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信仰的盛衰,從瑞獸淪為妖獸,如何一步步從神壇走向妖孽?

2020-12-11 騰訊網

文 | 曉夢閣主

公眾號 | 曉夢閣神秘文化觀

——說奇玄志怪之事,談古今神魔精道之物

如果提及瑞獸或神獸,絕大數人都會馬上想到四大靈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或者是麒麟、乘黃、鳳凰、青鸞等等,但是你知道嗎?在秦漢之時,九尾狐是與龍、麒麟、鳳凰並列的四大祥瑞之首。而如今為何淪為人人口中的「狐狸精」呢?九尾狐信仰的盛衰究竟有哪些故事呢?

身份高貴的狐族

相傳,在遠古時代在大地之上有兩種生靈最為靈性,一是人,二是狐。人與物為異類,狐則在人與物之間;幽與明為異路,狐則在幽和明之間;仙與妖為異途,狐則在仙與妖之間。狐族世代都享受著別的生靈不同的待遇。

狐族生活的地方宛如仙境,那是它們獨有的領地,在神話傳說中還沒有哪一種生靈有這樣的待遇。相傳狐族生活在一個叫青丘的地方,那裡的天帝管轄的地方。而狐族也是為天帝效力的。在狐族中根據法力和修行的程度會長出不同數量的尾巴,最厲害的就是九尾狐。九尾狐的法力超強,可以洞達陰陽。天帝會選一些優秀的九尾狐去日宮、月宮執役。

狐族與人類結合的人群,或受到狐族保護的人群,會以狐作為部落圖騰,有名部落就與塗山氏、純狐氏、有蘇氏等部族。而狐族自身建立了一個國度叫青丘國。世人皆崇拜狐,將其奉為神獸、瑞獸。

狐族介入人間

真正讓狐族成為天下人信仰的要從大禹說起,上古時代水患不斷,舜帝命大禹治水,因為工程太大,大禹根本沒時間談戀愛搞對象,所以個人感情一直都是問題。直到有一天,大禹治水途徑塗山,在塗山治水期間遇到了一個狐族老者,老者跟大禹說了很多話,也沒人知道聊天的內容,但大禹很滿意。於是,大禹就迎娶了老者的女兒,塗山氏族的一個狐族女子。這女子叫女嬌,生的嬌美絕倫,並賢惠無比。不僅支持大禹的治水事業,還給大禹生了一個兒子——啟。

後來,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禪讓,成為天下共主。因為這樣塗山氏的狐族更加受到恩寵。之後大禹仙逝後,兒子啟將天下人的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而他母親的娘家也此成為皇親國戚。狐族的地位便更加崇高。

狐仙在民間的影響力

因為狐仙大多數出現的時候都是千嬌百媚的姿態,出落得非常美麗,男人都十分喜歡。在民間狐仙頗受到廣大女性的喜歡和信仰,將狐仙作為討好配偶的神祇。在《朝野僉史》在記載:「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飲食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女人們相信,狐仙能讓他們守住自己的男人,讓自己更有魅力。而這種民間信仰狐仙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尤其是晉朝之前。

秦漢時期狐族的神話地位

狐族在先秦兩漢時期的地位是最為尊崇的,是與龍、麒麟、鳳凰一起並列為四大祥瑞。狐象徵天下太平,在後世晉朝學者郭璞注釋《山海經》的時寫道「太平則出而為瑞也」。也就是在先秦兩漢的時候遇到天下太平的時候,狐就會大量的出現,被人們看作是祥瑞的動物。

在神話中狐的地位也是非比尋常,在漢代石刻畫中,常常將九尾狐、白兔、金蟾、青鳥並列於西王母的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是西王母身邊的使者。古人說狐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而這一說法一直從夏朝延續到漢朝,持續了兩千多年。

地位的急劇下降

漢代滅亡之後,經歷過不斷的戰亂,狐仙文化在民間迅速衰敗,作為太平象徵的祥瑞地位急劇下降。先前對狐的讚美全然沒了反而多了一些惡臭的話語。比如狐疑、狐媚、狐臭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狐逐步的妖化,不再是祥瑞而是迷惑人的狐狸精。幻化成美貌女子,能攝取財物。最主要的特徵是作為色情的象徵,魅惑異性。因而民間將性感迷人的女性稱為狐狸精,古人稱之「狐媚子」。狐逐漸從「狐仙」變成「淫獸」。

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瀾,往往把禍亂朝堂的女子稱之為狐狸精,狐族在民間老百姓的心中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明代,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中將妲己與狐狸精聯繫在一起,成為葬送王朝的紅顏禍水。許仲琳的書很火,民間各種評書,戲曲都會演繹這樣的橋段,於是老百姓對狐的定位越來越負面,時至今日以至於成為臭名昭著勾搭男人的小三代名詞。

但想想王朝的覆滅真的跟一個女人有關係嗎?或許有,但真的主要原因吧,個人覺得不是,還是統治者自身的問題。拉上一個女人墊背,甚至於將罪責追加在毫無關係的狐狸身上也是無語。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狐,妖獸也,鬼所乘之」,從瑞獸到妖獸,傳統狐文化經歷了什麼
    這兩個褒貶不一的記載明顯昭示了狐狸形象的變化,因此,狐狸從瑞獸向妖獸的轉變原因就很值得探究了。一、遠古時期,狐狸被人奉為圖騰,所以這一時期的狐狸大多以高深莫測或者神聖高潔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西漢以後,東漢的許慎和魏晉的幹寶都認為狐狸是「妖獸」,狐狸的地位已經逐漸下降到與鬼怪同樣低下,狐性之淫、柔、疑、詐等觀念就逐漸深入人心,作祟成為狐狸在人們觀念裡的 一個最主要特徵。狐狸精形象無論後世如何世俗化和人格化,作祟害人始終是其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特徵,這也是人們害怕狐狸精的最主要原因。《易林》中記載:「老狼白驢,長尾大狐。
  • 「狐,妖獸也,鬼所乘之」,從瑞獸到妖獸,傳統狐文化經歷了什麼
    這兩個褒貶不一的記載明顯昭示了狐狸形象的變化,因此,狐狸從瑞獸向妖獸的轉變原因就很值得探究了。 對狐狸求保護崇拜,使其成為圖騰只是狐狸形象的一種走向,另一走向就是神聖性象徵,前引大禹娶九尾白狐中的九尾白狐即被認為具有「君王」象徵 的意味。
  • 九尾狐從瑞獸變成妖獸被拖下神壇,妲己:根本不是因為我
    在這裡,妲己的原型就是九尾狐,是妖邪的化身,但是在上古時期,九尾狐可是真真正正的瑞獸。九尾狐: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生物,出自自春秋戰國時期編纂的《山海經》,而後傳至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山海經》云:"青山之丘,有怪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
  • 民間的狐仙信仰與崇拜
    雖然電影中「貓」被塑造成了法術無邊的妖,但在中國傳統社會,狐狸才享受著民眾高規格的待遇:人們忌諱直呼其名,而冠以「狐仙」「仙姑」等尊稱;人們造堂設龕,虔誠地祭拜著它;人們談狐色變,卻又經常講述著與它相關的故事與傳說…… 狐仙信仰古已有之 早在先秦時期,古人視野中的狐狸就已經不是一隻普通的動物了
  • 從「瑞獸」到「妖獸」,閒說「狐狸精」這一概念在民間的變遷
    一、上古狐仙我們先說說上古時期狐狸的形象:塗山氏!要說這個塗山氏可能大家都不熟悉,但是這個塗山氏的老公大家馬上無人不知,這就是治水的:大禹!而塗山氏就是大禹的妻子,也就是那位被「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賢妻。
  • 人間有狐仙:古籍中的溫柔魅影
    二、主流思想對狐仙的排斥以及狐仙崇拜在民間的流傳漢武帝時,因漢武帝本人追求長生不死,因此民間崇仙之風盛行,因傳說狐仙與青鳥皆為西王母座前瑞獸,因此狐仙在這一時期沒有被直接批倒批臭,還擁有一定的地位。可自兩漢滅亡,儒學已經牢牢佔據主流思想的地位,曾經害的商朝亡國的狐狸精再不能取得士大夫的好感,一時間竟出現世人皆欲殺的局面。
  • 狐仙之謎:為什麼中國人既怕又愛,認為亦正亦邪
    至唐宋時,這種崇拜活動愈演愈烈,上升為「狐仙」崇拜,不管貧窮富貴,人們都會狐仙牌位於房中,以求平安。及至元明,民間已經出現了「狐大仙廟」,很多人家還專門供奉起「狐仙」;而到了清代,連衙署裡也供起了狐仙,認為能防止印信被盜。
  • 《山海經》九尾狐真的是魅惑人心的妖獸嗎?
    山海經文本瑞獸九尾狐仙據《山海經》記載青丘山有一種異獸,長得像狐狸,但是有9條尾巴,發出的聲音就像是嬰兒,是吃人的,而且如果吃了他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九尾狐仙可見,太平盛世出現九尾狐,代表著她是瑞獸,能帶來天下天平,子孫昌盛。在後來,九尾狐又是為何逐漸被妖化,成為紅顏禍水、奸猾狡詐的形象呢?
  • 從「妖獸」到「無狐媚,不成村」——淺談古人的「狐崇拜」
    02,從「瑞獸」轉化為「妖獸」在劉慎的《說文解字》中,有這樣的記載:「狐,妖獸也,鬼所乘之」,他認為,狐狸是鬼的坐騎,是邪惡的化身。在東晉幹寶《搜神記》中,更是對於狐狸進行了批判:「狐者, 先古之淫婦也。其名曰阿紫, 化而為狐。故其怪多自稱阿紫」。
  • 狐狸不只成了精,它還曾經是圖騰、祥瑞,也曾被人們信仰
    、祥瑞,又是如何妖化乃至最後發展成為狐仙信仰的。書中這樣說道:「狐,妖獸也,鬼所乘之。」這一時期的狐狸一改先前圖騰、祥瑞的形象,變身成了所謂的「妖狐」。元明清時期對狐的崇拜仍在發展,至清代狐仙信仰臻於完備。
  • 從瑞獸到黑化,這隻神獸做錯了什麼,原來是他們所為
    漢代的瑞狐觀念,更是讓陳勝與吳廣不得不借它這隻瑞獸的名號喊出「大楚興,陳勝王」的讖語,群眾從此跟隨他們起義,可見當時九尾狐的影響。青丘九尾狐不知為何,在東漢文人許慎《說文解字》中:「狐,妖獸也,鬼所乘之。」
  • 傳統拜狐仙和另類狐仙的區別
    傳統狐仙大家已經有一定的認知,這次給大家說說另類狐仙,上面這件法器是降魔杵,拍攝圖片的當時裡頭有一位六條尾巴的狐狸靈。(拿了盧教授的圖來用)這隻狐狸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師兄的同門抓到的,毛色淺灰,佔地面積大概三十來個平方,高大概三米,能自主變大縮小,無性別之分,可以幻化成各種形象。
  • 老母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燉之路的
    老母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燉之路的寫於2020年09月08日 大金大家都知道有一道菜「老母雞燉湯」。老母雞燉湯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是以老母雞、蔥、姜等為原材料製作而成。如果大家希望我講美食,我會另外寫一系列文章來探討下「舌尖上的下飯菜」今天我要討論的是:老母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燉之路的???老母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燉之路的???老母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燉之路的???
  • 從大唐名將到託塔天王,李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壇的?
    本文要探索的就是李靖是怎麼一步步從大唐名將變成託塔天王的。一、歷代官方祭祀的確立李靖對於大唐功勳卓越,太宗時期,24功臣像入凌煙閣,這是李靖第一次走進國家紀念館。唐肅宗時期追封武成王,位於十哲之列,享祭之典,一同文宣王,正式步入國家祀典。
  • 「伊洛納」神壇位置及信仰選擇
    在伊洛納手遊中,玩家們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很多的神壇,而走進神壇,就可以選擇信仰這位神,遊戲中有很多神靈,而信仰不同的神靈會給玩家帶來不同的增益效果,那麼接下來就來為大家介紹伊洛納在哪裡選擇神,包括神壇位置及信仰選擇。
  • 從瑞獸到精怪,狐狸精在古代文化裡為啥都是女子化身?怪你太美麗
    但,誰也不會想到,現在臭名昭著、防不勝防的狐狸精,以前卻是上古瑞獸。古代早期屬於圖騰崇拜時期,狐狸作為神靈瑞獸受百姓敬畏三過家門而不入,立下治水功勞的大禹的妻子塗山氏便是九尾狐。《吳越春秋》中曾記載,「其九尾者,王之證也」。
  • 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殊的「狐仙崇拜」
    而在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狐仙與狐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間傳說中,狐與黃鼠狼、刺蝟、蛇、老鼠一起,在中國民間被稱為「五大仙」,合稱「狐黃白柳灰」。狐可化為人身,一般都有康、胡、黃、白四姓,按修練年數不同來改姓,以白姓為最高等級。
  • 唐宋時期狐仙成普遍信仰 官員為保仕途平安立牌祭祀
    古代信仰中為什麼會有「狐仙」《朝野僉載》:「無狐魅,不成村。」在上古傳說中,早已有了以狐狸為原型的神仙信仰,那就是記載於《山海經》中的「九尾白狐」,後來成為西王母的座前神獸。隨著兩漢、魏晉的神仙信仰發展,好學不倦的狐狸自然也有了一定信眾。平民百姓先是崇拜西王母,後來便開始獨立崇拜狐仙,認為這種活躍於鄉野的「小神仙」能夠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諸如疑難雜症、鄰裡糾紛、財政困難等等。至唐宋時期,狐仙已成為普遍的民間信仰。
  • 作為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印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伊斯蘭化的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印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伊斯蘭化的?下面就來簡單說說!起初,印尼是由當地土著產生的文明控制著,信仰的也多是本土產生的各種混亂的土著宗教。後來,隨著印度文明的強盛,印度商人帶著印度教來到了東南亞。經過長時間的宣傳發展,印尼建立了好多信仰印度教的小國。到了公元3世紀,佛教又開始傳入印尼。
  • 狐仙與凡人的愛情
    這裡用來形容狐仙與凡人的愛情,再合適不過。數千年來,凡是有狐仙的地方,一般都會有狐仙與凡人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凡是有狐仙出沒的地方,就少不了仙凡之戀。試想一下,她嬌態萬方、溫柔可人,輕盈的笑臉令人著迷。又有法力,還善解人意。貧寒的秀才們,寒窗苦讀,有狐仙來打理生活,不僅衣食無憂,還能得覽「紅袖添香夜讀書」的香豔景象,讀書人哪個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