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高克恭擅長於博採眾長,不拘一家。雲煙簡淡之處宛如米友仁,而樹叢茂密時又似巨然,而整體意境爛漫自然仿佛學自董源。
在山水畫的發展歷程中,元代是變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階段,湧現了王蒙、倪瓚、吳鎮、黃公望等出眾的文人畫家,也出現了擅長於青綠山水的畫家錢選,亦孕育回族書畫家高克恭。自宋代米芾、米友仁為文人畫鋪墊了基礎,在元代文人畫得到了發展扮演了畫壇的重要角色。
《仿米氏雲山》
高克恭,字彥敬,是元代著名的畫家和詩人。
高克恭的先人來自西域,先定居於大同,後移居燕京。其父名亨,字嘉甫,一生致力於學習研究儒家學說,不願做官,也不肯依附權貴,晚年隱居於房山。這樣,房山就成為高克恭的故鄉,因此,有人稱他為高房山。
高克恭從小受家庭氛圍的薰陶,再加上他聰敏好學,精思明辨,務求理解精神實質,不像迂儒那樣死背章句,也不像一些人以只語片言來標榜學問。正因為這樣,他才精通中華文化,成為博學多才的英傑人物。
他27歲入仕途,由工部令史開始,當過監察御史、兵部郎中;又先後在工部、吏部、刑部任侍郎,累官至兵部尚書。此間,他還在河南、山西、浙江、河北等地擔任過地方官員。為人正直不阿,任賢舉才,多有建樹。
他曾公開抵制增加湖東夏稅的朝命,或上奏疏,或向朝官當面非議,以減輕百姓負擔。但對救災賑濟之類的差事卻傾心盡力地去完成。他有時作畫,雖貴交在側,竟無暇招呼。個別人譏刺他簡傲,但時間久了,也知道他待人誠懇。有人用流言蜚語誣衊他,他也不申辯,待北歸大都時,除行李外無長物,車船費還是借的。
也曾問經其舉薦擔任博士的姚子敬:「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子敬左思右想,一時回答不出。 高克恭說:「最寶貴的是無求。"當官而無求,是最難能可貴的。
1310年,高克恭病逝,終年63歲,諡號文簡。他的政治成就、詩畫作品留給了後人,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高克恭墨竹宗法金代王庭筠,筆法渾厚,富有生意,在元代初期畫壇享有很高的聲譽,與趙孟頫尤稱至交,經常揮毫合作,時有「南趙北高」之譽。
高克恭擅山水、墨竹,尤精雲山,山水初學米氏父子的水墨雲山畫法,繼而法董、巨、李成諸家,融會貫通,終成其筆墨淳厚、煙雲流潤、水墨氤氳的獨特的山水畫風格。加之長期在江南做官,留心觀察當地的秀麗山水,故,無論是春水晴雨, 還是秋山霧靄,都畫有所本,自然生動。作畫時筆毫仿佛挾帶著風勢雨聲,使人能從畫面上感受到空氣的溼潤,畫面展現出一個有聲有色、氣象完備的客觀世界。
他的作品中多採用高遠全景,中央主峰兀立,山腳林木,窠石、溪流、屋宇穿插,組成簡中有繁的景致,合於法度又富動感,山形坡石用墨線勾勒出明確輪廓和結構,並以披麻皴展現紋理層次;樹幹變時用線條勾皴,這些都體現董巨的造型規則,只是有所簡化和樣式化。而點的運用則主要繼承米氏的「落茄皴」但亦加以分離,簡化和縮小,並進一步強調乾濕,濃淡和大小錯落的變化,橫點成為既具有一定法度的造型手段,也不失獨立的筆墨趣味,這種源於二米,又加變化的點子,被稱為「豆瓣皴」。
高克恭的雲山將無法度可依,偶然性較強的墨手法,變為相對穩定的呈一定可依程式的表現形式,既簡潔閒逸,又筆精墨妙,防止一味簡而走向率易,是對「米氏山水」的重大發展。
高克恭的墨竹在當時及後世享有盛譽,以至明人有「前朝畫竹誰第一?尚書高公好無敵」的話。
著名畫家倪瓚也曾寫詩讚揚高克恭畫竹,說:「石室風流繼世蘇(軾),黃華父子亦敷腴,呈興筆法鐘山裔,只有高髯不讓渠」。
從前人褒揚高克恭畫竹的評論來看,他的墨竹主要是筆力雄渾、瀟灑風流,能夠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強烈共鳴。從技法上看,高克恭畫竹初似不經意,落筆瀟灑,而自有天然生趣。他畫竹師法金代山西畫家王庭筠,以思致取勝,但又不拘泥於王庭筠的風格,而更以書法入畫。同時,他又注意追求文同的氣概,寫實而兼重寫意,形似神似兼得。
《雲橫秀嶺圖》
著色山水畫。全圖氣勢雄偉中透出幽靜,構圖上雖主峰高峙,但由於用筆松疏,且配以朵朵白雲,打破了大山的突兀壓迫之感,因此衝淡了氣象蕭森之感,仿佛幽然可居。此圖是高克恭去世前一年創作,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一改其早年作品「秀潤有餘而頗乏筆力」的缺憾。
《春雲曉靄圖》
高山蒼鬱,雲霧繚繞。山腰樓閣半露,飛瀑流泉,一洩而下。雲霧低處,綠水長流,老樹長青,一葉輕舟半隱半現,泊於岸邊,岸上幾間茅舍為濃蔭遮蔽,拱橋掠水,水聲潺潺。此圖用筆勁利,山體豐潤,樹木有幹無校,樹葉以濃墨點畫,圓潤凝重,整幅圖朦朧中透著清爽,畫風別具一格。
《秋山霧靄圖卷》
遠山用墨線勾輪廓,運用沒骨法弱其線,強其骨,用筆尖略濃的淡水墨自山頭點起,自上而下,隨水墨的滲透,愈下愈淡,加以青綠橫點豐富畫面。概括表達雲煙雲譎波詭之態。山下有叢林,掩映著房舍,雲霧穿插其中,瞬息萬變,氣韻流潤。運用沒骨法,在簡淡中見趣味,在嚴謹中見法度。
《墨竹坡石圖》
筆法沉厚挺勁,墨氣清潤,結構謹嚴。以墨色的濃淡變化表現自然的前後層次,使畫面由局部變化發展為整體變化,產生了通靈豐富的空間感。細觀圖中葉片、枝竿前濃後淡,層次分明,表現出晨露雨中植物清潤空濛的感覺。圖幅下設坡石以董、巨披麻皴法加施米點,表現出典型的南方地域氣候坡石的特徵。在行筆上用書法之筆意運毫濡墨,筆筆中鋒,藏而不露,意蘊含蓄,情生象外。
《巢雲圖》
結語:
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評論高克恭說:「高彥敬兼有眾長,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古今一人而已。」 雖然稱譽未免過高,但畢竟是行家所論,不是妄言。
總之,高克恭的山水畫繼承二米,又揉合董源、李成等大家的風格,在元初畫壇上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也獲得了一定地位和影響,為元代中後期山水畫的更高成就奠定了基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