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中國和埃及:世界的...

2020-12-14 澎湃新聞
2017-07-06 18:02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中國和埃及:世界的搖籃」當地時間7月5日19點在柏林新博物館開幕。

古代的埃及與中國文明雖然鮮有交集,卻在當下國際合作的語境下實現了跨時空的對話。這次由上海博物館與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展覽所帶來的,不僅帶來了中埃兩大古文明穿越時空的交響,也為德國觀眾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國和埃及古代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右二)與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總館長艾森豪(左二)在7月5日的「中國和埃及:世界的搖籃」展新聞發布會現場。

應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之邀,當地時間7月5日19點 ,由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中國和埃及:世界的搖籃」在柏林新博物館開幕。埃及博物館與莎草紙文稿收藏館是柏林國家博物館下屬的15家博物館之一,位於柏林博物館島新博物館。展覽於2017年7月6日至12月3日對外開放。其中,呈現中國文明的文物由上海博物館方面提供,除由上博外借一件徐州博物館的「銀樓玉衣」外,其他均為上海博物館自藏文物,如西周時期的「幎目綴玉」 等,涉及古代陶瓷、玉器、雕塑、書畫等多種門類。呈現埃及文明的文物則由柏林國家博物館方面提供。

展覽開幕式現場

埃及與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兩國文明皆由大河孕育,源遠而流長。數千年間,埃中文明沿循著各自的軌跡發展,塑造出相應的文化個性。兩者同中見異、異中有同,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先驅。

首次將兩種文明的文物系統陳列在一起展覽,開展「長時段、多維度、深層次」的跨時空文明對話,從而上探埃中文明發展的源流,呈現出兩者不同的演進與變遷,是本次展覽在理念上的創新之處。

上博的展品「幎目綴玉」

展覽分為「文字」、「統治」、「信仰」、「日常生活」和「葬儀」五個部分互相比對,時間跨度從公元前2400年到公元四世紀,展品合計超過250件(組),在柏林博物館島上呈現給觀眾兩種長達幾千年的獨特文明。

展廳橫幅

古代的埃及與中國文明雖然鮮有交集,卻在當下國際合作的語境下實現了跨時空的對話。這次由上海博物館與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展覽所帶來的,不僅帶來了中埃兩大古文明穿越時空的交響,也為德國觀眾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國和埃及古代文明的窗口。

柏林新博物館外景

展覽開幕期間,恰逢習近平總書記出訪德國,出席在漢堡舉辦的G20峰會。這一場文化盛會的舉辦,將為促進中德兩國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友誼起到積極作用,也為慶祝今年中德建交45周年平添一道亮彩。

分別交織中國與埃及古代文明特徵的兩幅展覽海報

展期:2017年7月6日-12月3日(7月5日開幕)

地點: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下屬新博物館

主辦方: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錄入編輯:韓少華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中國,埃及,文明,柏林博物館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德國歷史博物館與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加強合作
    3月22日,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陳建陽拜會了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亞歷山大·科赫博士,雙方就今後如何加強兩個文化機構的合作,促進德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中國省級博物館的交流與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
  • 柏林的博物館島—德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柏林的博物館島位於柏林的市中心,其中博物館名目繁多、包羅萬象。列入本項世界文化遺產的有柏林老博物館、新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博德博物館及佩加蒙博物館。其中以佩加蒙博物館所收藏的大型古代建築物部分最具盛名。柏林博物館島上的建築群是一組獨特的文化遺產。
  • 探索德國柏林博物館
    經過翻新直到2025年 ,一個新的第四翼將突出Kalabsha門,一個來自埃及的圓柱大廳和Tell Halaf門面。(注意:博物館仍然開放,但某些展覽可能會在裝修過程中暫時關閉)。戰爭期間嚴重受損,最終於2009年重建,由英國建築師大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屢獲殊榮,新博物館充滿了埃及,史前和古典文物,包括著名的納芙蒂蒂半身像。
  • 柏林博物館島【博物館系列】
    今天,當我們走進一家博物館,沉浸於浮光掠影之中,走過的也是一個個時代的波瀾與壯闊。公認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繆斯神殿,專門收藏從各地掠奪來的珍品。但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德國一樣,將國家自身作為歷史記憶的容器,將不同時代的印記融合在一起,風格迥然卻相得益彰。
  • 北京故宮與柏林國博合作 在德國舉辦明清肖像畫展
    原標題:北京故宮與柏林國博合作 在德國舉辦明清肖像畫展   原標題:北京故宮與柏林國家博物館達成合作   9月19日,「中德博物館論壇」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
  • 上海博物館5年來通過組織參與20餘個出國出境展覽
    2017年7月,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和埃及:世界的搖籃」特展,讓兩大文明在柏林碰出了火花。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上海博物館就開始同境內外一些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合作交流。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的世界巡展在各地取得轟動效應,引發了上海博物館策展團隊的思考:除了將精品文物送出國,如何推出更有新意的展覽?
  • 今年上海博物館有哪些好展覽
    一財網 孫行之     1月26日,上海博物館公布了今年的展覽計劃,已經確定的5個展覽包括: 日本醍醐寺藏佛教文物展、芷巖風流——周顥的藝術世界、中國與埃及——兩個文明的源流、明代吳門書畫家手札墨跡展以及孫煜峰家族捐贈書畫精品展。觀眾可以在上海博物館看到來自日本醍醐寺的60件文物、古埃及文物、徐州博物館藏金縷玉衣以及清代竹刻大師周顥的竹雕作品。
  • 柏林新博物館爭議:埃及王后頭像收藏不合法?
    上星期,修繕一新的柏林新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展出陣容堪稱豪華,其中有埃及第18王朝法老阿蒙霍泰普四世的妻子納菲爾蒂蒂的半身像。這尊距今3300多年的半身像被認為是古埃及雕塑作品中的經典代表作,也是幾乎每本古埃及文物畫冊中必然會出現的作品。
  • 柏林的博物館島,這裡聚集了德國首屈一指的博物館
    博物館島位於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的北側,這裡聚集了諸多博物館,以佩加蒙博物館為首,島上的五座博物館形態各異,和諧統一,施普雷河從兩側流過,使它們的氣勢更加宏偉磅礴。1992年,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
  • 德國三大博物館將在中國國博舉辦《啟蒙的藝術》大型展覽
    新華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廖翊)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和巴伐利亞國家繪畫收藏館聯合舉辦的《啟蒙的藝術》大型展覽,將於4月2日在國博正式接待觀眾。記者從31日國博與德國有關方面在京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此為中德文化交流史上最大規模展覽項目,也是有史以來德國三大博物館之間最大規模的合作及海外展出活動。
  • 德國柏林博物館島:1個島嶼匯聚5座博物館,成為全城最熱鬧的景點
    博物館,作為人們了解和鑑賞人類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場所,近年來日漸成為各國遊客在旅途中的必去之地。眾所周知,世界四大博物館分別是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俄羅斯冬宮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早已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訪客人數屢創新高。
  • 如果你去德國,請收下這份柏林最值得一逛的博物館名單
    無論是乘坐無人安檢和驗票的公交車和地鐵,還是進超市、上餐館,去乾洗店,無論柏林還是慕尼黑,德意志民族的謹守規則與開放包容,都處處體現在細微處。那些,都由讀者朋友們自己去體驗為好。本文要簡述的,只是自己走馬觀花的博物館之旅,以便給未去過德國的讀者提供一點點參考。   以下就柏林和慕尼黑分別述之。
  • 「中國文化日」活動在埃及博物館舉辦
    埃及學生在中國文化日活動現場體驗中國傳統手工藝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米春澤):10月8日,開羅大學孔子學院攜手埃及博物館共同舉辦「中國文化日」活動,這也是中國文化活動首次走進埃及博物館,旨在加深埃及民眾及世界各國遊客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認識
  • 從醍醐寺密宗雕塑到金縷玉衣,今年上海博物館有哪些好展覽?
    醍醐寺 1月26日,上海博物館公布了今年的展覽計劃,已經確定的5個展覽包括: 日本醍醐寺藏佛教文物展、芷巖風流——周顥的藝術世界、中國與埃及——兩個文明的源流、明代吳門書畫家手札墨跡展以及孫煜峰家族捐贈書畫精品展。
  • 柏林大型博物館洪堡論壇遭火災,「德國新名片」經歷一波三折
    發生火災的洪堡論壇,圖:Webcam/Humboldt Forum洪堡論壇位於柏林市中心的博物館島,它所在的建築是柏林城市宮(Berlin Palace),曾經是普魯士王國的王宮和德意志帝國的皇宮。德國柏林消防部門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洪堡論壇的火災由天然瓦斯氣瓶的爆炸導致,建築材料和瀝青鍋爐著火,火災目前已經得到控制。
  • 猶太博物館柏林開張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歐洲最大的猶太人歷史博物館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開幕。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總理施洛德等政界要人出席了開幕式。由於中國的上海市在二戰時也救助過猶太人,上海市長徐匡迪也應邀出席了開幕式。    建立這座投資1.2億馬克、佔地3000平方米的博物館,目的是要記錄與展示猶太人在德國前後共約兩千年的歷史,包括德國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歷史。
  • 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克孜爾石窟壁畫
    1902—1914 年,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的前身,現名為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曾四次派吐魯番考察隊前往新疆。前兩次考察分別於1902—1903 年和1904—1905年進行,主要集中在吐魯番地區。
  • 埃及國家博物館首位女館長
    人物專訪  珍藏了大量珍貴文物的埃及國家博物館舉世聞名,和金字塔一樣是訪問埃及的必到之處。今年2月初,這家著名博物館迎來了建館100多年來首位女館長———瓦法阿·西迪克。  學成歸國的西迪克滿腔抱負,想用自己的所學,為國家的考古事業作貢獻。她直接進入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下屬的文物協會工作,創辦並主編《文物世界》月刊,主要介紹埃及國內和世界上重大的文物發現及研究成果,給考古界同仁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受到廣泛好評。  1987年,西迪克因為丈夫事業發展的需要,一起前往德國,直到今年初才回國。
  • 到德國,你不得不去的博物館島!
    柏林不止有牆,在這座城市硬朗的建築外表之下,還隱藏著豐富的文化。大多數國家的博物館都是單獨出現的,比如羅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周遭就它一個想找個小夥伴玩耍都不行。但在德國就不一樣了,德國有大約6250座博物館,涵蓋藝術、歷史、科技、建築、文學、自然等方方面面。
  • 德國柏林:疫情下的博物館日
    這是5月18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博德博物館前的行人。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德國的博物館於5月初在滿足衛生、限流等條件下恢復開放。 新華社發(張平攝)5月18日,在德國首都柏林,兩名女子坐在詹姆斯·西蒙藝術館前的臺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