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的君子與小人的含義大致有三種解釋:一是不同的生存地位:君子指位尊者(士大夫);小人指位卑者(平民)。二是不同的生存狀態:君子指本真的生存狀態;小人指非本真的生存狀態。三是不同的生存追求:君子指追求「道」的人,小人指追求「利」的人。
古時初始,君子與小人主要是一種身份的劃分,但是到了後來,君子逐漸地被用來指稱道德修養很高的人,在儒家的人格理想中僅次於聖人,.孔子也經常以君子自居,而不承認自己就是聖人.。如今雖說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了,還存在著有德人和缺德人之別,這是客觀存在的,弄清了這個問題就可以肯定地說,小人活著要比君子活得累。
一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心胸光明而開朗,神定氣安。小人遇事總是要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經常是愁眉苦臉,愁了這又愁哪。君子就是有德有素質的人,遇到事情能夠吃虧,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從不計較什麼,只知道老老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人,無論幹什麼事情總是想將事情幹得最好,心思和聰明才智都用在幹事情上了,沒有小心眼想其它的事情,這樣就活得單純,活得簡潔,也就活得淡泊而坦然,沒有什麼憂愁了,也如孔子所言,「君憂道不憂貧」就是這個道理。而小人則不同了,做事總怕吃虧,總怕上當,總怕做事了自己得不到好處,喜歡與人計較,吃不得一點兒小虧,成天心思用在計較人與事上面,這樣自然就活得很累了。
二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對待眾人,一視同仁,不拉幫結派,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敢作敢為,與人交往用自己的正能量結交同路之人,用自己的人格和魅力來吸引人,影響人,君子做的是自我,君子做的是自己,從不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對於閒言碎語也不放在心上,這就是君子個性和特性,一個人活出了自我也就活得不累了。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排斥異己者,結黨營私,為了自己的私利去排擠別人。小人結交則靠用小心眼,耍小手段,玩小聰明來結交朋友,唯利而圖,小人為利而活,為己而活,如此虛偽活著自然既活得心累,也會活得身累。
三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總是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別人在壞事,小人做法完全相反的,總是破壞別人的好事。有德之人是助人為樂,以善為美,善做舉手之勞,也做雪中送炭之事,如此就能使社會和諧,家庭幸福。而小人總是熱衷於挑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著人一套,背後又是一套,當說的不說,不當說的亂說;與人說話不留口德,總是傷人;小人見不得別人的好,也見不得別人比他強,如此之小心眼,活得就不自在,活得不輕鬆了。
四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通達於仁義,小人通財利。君子追求的是道德仁義,小人追求的是物質利益。古人通過學習提升自己,而小人學習是為了裝門面,獲得自已的利益。有道是:做事先做人,做好人做好事。有德的人總是以德為先,有德的人做事就順其而然了,遇事總是為別人著想,不損人利己,不傷害他人的利益,寧願自己受累,這是君子的道德和良心。而現實中不少缺德的人,人沒有做好就亂做事,惟利而圖,經商的以次充好,短斤少兩,來坑害消費者的利益。小人總想發橫財,發不義之財,而君子靠勤奮致富,用自己雙手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小人活著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君子活得坦然自在,這是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