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帖」和「臨帖」,也合稱「臨摹」。「臨摹」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照著寫」。它是初學書法繼承傳統的必經之路。「臨」與「摹」有其不同的概念。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紙(如拷貝紙)覆蓋在字帖上,然後將其字樣描下來。通常有這幾種方法:
一、雙鉤。
即用單線將字的輪廓勾畫出來。通過勾畫了解原字的用筆和結體,然後再根據用筆特點填墨,所以又叫做「雙鉤廓填」。現今流傳的所謂王羲之墨跡,就是唐代採用這種方法流傳下來的。
二、單鉤。
即沿筆畫的中間畫一條單線,然後再沿單線運筆寫出字體。用這種方法可
以比較準確地掌握字體結構。
三、滿摹。
即在覆蓋於帖上的透明紙上直接運筆一次描成,以鍛鍊用筆和掌握字體的結構。
「臨帖」是將字帖放在一旁,看著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紙上寫出來。所以臨帖已是較摹帖前進了一步。臨帖的方法有下面幾種:
(1)對臨。
把字帖放在一旁,照著上面的用筆和結構寫。注意臨帖時不要看一筆寫一筆,那樣容易支離不貫氣。
(2)背臨。
所謂的背臨也就是默寫。在熟悉原帖的基礎上,可以不看字帖,憑記憶和對原帖的理解來背寫出來。
(3)意臨。
對臨和背臨的目的,在於繼承。而意臨是將所臨之帖參入己意,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揮一定的創造性,使古人書跡為我所用。當然,意臨也絕不是隨心所欲地信筆揮寫,沒有一定的功力和成熟的構思是做不好的。
總的來說,正如宋代姜夔《續書譜》所指出的那樣:「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學習書法要臨與摹相結合,這樣才會將古人的碑帖學到家。
關注我們,把你的疑問發送給書法指南,我們將針對大家的問題答疑解惑!~
(材料源於網絡,書法指南整理以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