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0年的努力,甘肅省隴南市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41.9%。圖為隴南市成縣西狹秋色。(資料圖) 鍾欣 攝
中新網蘭州9月20日電 (記者 徐雪)「綠色,是隴南的底色,也是隴南人一直悉心守護的顏色。」甘肅省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表示,當地多年沒有立項審批一家水電站,沒有讓一家「三高」企業落地,堅決關閉了一批小礦山、小冶煉,大力實施「兩江一水」生態綜合治理,無論是植被覆蓋率,還是空氣品質都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隴南成為國寶級動物的「天堂」,110多隻國寶大熊貓、2000多隻金絲猴在這裡「安逸」地繁衍生息,今年4月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2天偶遇4隻大熊貓,每天有近50隻金絲猴「下山」到武都裕河鎮白沙溝覓食。
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近日連續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專場新聞發布會,邀請該省各市州黨政主要官員發布當地成就。
隴南市市長崔景瑜介紹說,隴南是隴原大地上一塊綠色的寶石。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隴南生態的一個真實容貌,70年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城市,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十分顯著的進展。現在的隴南,碧樹青山,風吹竹林,河水清澈,鳥語花香,是一幅展現隴南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畫卷。
「隴南地處長江上遊,是國家長江上遊的生態安全屏障,自然資源豐富並且保持良好,與此同時,還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處理好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的關係就顯得十分重要。」崔景瑜稱,為此,我們堅持節約優先,堅持保護優先,堅持自然恢復優先。首先對高耗能、高汙染的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治理了一大批汙染企業,發展了生態文明循環經濟企業;另一方面,我們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農產品深度加工等為重點的現代綠色產業,既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又保護了我們的生態環境。
崔景瑜說,隴南的廣大幹部群眾,在70年的發展歷程中,一代接著一代的幹,不斷綠化國土,治理水土流失,保護了我們的環境。經過70年的努力,當地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41.9%。
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面,隴南市關閉小鍋爐,治理焚燒秸稈,解決了清潔能源問題,當地的大氣環境質量一直排在全省前列。在治理水汙染方面,當地兩個領域採取了有效措施,一方面,治理城市的汙水汙染,9個縣區建設了一批汙水處理設施,有效地治理了水汙染問題;另一方面,治理了工業廢水的汙染,達到零排放。隴南的「三江一水」都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水質標準要求。
「同時,在治理土壤汙染方面,該市加大了對化肥,農藥等對土壤傷害比較大的源頭的治理。現在的隴南,山更綠了,天更藍了,水更清了,這都是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崔景瑜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