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武旭
8年前,聶傳進在工作中接觸了濟寧傳統剪紙的匠人們,從此,剪紙這項極富藝術表現力和民族特色的傳統技藝就成了他業餘生活中的「主題」。8年堅持研習、每天數小時的刻苦訓練,他從濟寧本土文化汲取養分,創作的多幅作品先後榮獲國內大獎。「七·一」臨近,這位有著近30年黨齡的老黨員又萌發了新的創作題材:將剪紙藝術與紅色基因結合,作為對黨建工作的一份文化獻禮。
半路出家,八年練出飛花妙手
聶傳進辦公室的牆上掛著幾張大幅剪紙作品,他告訴記者,這些作品都是自己在業餘時間創作的。每天下了班、吃完飯,基本上每天保持4個小時的創作時間。聶傳進告訴記者,從事傳統手工藝作品,除了藝術上的悟性,最重要的就要勤於練習,他對「熟能生巧」的道理十分贊同:「技術練得怎麼樣、有沒有偷懶耍滑,手上的剪刀一下去,行家就能看出來你有沒有真功夫了。」
現年55歲的聶傳進可謂是多才多藝:空竹、太極、書法……說起自己與剪紙藝術的結緣,聶傳進說也頗有一番緣分:因為工作的原因,聶傳進常與濟寧本土的手工藝者接觸,這其中就有濟寧剪紙藝術的高手,幾次接觸下來,聶傳進很快愛上了這種極富藝術表現力的傳統技藝。從此,工作之餘,聶傳進就一心撲在了剪紙藝術的研究上,8年時間的刻苦研習,聶傳進在剪紙技藝上已經頗有心得。
紮根本土,優秀作品屢獲大獎
聶傳進的作品不拘一格,從緊跟實事的現代題材到充滿文化意蘊的傳統風格,從幾釐米十幾釐米的小幅作品到面積達到十多個平方的巨幅剪紙,他都能信手拈來。但對他來說,影響最深、最願意表達的,仍然是濟寧的本土文化。「如何用剪紙藝術宣傳濟寧文化、講好濟寧故事,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在全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有著一定剪紙基礎的聶傳進參加了省文化廳的剪紙學習班,他刻苦學習,近乎痴迷。他熱情參加了全市非遺活動日、濟寧市荷花節、非遺進學校、非遺進社區。與各縣區剪紙愛好者建立聯繫,交流心得,為了能使自己創作水平上更高層次,他遠赴廣州參加工藝美術交易會、深圳文博會,與省工美大師張冰、齊秀花等保持密切聯繫交流,水平不斷提高。
功夫不負有心人,聶傳進的剪紙作品在多次全國性的展覽、比賽中獲得殊榮。以濟寧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為主題創作的《五大聖人》、《運河帆影》獲得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金、銀獎。
紅色主題,系列作品為黨獻禮
「今年在黨的建設史上是很有意義的一年,我就想著能不能用我們的傳統剪紙技藝去表達紅色基因,也是一個普通黨員對黨建工作的一份助力。」作為一名有著近30年黨齡的老黨員,聶傳進有著濃烈的「紅色情節」,剪紙藝術與紅色題材的碰撞他也早就有過嘗試,但成系列的紅色題材剪紙,聶傳進還是第一次嘗試。聶傳進告訴記者,自己就想把剪紙藝術作為為黨的建設服務的突破口,讓剪紙藝術喚起人們對世界革命和中國革命的紅色回憶。以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為主線,以重要歷史人物為主題,以剪紙的形式展示了黨的艱苦歷史、發展史和輝煌史。
記者了解到,聶傳進的紅色系列剪紙分成開國領袖、英雄烈士、「中國夢」、核心價值等多個專題,涵蓋了建國以來的多個歷史時期和社會建設、黨的建設史上的重大事件。 「今後我將繼續在藝術的道路上繼續追求,用剪紙為載體,將濟寧本土文化的魅力傳播的更遠。」聶傳進告訴記者,多幅有關濟寧本土文化的大型剪紙作品已經在創作中。
聶傳進展示剪紙作品
主題鮮明
刀功精湛
[責任編輯:楊凡、徐琳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7-6591156,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7-6591156,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