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山水詞韻味深遠,上下闋的末三句更是經典無比!

2020-12-06 龍城故人

古時文人途經山水寶地賞景時總喜歡寫詩作詞,並且他們寫這類詩詞時往往都會帶上自己的情感,或言志或抒情,讓情景交融在一起,整首作品就變得韻味無窮了,所以每當讀起這類詩詞時都總會感覺其富有深邃的哲理,讓人不禁去細細品味。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首極具魅力的詞。

《行香子·過七裡瀨》

【宋】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這首詞就是北宋的大詞人蘇軾在杭州任職時所寫,當時他正巡查富陽,乘舟途中經過七裡瀨,看見這大好的山水,心有所感寫下的一首詞。這首詞讀起來很是清新,沒有一點沉重感,用語也頗為清麗,並且上下片的末三句都寫得甚為巧妙,山水結合,剛柔並濟讓這首詞給人的意境廣渺閒適,韻味無窮。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此詞起句就開始描寫這裡的江水景色,從一葉輕舟到天水一色,無不在創造一種安逸寧靜的氛圍,再有「魚翻藻鑑,鷺點菸汀」更是給這幅美麗的畫卷添上了十足的活力,一個「翻」一個「點」將魚鷺描寫得活靈活現神態十足,而末三句寫的更為巧妙,先是一個「過」字筆鋒一轉,將上文所有的風景描寫都變成了要過的這三個「溪」的鋪墊,「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種不同的溪景,代指了此次航行所見過的不同的景色,一下就讓整個上片的意境從清新秀麗變為寧謐悽清,為下片寫感慨作鋪墊。

上片寫水,下片則寫山,最為關鍵的是下片沒有採用上片細寫風景的方式,「重重似畫,曲曲如屏」這樣的描寫讓詞人處在了一個「點評者」的位置上,這樣就能更好的引出下兩句的感慨,讓情感表達不顯得突兀,「君臣」就是指劉秀和輔佐他打下江山後隱居的嚴子陵,而緊跟的「今古空名」體現出了詞人略有迷茫的樣子,無論立下多麼出色的功勞,到頭來還是只會成為空名罷了,不過最後一個「但」字總領的末三句則打消了詞人的迷茫,這大自然的風景是永恆的啊,「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與上片的「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相呼應,這首詞所有的意境都蘊藏在了這一山一水之中,說其韻味深遠無窮絲毫不為過。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蘇軾這首送別詞不是很出名,只第一句就絕妙千古,讓後人一醉千年
    這首詞寫於1076年,他當時在山東密州做太守。而這首詞如題目中所說,是寫給文安國的。這個文安國又叫文勳,曾做太府寺丞,善長書畫,蘇軾曾有寫《文勳篆贊》,世人篆字,隸體不除。如浙人語,終老帶吾,意在隸前。汲冢魯壁,周鼓秦山。
  • 蘇軾這三首關於中秋的詩詞,首首經典,最後一首更是被推崇至今
    而,僅蘇軾一人,一生中就寫過多首與中秋有關的詩詞,其中,又尤以這三首最為經典,最後一首甚至被奉為「千古詠中秋第一」。《念奴嬌·中秋》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 秦觀很經典的詞,全詞共4句就有3句經典,最後一句讓蘇軾愛不釋手
    很多人可能對秦觀並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那首《鵲橋仙》卻是被傳頌千年,尤其是其中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是曠世經典,單憑這首詞秦觀便能夠立於宋代詞林。秦觀一生作詞甚多,本期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秦觀另一首很經典的詞,全文共4句卻有3句經典,最後一句更是讓蘇軾愛不釋手。
  • 歐陽修最經典的《踏莎行》,從兩個視角寫離愁,造就兩個千古名句
    歐陽修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風,平易自然,代表作就是《醉翁亭記》;他還對詞作有所創新,將五代高雅的花間詞往通俗方向發展,擴大了抒情功能;他更是提出了「詩窮而後工」的理論,對西崑體詩風進行了矯正。除卻這些不談,歐陽修也堪稱千古伯樂,在他的門下出現眾多文學巨匠。他淡泊名利與豁達樂觀的性格,對它的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
  • 蘇軾這首詞字字泣血,寫盡失去愛人的悲痛,令人無比動容
    但是有這麼一位詩人,似乎不太一樣,那就是蘇軾。提到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他詩人的身份。但是筆者卻是因為詩詞認識他,進而因為美食喜歡上他。除了文學家和美食家,蘇軾還是一位書畫家,是「宋四家」之一。言歸正傳,今天來看看蘇軾的經典代表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蘇軾這首寫最美初春的詞,巧妙引用韓愈的名句,更添別樣的韻味
    我們今天一同分享蘇軾寫早春的一首詞《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這首詞作於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的2月,此時正逢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這時的蘇軾28歲。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宋代:蘇軾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
  • 史上最經典的詞牌《雨霖鈴》,唐圭璋點評「餘恨無窮,餘味不盡」
    除此之外,他的一生還創作了大量的詞調,對宋詞的發展影響深遠。就跟音樂的樂譜有一個音調一樣,詞調就是宋詞樂譜的宮調。一般62字以內的稱為小令,超過62字的為慢詞;詞包含上下兩闋的就是雙調。每個詞調都有一個名稱,那就是詞牌。在宋詞所有的將近九百個詞調當中,柳永一人首創或首用的詞調就有一百多個。
  • 蘇軾這首詞行雲流水,猶如一幅唯美的畫,其中一句更是經典名言!
    蘇軾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位北宋大文豪,無論是他的文學作品,還是他的人生經歷,那都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他的後半生更是顛沛流離,但即使是這樣蘇軾,也是保持了一種文人風骨,從來也沒有向困難低頭,這也正是蘇軾的精神,而他的這種精神,更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我們從他的這種人生經歷中,更是受益匪淺
  • 蘇軾這首送別詞,末一句比喻十分新奇,讀罷令人落淚
    熙寧七年,即公元1074年的七月,蘇軾正在杭州做通判,他的好友也是同僚陳襄(字述古)移守南都,蘇軾相送臨平(今天的餘杭),才依依不捨的分離,在離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詞《南鄉子》。詞的上片寫蘇軾和友人分手後,又回望離別之地,展現了那種對往事的無限追憶和對於友人的依戀之情。起首兩句寫蘇軾對陳襄離去的不舍,送了一程又是一程,直送到回頭看不見了城中的人影了,但是那臨平城中的高塔卻仍然矗立著,在作者眼中,它正在向西而望,仿佛也是在為他的郡守送別。
  • 蘇軾為歌妓寫下這首定風波,末一句已成了蘇軾人生態度的代名詞
    下面這首詞中提到的王定國,指的是東坡的好友王鞏。王鞏因為受到「烏臺詩案」的牽連,曾經被貶謫到當時鳥不拉屎的嶺南地區,在王鞏遭到貶謫的時候,王鞏的歌妓柔奴陪同王鞏來到了嶺南。到了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的時候,王鞏終於得以北歸。
  • 黃庭堅偶遇佳人,這首詞語淡情深,最後三句更是意濃韻遠
    更有借景抒情的結尾,比如蘇軾的《行香子》,「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北宋一位才子也非常善於賦詞,而且結尾也非常講究。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偶遇佳人,這首詞語淡情深,最後三句更是意濃韻遠。蘇軾有詩,「佳人未肯回秋波」。遠山秋波,比喻陳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呼應前面的「眉黛、秋波」,表達了詞人對她的愛慕之情。黃庭堅估計很久沒有心跳加速的感覺了,如今忽然出現一位「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餘」的佳人,也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女子柔情脈脈、春愁懨懨,讓黃大詞人有點心醉,卻既愛猶憐。
  • 三首蘇軾的古詩詞,將文字的美發揮到了極致,意韻深遠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三首蘇軾的古詩詞,每首詩都將文字的美發揮到了極致,意韻深遠,值得在閒暇時細細品讀。1.——宋·蘇軾這首蘇軾的《如夢令·有寄》語言簡潔又清新明快,特別是最後一句:「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使人感到身處清新又溫大自然,就如同在清晨山間的一灣清泉之旁;在春天雨後的一片草地之中;在白雪皚皚的一座高山之頂。通過環境描寫襯託出了內心的淡淡的思念之情。
  • 蘇軾這首詩清新脫俗,其中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更是成為千古名言
    蘇軾不僅是一位天才,他不僅有才華,同時才情也高,他一生寫過了很多經典的詩作,同時他的這些詩作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有一些比較經典的詩句,更是成為了至理名言;這也正是蘇軾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所以讀他的作品,除了能夠感受到詩歌獨特的韻味之外,還有就是能夠從中學會詩人的大智慧。
  • 蘇軾的這首詩,短短4句,卻把暴雨的壯觀描寫得淋漓盡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便是一首關乎暴雨的經典詩篇。它是北宋詩人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中的第一首。它是蘇軾乘船遊覽西湖時,恰逢暴雨,有感而發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它只有短短4句,卻把暴雨的壯觀刻畫得淋漓盡致。而西湖的美麗雨景,更是令人心醉。
  • 蘇軾這首《鷓鴣天》,雖不甘卻無奈,其中的傷感之情不言而喻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下來,傳世的詩詞何止千萬首,無論是膾炙人口的唐詩,還是別有韻味的宋詞,亦或是悠揚深遠的元曲,都是屬於我們的文化瑰寶,快來看看今天帶來的詩詞是什麼吧~蘇軾這位大文豪,在詩詞史上甚至是文學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他六十多年的生涯中,不知為後世留下了多少的名篇佳作。雖然蘇軾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是才俊多坎坷。
  • 秦觀的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意境不輸於蘇軾那首
    秦觀和蘇軾那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而且兩個人才華相當,雖然秦觀看似名氣不如蘇軾,但是很顯然他的作品同樣寫得很深刻,一些經典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可謂是自成一派,作為婉約派裡的代表詞人,秦觀的詞一向以細膩著稱,特別是他筆下的愛情,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使得我們在讀了他的作品之後
  • 李清照不滿丈夫忙於應酬,這首詩妙句偶得,頸聯更是寓意深遠
    但是妙手卻不是與生俱來,即使像李白、蘇軾等詩詞名家,也需要勤奮加機緣。賈島就是一位苦吟客,「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杜甫曾嘆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南宋的一位女才子也寫了一首詩,讀完更是令人受益匪淺。感懷宋代:李清照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 蘇軾看望荊公,這首絕句語短情長,最後7字蘊含深遠
    生活充滿艱辛,也是五味雜陳;人生悲歡離合、更是波瀾曲折。有人一輩子貪圖安逸,卻精神空虛;有人一生命運多舛,卻苦中作樂。李商隱嘆息聚少離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杜牧不甘沉淪,「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蘇軾這首詞化用白居易的詩意,通篇句句經典,最後一句無人能超越
    》,蘇軾把這首詩的詩意,全部融入進了自己的作品中,但寫得極為巧妙,從而也令自己的詞最終是超越了原作。白居易的作品對於後世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那也是膾炙人口,而他的這首《初出城留別》,雖然在他眾多的作品中,並不能算是一流的佳作,但也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感人,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蘇軾也正是把這首詩中的詩意化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蘇軾很深情的一首詞,僅讀前三句,便扣人心弦
    正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而蘇軾這首很深情的詞,可謂僅讀前三句,就扣人心弦。「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有多少人因它出自肺腑的語言而深受感動,又有多少人因它悽涼哀婉的情調而沉痛。首先,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它的前三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它的字面意思是說,蘇軾與其妻子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即便強忍住不去思念,可終究是難相忘。而想要體會蘇軾這裡的深情,就必須先要了解一段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