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望江樓》《夢江口》《安陽好》《夢仙遊》《望蓬萊》《步虛聲》《壺山好》《歸塞北》春去也》等。據傳它是唐代李德裕為悼念亡妓謝秋娘而作。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記載《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後來因為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憶江南》三首,此調於是改名為《憶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土士,又號「詩魔」,下邽(今陝西涓南)人。與元稹並稱為「元白」,與劉禹錫並稱為「劉白」,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白居易青年時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唐穆宗長慶二年( 822),白居易因不願捲入黨爭,於是請求外調,先後出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因此,他對江南有著深刻的印象和了解。所以在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的 12 年裡,便寫下了三首《憶江南》,描繪他心中的江南勝景。
《憶江南》為單調,五句,押三平韻,共 27 字。中間兩句為七言,多用對仗。宋代詞人多用雙調。如劉辰翁《憶江南》詞云:
花幾許,已報八分催。卻問主人何處去,且容老子個中來。花外主人回。
年時客,如今安在哉。正喜錦官城爛漫,忽驚花鳥使摧頹。世事只添杯。

憶江南三首
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相關閱讀:
詞牌溯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詞牌溯源——蘇軾《江城子》
詞牌溯源——晏殊《浣溪沙》
詞牌溯源——辛棄疾《破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