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西最「文藝」古鎮,因小說聞名,是賈平凹的故鄉
賈平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以其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獲得了「鬼才」的稱號。他筆下的《秦腔》,以一個小鎮為焦點,表現了改革開放中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係和傳統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被稱為「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那你知道《秦腔》還有現實原型嗎?
-
秦嶺腹地商洛商於古道上的古鎮,集秦風與楚韻,因棠棣花聞名遠近
在陝西東南,沿著丹江往下走,到了丹鳳縣和商縣交界的地方,有個叫棣花街的村鎮,那就是我的故鄉—— 賈平凹。棣花古鎮位於丹江旁的商洛市丹鳳縣,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遊區(棣花古鎮)以棠棣花得名,也因棣花驛站而聞名,商於古道從鎮中穿街而過,這裡自古就盛產美麗的棠棣花,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的故鄉,素有「人文棣花、院藏秦嶺」的美譽。
-
賈平凹、莫言——我最喜歡的兩位農民作家
只是因為兩人都自視為農民,關注著農民,作品裡也大多呈現著農村,故而叫農民作家也不算不敬吧。賈平凹是我們陝西商洛丹鳳縣人,莫言是山東濰坊市高密人。賈平凹圍繞著商州創作,莫言以高密東北鄉為源泉。終於商洛因賈平凹聞名世界,高密東北鄉因莫言名揚四海。
-
賈平凹:《秦腔》目前很暢銷 下部小說還寫農村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六日電 (記者 曉萍)在《秦腔》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一直心繫农村的中國著名作家賈平凹近日在香港對本社記者表示,他已準備在寫下一部小說,「我自小在鄉下長大,對農村有一定的認識,也有深厚的感情,我下一部小說還寫農村。」
-
「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丨今日主播李發展:讀賈平凹《秦腔》
今天是2018年5月20日星期日,本期「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主播李發展為您朗讀賈平凹作品《秦腔》。八百裡秦川一片沃野是人所共知的,但有幸在站在黃土上聽過秦人吼秦腔的遊客恐怕並不多,秦腔粗獷,雄渾體現了秦人驃悍的風格,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同時也是包括京劇在內眾多地方戲曲的鼻祖,千百年來傳流至今。有說秦腔最早源於秦兵軍陣中,那麼可想而知,秦俑們當時應該是各個都能吼兩嗓子,並引以為樂的。
-
都是陝西作家,為什麼路遙窮困一生,賈平凹成作家富豪?
1992年11月17日,陝西作家路遙先生因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病逝於陝西西安,年僅43歲。在中國平均壽命早已超過70歲的今天,路遙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路遙、賈平凹都是「文學陝軍」的領軍人物,陝西作家群體中的佼佼者。他們身上有太多一樣的地方。
-
《秦腔》之後,從此故鄉變他鄉
今天我們來說說賈平凹的《秦腔》。賈平凹是一個高產作家,也是目前陝西文壇「三傑」僅存的一位。賈平凹精力旺盛,筆耕不斷,長篇小說將近20部,中短篇小說集更多,連散文集也出了好幾本,可以說是著作等身,以至於市面上已經有了專門研究賈平凹作品版本的書。
-
賈平凹:你讀懂了《秦腔》中的「引生」,也就懂了我
相對於對賈平凹創作中其他方面的研究,如鄉土文學、尋根文學、商州系列、神秘敘事等方面,從秦腔入手,是對賈平凹新的定位。放眼全中國,真正受戲曲影響較深的作家其實沒有幾個,這樣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賈平凹在文壇以及陝西更具有代表性。1974 年,賈平凹在《西安日報》上發表散文《深深的腳印》。這是他第一次在省城發行近百萬份的黨報上公開發表作品。自那時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 45 年。
-
賈平凹的家鄉-棣花古鎮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賈平凹吧,他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著名作家,寫了很多的小說,記得他的《廢都》發表出來後,引起了很多的爭議,當時真的太火了,對於我這文化低的人來說,根本就看不懂。但是也挺佩服他的,出生在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的一個小鎮裡,能寫出來那麼多的小說真的是厲害。
-
賈平凹在港獲「紅樓夢獎」(圖)
著名作家賈平凹(新華社記者周磊攝) 新華社香港9月13日電(記者廖翊)「《秦腔》這本書,是我對世紀之交的中國社會巨變的生活記錄,也是我對故鄉、家族的一段沉重記憶,能得到來自各個地區評委的認可,給了我極大慰藉和鼓勵。」 在13日於香港舉行的首屆世界中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充滿感情地作上述講話。
-
「鬼才」賈平凹為故鄉豎了一塊「碑」,是他哪一部文學作品中的碑
賈平凹,陝西人,在當今百花齊放的中國文壇中,他算的上是一位極其高產的作家。說他高產,是因為他每隔兩三年就要出版一部長篇小說。初讀賈平凹可能就會因為他的這個特點而讀不下去,就是因為太過高產,顯得冗餘。拿他的高達68萬字的《古爐》來說,很多人沒怎麼讀完甚至讀上100多頁後就束之高閣。
-
《文學的故鄉》熱播:跟隨莫言、賈平凹等作家,尋訪文學故鄉
看完這部紀錄片,有網友評論:「看到紀錄片中不同的作家,對故土流動的河,腳下的土地、身邊一隅街巷的情感,我們終於走進了他們文字背後的精神世界。」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六人,當我們打開中國美如畫的文學捲軸時,會發現:每個有成就的作家身後,都有一個故鄉的背影。
-
出身將門的作家白先勇:賈平凹小說臺灣賣的好
西部網訊(記者 王歡 敬澤昊)「賈平凹寫的幾本小說,像《秦腔》、《廢都》在臺灣都賣的非常好,昨天(3月29日)我還和他見了一面,挺高興的談文學:賈平凹的小說在臺灣賣的好「我青少年時代到了臺灣,我的作品把大陸的記憶帶過去,又受到了臺灣本地的影響。」談及自己的文學風格,白先勇如實說。而在他看來,文學就是在對人性進行研究,寫人性掙扎的歷程,是「文學最有趣的課題」,這也是他進行文學創作時一直堅持的準則。
-
同是陝西作家,賈平凹陳忠實比起路遙差在哪
前幾日,偶爾看到個文章,說是馬雲曾在高考落榜後,蹬三輪車為生,直到有一天,看到路遙的小說《人生》,才深受激勵,經過奮鬥成為中國首富。馬雲坦言,沒有路遙,他現在還在蹬三輪車。而提到路遙,往往又會讓人聯想到陳忠實、賈平凹。
-
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賈平凹先生有「文學野心」:他的目標,不僅是陝西乃至全國的的最高、最好,而且是世界範圍的最好。1982年是「而立之年」,這一年他經歷了最集中最尖銳也最嚴重的批評。賈平凹先生說:「地方性、民族性得趨人類最先進的東西,也就是說,有國際視角,然後才越是有地方性、民族性,越有世界性……雲彩之上都是燦爛的陽光,我們應該追求那陽光的地方,但不必拋棄東方思維這塊雲彩而去到西方思維那塊雲彩。中國人不能寫西方小說。」
-
陝西又一「古城」火了,人稱「小平遙」,還是作家賈平凹的家鄉
如果說起陝西的旅遊景點用「風光秀美」總有些不合適,但是如果說陝西歷史悠久,大家應該都是毋庸置疑的,沒有一個人會說「不」字。陝西有兩大古都在此:鹹陽和西安,見證了大唐盛世時期的歷史文化。說起這座古城,旅遊資源當然是很豐富的,所以每年都會有吸引很多遊客來此遊玩。
-
央視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帶你了解莫言、賈平凹、阿來等著名作家
這些中國當代文學版圖裡的著名風景,是作家故鄉的真實描寫,還是藝術想像?這些「故鄉」,是如何孕育出那些偉大的小說?故鄉就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父母不在了,那個故鄉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字面上的一個故鄉,心在糾結著,只有父母在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故鄉。父母存在就是故鄉存在。——賈平凹《文學的故鄉之賈平凹》跟隨作家賈平凹穿越秦嶺,回到故鄉商洛棣花。
-
聚焦文學·盤點賈平凹代表作品
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現在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作者用真實的生活細節和渾然一體的陝西風情,把當時中國基層「文革」的歷史軌跡展示在我們面前,是作家對那個時代中國農村的生動寫照。
-
賈平凹:粗獷《秦腔》唱盡人世悲歡離合
每次讀賈平凹的作品,我都止不住地驚嘆,作者何以對農村的生活和特有的方言那麼熟悉和了如指掌?賈平凹十八歲離開故鄉陝西省丹鳳縣去西北大學讀書,1975年畢業後一直在古都西安工作並從事專業創作,如何作品中充滿了地地道道的商州地方方言以及活生生的人和事。
-
《文學的故鄉》系列紀錄片之《賈平凹》在央視9套播出
——賈平凹《文學的故鄉》是國內紀錄片界首次深度聚焦中國當代文學和作家,以紀實影像為載體尋找文學的發生與萌芽,為中國當代文學存像。《文學的故鄉》紀錄片於2020年7月20-26日20點,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每天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