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的六字訣——「讀、摹、臨、背、意、用」

2020-11-03 郭伯一書法課堂

毋庸多言,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怎樣臨帖?我們一起複習下面的六個字就能明白了:


「讀」即讀帖,讀什麼?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採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閒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描紅。


臨帖


「臨」即臨帖,就是帖放在一邊,一邊看一邊照著帖的寫法進行練習,最好不要看一畫寫一畫,要看一個字寫一整個的字。卉人云:「臨書易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臨書易進,摹書易忘。」臨帖是學習書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說學習書法就是臨帖,大凡沒有不臨帖而在書法上取得成功者。臨帖還要進行比較,就是把自己寫的字同帖上的字進行比較,比較字的形態,短長肥瘦,字的用筆、結字及神採等,看差在哪裡,好在下次臨寫時進行改進。


粉筆臨《二謝帖》


「背」就是背臨,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後,學寫的字在腦海中會有一些記憶,我們就要試著不再看字帖,能夠背著寫出字帖上一樣漂亮的字來。開始如果有一定難度,說明臨帖記憶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繼續花功夫進行認真臨寫直到能夠背臨出來。只有能夠背臨才離成功不遠了。


「意」即意臨,再創造的過程。在能夠背臨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個性修養入書,進行再創造,最終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特點,不然臨得再象也是別人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書奴」。


郭伯一書法作品


「用」即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進行應用。如今天經過練習會寫好了一個字,明天就要在作業、寫信、寫文章中按練習的寫法進行書寫應用。要徹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寫琺習慣,重新按練習的新一套寫法進行書寫。如果我們只是練習寫字的時候按字帖上能夠把字寫好,而平時又按原先自己的習慣寫法進行書寫,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相關焦點

  • 一讀、二摹、三臨、四背、五意、六用,6步練字可否進步?
    一讀讀帖,讀字。這個只要有作品,就可以去讀。對聯,屏風,匾,摩崖石刻,生活中可見到的有很多。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書法的學習,最先是先確定入門字體開始,接下來就是在這字體裡,選擇一本作為自己學習的範帖,範帖選擇好後,一般是採用臨摹來學習。摹,謂以薄紙復古帖上,隨其細大而搨之。若摹畫之摹,故謂之摹。臨與摹,二者迥殊,不可亂也」。 讀帖、臨帖、摹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
  • 臨帖要「臨」不要「摹」,臨出來的是書法,摹出來的是寫字
    臨摹是學習書畫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學習書法最有效的方法。無論是自學,還是跟隨老師學習,都不可能離開臨帖。說到臨帖,人們一直以來的理解是這樣的,對照書畫或者碑帖,用原作裡的方法寫出原作的形和意。這樣的理解只對了一半,不要蒙圈,這只是「臨摹」這個詞中「臨」的含義。
  • 「摹帖」、「臨帖」、「讀帖」,書法學習如何高效應用它們?
    書法的學習,大抵是先確定入門字體開始,接下來就是在這字體裡頭選擇一本作為自己取法的範帖,範帖選擇好後,一般是採用臨摹學習法來學習,今天就對臨、摹和讀帖學習法做一個簡單的描述。書法有雲宋代黃伯思在他的著作《東觀餘論·論臨摹二法》中就有說過:「世人多不曉臨摹之別,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勢而學之,若臨淵之臨,故謂之臨。摹,謂以薄紙復古帖上,隨其細大而搨之。若摹畫之摹,故謂之摹。臨與摹,二者迥殊,不可亂也。」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摹,謂以薄紙復古帖上,隨其細大而搨之。若摹畫之摹,故謂之摹。臨與摹,二者迥殊,不可亂也」。是詳細的觀看和揣摩字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神韻等,將它們觀之於眼、銘記於心,然後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 帖  】摹帖,就是用透明紙蒙在字帖上描寫,依據元字帖形跡書寫。
  • 但凡筆下費工夫,紙上得來不覺淺:硬筆書法臨帖「六字法」
    「字是人的第二面容」。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對於學習、工作、學業、交友是十分有用處,另外練習寫字可以培養良好的習慣,修身養性,延年益壽,展示個人才華、魅力等。寫好硬筆書法,重要的是臨帖,初學者可選取一種,選取自己比較喜歡和自己的性情相近的字帖,切記先楷隸篆後行草,須知臨帖六字法:「讀、摹、臨、背、意、用」。「讀」即讀帖,讀什麼?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採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閒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 臨是臨,摹是摹,臨摹是臨摹!傻傻分不清,書法難進步!
    現代學習書法的人很多是將「臨摹」當作一個詞來看讀,如此也便產生了很多的書家和書法初學者將「臨摹」當作一個動作來完成。實則古人學習書法,臨是臨,摹是摹,臨與摹是兩件事,宋代的黃伯思說:「世人多不曉臨、摹之別。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勢而學之……摹,謂之薄紙覆古帖上,隨其細大而拓之。」
  • 鋼筆書法的臨與摹
    學習書法臨摹是最有效途徑,也是唯一途徑。臨和摹實際上並不是一回事兒。初學書法,傳統的做法就是摹在前,臨在後,就是要先摹後臨,才是初學書法的正常程序。學習書法無論毛筆和硬筆書法都需要通過臨摹來掌握書法這門藝術。
  •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關於臨帖的問題都在這了
    臨帖說白了就是比著字帖寫,模仿字帖上的字,臨是接近的意思,帖是古代人留下來的經典的範本,是學習書法最好的教材。臨帖就是要和範本寫像,臨的字越接近原帖越好。背臨就是脫離字帖,靠自己的記憶把字帖上的字寫出來,對臨熟練了可以選擇背臨,背臨是由臨帖到創作過渡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 學習書法,「臨」和「摹」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區別你了解嗎?
    學習書法當然離不開臨摹,臨摹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可是,小編發現,很多朋友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單純的以為把字帖放在一旁,然後對照原帖進行臨寫就是臨摹的全部。其實在書法中,「臨」和「摹」並不是一個概念那麼簡單,是兩個不同的學習方法,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書法的臨與摹,境界大不同
    對於書法臨摹,很多人知「臨」不知「摹」,也不曉臨、摹之別...而古人非常重視「摹書」,姜夔云:「唯初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於成就」,現在人亦是如此!老師認為這種勾勒方法更科學,在鍛鍊觀察能力的同時,也有利於加強對筆畫起止位置的記憶!摹書中最關鍵的2個詞:雙勾、單勾。
  • 初學書法,「臨」和「摹」的區別要先搞明白
    初學書法的朋友,在進行書法學習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是:買枝筆,弄點紙,在找本唐代楷書法帖,或者歐陽詢,或者顏真卿,學習柳公權的都少,其他的更不用說了。這麼做當然你沒有錯,可關鍵是準備好了之後怎麼練的問題。怎麼練?當然是一遍又一遍地臨摹了,學習書法的都知道臨摹的重要性。
  • 臨帖、摹帖雙管齊下
    它是初學書法繼承傳統的必經之路。「臨」與「摹」有其不同的概念。「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紙(如拷貝紙)覆蓋在字帖上,然後將其字樣描下來。通常有這幾種方法:一、雙鉤。即用單線將字的輪廓勾畫出來。通過勾畫了解原字的用筆和結體,然後再根據用筆特點填墨,所以又叫做「雙鉤廓填」。現今流傳的所謂王羲之墨跡,就是唐代採用這種方法流傳下來的。二、單鉤。即沿筆畫的中間畫一條單線,然後再沿單線運筆寫出字體。用這種方法可以比較準確地掌握字體結構。
  • 想把書法學好,自古華山一條路,從古碑帖入手,首先從讀帖開始,進而摹帖、臨帖,進行自我創作.
    「書」就是寫字,寫字,除了嬰幼兒,幾乎每個人都會寫,但涉及到書法,就不一樣了,書法主要講究的是「法」,法則、法規、法度,也就是寫字的規矩,按照規矩寫字就是書法。規矩怎麼來的,誰定的呢?當然規矩不是某一個人定的,而是很多的古人經過幾千年從摸索到實踐逐步總結出來的,因此,書法就不是每個人都會寫或者說都能寫好了的。所以,想把字寫好就得學習書法,怎麼學呢?
  • 做這六步就行!
    讀帖,讀字。這個只要有作品,就可以去讀。對聯,屏風,匾,摩崖石刻,生活中可見到的有很多。初學書法,總得選擇字帖吧?選字帖時你就是在讀帖了。然後選自己喜歡的,或者負責任的老師建議你學的。讀帖不一定要能讀出長篇大論,重要的是有印象。
  • 在書法學習中,背字帖是一門不可缺少的功課。
    在書法學習中,背字帖是一門不可缺少的功課。初學者能否快速地掌握書法的特點,把字寫得既漂亮又符合藝術要求,是每個書法學習者所嚮往和追求的事情。但在實際操作中,並非如此,初學者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歸納起來,最突出的是:怎麼寫也寫不像,或者是臨過的字會寫,沒有臨過的字不會寫。由此,在思想上產生了彷徨和困惑,在精神上產生了苦惱和失望。
  • 學習書法,到底臨什麼?摹什麼?
    「悟空問答」有人向我提問:臨摹到底是臨其外形重要,還是臨摹筆意重要?解決之道,在你的問題之外:臨摹最重要的臨「法」!——既然是書法,你不臨學法則,臨那些各型各色的外形有毛用?至於「筆意」,更是虛妄的誘惑而已。
  • 書法小課堂 | 讀帖/臨帖/摹帖
    《書法小課堂》欄目:每日整理書法相關小知識,以期點滴進步,學海無涯,共同提升自我書法底蘊。
  • 書法學習中的臨摹是什麼意思?兩者的關係如何?
    臨與摹的區別為:摹是以薄紙蒙在範本或影本上照著書寫;臨是置選貼、範本於一旁(一般為左帖右硯),看著字的點畫、結體和氣勢仿照書寫。學書的步驟一般是先摹後臨。因為摹有字帖、影本做依託,比較容易些。通過摹,鍛鍊自己的目力心力和書寫能力,初步掌握帖字用筆和結體的基本規律。
  • 書法大宗師:「意臨」三法!
    書法「意臨」,不以「形似」範本為旨歸,而是根據個人的審美取向,或部分攫取形式要素,或宏觀效其意象神韻,亦或是援引經典而啟發自運的媒介。 什麼是意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