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2021-01-08 網易

  羅曼讀書會為 閱 讀 而 生

  雅 俗 共 賞 ,醉 美 讀 書

  名家經典散文

  

  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蔣勳·

  我出版過一些書,談了美學、談過詩,寫了一些小說和散文,我想我最終的著作應該是一本懺悔錄。

  我相信,最好的文學是一本最誠實的自傳,目前我還沒有勇氣把它寫出來,但已經在醞釀,我也知道這會是我最重要的功課。

  我是要跳回去做一個和稀泥的人,去掩飾跳牆、記過的事件,還是要做阮籍或嵇康?這就是我的選擇了。

  家庭、倫理的束縛之巨大,遠超於我們的想像。包括我自己,儘管說得冠冕堂皇,只要在八十四歲的媽媽面前,我又變回了小孩子,哪敢談什麼自我?談什麼情慾孤獨?

  她照樣站在門口和鄰居聊我小時候尿床的糗事,講得我無地自容,她只是若無其事地說,這有什麼不能說的?

  其實,我母親和許多母親一樣,手上一直握有一把剪刀,專門剪孩子的頭髮,比中學時代教官手中那一把更厲害,這一把看不見的剪刀叫做「愛」或是「關心」。

  因為這把剪刀,母親成為我走向孤獨的最後一道關卡。在我們的文化中,以「愛」、「關心」或是「孝」之名,其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是對的,不允許相對的討論、懷疑,而沒有懷疑就無法萌生孤獨感,因為孤獨感就是生命對生命本身採取懷疑的態度。

  

  我們活著真的有價值嗎?我不敢說。我也不敢說殺生一定成仁,捨身一定取義,魯迅寫的秋瑾殺生、捨身之後,其鮮血只是沾染了一顆饅頭,讓一個得肺癆的小孩食用,她甚至救不了他。

  這個了不起的文學家顛覆了儒家成仁、取義的觀念。生命真的有意義嗎?

  儒家文化一定強調生命是有意義的,但對存在主義而言,存在是一種狀態,本質是存在以後慢慢找到的,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本質,除了你自己。

  所以存在主義說「存在先於本質」,必須先意識到存在的孤獨感,才能找到生命的本質。

  在70年代,我上大學的時候,存在主義是臺灣非常風行的哲學,不管是透過戲劇、透過文學。

  例如當時有一部戲劇是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兩個人坐在荒原上,等待著一個叫做Godot(中文譯為果陀,Godot是從God演變而來,意指救世主)的人,等著等著,到戲劇結束都沒有等到。

  生命就是在荒蕪之中度過,神不會來,救世主不會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沒有來。我們當時看了,都感動得不得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以為生命是有意義的,父母、老師等所有的大人都在告訴我們這件事,包括我自己在當了老師之後,都必須傳遞這個訊息,我不能反問學生說:「如果生命沒有意義,值得活嗎?」

  但我相信,我如果這麼問,我和這個學生的關係就不會是師生,而是朋友,我們會有很多話可以講。

  如果你問我:「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我不敢回答。文學裡常常會呈現一個無意義的人,但是他活著。

  卡夫卡的《蛻變》用一個變成甲蟲的人,反問我們,如果有一天我們變成一隻昆蟲,或是如魯迅《狂人日記》所說人就是昆蟲,那麼這個生命有沒有意義?

  我想,有沒有可能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尋找意義的過程,你以為找到了反而失去意義,當你開始尋找時,那個狀態才是意義。

  現代的文學顛覆了過去「生下來就有意義」的想法,開始無止盡地尋找,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看法,都不是最終的答案,直到現在人們還是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陳凱歌的《黃土地》裡,那群生活在一個荒涼的土地上,像土一樣,甚至一輩子連名字都沒有的人,他們努力地活著,努力地相信活著是有意義的,或許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命意義。

  然而,不管生命的意義為何,如果強把自己的意義加在別人身上,那是非常恐怖的事。

  我相信,意義一定要自己去尋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活出生命的意義》:生命,除了活著本身,還要活出意義
    《人性的枷鎖》裡有句話說:人就像一朵花苞,讀的書、做的事大都對你沒有一點影響。可某些特定的東西會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你會因為這些東西一瓣一瓣地綻放,直到完全盛開。但不管怎麼說,生命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充滿了特殊的含義。
  • 夜讀丨蔣勳:生命是一種流轉
    晚晴,就是雨下了好久天氣才晴朗起來,特別值得珍惜,現在我們不是用晚晴來形容老年的美好嗎? 「天意憐幽草」,好像老天有一種特別的眷愛,會重視到這些卑微的生命。「晚晴」這兩個字也用得非常妙,「向晚意不適」中也是在講「晚」,李商隱力圖為「晚」找到一個存在的意義與理由。
  • 《活出生命的意義》:整天忙碌卻覺空虛,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這就好比你問一個棋手,世上是否有最佳的下棋招法,棋手會說:離開特定的棋局,根本不存在最佳的招法,人的存在也是這樣。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任務都是特定的,唯有負起對自身生命的責任,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不再覺得空虛厭倦,也就知道自己真正為何而活。
  • 對生命負責,用愛去活出生命的意義
    不過沒有被送出去的人日子也並不好過。一天只能吃一塊麵包,還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沒有這些經歷的人無法想像忍飢挨餓者曾經歷的靈與肉的煎熬折磨。外人更難想像在集中營裡人命是多麼不值錢。因為弗蘭克爾懂得醫術,他後來被調到了寒病區做醫生,親眼目睹了監獄當局如何虐待犯人。
  • 人不只為自己活,還要賦予生命更多意義
    但不論時代與國籍,人們普遍對死亡有一種敬畏感,它或許來自本能的恐懼,也可能來自審慎思考後的清醒,從根本上講,正是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才要更有價值地活著;正是由於人生總有終點,才更要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對年輕人而言,死亡是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話題。告別逝去的生命,往往會有一種特別的儀式感,進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尊嚴。我依稀記得7年前參加四爺爺葬禮時的場景。
  • 名家┃蔣勳:如果你一生都很忙碌,你就什麼都看不到
    他覺得心好慌,上課沒有心上課,做功課沒有心做功課,問老師父到底該怎麼辦?師父拿出一把刀,說:「心拿出來,我幫你安一安。」 心一直在自己身上,心會不安,是被寂寞驅使著,要去找自己以外的東西。可是所有東西都在自己身上了,一直向外追尋,是緣木而求魚,反而讓自己慌張。
  • 苦難、自由和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不可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和行動。——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 01簡介 —這本書講什麼?這是一本講述生存問題的書。再詳細點,是講關於苦難、自由和生命意義等,我們無法逃避的東西。
  • 《活出生命的意義》: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義
    讀完這本書,我對「活出生命的意義」有了一些思考:一、為什麼要尋找生命的意義?在法國的一項民意調查中,89%的人承認人需要「某種東西」才能活下去。61%的人承認自己生活中確有某種東西或人是自己願意為之獻出生命的。人為什麼要尋找生命的意義?周星馳講過一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活得沒有夢想,那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 探討「生命的意義」有意義嗎?——《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此外,這本書還介紹了作者結合牢獄經歷創建的意義療法,我作為心理學資深愛好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學習的機會。對於普通的讀者而言,這是一個走近集中營去了解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感受那些在極端環境中遭遇磨難的人的情感,聆聽一位智者閃爍著光輝的思想的機會,更是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的契機。所以,我想邀請您,一同走進書中的世界。
  • 蔣勳:愛情一定是專一的嗎?
    文/蔣勳在一些關於愛情的抽象論述中,我們絕對不會反對「專情」這件事情,我們最常歌頌的也是專情,一種「專一」和「專心」,愛一個人至死不渝。當我們對一個人這麼說的時候,當然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甚至是生生世世,像「七世夫妻」的故事,海枯石爛,還要結來生緣的。可是,所謂的「專一」「專心」要如何解釋?每個人在他不同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領悟吧。
  • 蔣勳:生命,沒有某一種瘋狂,看不見它的美
    有人考證,從聖·瑞米精神療養院的窗口望出去,並沒有一座教堂。 這座教堂像北方荷蘭的建築,是病房中梵谷在不眠的夜晚,重回自己童年的故鄉了嗎? 《星空》安慰了精神疾病中飽受心靈痛苦的梵谷,好像整個繁華的星辰都到病房的窗前來與他對話。
  • 《活出生命的意義》: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
    ——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6、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他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環境的自由。《活出生命的意義》7、「如果你想讓某人笑,那麼你需要給他一個笑的理由,比如講個笑話。要是你催促他笑,或讓他催促自己笑,那他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真正笑起來的。」所謂幸福也是如此,是由一個個幸福的理由組合而成的。
  • 不知詩中美,何妨讀蔣勳——《蔣勳說唐詩》
    幾乎沒有中國人不會背唐詩,也幾乎沒有中國人不知道唐詩的重要地位。但我們真的能夠從這份豐厚的文化遺產中獲取到真金嗎?大家都知道唐詩很美,可是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幾分呢?像不像一個描述糖果多麼美味的孩子,最後對你說,「但是我不愛吃。」王維是見識過繁華的,否則不會寫出這樣精緻昂貴的場面。但他最後卻坦然走向了空淨,去追尋生命的本質,這才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灑脫自在。
  • 蔣勳:雲淡風輕是生命最好的心境
    到了《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蔣勳老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沒有故作高深,他把晦澀的歷史變得通俗易懂 02 臺灣的作家中,如果說林清玄禪味濃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個人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這句話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得知這一情況後,弗蘭克爾向醫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醫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後還活著,那會怎麼樣?」「啊,」醫生說,「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麼受得了啊!」
  • 【毛の作文斬|言成】名人名言系列之蔣勳(二)
    ——《忘言書》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孤獨六講》「生活的意義,不是盲目的皈依,不是毫無理由的順從。我們必須曉得開拓的意義,曉得在學習之外還須創建。我們的教育企圖把我們塑造成一個個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典型聖賢。老一輩的總希望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式再活一次,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活得有多可笑。
  • 【好書推薦】《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入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活出生命的意義》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具有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這部作品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弗蘭克爾也已不是當年集中營裡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因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
  • 薩古魯:生命的意義?
    歐洲犯了一個全世界都在為此承擔的巨大錯誤——不知為何,我們開始慶祝思想多於慶祝生命,以至於有人敢說:「我思故我在。」  你的思想就像是軟體程序,你輸入了什麼樣的信息,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你是一個攜帶著那個軟體的生命,而不是那個軟體的產物。可是現如今,你的想法變得比一切都重要了。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問我:「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我提醒你,你就是生命本身。那你為什麼還要問我關於生命的問題?
  • 蔣勳:《詩經》完全不用翻譯,詩是沒有辦法翻譯的
    《蔣勳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這本書我讀得還算順暢,因為其文字與我不隔。「如果你喜歡文學,喜歡創作,我建議你多去接觸民間的東西,因為民間的東西才方便你再創作。你越碰《紅樓夢》,越不敢寫東西,它只會讓你沮喪,因為它實在太偉大了。它完美的形式和成熟的語言,會把你綁住。」讀到此處,我忍不住笑了。
  • 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將他在集中營的經歷和他創立的「意義療法」凝結成了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自1946年初版至今,已經被翻譯成了24種語言,銷售達1200萬冊,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初次讀到這本書是十多年前,書名譯為《追尋生命的意義》,當時主要為作者在集中營的苦難經歷所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