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江城子》,在唐代為單調,始見於《花間集》中收錄的韋莊詞,共七句。
《江城子》得名於歐陽炯詞中的「如西子鏡,照江城」之句。其中的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公元前 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國後,在今天南京的中華門西南側建城,開創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歐陽炯在韋莊單調詞的基礎上將結尾處的兩個三字句增加了一個襯字,成為七字句,成為宋詞襯字法的濫觴。後蜀尹鶚作單調詞,又將起首的七字句改成兩個三字句,成為宋詞減字、攤破法的開端。到宋代,詞人將單調改為雙調,上片七句,押五平韻,35 字,下片與上片相同,共 70 字。

以《江城子》作為詞牌的詞中較著名的如秦觀的《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江城子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
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關閱讀:
詞牌溯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詞牌溯源——《憶江南》
詞牌溯源——蘇軾《江城子》
詞牌溯源——晏殊《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