基於這種理念,為藏品建座博物館,成為他多年的夢想。  徐志堅想建座博物館,還有另外一層考慮:許多藏品長期堆放在租用的倉庫裡,有了博物館,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護。
  • 應該建一座世界文明博物館
    博物館是人類社會收藏和展示文明發展成果的重要文化機構。現代博物館具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在社會公民的教化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後,我國博物館事業飛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6年,全國博物館總數已達4109家。
  • 海邊小夥告訴你,漁民在做海螺的時候,多是這樣做的,好吃又美味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水煮海螺的做法了,因為這道水煮海螺的做法,也是我們這個小漁村裡,最常見最方便的做法了,基本我們這裡在做海螺的時候,多是採用水煮的方法,而且這樣的水煮海螺方法也是海螺的吃法裡,最原滋原味的吃法了,而且也是最有營養的吃法了,我個人感覺也是最好吃的做法了,今天就把這道水煮海螺的具體做法,完完全全的分享給大家,但由於我不是專業的廚師,要是有說錯的地方,
  • 一座博物館,拯救一座城!
    一座博物館的力量能有多大? 這段歷史告訴你, 它可以拯救一座城。 如今,一城一館,幾乎成為城市的基礎配置,藝術文化不再高高在上,永居神壇。逛逛展覽,看看畫作,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 首爾將建一座機器人科學博物館,機器人也參與建造
    據建築網站 Archinect 報導,韓國首爾市政府計劃建一座機器人科學博物館。土耳其的建築工作室 Melike Altinisik Architects (MAA)贏得了設計競賽,將負責博物館的設計。
  • 深圳能否建一座方言博物館
    有時不免就想,如果有一項技術,能夠拷貝古人的聲音就好了。我們將聽到孔子怎樣與學生對話、李白怎樣吟詩、陳圓圓的歌喉到底如何婉轉……這將比許多考古大發現還要令人嚮往。 也由此想到,如果說語言特別是方言是一種歷史的活化石,今天,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人口頻繁流動和城市化速度之快史無前例的時代,方言的消失速度也在加快。為了免除後人類似的遺憾,我們能否為各地方言進行音頻存檔呢?
  • 來自大學生的西寧幸福感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而這其中,就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他們或來自五湖四海,或去了五湖四海,但他們都因為在西寧感受到了溫暖、收穫到了幸福而對這座城市銘記於心…… 在西寧上大學的學生看來,西寧不僅顛覆了對大西北的認識,而且很享受在西寧上學的幸福生活,出臺的一系列助學舉措,讓外地的貧困學生解除了後顧之憂,老師同學和城市的風土人情,讓他們感受到了西寧的幸福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