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丨「萬物是凝固的:蘇新平個展」在蘇博開展

2020-12-12 澎湃新聞

展覽丨「萬物是凝固的:蘇新平個展」在蘇博開展

2019-12-1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12月14日下午,「萬物是凝固的:蘇新平個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展覽由李振華、湯宇擔任策展人,由蘇州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主辦,愛慕集團作為本次展覽特別支持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原北京服裝學院院長劉元風,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義大利都靈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裡卡多·帕索尼,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傑,藝術家丁乙、南京金陵美術館館長劉春傑,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版畫系主任王華祥、壁畫系主任唐暉、宣傳部部長秦建平、版畫系副教授馮夢波,以及本次展覽特別支持單位愛慕集團總裁張榮明、蘇州市市領導及文化系統的負責人、北京蘇州商會的企業家等嘉賓參加了展覽開幕。

展覽將展至2020年2月12日。

展覽現場

「一天中我最喜歡黃昏,夕陽下的一切那麼單純、寧靜、美好,萬物是凝固的、永恆的。」

——蘇新平,摘自:尹吉男《人馬》,1989

展覽現場

策展人語

展覽希望凝練出蘇新平石版畫中的象徵元素,將牧者、白馬、鷹飛之空間的張力,畫面中象徵著人類文明的柱體,轉換成空間化的沉浸式體驗,與蘇州博物館的空間形成一種呼應的關係。觀看從觀者凝視的姿態,轉為畫中人。而被置於空間中的,是對精神和想像力的抽象,灰度和空間感應,恰好與蘇新平畫面的感受一致。

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外在看類似仿古建築,使用了蘇州民居的傳統風格,內裡卻是現代建築的簡約內斂,保留一個傳統的草亭。蘇州博物館完成於2006年,考慮到藝術展覽的需求,設計了一個可以做展覽的空間,空間構置與其他空間一致,光感和遮擋,伴隨著展覽增減。2006年蔡國強創作的火藥亭子,與貝聿銘先生藏在一隅的草亭,呼應著傳統和現在。層層疊疊的山,中心的一汪池塘,連接著草亭和現代展廳的空間景,與天地接。

空間上的聯繫,是從蘇新平先生八十年代的創作到現在的,也是對整個建築關於灰度、簡約的回應。希望從畫面的空間裡,擴展出的明暗關係,進而去思考時代和人,是蘇新平先生八十年代的獨白,也是同一文化血脈下,與仙去的貝聿銘先生在空間上的對話。

一切堅固的東西終將煙消雲散,人的記憶和思想,是在某處活動著的,人通過這些信息和不斷更新的畫面去發現,從過去來到未來去,這就是關於歷史研究的切片,是關於記憶和鄉愁的無歸途。

展覽現場

嘉賓合影

丨展覽作品(部分)丨

寂靜的小鎮之二 52×69cm 石版畫 1991

Silent Townlet No.2

Lithograph

寂靜的小鎮之三 51×67.5cm 石版畫 1991

Silent Townlet No.3

Lithograph

寂靜的小鎮之四 49×63cm 石版畫 1991

Silent Townlet No.4

Lithograph

寂靜的小鎮之五 54×69cm 石版畫 1991

Silent Townlet No.5

Lithograph

寂靜的小鎮之六 60×45cm 石版畫 1991

Silent Townlet No.6

Lithograph

寂靜的小鎮之七 52×71cm 石版畫 1992

Silent Townlet No.7

Lithograph

丨藝術家簡介丨

蘇新平,1960年生於內蒙古集寧市,1977年入部隊服兵役,1983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後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促進獎」提名獎、魯迅版畫獎等。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第七屆教學名師,2014年獲得「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油畫類大獎」,2015年獲「四個一批人才」稱號。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美國波特蘭美術館、美國舊金山博物館、日本福岡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收藏。

丨展覽資訊丨

「蘇新平·萬物是凝固的」

策 展 人:李振華 湯宇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15日-2020年2月12日

展覽地點:蘇州博物館現代藝術廳

主辦單位:蘇州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

特別支持單位:愛慕集團

原標題:《展覽丨「萬物是凝固的:蘇新平個展」在蘇博開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波恩· 現場:蘇新平個展
    艾芬夏特教授策劃的《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呈現了蘇新平《荒原》系列、《寂靜的小鎮》系列、以及他在影像視覺語言的最新實驗。(2019年於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蘇新平個展)展覽現場「蘇新平在他早期的藝術生涯中對素描和版畫均有研究。素描和版畫在他這裡有同樣強的表現力。不同於西方藝術家,這一點對於中國的藝術家並非易事。因為直到二十世紀晚期,水墨畫還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此外還有通俗版畫和早期的油畫。
  • 展覽丨「蘇新平 SU XINPING」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
    在一幅幅同樣規格的正方形紙上,蘇新平用畫筆畫出了他獻給傳統價值觀的終曲。」——節選自《蘇新平—風景的美化與分離》 策展人 貝亞特·艾芬夏特 展覽現場德國當地時間2019年9月21日下午5時,由中央美術學院、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與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共同主辦,德國柯布倫茨 · 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貝亞特·艾芬夏特教授策劃的《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
  • 當蘇新平第一次放手讓李振華去做時,蘇州博物館被激活了
    近日,蘇新平個展「萬物是凝固的」於蘇州博物館開幕。展覽由李振華、湯宇擔任策展人,蘇州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主辦,愛慕集團作為本次展覽特別支持單位。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多為蘇新平1989年至1992年的石版畫,主要色調為黑白灰與蘇州博物館這座建築所強調的黑白灰具有一致性。
  • 「從超現實主義到自動主義」—蘇新平個展開幕
    新繹空間蘇新平個展開幕現場(左起:盛葳、蘇新平、範迪安、張杏蘭)2014年8月23日下午3時,由新繹空間與中央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從超現實主義到自動主義——蘇新平藝術中的母題、自述與解釋》展覽在北京798新繹空間舉行開幕酒會。
  • 蘇新平:一個非典型的現實主義藝術家
    悅來美術館以「六個盒子」展覽來探索自身在空間形態、交流方式和文化價值上更多的可能性。展覽將既有的建築空間假設為六個形狀各異的「空盒子」,邀請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傑出藝術家:範勃、姜傑、蘇新平、奚建軍、顏磊和鄭達,讓每位藝術家成為「盒子」的掌控者,在有限的「自由」下,通過各具特點的現場創作來賦予這6個空間不同的內容、感知與想像。
  • 藝術家同名個展「蘇新平」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
    >策展人 馮博一、湯宇 策展助理 劉易珈、陳昱 開幕 2019.4.27 15:00-17:00展期 2019.4.28-2019.6.9 地點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二層展廳藝術家蘇新平同名個展
  • 中國表現|蘇新平:表達圖像背後的精神層面
    或者說您覺得這次展覽有什麼新的(進步)意義?A:我覺得無論是六年前中華藝術宮的展覽還是正在舉辦的這個展覽,多是策展人的意圖。對話8號,2018,布面油畫,200×150cm前行,2020,紙上鉛筆,280×532cm(28×28cm×100)蘇新平個人簡歷個展
  • 石家莊市美術館舉辦蘇新平牡丹畫作品展覽
    金秋十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石家莊市美術館舉辦了蘇新平牡丹畫作品展覽,此次展覽共展出優秀作品七十幅,吸引了大量業界人士前來觀展。蘇新平牡丹畫作品展覽嘉賓合影 攝影 李青荃  據了解,蘇新平是河北省文史館館員、省文史館舉辦的書畫詩詞研究院院士、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 「鳳凰·威獅國際藝術中心」以蘇新平福建首展亮相,聚焦前沿當代藝術
    》,策展人肖戈主持,學術主持高名潞、藝術家蘇新平在展廳中舉行了一場名為「高名潞對話蘇新平:被儀式化的真實」的深度講座。「威獅國際藝術中心·當代館」自2016年成立至今,以樹立福建當代藝術新地標為目標,先後策劃了《質地的再敘述——中國綜合材料藝術邀請展》、《撕裂語言魅像張力:表現·中國藝術家邀請展》、《INK NOW:水墨形態》、《王儼·傅志剛雙個展》、《重塑空間——胡毅·楊洋雙個展》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藝術大展,成為公眾了解和接觸當代藝術的窗口。
  • 吉磊個展「越渡·山水」千高原開展丨心化下的新界山水
    編輯丨藝術野瘋狂設計丨張涵創作有點像生長中的樹木,從樹根到樹幹,不同的分叉彼此交織起來。2020年7月18日下午,吉磊在成都的一場暴雨後拉開了自己最新的個展「越渡·山水」,展覽地設在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展期將至8月30日。這是吉磊繼2018年千高原個展「越渡之地」後的又一場亮相,展示了他近些年創作的架上繪畫作品。
  • 「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在廣美大學城美術館展出
    「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展出。據悉,此展覽原擬於2020年3月推出,因新冠疫情影響改為線上展覽,但實體展覽的體驗感無法被取代。此展是該館疫情後舉辦的首個線下展覽,展出了美國藝術家麥可•查萊赫斯基多件裝置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
  • 「金毛獅,一張皮」亮相蘇博 梁纓專訪:聊聊繪畫那些事兒
    攝影/許柏成)談蘇博個展:畫如戲劇,應與現實有關聯藝術中國:您這次展覽都包括哪些作品?梁纓:去年11月在藝·凱旋舉辦了展覽「仙人振纓」,跟神話有些關係。12月策展人謝曉冬跟我們討論在蘇博做個展,1月中旬到蘇博看了場地。因為蘇博現代藝術廳不算太大,但是需要幾幅大畫把它撐起來。當時我有在準備畫「貢果」系列,好表現。
  • 蘭登國際亞洲首次個展「萬物與虛無」將在餘德耀美術館啟幕
    - 5件「後數字時代」作品全新亮相  -亞洲唯一《雨屋》重回餘德耀美術館-沉浸式即時互動藝術奇觀再度升級-比肩紐約MoMA、倫敦巴比肯、洛杉磯LACMA的前沿體驗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即將推出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亞洲地區首次個展
  • FREE計劃丨全子個展「時之尺度」明日開幕
    「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我試圖以此,來尋找藝術之永恆。.巳未秋分全子寫於北京...丨部分展覽作品全子 重生之光 33×49.5cm 紙本水墨勾金 2020■ 參展經歷個展2020 月影山海 悅藝美術館 佛山2013 苦寒墨香 廣州美術學院新松園美術館 廣州.
  • 到廣東美術館看蘇新平作品展(10月18日-11月2日)
    躺著的男人與遠去的白馬  有儀式的風景——蘇新平作品展  時間:10月18日-11月2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1-4號廳  票價:免費  蘇新平的藝術大多是源自關於記憶問題的思考,如果歷史是某種整體化的記憶而記憶不過是大量碎片化的歷史,那麼蘇新平的圖像就正好處於兩者之間:支撐他作品的基礎是那種普遍的、秩序化的公共歷史,而他又不斷嘗試著用個人記憶去衝撞、剌激歷史的幽微之處,以抵禦吞噬任何個人感知和記憶的巨大的歷史黑洞。
  • 葉永青杭州個展「物候 跡」:探討萬物符號間的關聯
    2017年4月28日晚,中國當代頂尖藝術家葉永青個展「物候 跡」在杭州三尚當代藝術館啟幕。現場展出了40件紙上作品,大部分為首次展出,而「物候 跡」亦是葉永青在杭州的首次個展。冊頁:關於萬事萬物留下痕跡的討論
  • 走進草原——蘇新平版畫研究札記
    蘇新平的版畫作品,流露出的正是這種樸素博大的審美品格,他是一位樸素的歌手,引領我們走進了遼闊深邃的草原, 動物是蘇新平作品中重要題材,特別中早期作品中,馬、牛、羊佔據了畫面,這不奇怪,因為馬、牛、羊、佔據了蒙古民族的主要生活,蘇新平對於動物的認識和表現有著多樣的變化,在《草地黃昏》、《有羊群的風景》中,馬和羊與雲、山、草地同在,像從地心生長出來的雕塑、佇立在那裡,羊背、馬背與山峰的對應隆起
  • 回歸與超越 ——觀「虛構的真實——蘇新平作品展」
    展覽現場紅梅由批評家俞可策劃,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擔任學術主持的「虛構的真實——蘇新平作品展」於2017年5月12日下午4時在合美術館開幕展覽現場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蘇新平關注的焦點是如何以石版畫的形式表達自身對於蒙古牧民日常生活的精神感受。
  • 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萬物與虛無——麥可·查萊赫斯基個展 All of This and Nothing—— Michael Zelehoski
  • 展覽|李贏:萬物生長和虛霩
    如果說去年她在素元的個展《凹凸》主要呈現是力量的穿梭湧動,將光這一虛物質實體化, 以便納入到空間裡力量的推壓分割體系。這次的個展《虛霩》則主要呈現是力量的禁錮與拓張,也將《凹凸》個展核心的「內外」概念在這次個展持續強化,她把個展中三個部分:「腔體」、「溶洞撕裂粘合」、「組織結構」之間的循環關係是力量在施力空間的過程,一併展示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