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甲壽: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

2020-08-29 天意盛世文化

雷甲壽

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

中國花鳥畫創作院常務副院長

北京石齊畫院副院長

石齊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

雷甲壽(白雲子),1955年生於山西洪洞,現居北京。師承董壽平、王明明、石齊、張立辰、邱振中諸名家。現為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石齊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美國亞裔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央工委紫光閣畫院高級院士。

雷甲壽先生自幼學畫,以青藤白陽(明代徐渭、陳淳)、八大山人、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諸家藝術,專精博取;1987年入董壽平先生畫室學習,深得真傳;九十年代末入北京畫院深造,師從王明明、石齊,畫藝日趨精進。雷甲壽擁有紮實的傳統功力,並廣泛吸收了中西方繪畫藝術的精髓,創新發展了寫意中國畫大氣磅礴賦有時代性和生命力的繪畫語言,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

雷甲壽的寫意花鳥畫藝術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野稻穀中國畫表現得很有特色,單純、寧靜。他通過對野稻穀的觀察和山水畫的形式相結合,使花鳥畫的畫體像山水畫,讓人感覺看到的既是花鳥畫又像山水畫。作品用筆大膽、表現生動、筆墨酣暢、構圖飽滿、氣勢雄壯,在水墨色彩間,不斷創造新技法,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被譽為「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野稻穀中國畫開宗立派者」。

藝術經歷

《熱土載厚情》獲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舉辦的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大展銅獎;

《香趣圖》獲「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大展銀獎;

《長城腳下》獲首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全國中青年中國畫作品提名展銀獎;

《稻穀香裡說豐年》獲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國際書畫大賽展銅獎;

《長城腳下稻糧香》入選2004年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

先後參加中國美協「第十五屆新人新作展」「中國美協首屆會員精品展」「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全國中國畫名家學術展」等大型展覽30多次。2007年,被評為「中國當代30位最具價值與市場潛力(花鳥)畫家」;2007年後,在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徵70周年中國畫大展」「美麗乳山中國畫名家畫展」「春季新象·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等多個畫展擔任評委。2008年,擔任「全國政協民族團結頌·中國當代優秀書畫家作品邀請展」藝委會委員。

發表及收藏:

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齊白石藝術館、張大千藝術館、八大山人藝術館、揚州八怪藝術館等機構以及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西歐六國等國家收藏。主要作品發表於《美術》《國畫家》《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書畫收藏》《今日中華》等雜誌報刊。

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大紅袍——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雷甲壽》《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叢書·雷甲壽作品精選》《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年鑑》《國畫名家經典·雷甲壽》《雷甲壽畫集》《中國美術家·雷甲壽》《中國藝術大家》《全國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雷甲壽印象》《雷甲壽·潤》;由四川美術出版社發行《中國美術家•雷甲壽》;河北教育出版社發行《寫意精神•雷甲壽》《當代最具學術價值市場潛力的畫家•雷甲壽》等。

問道藝術

跪著學傳統,站著畫自己。中國畫貴在創新,筆墨當隨時代。相同題材筆墨質量上求高,相同筆墨質量題材選擇上要新,借自然造化書寫心中之美。

——雷甲壽

相關焦點

  • 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雷甲壽上海藝術展驚豔滬上
    2019年11月16日,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雷甲壽先生「致敬大師·雷甲壽花鳥藝術特展」在上海吳昌碩紀念館隆重開幕,這次活動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藝術品投資與評估專業委員會、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非遺博物館和天意文化聯合主辦。
  • 石齊:雷甲壽是當今畫野稻穀最好的寫意畫家
    10月26日,「墨韻千秋·盛世中華」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雷甲壽精品特展在天意藝術館盛大開幕。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會長宋建文、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石齊,美中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王鑫生,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雷甲壽,天意藝術館館長夏天星等書畫藝術界名家代表出席展覽開幕儀式。
  • 雷甲壽中國畫全國巡展重慶站開展
    雷甲壽中國畫全國巡展重慶站開展 2017年08月22日 22:38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導讀:今(22)日,雷甲壽中國畫全國巡展重慶站在重慶美術館開展。
  • 「文風畫脈,時代氣象」研討會蔡國聲點評雷甲壽作品
    現為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石齊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花鳥畫創作院常務副院長、文化部中國書畫院專家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展評委、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
  • 雷甲壽的大寫意花鳥畫霸悍凜然,雄渾沉鬱
    雷甲壽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家,他師古人,以青藤白揚、八大山人、虛彀、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諸家藝術專精博取。他師造化,從天地萬物中走來,讓野稻穀從荒野走進藝術殿堂,賦予了野稻穀全新的藝術內涵。現為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石齊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花鳥畫創作院常務副院長、文化部中國書畫院專家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展評委、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
  • 通儒達識,開宗立派——談雷甲壽的繪畫藝術
    「新中國畫野稻穀、紅高粱」是雷甲壽的獨創,在古代,沒有這種「樣式」,在現代,除了他和以張立辰為首的「學院派-大寫意花鳥」外,也沒有這種「樣式」,在中國,他的「新中國畫野稻穀、紅高粱」是獨詣,沒有第二家,在外國,連一家也沒有。古今中外皆無,而雷甲壽獨有,即是說,他不僅有了「樣式」,而且「樣式」十分獨特,尤其是他畫的紅高粱和野稻穀,真是鬼斧神工,維妙維肖。
  • 何丕潔出席「美麗中國 和諧家園」雷甲壽中國畫巡迴展
    中國網訊 據民革中央消息,7月16日,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革中央畫院、北京石齊畫院、美中藝術協會、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美麗中國和諧家園」雷甲壽中國畫巡迴展在太原美術館開展。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山西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山西省委會主委張友君出席會議並講話。
  • 雷甲壽野稻穀花鳥作品價值分析
    他的老師張立辰先生評價其野稻穀作品:「甲壽通過對野稻穀的觀察和山水畫的形式相結合,使花鳥畫的畫境很具山水畫。」眾所周知,山水畫以大山大水的宏大場面,表現出氣勢磅礴之感,而雷甲壽的野稻穀雖是花鳥畫卻有著山水的氣勢,甚至是蓋過了山水畫的氣場,給人一種宏大磅礴的氣息。這樣以小見大,以微觀中見宏大的筆墨造詣,不正是筆墨的力量,是藝術之臻嗎!
  • 邵大箴:雷甲壽花鳥畫的題材拓展和創新探索
    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野稻穀中國畫第一人雷甲壽先生被譽為「四君子」的梅蘭竹菊題材,象徵人品高潔和正直、堅韌、樂觀和不畏強暴的精神,更常為畫家們所採用,歷久不衰。當然,繪畫題材的審美作用還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繪畫語言表現出來,因為繪畫語言諸如筆墨、章法以及由它們構成的繪畫境界,才能真切和細微地反映畫家的思想和感情。
  • 雷甲壽個展亮相重慶美術館
    22日,《美麗中國和諧家園——雷甲壽中國畫全國巡迴展(重慶站)》在位於解放碑的重慶美術館開幕,雷甲壽精心創作的120餘幅作品將展覽至9月1號結束,全程免費對觀眾開房。雷甲壽1955年生於山西洪洞,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曾被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收藏。
  • 月滿中秋,師友情深,雷甲壽以畫會友拜訪從藝恩師
    在臨近中秋的這幾日,雷甲壽老師特意拜訪了其從藝道路上給予莫大幫助的畫壇前輩邵大箴先生、張立辰老師、石齊老師和王仲先生。他們不僅是雷甲壽老師的良師也是他的益友,予以他受益匪淺,至深難忘的藝術指導。在勾點相結合中用大片的墨畫下去時也要注意起轉緩進,這就是的作畫習慣,也就是中國畫的素質。這一筆一筆的畫下去,既沒有瑣碎也顯得平面化,而是更有一種層次在裡面。寫意也是工筆,工筆也是寫意,實際上就是寫意一定要有工筆的嚴謹性,工筆也要有寫意的意思。所謂意在筆先,就是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觀念,這就是中國畫的道。筆墨的純正可以把中國畫的境界提升到另一個高度,有了這層高度才有了中國畫的筆墨結構。
  • 著名畫家雷甲壽美術館開館典禮暨捐贈儀式在山西臨汾堯都舉行
    6月13日下午,和諧堯都·幸福臨汾——著名畫家雷甲壽美術館開館典禮暨捐贈儀式在山西省臨汾堯都風景秀麗的澇洰河公園聚合樓隆重舉行。楊保春代表堯都區四大班子及100萬人民,對雷甲壽先生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他說,雷甲壽先生一直以來關注和支持家鄉建設,今天他將一批藝術佳作無償捐贈給家鄉,充分體現了熱愛家鄉、感恩鄉親的濃鬱真情與赤子情懷,體現了對家鄉文化旅遊事業的傾情厚愛與鼎力支持,這必將為堯都的文化事業建設和文化交流帶來積極而長遠的影響。
  • 秋分:稻穀香,瓜果熟,菊黃蟹肥時
    稻穀香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谷。秋天,萬畝稻田間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擺動,如同掀起層層金浪。那一串串飽滿稻穗,承載著的是農人一年的寄託和夢想。它們在農民揮起鐮刀中,臥倒一片谷穗。極目四望著這片空闊土地,豐收後的寂寥和空曠中蘊藏的是收穫的滿足感。
  • 石齊:雷甲壽是當今畫野稻穀最好的寫意畫家!
    甲壽做到了,他的畫在展覽中,在眾多作品中,不用看題名,人們一眼就能認出這是雷甲壽的作品,這是甲壽的成功!甲壽這位畫家能夠留下來!」 ——石齊 點亮自家燈火的藝術家——雷甲壽
  • 雷甲壽‖中國畫構圖藝術
    中國畫構圖藝術 雷甲壽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優秀文化傳統和廣泛審美情趣的偉大民族。中國繪畫藝術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歷練數千年形成了獨特風格,展現出中國藝術強大的生命力和光輝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