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北京4月25日電(記者嚴冰)今天下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外註冊記者團一行120人走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了解大興機場工程建設和運營籌備情況。此次中外記者團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荷蘭等46個國家和地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發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高度重視。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專程考察了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必須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繼續為國家基礎建設創造樣板。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定位為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也是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遠期規劃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以上,年貨郵吞吐量400萬噸,飛機起降88萬架次。本期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飛行區指標為4F。主要建設「三縱一橫」4條跑道、70萬平方米航站樓,同步建設航空公司基地、貨運、空管、供油、維修、航空配餐等各類保障設施,紅線內工程建設投資1200億,帶動投資4000億。
當前,大興機場的工程建設與運營籌備工作已進入到決戰決勝的最後總攻階段。根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工程建設與運營籌備總進度綜合管控計劃》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方案》要求,大興機場緊盯「6·30」竣工,「9·30」前投運兩個時間目標節點,倒排工期,全力以赴,積極協調,紮實推進各項工作順利實施。並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以建設「四個工程」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乾乾淨淨做工程、認認真真樹豐碑」,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工程建設方面,大興機場航站樓屋面裝飾板安裝、裝修工作基本完成;停車樓和綜合樓主體結構、金屬屋面、幕牆等已完成,綜合樓已完成交接;進出場高架橋結構及路面工程全部完成,場內主幹道通車,綜合管廊結構全部完成,給水站、次高壓A燃氣調壓站等市政設施已完工。運營籌備方面,國內外已有50多家航空公司表達了想要入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意向。此外,大興機場已於2月24日完成飛行校驗工作,標誌著大興機場飛行程序和導航設備具備投產通航條件,大興機場將成為國內首家開航即具備Ⅲ類運行和低能見度起飛能力的機場。下一步大興機場將穩步推進試飛、綜合模擬演練相關工作。
中外媒體記者觀看了題為《新樞紐 新引擎 新國門》的英文版視頻短片,聽取了關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區域關係、總體規劃、建設目標、交通體系、創新突破、綠色建設、工期計劃等內容的介紹。登上了正在建設的航站樓四層出發大廳和五層中央浮島,俯瞰機場內景,如鳳凰展翅般的新機場建築呈現在眼前,令人震撼。記者們緊緊圍在機場建設運籌者身邊,圍繞大興機場建設和運營籌備提出各種問題,對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嘖嘖稱讚。
【大興機場主要特色和功能亮點背景資料】
大興機場全面展現中國民航自主創新的最新成果、最高水平,實現多項世界一流。
在綜合交通方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融合陸側交通資源,著力打造「五縱兩橫」的綜合交通主幹網絡。在航站樓下方,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南北集中縱貫穿越,特別是高鐵通過航站樓下方時,設計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50公裡,這種穿越形式和速度設計均為全球機場首次;軌道交通在航站樓地下二層設站,旅客通過大容量電梯或扶梯直接進入至航站樓,實現了空陸側交通「無縫銜接」和「零距離換乘」。這使大興機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交通樞紐。
航站樓設計方面,航站樓建築方案根據飛機停靠、工藝流程等功能需要,確定了主航站樓採用中央放射的五指廊構型,後續在航站樓建築方案優化過程中,結合陸側綜合服務樓構成的北指廊,與主樓共同形成了一個形態穩定勻稱的整體構型。這種構型的特點是指廊短,空側延展面大,在擁有更多近機位的同時,做到旅客安檢後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約600米,步行時間不到8分鐘,效率優於世界其他同等規模機場。
航站樓流程首次採用雙層出發工藝設計來滿足72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的陸側車道邊需求,部分機位採用國內國際混用,設立中轉手續集中辦理區,中轉流程更加便捷。
航站樓將體現中國傳統經典建築元素,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站樓建設理念。候機區兼顧室內外特點,位於五指廊端部的外部空間分別以絲園、茶園、瓷園、田園和中國園為主題,呼應絲綢之路內涵,為旅客帶來中國園林式的候機體驗。同時,輔以豐富的商業休閒資源、高效的行李系統和綜合配套設施,將為旅客提供更便捷、愉悅的乘機感受。
為保證航站樓結構的抗震安全,設置了1152個橡膠隔震支座和彈性滑板支座,構建了組合減隔震體系,有效提高了航站樓結構的抗震性能,降低了底部軌道震動對上部結構的影響,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隔震建築。
跑道構型方面,本期建設的4條跑道採用「三縱一橫」全向構型,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這個構型適合京津地區的空中運行特點,減少飛機空中運行時間和地面滑行距離,有利於提高空地一體運行效率,並減少對周邊區域的噪聲影響,是實施綠色機場建設的標誌性成果之一。
此外,在空地一體化全過程運行仿真、開放式街區設計、航站樓創新型設計、智慧機場、綠色機場、海綿機場、數位化施工管理等方面均有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