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裡的大雪,唐詩最豐富,宋詞次之,最後才是元曲!
每年的公曆12月7日或者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一看就知道,這二十四節氣光照顧北方人了,南方雖不下雪,好歹也過節啊。不過,沒有雪有何關係?我們大可以從中國古代的唐詩宋詞元曲中去尋,不是嗎?
在中國詩歌史上,「雪」作為一個重要意象從未缺席,《詩經》裡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楚辭》裡有「增冰峨峨,飛雪千裡些」,若論唐詩宋詞元曲的雪,唐詩最豐富,宋詞次之,最後才是元曲。
一
在唐詩裡,雪是友人的惜別之情,是遊子的羈旅之情,是詩人懷才不遇的孤獨之情,是邊關將士決戰匈奴的豪情。

友人的惜別之情——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遊子的羈旅之情——孟郊《商州客舍》

詩人懷才不遇的孤獨之情——李白《行路難》

邊關將士決戰匈奴的豪情——王昌齡《從軍行》
二
至於宋詞裡的雪,南渡之前,雪是女子,是情愛,是水,是花,南渡之後,雪是家國情懷,是文人的憂愁。這跟時代有關,南渡之前,北宋的商品經濟發達,娛樂業也欣欣向榮,文人雅客尤愛看歌伎、舞姬的表演,所以用雪來描摹這些女子的皮膚、舞姿等,南渡之後,文人學士深感身世流亡和家國不復的沉痛,借雪表達復國報國之情。
南渡之前——

歐陽修《蕙香囊》

蘇軾《念奴嬌》
南渡之後——

辛棄疾《洞仙歌》
三
最後是元曲裡的雪。元曲裡的雪遠沒有唐詩宋詞裡的雪意蘊深遠,一般都是直接描繪雪歌頌雪,比較特別的也就關漢卿《竇娥冤》中的「六月飛雪」。

馬致遠《壽陽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