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 現場:蘇新平個展

2020-12-04 中國財富網官方

主辦 / 中央美術學院

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出品人 / 王棟

策展人 / 貝亞特 艾芬夏特教授

策展助理 / 湯宇 楊彬 張俊

展覽時間 / 2019年9月21日至2019年10月27日

開幕酒會 / 2019年9月21日下午17時

展覽地點 /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德國當地時間2019年9月21日下午5時,由中央美術學院、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與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共同主辦,德國柯布倫茨 · 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教授策劃的《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呈現了蘇新平《荒原》系列、《寂靜的小鎮》系列、以及他在影像視覺語言的最新實驗。

開幕當天,德國波恩哥德斯堡區區長(Christoph Jansen)楊森先生,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陳建陽公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本次展覽主辦方之一,中國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總裁王棟先生強調了此次蘇新平個展首次登陸德國的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策展助理湯宇與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創始人,藝術家任戎共同闡述了策展理念以及空間展陳;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教授(Beate Reifenscheid)關於藝術家蘇新平的創作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國傳統繪畫、以及當下現實個人內心狀態的關係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瓦爾特 斯邁林教授(Walter Smerling),德國尤利希城堡博物館館長馬賽爾 佩茨先生(Marcell Perse),德國波恩藝術博物館原館長迪特 榮特教授(Diete Ronte),瑞士蘇黎世哈斯畫廊科施博士(Erika koeItzsch),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事館文化領事何文波,德國駐中國上海總領事館前總領事沃爾夫岡 翁格博士(Wolfgang Runge),中國政法大學赴德訪問學者戴孟勇教授、席志國教授,中央美院內蒙校友會秘書長楊彬,中國上海《國家美術》主編了了等嘉賓專門蒞臨現場。以及來自瑞士蘇黎世、法國巴黎、中國北京、德國柏林、法蘭克福、杜塞道夫等其他城市的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中國留徳學生、藝術愛好者及媒體人士出席了開幕式。

德國波恩哥德斯堡區區長(Christoph Jansen)楊森先生,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陳建陽公參,中國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總裁王棟先生,中國政法大學赴德訪問學者戴孟勇教授、席志國教授,策展助理湯宇,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創始人,藝術家任戎,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教授(Beate Reifenscheid),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瓦爾特 斯邁林教授(Walter Smerling),德國尤利希城堡博物館館長馬賽爾 佩茨先生(Marcell Perse),德國波恩藝術博物館前館長迪特 榮特教授(Diete Ronte),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事館文化領事何文波等嘉賓合影 (攝影:邊敬)

德國波恩哥德斯堡區區長(Christoph Jansen)楊森先生致辭 (攝影:武學良)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陳建陽公參致辭 (攝影:湯宇)

中國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總裁王棟先生致辭 (攝影:邊敬)

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現場 (攝影:邊敬)

策展人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教授(Beate Reifenscheid) (攝影:任戎)

關於藝術家蘇新平的創作歷程,本次展覽策展人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教授(Beate Reifenscheid),將其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歷史進行詳細的論述:

「文藝復興早期,歐洲的藝術家們開始將素描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素描不再僅僅是後期進行油畫或壁畫創作的基礎習作,義大利、荷蘭和德國等地的藝術家們將素描變成了一種探索自然與人類的新語言。藝術家們發現,通過素描可以有多麼重要而直接的自我表達,線條可以有多麼細膩,從而發展出獨到的個人風格。於那些藝術家而言,素描成為了探索世界、發現世界以及直接反映自身想法與感受的源泉。「文藝復興時期,素描的兩個主要標準是對現象的自由構圖,以及將素描視作是『思維過程的一種方式』。」重要的藝術家有德國的阿爾弗雷德·丟勒(Albrecht Dürer),以及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和繁盛時期的拉斐爾(Raphael)、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和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通過畫面探索世界外部現象,發現視角、意志和認知,隨之而來的想法是,素描可以最直接地展現藝術家的創造性思維。」

(節選自:《蘇新平—風景的美化與分離》 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

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現場 (攝影:武學良)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創始人,藝術家任戎,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藝術家蘇新平教授偕夫人,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教授,中國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總裁王棟先生。(2019年於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蘇新平個展)

展覽現場

「蘇新平在他早期的藝術生涯中對素描和版畫均有研究。素描和版畫在他這裡有同樣強的表現力。不同於西方藝術家,這一點對於中國的藝術家並非易事。因為直到二十世紀晚期,水墨畫還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此外還有通俗版畫和早期的油畫。在素描和版畫領域,蘇新平從他細密的線條結構中發展出強烈的自信心。他常常在排出的長線條間構造一組線條接著一組線條。他畫中的風景和房間讓人想起喬治·德·基裡科(Giorgio de Chirico),他繪出的奧若蒂克風格的場景充滿了未解的謎團,他繪出的陰影世界中充滿了蕭索與孤獨。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晦暗視角中,房間的逼仄象徵性地轉移到了人身上,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任何行動空間。房間成為磚石做的牢房,就連他筆下少數的幾隻動物也囚禁在欄杆後面或者在繁重的勞作中精疲力竭。這是獻給瀕於懸崖毫無出路的社會的一首終曲。」

(節選自:《蘇新平—風景的美化與分離》 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

《寂靜的小鎮之二》局部 52X69cm 石版畫 1991

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蘇新平在他最新的素描作品中回歸了被認為是非常傳統的風景畫創作中。他把正方形規格的紙張馬賽克式地連接在一起,展現出廣袤的自然圖景和群山起伏。因為風景和山巒構成如同出現於虛無之中,順勢流動,而後消失,令人頓覺仿佛置身一副傳統山水畫卷。山水景色既是現實的,又是虛化的。其存在是一種幻象,而不是真實的事物,產生於眾多充滿張力的視覺思維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關於我們自身世界的內容豐富的作品。蘇新平筆下宏偉的風景作品,讓人聯想到巴洛克風格充滿想像力和吸引力的風景畫,但蘇新平將風景切分到最小的部分和構成中。與九十年代早期的作品相比,他同樣畫出了一根又一根細細的線條,不時上升,但大多數是相對平緩,避免了重疊的陰影線。在一幅幅作品中,蘇新平在一個由陰影和排線構成的封閉的系統中畫出了完全抽象的存在。這些畫當中沒有一張是連續的風景,但通過畫與畫的組合卻催生出連續性。在遠距離欣賞他的作品時,才終於可以將其以一個整體進行解讀和理解。而近距離觀看時,他的作品看起來是失真謬誤。不僅僅每一幅畫是作品整體的一部分,每一根線條也是。數千根線條連接起來才逐漸構成視覺的秩序。」

(節選自:《蘇新平—風景的美化與分離》 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

《荒原2號》局部 168×560cm 紙本素描 2015

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在蘇新平這裡,線條的排列與原本的作品全景一樣,很少是預先確定好的。在繪製每一幅畫的過程中才產生了構圖。作品呈現的風景是否展現了現實景色,這一點並不重要;恰恰相反:風景在單幅畫作可能的組合中既真實又不真實。並非循序漸進,而是所有畫作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畫面整體。在線條的起伏中,蘇新平創造出使活動布景部件具象化的形式,這些部件可以清晰明了地組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蘇新平將熟悉的單個畫面以易於理解的方式拼接在一起,而不去刻意注意細節。

從整體思維中分離出來有著深刻的含義,蘇新平作品除了展現出一貫的驚人吸引力之外,也體現了這些含義。它表明,當前存在一種既非虛擬也非現實的可以想像的連續性。我們感知世界時事實上往往並不統一,這在現代的數字視覺媒體中顯得更為明顯。除此之外,全球化的世界變得日益碎片化,而沒有形成大型統一體和緊密聯繫,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難以想像的。」

(節選自:《蘇新平—風景的美化與分離》 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

《十 之一》局部 280×308cm 銅版 2017

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蘇新平作品中體現的張力源於他的高度敏感,在鋪排繪畫線條時,在調整改變每一根線條時,尤其是在其信筆由韁自信地在紙上鋪開景色時:這種敏感以一種收放自如的方式帶來了一個和諧團結的世界的典範。共有共享,相互聯結。只有近距離時人們才發現,這種統一反映了一種視覺欺騙。作品中的風景是一個幻象,二分法成為了有效的手段,來用獨特的方式清楚地展現自然的離解。很難有其他人能做到如此細微,同時在視覺上又如此富含深意。在一幅幅同樣規格的正方形紙上,蘇新平用畫筆畫出了他獻給傳統價值觀的終曲。」

(節選自:《蘇新平—風景的美化與分離》 德國柯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 艾芬夏特)

《虛構的真實》 7分53秒 影像 2017 截屏

《虛構的真實》 7分53秒 影像 2017 截屏

藝術家:蘇新平

1960年生於內蒙古集寧市,1977年入部隊服兵役,1983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後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促進獎」提名獎、魯迅版畫獎等。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第七屆教學名師,2014年獲得「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油畫類大獎」,2015年獲「四個一批人才」稱號。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美國波特蘭美術館、美國舊金山博物館、日本福岡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收藏。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VILLA FRIEDE 始建於1896年,作為頂級酒店其弧形山牆結構和歐洲19世紀青春藝術風格的花朵圖案增添了大廳的美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年初,德國最後一位皇帝威廉二世的妹妹,普魯士公主維多利亞就在其中一個酒店房間度過了她生命中最後時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00年,期間由當地各種協會和組織使用。

2007年由德籍華裔藝術家任戎先生購置,2014年創建了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BONN CONTEMPORARY。其理念旨在提供國際藝術交流平臺。展覽項目包括組織與推廣各國獨立藝術家個展以及來自不同區域的藝術家群展,推動國際當代藝術的發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BONN CONTEMPORARY 希望能將創新活力帶入具有歷史文化記憶和獨特建築造型的藝術空間裡,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帶來一場邂逅藝術的暢想旅程。

原文轉自:雅昌藝術網

相關焦點

  • 展覽丨「蘇新平 SU XINPING」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
    來源:藝訊網 「蘇新平 SU XINPING」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蘇新平作品中體現的張力源於他的高度敏感,在鋪排繪畫線條時,在調整改變每一根線條時,尤其是在其信筆由韁自信地在紙上鋪開景色時:這種敏感以一種收放自如的方式帶來了一個和諧團結的世界的典範
  • 「波恩現場」鍾飆個展在德國貝多芬的故鄉精彩「顯形」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鍾飆:顯形》個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鍾飆:顯形》個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每個當下,都連接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和它們的相互關係,但生命個體受到感知的局限,只能接收到極小部分,這部分就叫現實。
  • 「從超現實主義到自動主義」—蘇新平個展開幕
    新繹空間蘇新平個展開幕現場(左起:盛葳、蘇新平、範迪安、張杏蘭)2014年8月23日下午3時,由新繹空間與中央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從超現實主義到自動主義——蘇新平藝術中的母題、自述與解釋2009-風景系列二——20號——200×300cm-布面油畫本次展覽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作匯報展或個人回顧展,而是以策展人對蘇新平的研究為核心,聚焦蘇新平由石版畫到油畫,由超現實主義到自動主義的嬗變過程
  • 展覽丨「萬物是凝固的:蘇新平個展」在蘇博開展
    展覽丨「萬物是凝固的:蘇新平個展」在蘇博開展 2019-12-1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力鈞 & 任戎」雙個展 | 再現德國波恩
    中國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展覽協辦: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中國宋莊美術館中國北京藝·凱旋畫廊展覽策劃: 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瓦爾特 斯邁林教授德國波恩國立美術館前館長:迪特 榮特教授由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中國宋莊美術館,中國北京藝·凱旋畫廊共同協辦,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瓦爾特 斯邁林教授,德國波恩國立美術館前館長迪特 榮特教授共同策劃的「方力鈞 & 任戎」雙個展,在德國科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結束之後
  • 藝術家同名個展「蘇新平」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
    >策展人 馮博一、湯宇 策展助理 劉易珈、陳昱 開幕 2019.4.27 15:00-17:00展期 2019.4.28-2019.6.9 地點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二層展廳藝術家蘇新平同名個展
  • 蘇新平:一個非典型的現實主義藝術家
    展覽將既有的建築空間假設為六個形狀各異的「空盒子」,邀請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藝術家:範勃、姜傑、蘇新平、奚建軍、顏磊和鄭達,讓每位藝術家成為「盒子」的掌控者,在有限的「自由」下,通過各具特點的現場創作來賦予這6個空間不同的內容、感知與想像。同時,六個盒子又將以自治與共治並行的空間敘事方式形成具有多重內容的複合場域,來突破各個被規劃的容器,最終融合共生成一個新的空間狀態。
  • 當蘇新平第一次放手讓李振華去做時,蘇州博物館被激活了
    近日,蘇新平個展「萬物是凝固的」於蘇州博物館開幕。展覽由李振華、湯宇擔任策展人,蘇州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主辦,愛慕集團作為本次展覽特別支持單位。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多為蘇新平1989年至1992年的石版畫,主要色調為黑白灰與蘇州博物館這座建築所強調的黑白灰具有一致性。
  • 「鳳凰·威獅國際藝術中心」以蘇新平福建首展亮相,聚焦前沿當代藝術
    黃曉燕,威獅國際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陳齊傑,威獅國際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琦,中央美院教師湯宇,中央美院附中教師邊遠,「鳳凰藝術」聯合創始人、副總裁、藝術總監、主編肖戈等嘉賓出席現場,共同見證「鳳凰》,策展人肖戈主持,學術主持高名潞、藝術家蘇新平在展廳中舉行了一場名為「高名潞對話蘇新平:被儀式化的真實」的深度講座。
  • 回歸與超越 ——觀「虛構的真實——蘇新平作品展」
    展覽現場紅梅由批評家俞可策劃,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擔任學術主持的「虛構的真實——蘇新平作品展」於2017年5月12日下午4時在合美術館開幕展覽現場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蘇新平關注的焦點是如何以石版畫的形式表達自身對於蒙古牧民日常生活的精神感受。
  • 中國表現|蘇新平:表達圖像背後的精神層面
    對話8號,2018,布面油畫,200×150cm前行,2020,紙上鉛筆,280×532cm(28×28cm×100)蘇新平個人簡歷個展2019年蘇新平:萬物是凝固的,蘇州博物館,蘇州,中國蘇新平,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中國2017年虛構的真實:蘇新平作品展,合美術館,武漢,中國
  • 蘇新平:關於迷失的寓言
    而這一點正是身兼畫家、版畫家的蘇新平在作品中所隱含的觀點(儘管是隱喻性的),他在他的繪畫­以及版畫­中表達出了中國所存在的道德和環境危機。在蘇新平的作品中,他不僅指涉了我們所有個人所面對的普遍性的孤獨,也指涉了知識分子階層所感受到的、不可避免的疏離感,對於這些知識分子而言,觀念比物質更有力量。
  • 「哈根·展訊」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 | 王璜生裝置個展
    —9月20日地點/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由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共同主辦,德國柏林德中文化交流基金會,3812畫廊(倫敦/香港),中國廣州大典展覽有限公司協辦,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館長泰豐·貝爾京(Tayfun Belgin)博士策劃,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創始人任戎執行,來自中國北京/廣州的藝術家王璜生在德國的大型裝置個展
  • 走進草原——蘇新平版畫研究札記
    蘇新平的版畫作品,流露出的正是這種樸素博大的審美品格,他是一位樸素的歌手,引領我們走進了遼闊深邃的草原, 動物是蘇新平作品中重要題材,特別中早期作品中,馬、牛、羊佔據了畫面,這不奇怪,因為馬、牛、羊、佔據了蒙古民族的主要生活,蘇新平對於動物的認識和表現有著多樣的變化,在《草地黃昏》、《有羊群的風景》中,馬和羊與雲、山、草地同在,像從地心生長出來的雕塑、佇立在那裡,羊背、馬背與山峰的對應隆起
  • 旅遊:德國波恩最佳的景點
    【旅遊:德國波恩最佳的景點】導語:如果沒有訪問前西德首都波恩,您的德國之行就不會完整。小城市的豐富文化今天仍然蓬勃發展,你會發現它充滿了信息豐富的博物館,有趣的建築,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德國食品和飲料等等!
  • 《熱點宋莊:方力鈞 & 任戎》德國雙個展即將呈現
    由德國科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主辦,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共同協辦,德國科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艾芬沙德教授策劃的《熱點宋莊:方力鈞 & 任戎》雙個展即將於8月30日在德國科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舉辦。
  • 著名版畫家蘇新平:當代藝術是開放的
    蘇新平蘇新平,從版畫走向當代藝術,成為當代藝術界中一位令人矚目的風雲人物。在他的創作中運用多種藝術樣式,不僅有版畫,也有油畫和裝置。從木刻版畫到石版畫蘇新平在回顧自己創作生涯的開端時坦言,是版畫那種單純的表現力吸引了他。他說:「在接受學院訓練時都是從素描開始,畫面都是黑白的,由此我對版畫的表現力有了認識,也有了對其藝術表現力的預期和理想,所以我選擇了版畫。」對於版畫的求學過程,蘇新平也有過戲劇性的經歷。
  • 「蒙古族藝術家特輯」之蘇新平:懸而未決的時刻
    在蘇新平的實踐中,這種對抗似乎對他更起作用,不然他不會對自己的作品總是保留著一些遲疑和不確定,這不只是流露在他言談節奏中的欲言又止,也不只是在他待人接物的謙謹中,而是他在作品中製造的一種前途未卜和有待破解的氣氛,坦率地表白了他的困難和他的遲疑。蘇新平那個漸行漸遠的願望其意義如何才能出現,使之訴求得以生效?
  • 石家莊市美術館舉辦蘇新平牡丹畫作品展覽
    金秋十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石家莊市美術館舉辦了蘇新平牡丹畫作品展覽,此次展覽共展出優秀作品七十幅,吸引了大量業界人士前來觀展。蘇新平牡丹畫作品展覽嘉賓合影 攝影 李青荃  據了解,蘇新平是河北省文史館館員、省文史館舉辦的書畫詩詞研究院院士、省美術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