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曉夢閣主
公眾號 | 曉夢閣神秘文化觀
——說奇玄志怪之事,談古今神魔精道之物
如果提及瑞獸或神獸,絕大數人都會馬上想到四大靈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或者是麒麟、乘黃、鳳凰、青鸞等等,但是你知道嗎?在秦漢之時,九尾狐是與龍、麒麟、鳳凰並列的四大祥瑞之首。而如今為何淪為人人口中的「狐狸精」呢?九尾狐信仰的盛衰究竟有哪些故事呢?
身份高貴的狐族
相傳,在遠古時代在大地之上有兩種生靈最為靈性,一是人,二是狐。人與物為異類,狐則在人與物之間;幽與明為異路,狐則在幽和明之間;仙與妖為異途,狐則在仙與妖之間。狐族世代都享受著別的生靈不同的待遇。
狐族生活的地方宛如仙境,那是它們獨有的領地,在神話傳說中還沒有哪一種生靈有這樣的待遇。相傳狐族生活在一個叫青丘的地方,那裡的天帝管轄的地方。而狐族也是為天帝效力的。在狐族中根據法力和修行的程度會長出不同數量的尾巴,最厲害的就是九尾狐。九尾狐的法力超強,可以洞達陰陽。天帝會選一些優秀的九尾狐去日宮、月宮執役。
狐族與人類結合的人群,或受到狐族保護的人群,會以狐作為部落圖騰,有名部落就與塗山氏、純狐氏、有蘇氏等部族。而狐族自身建立了一個國度叫青丘國。世人皆崇拜狐,將其奉為神獸、瑞獸。
狐族介入人間
真正讓狐族成為天下人信仰的要從大禹說起,上古時代水患不斷,舜帝命大禹治水,因為工程太大,大禹根本沒時間談戀愛搞對象,所以個人感情一直都是問題。直到有一天,大禹治水途徑塗山,在塗山治水期間遇到了一個狐族老者,老者跟大禹說了很多話,也沒人知道聊天的內容,但大禹很滿意。於是,大禹就迎娶了老者的女兒,塗山氏族的一個狐族女子。這女子叫女嬌,生的嬌美絕倫,並賢惠無比。不僅支持大禹的治水事業,還給大禹生了一個兒子——啟。
後來,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禪讓,成為天下共主。因為這樣塗山氏的狐族更加受到恩寵。之後大禹仙逝後,兒子啟將天下人的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而他母親的娘家也此成為皇親國戚。狐族的地位便更加崇高。
狐仙在民間的影響力
因為狐仙大多數出現的時候都是千嬌百媚的姿態,出落得非常美麗,男人都十分喜歡。在民間狐仙頗受到廣大女性的喜歡和信仰,將狐仙作為討好配偶的神祇。在《朝野僉史》在記載:「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飲食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女人們相信,狐仙能讓他們守住自己的男人,讓自己更有魅力。而這種民間信仰狐仙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尤其是晉朝之前。
秦漢時期狐族的神話地位
狐族在先秦兩漢時期的地位是最為尊崇的,是與龍、麒麟、鳳凰一起並列為四大祥瑞。狐象徵天下太平,在後世晉朝學者郭璞注釋《山海經》的時寫道「太平則出而為瑞也」。也就是在先秦兩漢的時候遇到天下太平的時候,狐就會大量的出現,被人們看作是祥瑞的動物。
在神話中狐的地位也是非比尋常,在漢代石刻畫中,常常將九尾狐、白兔、金蟾、青鳥並列於西王母的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是西王母身邊的使者。古人說狐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而這一說法一直從夏朝延續到漢朝,持續了兩千多年。
地位的急劇下降
漢代滅亡之後,經歷過不斷的戰亂,狐仙文化在民間迅速衰敗,作為太平象徵的祥瑞地位急劇下降。先前對狐的讚美全然沒了反而多了一些惡臭的話語。比如狐疑、狐媚、狐臭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狐逐步的妖化,不再是祥瑞而是迷惑人的狐狸精。幻化成美貌女子,能攝取財物。最主要的特徵是作為色情的象徵,魅惑異性。因而民間將性感迷人的女性稱為狐狸精,古人稱之「狐媚子」。狐逐漸從「狐仙」變成「淫獸」。
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瀾,往往把禍亂朝堂的女子稱之為狐狸精,狐族在民間老百姓的心中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明代,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中將妲己與狐狸精聯繫在一起,成為葬送王朝的紅顏禍水。許仲琳的書很火,民間各種評書,戲曲都會演繹這樣的橋段,於是老百姓對狐的定位越來越負面,時至今日以至於成為臭名昭著勾搭男人的小三代名詞。
但想想王朝的覆滅真的跟一個女人有關係嗎?或許有,但真的主要原因吧,個人覺得不是,還是統治者自身的問題。拉上一個女人墊背,甚至於將罪責追加在毫無關係的狐狸身上也是無語。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