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文人途經山水寶地賞景時總喜歡寫詩作詞,並且他們寫這類詩詞時往往都會帶上自己的情感,或言志或抒情,讓情景交融在一起,整首作品就變得韻味無窮了,所以每當讀起這類詩詞時都總會感覺其富有深邃的哲理,讓人不禁去細細品味。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首極具魅力的詞。
《行香子·過七裡瀨》
【宋】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這首詞就是北宋的大詞人蘇軾在杭州任職時所寫,當時他正巡查富陽,乘舟途中經過七裡瀨,看見這大好的山水,心有所感寫下的一首詞。這首詞讀起來很是清新,沒有一點沉重感,用語也頗為清麗,並且上下片的末三句都寫得甚為巧妙,山水結合,剛柔並濟讓這首詞給人的意境廣渺閒適,韻味無窮。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此詞起句就開始描寫這裡的江水景色,從一葉輕舟到天水一色,無不在創造一種安逸寧靜的氛圍,再有「魚翻藻鑑,鷺點菸汀」更是給這幅美麗的畫卷添上了十足的活力,一個「翻」一個「點」將魚鷺描寫得活靈活現神態十足,而末三句寫的更為巧妙,先是一個「過」字筆鋒一轉,將上文所有的風景描寫都變成了要過的這三個「溪」的鋪墊,「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種不同的溪景,代指了此次航行所見過的不同的景色,一下就讓整個上片的意境從清新秀麗變為寧謐悽清,為下片寫感慨作鋪墊。
上片寫水,下片則寫山,最為關鍵的是下片沒有採用上片細寫風景的方式,「重重似畫,曲曲如屏」這樣的描寫讓詞人處在了一個「點評者」的位置上,這樣就能更好的引出下兩句的感慨,讓情感表達不顯得突兀,「君臣」就是指劉秀和輔佐他打下江山後隱居的嚴子陵,而緊跟的「今古空名」體現出了詞人略有迷茫的樣子,無論立下多麼出色的功勞,到頭來還是只會成為空名罷了,不過最後一個「但」字總領的末三句則打消了詞人的迷茫,這大自然的風景是永恆的啊,「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與上片的「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相呼應,這首詞所有的意境都蘊藏在了這一山一水之中,說其韻味深遠無窮絲毫不為過。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