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李贏
一直以來,李贏被藝術界所熟悉的是她那些格狀結構的纖維類作品。她一直想找個機會向外界展示,那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在新氧藝O2art的全新個展《虛霩》上,她終於得到了這樣表達的機會。得益於新氧藝O2art負責人的一直以來的信任,李贏可以自由的表達而不受任何幹擾。
如果說去年她在素元的個展《凹凸》主要呈現是力量的穿梭湧動,將光這一虛物質實體化, 以便納入到空間裡力量的推壓分割體系。這次的個展《虛霩》則主要呈現是力量的禁錮與拓張,也將《凹凸》個展核心的「內外」概念在這次個展持續強化,她把個展中三個部分:「腔體」、「溶洞撕裂粘合」、「組織結構」之間的循環關係是力量在施力空間的過程,一併展示給觀眾。
「這兩個展並置在一起,你會更清晰為什麼我說調動『人』物質化身體反應與視覺化影響的心理意識,這些過程的跳動關係是我主要的工作重心」。
李贏將《淮南子·天方訓》中關於世界起源的論述把宇宙生成圖式描繪成:太始——虛霩——宇宙——氣——陰陽(天地)——萬物設置到這次個展的基調中。東方人關於時空概念的特殊感覺、感受是她一直想要用作品去述說表達清楚的一件「心事」。
「雖然宇宙只是個時空概念,時空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和物質一樣從來就有的。但關於萬物形成的大設想假定最初的狀態是清虛空廓,清虛空廓演化出宇宙,這個跳脫過程讓我著迷。抽離於身體,在想我腦中所想,意識的循環包覆與掙脫交替,那麼近那麼遠。」李贏解釋到。
李贏個展現場 作品 藤/ vine(局部)
由此基調而展開,李贏展現了這幾年來的一個創作框架:「腔體化的內廓蓄力空間」、「內外部世界的抗衡與撕裂這次呈現的溶洞形態」、「力量的消退/凝結的組織結構」,三大部分的循環關係。
作品跨度2015年至今,她說初看會以為和以往展出的格結構是不同系統,但其實內核圍繞都是相通的本源問題。展覽作品貫穿呈現拘束內廓的空間和開闊無盡的互為反轉循環,金屬、水泥、樹脂、竹木這些材料構結的形態互為禁錮鉗制而又依託支撐,形成社會症群似的關聯隱喻。
李贏在個展現場
「我一直在做的工作是做關係,創作主要是將作品敞開露出很多線頭,我會將這些線頭編製成立體的根莖結構,呈生長拓張的狀態。像格狀結構的起點是2007年《序》算我向公眾展示的這系列第一件,不同於傳統的處理辦法塑造空間,後來《時間》我開始在找視覺和物質帶來的力量和心理博弈關係,也就有了再後來《此時·何處》系列、《1165m》還有細絲系列等。粗細鋼筋到細微絲,調動『人』物質化身體反應與視覺化影響的心理意識,這些過程的跳動關係是我主要的工作重心。在這樣的框架下,你來看這次個展《虛霩》,就會發現我展出的作品跨度2015年至今,作品間的聯接關係卻猶如根系繁茂的同源內核。」李贏說到。
胚/embryo
2015 年
中L80 W110 H170 cm/
L100 W190 H90 cm/
L110 W170 H90 cm
玻璃鋼,鐵/GRP,iron
胚/embryo(局部)
《胚》是2015年李贏那會做的,她先做了個等大泥胚,然後將其翻制,而工具性的外模也進行了再翻制,若有必要會將外模的工具性外模再翻制……這種過程的複製循環,不僅是雞和蛋的複製再生循環,是迭代也是離源式的重生循環。這次的展示部分,可以視作截取了其中的運作環節。用金屬構件將胚體栓吊起來,而兩邊掰開的胚殼散倒兩邊,呈現力量的拽取過程,觀者腦補孕-撬-拽-棄-示……,一如世間生命的無休止更迭。凝視其過程,陣痛、傷痕沒有那麼不堪,就只是伴隨的發生。
躬-1/bow-1
2019 年
L100 W50 H100 cm
調配水泥,竹/ GRC,bamboo
與《胚》同個部分的是《躬》系列的兩件作品,繼續貫穿她認同的「意識和脊椎齊行」,也將之前提到相互鉗制、依託關係全然呈現。《躬-1》是自己在抓著一把竹子試圖去按壓固定時調動的身體經驗,竹子的張力和身體之間形成的博弈關係讓藝術家進入到肉身狀態,仔細體會自身身體張力極限,同時與外在物張力串聯在一起,將其也納入到體會的容積裡。這時游離於自肉身之外,開始在擴展身體經驗的外延。因自身之力感受外在之力,因外在之壓感受內在之壓,不是主動的沒有分別心,而是當外在和你自身處相依處境,通感是順延。
躬-2/bow-2
2019 年
L30 W20 H20 cm
調配土,發泡水泥,耐熱板/
blended polymer clay, foamedcement, heat-resistant plate
同時李贏還做了《躬-2》將兩塊「肉身」化的黏土來替換掉「我和外在物」的在場,將兩邊吸附靠攏,發泡水泥在一側的下面正好提示一側的壓靠,就這樣反過來藝術家又將《躬-1》的「我」用這得來的「肉身」替身替換掉了,並且還留有藝術家的施力痕跡。
虛霩/void & perspective
2016 年
L85 W30 H25 cm
不鏽鋼/ stainless steel
虛霩/void & perspective(局部)
展覽的同名作品《虛霩》,是一個弧形鏡面不鏽鋼半圍合磨砂、鏡面雙面組合。映照的虛擬,真實的映射,相伴相隨。沒法形成界域的劃定時,就像無限翻轉透洞的「腔體」,從維度空間的孔洞中拖拽出無限的循環,試圖區分「內外」卻註定是徒勞,不存在包含和被包含的恆定關係。這件作品被藝術家將其展示在人視角的牆角,與「人」形成一定的牽連關係,對比遠觀不確定所處空間(非純弧面映射的象是折斷拼合,像又不像的),人湊近中心越是欲看清,越是會迷離。由此概念生發,李贏在2016那年做了大件的《無-2》,和開始琢磨躸 (ji ) 系列。
躸(ji ) 系列-1 /alone-1
2016-2019 年
L 主70 W 主80 H 總240 (主100)cm
不鏽鋼,鐵/ stainless steel, iron
躸(ji ) 系列-2/ alone-2
2016-2019 年
L 主28 W 主22 H 總175(主40) cm
樹脂,鐵/photopolymer,iron
躸(ji ) 系列-3/ alone-3
2016-2019 年
L 主16 W 主14 H 總190 (主35) cm
樹脂, 不鏽鋼, 木/photopolymer,stainless steel,wood
躸(ji )系列作品是在《虛霩》相同概念下的。無限翻轉透空的類腔體,從維度空間的孔洞中拖拽出無限的循環,而形態上強化了互為禁錮鉗制而又依託支撐的視覺呈現。被翻譯成孤身一人,是也不全是,這裡指涉的是一種當與周邊事物之間產生牽連關係,不那麼輕易而舒暢,反襯出的一種矗立於蠻野的「獨」的狀態。「這也沒什麼殘不殘酷,浪不浪漫的,就是一種萬物從幼胎成長到一定成熟階段(也並不一定給予足夠成長成熟的時間),必將迎來的現實狀態,僅此而已。」李贏說到。
藤/ vine
2019 年
L180 W180 H70 cm
藤,金屬絲/ vine,metal wire
藤/ vine(局部)
第三部分即是外界所熟悉的李贏,格狀結構下的創作。作品《藤》的生長蔓延一直是李贏作品可頻繁讀到的信息,這次她索性將這種氣質更加直觀的呈現。她將一圈圈固定綁織,消滅了「起始終結」,也讓一腔婉轉奔騰顯得茫無頭緒。像極有時腦疼要炸裂的臆想,川流不息而不可遏制。「在想腦中想的內容,我將『在想』視作一種騰空遠觀的動態,剝離於現實層面的旁觀視角,而將『內容』視作動態後的凝結是種強行的收縮界定,而這個過程是疾駛的 更替的也是循環無解的。」李贏解釋到。
軀/Torso
2018 年
L150 W140 H95 cm
不鏽鋼,鋁/stainless steel,aluminum
《軀》也是藝術家以往展出較多的格結構類作品。李贏說她其實個人並沒這些限定,只是有些適合關聯展出而有些暫時沒展。這件《軀》創作於2017-2018年間,和這次一起展出的作品關聯明顯就拿出來了。她說這次個人項目的作品都不禁讓人聯想肉身的指涉,都存在空間「含/拓」的翻轉關係。這種關係不單在《軀》的主體部分體現,也體現在她將主體、(非看做平面化)底盤和圍網正負結構它們之間形成空間的拘束和切取。「我取的英文名叫『Torso』,有未完成、不確定等意思,提示看到的平面化其實是此消彼長的活動空間。」
李贏個展現場 作品 藤/ vine
此次展覽的三個部分的局部展示,不僅展現了李贏不同創作的爆發力,還展現了李贏在創作中對於各種力量來源此消彼長的拿捏。就像她所說的,「我不是單向的設計工作,我是有情緒波動的生命體。事情的發生、爆裂、影響,效應不在機械化的操作模式下,我只是個身體與意識都在勤奮聯接運轉的生命而已。所有的『面臨』有些會與這個生命體產生聯繫,有些則沒有,而沉積下來成為養分還是消耗都未為可知,姑且算是素材量到質的蛻變也需要周期,有些線索先發酵有些還在積蓄能量。」
躸(ji ) 系列-2/ alone-2(局部)
就像展覽前言裡寫到的那樣,「關於萬物形成的大設想,清虛空廓演化出宇宙,這個跳脫過程讓我著迷。抽離於身體,在想我腦中所想,意識的循環包覆與掙脫交替,那麼近那麼遠。」李贏說她想引出「肉身」和世間萬物好像就是如此的關係,「我是眾生其一,並不異於他人,我即眾生,眾生即我。而肉身是因意識的進駐,才感受到自身和他人的區分,也就是通過區別他者從而清晰化自身尊在,來源於此的分別心只是意識的存在顯現,而並不真正意味著自身就真實與他者區分開來。」
「虛廓」李贏個展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07-26 - 2019-09-06
展覽機構:新氧藝O2ART
展覽地址:北京順義MOMA萬萬樹別墅五期會所棟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