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唐詩宋詞元曲,為什麼感覺元曲那麼沒地位?你怎麼看待元曲?

2020-12-11 何不秉燭遊矣

#每天一首詩#

都說「詩莊詞媚曲諧」。在我國古代抒情性文學的創作中,儘管存在著各種風格爭奇鬥妍各逞風騷的情況,但含蓄蘊藉始終是抒情性文學審美取向的主流。

偏偏元散曲與眾不同。元散曲在審美取向上當然也不排斥含蓄蘊藉一格,這在小令一體中表現得還比較突出,但從總體上說,它崇尚的是明快顯豁、自然酣暢之美。

元散曲指的是元朝的戲曲。

因為當時是的朝廷蒙古族,因此限制汗文化,所以文人只能改變舊的格律,形成新的問題。因此叫元曲,實則無變化。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產生於金元之際,產生於民歌俚謠。

體制上散曲分小令、帶過曲和套數三種。

1.小令又」,是散曲體制的基本單位。其名稱源於唐代的酒令。

2.帶過曲指的是作者作完一曲,意猶未盡,可取音律互相銜接的曲調續成,這就是帶過曲。

3.套數又稱套曲、散套,由若干個同一宮調的曲牌,按一定次序聯綴起來,編排聯貫而成,歌詠一個中心內容或故事片段,只供清唱,不夾說白,唱而不演。

那麼接下來,我們給大家分享幾首元散曲供大家欣賞。如果有不同意見的朋友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1.《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折桂令·春情》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

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4.《天淨沙·秋》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5.《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6.《天淨沙·魯卿庵中》張可久

青苔古林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

紅葉山齋小小。

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

不知道朋友們會不會有這樣的疑惑,都說是「唐詩宋詞元曲」,那為什麼相較於前面,元曲這麼不出名呢?

其實,元曲的地位也同樣很重要,只不過相比較而言,唐朝的經濟發達,所以唐朝的文化影響力比較大。而宋詞是唐詩的延續和發展,所以相較於元曲來說,這兩個比較出名。

假如我們單從文學角度來看的話,唐詩是文字最精簡的文學體裁,卻包含了博大精深的畫面意境和內容解說,簡單來說就是言簡意賅。

而從宋詞到元曲,格律越來越松、字數越來越多,所要表達的思想生活內容卻沒有什麼增加,從這一點看文化是大大退步的。

但元曲就沒有好的地方嗎?當然不是,從唐詩到元曲,文化越來越民俗化,越來越易於百姓理解和傳播,使文學不再曲高和寡,這顯然是有利的一面。

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精髓的部分。詩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使得我們民族的文化內涵不斷拔高,直至一個無法跨越的高度。

散曲以其散發著土氣息、泥滋味的清新形象,迅速風靡了元代文壇,也使得中國文學的百花園裡又增添了一朵豔麗的奇葩。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唐詩宋詞元曲」,為什么元曲很少人提及?格局境界很重要
    元曲是和唐詩宋詞並列的中華文化瑰寶,但國人對詩詞更為熟悉和重視,對元曲沒有那麼上心,也更不為人所知。大部分人印象中可能只有關漢卿和他的《竇娥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元曲簡單易懂,用詞也較多詼諧的日常用語,很像流行歌曲,過去了就沒人想起。而詩詞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更適合廟堂。由此,唐詩宋詞更為知識分子所喜歡,傳播推廣的人群知識水平較高,流傳廣度也就更大。當然元曲中也有很多藝術性和思想性都很高的作品,元曲為什麼就是比較少人提及呢?
  • 為什麼唐詩宋詞那麼著名,元曲卻沒有?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其中唐詩宋詞最為著名,明清小說其次,元曲最後。這是為什麼?個人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1、年代背景論中國古代歷史,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文化的鼎盛時期,唐朝和宋詞是佼佼者,其產生的文學作品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俱佳的。
  •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什麼 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什麼
    唐詩宋詞都是十分出名的,所以很多人都可以脫口而出。其實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例如唐朝的代表是唐詩,宋朝的代表是詞,元代的代表是曲,那麼明清的代表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什麼  中國素有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這種說法以文化鏈的形式,概括出華夏神州對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
  • 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的元曲!
    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代沒能繼焉者也」。由此可見,代表元代文學成就的元曲在中華文學史上的非凡地位。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長河中一朵耀眼的浪花,作為一個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元曲在藝術形式和藝術成就以及思想內容上都體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中華文化史上三座重要的豐碑。元曲是一種文學形式,既可以是元雜劇,也可以是元代戲曲和散曲的合稱。我們平時讀到的類似於宋詞那樣篇幅的元曲就是散曲。
  • 元曲:埋著唐詩,藏著宋詞
    《牡丹亭》湯顯祖老實說,這樣的句子真的驚豔了我。平常接觸最多的傳統文學都是唐詩宋詞,最多加幾本《論語》、《孟子》、《山海經》,元曲這種依附於雜劇的文字藝術,便很少被我們關注。偶然的機會,想起過去大雜院裡唱《西廂記》的美女姐姐來,便留意了下王實甫的這部作品。
  • 大家常說的「唐詩宋詞元曲」,到底誰的地位更高?
    現在我們談詩詞歌賦,大多都繞不開唐詩宋詞元曲,但在古代,詩詞曲的地位是一樣的、還是各有高低呢?接下,筆者便在本文談談詩詞曲在當時到底是什麼樣的地位。就說,元曲成形時代近,又粗疏,所以不管是史志和《四庫全書》都沒錄進去,同時後來的儒道學人都非常看不起元曲。
  • 唐詩宋詞元曲裡的「大雪」,唐詩最豐富,宋詞次之,最後才是元曲
    唐詩宋詞元曲裡的大雪,唐詩最豐富,宋詞次之,最後才是元曲!每年的公曆12月7日或者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我們大可以從中國古代的唐詩宋詞元曲中去尋,不是嗎?在中國詩歌史上,「雪」作為一個重要意象從未缺席,《詩經》裡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楚辭》裡有「增冰峨峨,飛雪千裡些」,若論唐詩宋詞元曲的雪,唐詩最豐富,宋詞次之,最後才是元曲。
  • 唐詩宋詞元曲,各有各的美
    唐詩、宋詞、元曲,各有各的美。有人喜歡宋詞,大概是詞譜的長短句更具節奏感,其實這些古詩詞曲也都是唱詞,跟現在的流行歌曲沒什麼區別,所以當然是形式越豐富越具有流傳價值,後來唐詩演變為宋詞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解說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識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說起來毫無違和感的,唐詩宋詞我們都會被那麼幾首,元曲中的小橋流水人家也是相當熟悉,至於明清小說,《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四大名著都是家喻戶曉。那麼,究竟為什麼詩通常叫唐詩,詞要叫宋詞,曲要叫元曲,而明清又是小說呢?
  • 別只看唐詩宋詞,元曲,也是被忽略的經典
    導讀: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是每個時代留下的文化瑰寶,唐詩宋詞已不必說,那都是我們語文教材裡邊的常客。即使是明清小說,也幾乎耳熟能詳,四大名著,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等等。那麼為什么元曲幾乎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了呢,那麼現如今她的傳承又在何處呢? 百度百科: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 有一種記憶叫元曲,元曲何以與唐詩宋詞並稱?
    有一種記憶叫元曲作為與唐詩宋詞齊名的一代文學詩莊詞媚而曲俗文學從沒有如此得貼近民間成為口口相傳耳熟能詳的民間藝術二、雜劇之情雜劇之情與唐詩宋詞一脈相承,憤怒、離別、相思、閒愁都經人物之口而出,有故事的背景更顯真切動人。
  • 經典線裝《唐詩宋詞元曲》
    兩人雖然無奈被迫分離,卻都對彼此念念不忘。元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表現力、很大的自由度和很高的藝術性,完全可以與唐詩、宋詞媲美。曲中漫及人生感懷,世事悟道,塞北西風雖烈,也不乏江南小巷的繞指柔情,隨口吟來,莫不令人銷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全民族每個成員的共同財富。不了解中國古典文學,將無以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 與唐詩宋詞齊名的元曲,《西廂記》反映了什麼現象?
    歌頌出宋詞的魅力。你可知與唐詩宋詞齊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寶玉與黛玉共讀的《西廂記》又是怎樣的風華?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讓來來往往的文人騷客駐足欣賞。元曲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在歷史長河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學術而言,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但我們往往將元曲分為唱詞、動作、對白三部分,元雜劇與散曲都以北曲為演唱形式。
  • 唐詩,宋詞,元曲各自千秋
    一、唐詩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才是四大美人
    小家碧玉元曲,率真潑辣,敢愛敢恨明清,才氣卓卓,直抒胸臆這種各具特色的文學體裁有的出現的很早,直至遇到合適的朝代才表現出來美感,而有的文學體裁卻是適時而生,應時而火,直接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那麼為什麼每個朝代都各自擅長一種文學體裁呢
  • 「唐詩宋詞元曲」,美得讓人驚豔,沒讀過這些太可惜了!
    這群寫詩的孩子當中,很多從小就開始背誦古詩,「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宋詞元曲。開始是背著玩,慢慢的,就有了語感,就寫出了這樣的詩句。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打開詩歌奧秘的「金鑰匙」,就在這套書中——《唐詩宋詞元曲》,從60000多首唐詩宋詞元曲中,精挑細選出最適合孩子閱讀和理解的名詩、名詞、名曲。是最實惠、最經典、最實用的一套。
  • 關於唐詩宋詞元曲的英語六級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關於唐詩宋詞元曲的英語六級翻譯 2020-12-12 13:28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為何說「元曲」是最接地氣的藝術?品味元曲也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
    元曲為何會興起?已有很多文章探討過此問題。 漢人地位低,讀書人地位更低,都不如娼,要吃飯養家沒錢不行,就只能寫文變現了,說些高雅的老百姓不愛聽,那就弄些接地氣的,如:《裴少俊牆頭馬上》、《竇娥冤》這些,老百姓在看「熱鬧」中,其實,也是在品味著自己的人生。
  • 元曲為什麼「以俗為美」?
    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古代文學殿堂中的三塊瑰寶。其中,元曲是元雜劇與散曲的統稱。與唐詩的端莊大氣,宋詞的典雅精緻截然不同,元曲的語言通俗直白、十分口語化,而且內容大都富於生活氣息,屬於「俗文學」一類,有人形容元曲充滿了「蒜酪」和「蛤蜊」味道。
  • 元曲與詩詞的區別到底在哪——淺析元曲的前世今生
    「元曲」的概念來自「唐詩宋詞元曲」,即王國維所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所以「元曲」實際上是指元朝的文學,這個「曲」,和大部分人認為的不同,其實是指「戲曲」。王國維寫過一本《中國戲曲史》的書,就是講元代戲曲。元曲指戲曲的說法歷來是被專家學者所公認的,但是我們提到元曲,立刻想到了什麼?對了,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