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詩#
都說「詩莊詞媚曲諧」。在我國古代抒情性文學的創作中,儘管存在著各種風格爭奇鬥妍各逞風騷的情況,但含蓄蘊藉始終是抒情性文學審美取向的主流。
偏偏元散曲與眾不同。元散曲在審美取向上當然也不排斥含蓄蘊藉一格,這在小令一體中表現得還比較突出,但從總體上說,它崇尚的是明快顯豁、自然酣暢之美。
元散曲指的是元朝的戲曲。
因為當時是的朝廷蒙古族,因此限制汗文化,所以文人只能改變舊的格律,形成新的問題。因此叫元曲,實則無變化。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產生於金元之際,產生於民歌俚謠。
體制上散曲分小令、帶過曲和套數三種。
1.小令又稱「葉兒」,是散曲體制的基本單位。其名稱源於唐代的酒令。
2.帶過曲指的是作者作完一曲,意猶未盡,可取音律互相銜接的曲調續成,這就是帶過曲。
3.套數又稱套曲、散套,由若干個同一宮調的曲牌,按一定次序聯綴起來,編排聯貫而成,歌詠一個中心內容或故事片段,只供清唱,不夾說白,唱而不演。
那麼接下來,我們給大家分享幾首元散曲供大家欣賞。如果有不同意見的朋友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1.《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折桂令·春情》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
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4.《天淨沙·秋》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5.《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6.《天淨沙·魯卿庵中》張可久
青苔古林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
紅葉山齋小小。
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
不知道朋友們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都說是「唐詩宋詞元曲」,那為什麼相較於前面,元曲這麼不出名呢?
其實,元曲的地位也同樣很重要,只不過相比較而言,唐朝的經濟發達,所以唐朝的文化影響力比較大。而宋詞是唐詩的延續和發展,所以相較於元曲來說,這兩個比較出名。
假如我們單從文學角度來看的話,唐詩是文字最精簡的文學體裁,卻包含了博大精深的畫面意境和內容解說,簡單來說就是言簡意賅。
而從宋詞到元曲,格律越來越松、字數越來越多,所要表達的思想生活內容卻沒有什麼增加,從這一點看文化是大大退步的。
但元曲就沒有好的地方嗎?當然不是,從唐詩到元曲,文化越來越民俗化,越來越易於百姓理解和傳播,使文學不再曲高和寡,這顯然是有利的一面。
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精髓的部分。詩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使得我們民族的文化內涵不斷拔高,直至一個無法跨越的高度。
散曲以其散發著土氣息、泥滋味的清新形象,迅速風靡了元代文壇,也使得中國文學的百花園裡又增添了一朵豔麗的奇葩。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