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這首詩名為《風雨》是先秦時期一位未留下姓名的先人所做。這首詩寫妻子乍見到久別的丈夫時的喜悅心情,詩中所提到的君子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那個意思而是指女子的心愛之人。
君子一詞,在先秦的典籍中出現的頻率極高,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地位的崇高。而後「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
對君子一詞最先做出論述的是孔子,而《論語》一書,所論最多的,無疑是關於君子的論述。
君子不僅見於那些「高雅」的陽春白雪中,不少的俗語也提到過君子,比如說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它說的就是君子之間的交情是不帶有負面的因素的,不嫉妒、不苛求,就想那清泉水一樣的乾淨,沒有什麼複雜的東西在裡面。從一定程度來講,這也是對於君子德行的一種肯定和讚美。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這四句出自於茶聖陸羽的經典茶詩作品,體現了茶聖的處世態度。
從某種程度來講君子也是這樣「不羨」的人,所以在相交的人取得輝煌的成就是不羨慕、不嫉妒,也不會自哀自嘆。君子的德行就是美好的,所以君子之間的交情也是美好的,用那透徹的清泉水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也是精華所在,它就是「小人之交甘若醴」。如果說君子是德行美好的象徵,是人們推崇的對象,那麼小人就是備受人們鄙棄的存在。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喜歡將君子和小人做對比,「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矜而不爭,小人爭而不黨」……這些也形象的表明了人們對於君子和小人的態度。
君子之交,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在這理解中,互相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不黏人。所以在常人看來,就像白水一樣的淡。
小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是收到利益的驅使,而當沒有利益得聯繫時,兩者就好像是陌生人一般。君子之間的交情,不會不因為沒有利益而不互相關心,而小人之間,則是因為利益關係而互相勾結。
人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小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為了錢財和利益做出有違底線和原則的事情。
而小人與小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是和利益掛鈎的,所以他們之間的情誼也很單薄。當有錢可賺,有利益可以謀求的時候,小人之間可以稱兄道弟,推杯換盞,嘴裡說著漂亮的場面話,他們能演的看起來比親兄弟還親,像是為了彼此上刀山下火海這些豪言壯語自然是不在話下。
然而當兩者的利益衝突或者是其中一方失去了價值,那麼兩者的情誼也就止於此了,再見的時候可能就成為普通的陌路人了。
還有的更可怕,那就是反過來報復、出賣,在兩者有共同利益實力相當時,那就維持著情誼的體面,當兩者利益相反,其中一方處於劣勢時,打壓、倒打一耙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小人之間的情誼也體現了小人的性格特徵,利益至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以不顧臉面,可以笑著捅別人一刀,著實令人覺得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