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安祿山最懼怕的義父,因為嫌棄安祿山肥胖,嚇得他絕食減肥

2020-12-14 舊史

張守珪是唐朝時期的著名將領,公元684年出生於山西平陸,他在早年曾和父親一起流落邊塞,後來在唐朝與突厥的戰爭中因屢立戰功而發跡,受到了唐朝宮廷的重視,派他先後討伐吐蕃和契丹,獲勝後被封為輔國大將軍。

除了唐朝名將的稱號之外,張守珪還有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身份,他是野心家安祿山的義父,安祿山是粟特雜胡,在公元756年發動安史之亂,給大唐帝國帶來了一場浩劫,唐朝從此由盛轉衰。

公元732年的一天,擔任幽州節度使的張守珪審理了一件盜竊案件,一個長的白白胖胖的粟特商人因偷羊被抓住,張守珪在拷問之後打算把他亂棍打死,正在士兵準備行刑的時候,那名胡人突然站了起來高喊:「大人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藩族嗎?為什麼要打死我!

而那位白白胖胖的商人正是安祿山,張守珪聽了安祿山的豪言壯語之後,他打量了一下安祿山,發現這個胖子的長相異於常人,從上到下透露著一股機靈勁,於是張守珪便釋放了安祿山,讓他和同鄉史思明一起去抓俘虜,成了大唐帝國的一名優秀的偵察兵。

在安祿山跟隨張守珪的那段時期,他和瘦小的史思明一起為唐軍效力,只要張守珪派他倆出去抓俘虜,他倆就絕對能完成任務,並且不負一切代價,這讓張守珪越來越欣賞他,任命安祿山為偏將,並且收他為義子。

因為安祿山為人心狠手辣,所以當地的胡人都特別恐懼他,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狠角色,也有一個讓他十分懼怕的人,此人就是他的義父張守珪。

據史書記載,張守珪身材魁梧,相貌不怒而威,再加上他曾經差點要了安祿山的小命,因此安祿山對他十分懼怕,因為張守珪經常嫌棄安祿山過於肥胖,結果把安祿山嚇得不敢多吃食物,甚至默默的絕食進行減肥。

公元740年6月,張守珪因病去世,安祿山因為沒有了義父的約束,野心開始慢慢的膨脹起來,他在張守珪去世的當年便通過重金賄賂唐朝官員,當上了平盧兵馬使,後來更是官至三鎮節度使。

安祿山擔任三鎮節度使之後,手上掌握了唐朝十五萬軍隊,已經達到了權勢滔天的地步,他在不久之後便發動了安史之亂,率領胡人軍隊南下叛亂,很快便攻陷了唐朝國都長安,終結了大唐帝國的盛世。

相關焦點

  • 張守珪的一個建議,徹底改變了大唐盛世,他為什麼讓安祿山少吃點
    從此安祿山在張守珪跟前,儘量管住自己的嘴,從而保持了身材,成為了張守珪的義子。從這個時候開始,安祿山平步青雲的小日子就這麼來了。他跟隨義父南徵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因為他驍勇善戰,雖然肥胖,卻不影響他的靈活性,所以安祿山很快就被提拔成為了平盧兵馬使。
  • 安祿山曾豪言消滅「蕃族」,為何最後卻反了大唐?
    不過礙於種種原因,幼小的安祿山與他繼父一家相處的並不是很融洽,於是為了離開部族,他不斷學習語言豐富自己。直到他精通6國語言,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以後,他選擇成為了一名「牙郎」,類似於中間商的意思。繼而到了開元二十年,安祿山偷羊被抓,當時任幽州節度使的張守珪準備處置他。心急之下的安祿山大喊:「大丈夫誰不想消滅幾個蕃族?這樣打死我算什麼事。」
  • 可惜這兩人早死了,不然安祿山不敢反叛
    其實,安史之亂雖然來勢洶洶,也歷經多年才得以平息,但如果有兩人在世,安祿山是絕對不敢造次的。第一人就是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此人的一生,幾乎都在邊疆度過。他的戎馬生涯,就是為大唐守護每一寸領土,爭奪每一分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在唐玄宗時期,已由無名小卒成長為邊關大將的張守珪,不斷與突厥、吐蕃、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作戰,成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將星。
  • 楊貴妃與安祿山發生了什麼?楊貴妃慘死後安祿山的舉動令人震驚
    安祿山作為邊疆戰將非常得唐玄宗寵愛他,安祿山立了很多次戰功!佔有北疆三鎮的重要軍事基地。安祿山個這人外表看起來痴傻,因為身材非常肥胖,提早達到三百多斤,可是他其實內心非常奸詐狡猾聰明,他說話幽默詼諧,總是阿諛奉承,尤其是喜歡向唐玄宗表示自己的」忠心」,所以就更受得唐玄宗欣賞了 !
  • 手握重兵的安祿山,為何懼怕李林甫,以至於在其死後才敢造反?
    在這個盛唐時期的末尾階段,如李林甫、安祿山、史思明、楊國忠等等野心家,開始活躍在帝國的朝政之上。同時,因為玄宗晚年開始逐漸追逐起紙醉金迷的生活,以至於,一時間整個唐王朝內部形成了文恬武嬉的情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堤壩下的汙濁河水最終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始衝擊帝國看似堅固的長提。發生於天寶十四載的「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唐帝國歷史的一個重要拐點。
  • 安祿山和楊貴妃有何關係?安祿山墓地被打開,卻發現英文磁帶
    安祿山和楊貴妃有何關係?安祿山墓地被打開,卻發現英文磁帶在唐朝歷史上,安祿山可是一個鼎鼎大名的存在。便是因為他,現在的很多人談起唐玄宗便沒有一點兒好感。天可見憐,這位可是唐朝除了李世民之外少見的明君,被安祿山這麼一坑,連皇位都沒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也被逼死了。迄今為止人們還是對安祿山此人十分的好奇,經常會談到他的一些事情。當然了,人們關注的根本就不是安祿山造反的事情,人們最感興趣的是安祿山到底和楊貴妃有沒有關係。畢竟堂堂貴妃,幫著一個大了自己不少的乾兒子洗三,想想就讓人惡寒。
  • 「雜種」與「雜種胡人」——安祿山
    但是,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奮鬥,他終於成為皇帝身邊最能說得上話的人,比很多太監還強;到後來更有了起兵造反的實力。命令他跟同鄉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虜,他們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夠按時抓到,就把安祿山提拔為偏將。張守珪老是嫌安祿山過於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祿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祿山以驍勇出名,張守珪就把他收為義子。安祿山趕緊把自己的鐵哥們史思明拉了過來。仕途就從此開始了。
  • 《紅樓夢》中,「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這是個什麼故事
    要說安祿山還真是個人才,他不但行軍打仗很厲害,當官也是一把好手,他認了張守珪做義父,對他的上級官員也是極力的巴結每次到京城,安祿山都會帶上大量的金銀財寶來賄賂朝廷的重要人物,不久之後,他的好名聲就傳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耳朵裡。在古代,邊境能否安穩,一直是讓皇帝感到棘手的問題,李隆基也想要在邊境上培植自己的親信,年方39歲的安祿山於是就平步青雲,做到了平盧節度使的官職,已經可以和他的義父張守珪平起平坐了。李隆基在接見安祿山的時候,取笑他的肚子太大,問他裡面裝的都是些什麼?
  • 唐玄宗寵信安祿山,以及安祿山起兵亂唐的根源是什麼?
    李林甫不是一個好宰相,他本人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可是,如果說李林甫的建議成了安祿山亂唐之源,就有些高估了李林甫的作用。 因為,李林甫向唐玄宗所上的這條建議,還有個前提,就是唐玄宗的戰略已經和唐初戰略發生了根本變化。
  • 唐玄宗之所以重用安祿山,只是因為他說了句,外若痴直,內實狡黠
    李林甫是個愛權力的人,可是,他有兩大劣勢不利於攬權,一是沒有文辭,二是沒有軍功。正因為如此,李林甫就特別忌恨那些有文化和有邊功的人,如果誰要是把這兩個本事都佔全了,那李林甫就更加恨之入骨了,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那麼,誰最有可能把這兩個優勢佔全呢?就是那些文官出身的節度使。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再立功疆場,那不就等著出將入相了嗎?這對李林甫可是個威脅。
  • 安祿山的逆襲之路
    安祿山原本就是一個討厭的人,專門從事小偷小摸的人。但是他怎麼飆升的呢,最後成了唐朝的法官,引爆了那場有名的安史之亂,讓大唐從好到壞。今天,小編將帶您了解這座安祿山的傳奇生活。安祿山原本不是姓安。他甚至不認識他的父親。他的巫婆母親告訴人們,安祿山是山區眾神的傳達旨意之人。
  • 「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認楊貴妃為養母,到底有什麼目的
    安祿山拜楊玉環為養母,目的便是獲取寵信、攫取權力安祿山此人極善於心計,雖然其獲得張守珪重用不無英勇善戰的本事,但同樣善於巴結上司,甚至不惜拜張守珪為義父,從而憑藉張守珪的信任,在開元二十八年(750年)時便升任平盧兵馬使,又通過賄賂各級官員而屢受好評。
  • 楊貴妃與安祿山關係曖昧,為何唐玄宗卻毫不懷疑?
    玄宗劇照其實楊貴妃背負這些醜聞非常冤枉,因為她只是在忠實地執行唐玄宗的意圖。而當時的安祿山也已經四十多歲,身體肥胖不堪。所乘坐的馬都是重金購買,承重能力超強的好馬,所用的馬鞍都需要特別設計,前面需要一個小鞍,用來承載下垂的肚子。楊玉環身為貴妃,實在沒有必要背著玄宗,而和一個三百多斤的大胖子不清不楚。
  • 安祿山活不久了,馬上安慶緒就可登位,為何還要急急忙忙殺父
    在這段話中,明確表明安祿山之死是安慶緒一手造成的,雖然他沒有親自動手,但他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因此,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死於兒子安慶緒之手,是不爭的事實。參與整個謀殺過程共有3人,主謀安慶緒,兇手李豬兒,幫兇嚴莊。
  • 安祿山還是個無名之輩,為何張九齡就能斷定他要造反?
    比如呂雉的父親呂公,第一次見到四十多歲了還不務正業的劉邦,就決定將寶貝女兒嫁給他,原因僅是相貌不凡;比如曹操,僅憑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就斷定此人不是好鳥,將來要壞曹家大事。事實證明,呂公與曹操果然高明。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張九齡,比這二人一點也不差。
  • 安祿山為何會在唐朝最鼎盛的時候,選擇造反,他有什麼資本?
    安祿山之所以敢對抗唐玄宗,是和他自身的實力有關,他和當時的皇帝,也就是唐玄宗的關係不比尋常,唐玄宗最愛的妃子,楊貴妃還是安祿山的小媽。楊貴妃這樣的人,敢於當安祿山的小媽,不得不說這是皇帝拉攏安祿山的一個手段。可以說在當時的武將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勢力,能超過安祿山的。
  • 天不怕地不怕的安祿山,為何唯獨畏懼權相李林甫?
    一次,群臣朝見皇帝,李林甫命王鉷上前行禮,王鉷彎腰作揖十分標準,安祿山在旁看到這一幕,嚇得呼呼直喘,隨即也恭敬地行禮。在此之前,安祿山已經是範平、平盧節度使,手握重兵。當時,唐朝一共設置有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範陽、平盧、劍南、嶺南,十個節度使,之後安祿山又在玄宗面前討得河東節度使,一人總領三鎮節度使。
  • 安祿山為什麼會受到唐玄宗寵愛和楊貴妃喜愛?這幾個細節左右一切
    唐玄宗是個頗有爭議的君主,他「離奇」繼位後,先是勵精圖治、開拓創新,使得國泰民安,政通人和,開啟了「開元盛世」!而他晚年,卻因為貪圖享樂,使得國勢一落千丈。他晚年寵愛兩個人,一個是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楊貴妃。另一個是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安祿山究竟有何本事,為什麼能讓唐玄宗對他器寵有加?
  • 楊貴妃真的與安祿山有私情?野史上記載的是真的?答案被人說出!
    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讓繁華富強的唐朝開始走下坡路,也讓美貌的楊貴妃死於非命,不過安祿山發動政變的原因,都有很多種猜疑,有人讓你為安祿山是有當皇帝的野心,所以才發動政變,而有的人認為安祿山是不滿唐玄宗當初把他貶至邊關,但還有一種樹批發流傳許久,那就是安祿山跟楊貴妃有不正當的關係,所以才發動安史之亂只是為了楊貴妃
  • 訪談︱沈睿文:唐朝超級胖子安祿山如何跳胡旋舞
    安祿山「先患眼疾」,目昏不見物,身子長瘡,性情暴躁,「事不如意,即加箠打,左右給侍微過,便行斧鉞」。這是安祿山長期服散造成的病徵。甚至他的死跟服散也有不可或分的關係。安祿山的命運跟唐憲宗相似。憲宗也是因為服丹導致性情暴躁,對宦官稍則加罪,動則處死,弄得宦官人人自危,反過來將他殺死。       有意思的是,安祿山服散並不是個例。唐代不少官員因服食發背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