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君子?什麼又是小人?

2020-12-06 國學雜談

在儒家思想中,經常提到君子,那到底什麼是君子呢?幸好有孔子的弟子子貢,幫我們問了一下這個問題,我們看孔子是如何答覆的:

《論語.為政第二》中,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八個字!孔子回答的就這麼簡單。什麼意思呢?孔子是說,君子就是把實際的行動擺在前面,不是光吹牛不行動。以身作則,自己先做到再說,別人才會服你,順從你。如果自己做不到,光講空話,那別人肯定是不會服你的,所以人們聊天時候就容易起爭執,因為都沒做,只是嘴上說,所以誰也不服誰。

古今中外,大多數的人,都是能說不能做,愛吹牛,愛侃大山,愛議論別人。大家看看網上文章的評論就知道了,評論裡的人好像都是正義的,都是對的,全是君子,指點江山,評頭論足,就作者一人是小人。尤其大家評論古今偉人、名人的時候,恨不得雞蛋裡挑出骨頭來,那個語氣,那個口吻,好像比偉人還偉人,哪個評論者都是至善至美的,就那些偉人、名人一身毛病。總而言之,說容易,評論別人容易,自己做起來就難了,所以,真正的君子,確實很難做到呀!

下面孔子又補充了一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小人有什麼不一樣呢?他說君子為人處世,對任何人都一樣,有一顆博愛之心,不會說因為你和他的觀點不一致,就說你不好,也不會因為你和他的觀點一致,就對你特別好。這就是周而不比。小人則相反,你只要跟我好,我們就是朋友,我就覺得你人好;你對我不好,咱就是敵人,哪怕你德高望重,我也對你不好,什麼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為標準。這就是比而不周。

其實君子和小人的含義還有很多,今天就只寫這些了,有機會再和大家探討吧。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君子,是儒家學說中具備完美品格的人,小人則相反。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這個意義非常廣泛,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在《論語》中有很多關於君子和小人的句子,也是從各個方面來論述君子和小人的區別。下面我們就看看《論語》中到底是怎麼說的。
  •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是什麼?
    背誦論語時,總是會背到兩個反義詞,君子和小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用到這兩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呢?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呢?今天我們通過論語中的幾句話解讀一下。我們也可以對號入座,判定一下自己屬於君子還是小人。
  • 什麼是「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清代金纓《格言聯璧·處世類》中更是直言道:「小人處事,於利合者為利,於利背者為害。君子處事,於義合者為利,於義背者為害。」這說明什麼?說明一個真正的君子,都是把義看得比利重的。「利」,這個字甲骨文中有一個刀的圖形和一個表示「莊稼」的「禾」組合而成,本義是用刀收割莊稼,引申出「收穫,好處,利益」。
  • 君子與小人,孔子真正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君子能普遍團結人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能普遍團結人。首先翻譯歸翻譯,我們要知道孔子口中的『君子』和『小人』所指的對象。很多時候,我們的理解就是君子作為有道德的人,小人作為不道德的或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理解屬於一種狹義性理解。那麼,孔子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這句話到底該怎麼解釋,「懷土」的「土」,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先看原文。德與土「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懷德懷,懷著、想著。什麼又叫「德」呢?道之得於心謂之德,道從內心感發,就叫做德,道在內心,德在行為。比如,你看到一個老奶奶過馬路,心裡覺得應該去扶她,你戰勝了被碰瓷的恐懼之後,果然這樣做了,內心的道,指導了你行動上的德。不光是內心有道,這個道還能支配你行動上的德,身體力行地把內心的道付諸於行動,這才叫君子懷德。
  • 古人言「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好理解,小人是在指什麼人?
    古人常言「近君子遠小人」,其實這句話是出自臥龍先生的《出師表》,意思是說,希望我們能夠多接觸君子這樣的人物而遠離小人。君子是何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寬宏大量,光明磊落,行事坦蕩蕩,而小人所包含的類型則是太多了,心胸狹隘,善爭好妒等等。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這句話到底該怎麼解釋,「懷土」的「土」,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先看原文。什麼又叫「德」呢?道之得於心謂之德,道從內心感發,就叫做德,道在內心,德在行為。比如,你看到一個老奶奶過馬路,心裡覺得應該去扶她,你戰勝了被碰瓷的恐懼之後,果然這樣做了,內心的道,指導了你行動上的德。不光是內心有道,這個道還能支配你行動上的德,身體力行地把內心的道付諸於行動,這才叫君子懷德。
  •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庸》論君子與小人 在原始儒家經典中直接將君子與小人對舉來論述君子德行的,除了上面我們已經論述過的《論語》和《荀子》以外,比較集中的那就要算是《中庸》了。「中庸」被孔子視為最高的一種德行。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孔子在做出這一定性以後,並沒有對什麼叫中庸給予解釋。
  • 邱陽老師講《論語》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是什麼
    ,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是指普通人,一般的人。君子能「周」,周遍地、周到地對待每一個人,即「泛愛眾」。為什麼君子能「周」呢?因為君子凡事出自公心去做,竭盡全力做事,不為私利,所以他能在和每一個人的相處中都能做得周到周全,像陽光雨露一樣,將自己的仁愛撒向每一個人。而一般人則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孔子說,一般人是「比」。「比」是個象形文字,它的形象是兩人同向一個方向,意思就是這兩個人很像,放在一起是一樣的。一般人與什麼人關係會好呢?
  • 儒家:從華夷之辯區分什麼是君子和小人?
    華夷之辯它不是一場辯論,而是古人認為作為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的一個原則和標準,所以華夏的人就是,懂得追求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也就是儒家思想倡導的君子,而蠻夷的人就是完全愚昧無知、不知禮儀的,憑著本能過人的生活,也就是小人。君子和小人最初的意思是貴族和平民,但是在孔子那個年代,已經帶有鮮明的文化概念了。什麼是君子呢?
  • 佛學:「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是什麼意思?
    其中,佛學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寓意很深,到底如何解釋?要解釋這句話,首先我們得鬧懂何為「君子」?一般說到君子,很多人都會說,成功,有品德,有教養的人都是君子。這麼解釋也不為過,只是比較片面。老子在《道德經》裡講,「上善若水」;孔子在《論語為政》裡講,「君子不器」。
  • 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君子和小人有什麼不同?
    在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中,聖人當然是最高級別的,但是孔子從未自詡為聖人,而是以君子自期。君子與小人是一對反義詞,在《論語》中,孔子經常提及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其中最為著名的說法是「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後來被漢代大儒董仲舒發揮為「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是什麼意思?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出自《論語·裡仁》: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對「君子」、「小人」論述頗多,這兩句更像是給出了定義。有段時間,有人認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中的「小人」是指「小孩」,說是「英雄難過家庭美人關」的意思,為孔子歧視女性洗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生在那個時代,便是孔聖人,也無法逃脫大的社會觀。這句話裡的「小人」是指「下人」,而後來「小人」就用來通指道德低下,性格反覆的人,與道德高尚,言而有信的「君子」相對。
  • 《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庸》論君子與小人在原始儒家經典中直接將君子與小人對舉來論述君子德行的,除了上面我們已經論述過的《論語》和《荀子》以外,比較集中的那就要算是《中庸》了。「中庸」被孔子視為最高的一種德行。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孔子在做出這一定性以後,並沒有對什麼叫中庸給予解釋。
  • 俗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麼是君子?君子並不是好當的
    對於「君子」一詞我們都不陌生,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君子呢?君子在最開始的時候指的是君王之子,也就是一個國家君王的兒子,到了後來才把君子和道德聯繫在了一起。其實「君子」一詞一共有8種意思,這8種意思證明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漢字的魅力,同時也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去了解什麼是君子?第一種意思:君子是一種竹子的名稱,有一種竹子叫做君子竹。不過後來的竹子與蘭花、菊花、梅花一起合稱為了四君子。第二種意思:君子是一種酒的名稱,在古代有一種酒就被稱為君子酒。
  • 我們與君子和小人相處中應當注意什麼呢
    何為君子,何為小人?今天就談談這個話題,我個人認為君子和小人待人之心簡直就是天和地區別。我們相處中與人相處,一定要注意處世之道。因為如果說你不小心觸犯小人,小人讓你死的難看的。首先,君子不應當追求物質享受,工作勤勉,言辭謹慎,學習和接近德高望重之人。
  • 什麼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處世為人方面,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處世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從來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小人則不同,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盲目附和從眾,絲毫沒有自己的原則,與他人也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係。在先秦時代,「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一,因而有別於「同」。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短短的十二個字,孔子竟然講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別。所謂「微言大義」,在孔子他老人家看來,君子和小人之間,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們必須搞清楚「周」和「比」這兩個字的意思。君子周的「周」如何理解?「周」最初出土於殷墟甲骨文的佔卜辭中,甲骨文中的「周」字,沒有「口」字。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麼意思?
    【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文】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習】 這句話是在表明君子無私,小人有私。也就是說,有德行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私心,心寬而廣交好友;而小人做事,往往更多是出於求利私心,是帶有目的性的,正因為小人這種以利交友的心態,導致出現互相勾結的情況。
  • 孔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小人要比君子累
    古人中的君子與小人的含義大致有三種解釋:一是不同的生存地位:君子指位尊者(士大夫);小人指位卑者(平民)。二是不同的生存狀態:君子指本真的生存狀態;小人指非本真的生存狀態。三是不同的生存追求:君子指追求「道」的人,小人指追求「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