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溯源——《憶江南》

2020-12-18 大語文國學經典

詞牌《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望江樓》《夢江口》《安陽好》《夢仙遊》《望蓬萊》《步虛聲》《壺山好》《歸塞北》春去也》等。據傳它是唐代李德裕為悼念亡妓謝秋娘而作。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後來因為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憶江南》三首,此調於是改名為《憶江南》。

李德裕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土士,又號「詩魔」,下邽(今陝西涓南)人。與元稹並稱為「元白」,與劉禹錫並稱為「劉白」,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白居易青年時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唐穆宗長慶二年( 822),白居易因不願捲入黨爭,於是請求外調,先後出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因此,他對江南有著深刻的印象和了解。所以在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的 12 年裡,便寫下了三首《憶江南》,描繪他心中的江南勝景。

《憶江南》為單調,五句,押三平韻,共 27 字。中間兩句為七言,多用對仗。宋代詞人多用雙調。如劉辰翁《憶江南》詞云:

花幾許,已報八分催。卻問主人何處去,且容老子個中來。花外主人回。

年時客,如今安在哉。正喜錦官城爛漫,忽驚花鳥使摧頹。世事只添杯。

憶江南

憶江南三首

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相關閱讀:

詞牌溯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詞牌溯源——蘇軾《江城子》

詞牌溯源——晏殊《浣溪沙》

詞牌溯源——辛棄疾《破陣子》

相關焦點

  • 詞牌溯源——蘇軾《江城子》
    詞牌《江城子》,在唐代為單調,始見於《花間集》中收錄的韋莊詞,共七句。《江城子》得名於歐陽炯詞中的「如西子鏡,照江城」之句。其中的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詞牌溯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 詞牌溯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詞牌《西江月》原是唐代教坊樂曲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中的詩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遊蘇臺(姑蘇臺)時作了這首詩,通過描寫蘇臺的今昔變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慨。
  • 阿冷閱讀,憶江南只是詞牌,白居易『憶』的是江南的什麼?
    阿冷閱讀,憶江南只是詞牌,白居易『憶』的是江南的什麼?《憶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只是詞牌名本曲選自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的其一。其二、其三這裡不做介紹。《憶江南》是隋唐時期的詞牌名,原名叫《望江南》《夢江南》,因首句「江南好」,所以,又叫「江南好」,這就是大家的影響力。這首總寫對江南的影響,作者難忘的是江南的美景。
  • 詞牌溯源——李清照《如夢令》
    將《憶仙姿》改名為《如夢令),並填了兩首詞,以此懷念自己在黃州躬耕的日子。此調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如夢令》為單調,共七句,押五仄韻,一疊句,共 33 字。李存勖自小通曉音律,《憶仙姿》《陽臺夢》等都是他所創,其小令清雅婉麗。宋代詞人李清照曾以此詞牌填了兩首著名的詞:其一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其二為:「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最經典的詞牌《憶江南》,填詞的詞人有詞家之冠的美譽
    詞有詞牌,即是曲的曲調名,經過後來的發展,詞作為脫離曲而開始興起,曲調名也轉為詞牌名,僅僅作為一個格式的名稱,並沒有特殊含義。就律詩而言,只有4種格式,而詞卻有上千個詞牌名。最經典的詞牌名有很多,如我們熟知的《菩薩蠻》、《卜算子》、《蝶戀花》、《憶江南》等。
  • 《憶江南》:陶醉國人千年的詞牌,背後是一位悽慘的女子
    1、 憶江南 《憶江南》這首詞牌,也叫《望江南》,《夢江南》,千年以來,有許多偉大的詩人用它填出了絕美的詩句。 比如白居易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比如皇甫松的「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 詞牌溯源——晏殊《浣溪沙》
    詞牌名《浣溪沙》,又名《小庭花》《滿園院》《廣寒枝》(和清風》(東風寒》《踏花天》《錦纏頭》《楊柳陌》等,原是唐玄宗時的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因為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紗,所以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此詞牌原有雜言、齊言兩種體式。
  • 快速學習詞牌創作之二小令《憶江南》
    小令第二講《憶江南》介紹詞牌《憶江南》憶江南,又名望江南、謝秋娘、江南好、夢江南、春去也等。 【名篇賞析】 唐·白居易 《憶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押十四寒韻) 這是一首懷念舊遊的詞作,抒寫了詞人對江南的讚美、懷念之情。諳,熟悉。
  • 除了白居易的《憶江南》,原來還有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憶江南》詞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這首《憶江南》,相信一定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讓你再背幾首《憶江南》詞,你還能想起來幾首?可能很多人只會白居易這一首。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 詞牌溯源—晏殊《蝶戀花》
    詞牌《蝶戀花》,原是唐代的教坊曲名,本稱《鵲踏枝》,到宋代成為詞牌。蘇軾詞牌《蝶戀花》宜抒發纏綿悱惻的感情,如蘇軾《蝶戀花·春景》詞雲「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來時,綠水人家繞。詞牌溯源——李清照《如夢令》
  • 詞牌溯源——《沁園春》
    詞牌《沁園春》得名於東漢時沁水公主的園林,創始於初唐,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等。沁水公主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女兒,婚配東漢開國元勳鄧禹的孫子高密侯鄧乾。因為她的封地在沁水縣,所以被稱為沁水公主。
  • 辰良>《憶江南》之「雙調」,何去何從?
    《憶江南》之「雙調」何去何從?辰良 近日,本人填詞一首《憶江南•雙調》發在群裡,引起了質疑。全詞如下:《憶江南•雙調•黃流書協賦》謙謙子,昔日執騂旄。蘸墨臨池施惠澤,扶新正老競風騷。豈敢訴辛勞。質疑的焦點集中在:該詞牌沒有「雙調」二字,而是排版時上闋和下闋之間分開一行字就行;全宋詞裡該詞牌沒有標註「雙調」的版本;填詞並非按字數,還要講詞律。 現回復如下。 在詞牌裡,有些詞不能隨意變調或疊韻,否則詞牌名將發生變化。
  • 詞牌溯源——辛棄疾《破陣子》
    詞牌《破陣子》,又名《十拍子》,是唐代教坊曲名,據傳原屬龜茲樂。陳暘《樂書》記載:「唐《破陣樂》屬龜茲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旒。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
  • 白居易《憶江南》:人人難以割捨的江南情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憶江南》本是一個詞牌。
  • [小馬學詩詞]憶江南
    【小馬學詩詞】第四節 憶江南【簡介】始於唐代詞體之一,也稱「謝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中間兩句七言,或用對偶,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
  • 白居易:憶江南 | 傳播經典
    譯 文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注釋: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
  • 《憶江南》春光無限,但作者白居易的這兩首詞更勝一籌!
    你有見過春季的江南嗎?是小橋流水,煙雨濛濛,還是春花遍地,綠草滿山?今天我們分享的古詩,取材自《三年級語文下冊》,《學習園地》中的《憶江南》,通過這首詩了解一種叫「詞牌」的題材,也通過這首詩走近江南之春。
  • 白居易《憶江南》賞析(詩詞賞鑑)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詞人青少年時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後在杭州、蘇州等地做過刺史(州的長官),江南的美麗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戀戀不能忘懷。晚年在北方,他寫過不少懷念江南的詩歌,《憶江南》詞三首就是其中廣為傳誦的一組。它們約作於文宗開成三年(838)前後,當時詞人66歲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陽(領乾薪在洛陽養老)。這裡所錄,是組詞的第一首,也是寫得最精彩的一首。舊曾諳,過去曾經飽覽。諳,熱悉。江花,江邊的鮮花。藍,植物名,種類很多,葉子可用來製作青綠色的染料。
  • 《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ān)。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好美的一首詩啊,日出、江花、江水,紅紅綠綠的,這是怎樣的一種風景啊!
  • 自作一首《憶江南》,有人說出律多且不對仗,是否需要修改?
    白居易的《憶江南》,三、四句對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就好比白居易穿了黑色西裝上班,值得表揚,而李煜穿的淺灰色西裝,也沒啥問題,不會被糾察扣獎金——說不定大家都覺得灰色西裝好看,會跟風效仿,這就是《憶江南》這首詞牌的一點點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