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讓我如此沉迷。我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受到很多鼓勵。這部雅致的長篇小說,成為我作家生涯的一個目標,寫作世界裡的一個坐標軸。」——村上春樹,2006
根據村上春樹翻譯的日文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後記(張苓譯),整理出下面幾點,供大家參考:
1、鮮明典型的形象
「這部小說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形象,他們的對話也相應地各有特色,但又絕不會一成不變。……他們的對話必須是活生生的,他們的每一次呼吸都必須有具體的意義。」
簡單說,就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人物隨著環境的變化在發展。
2、行文具有獨特的美感和韻律
「語言被吸入空中,多樣而曖昧,存在著各種暗示、各種可能。……讀者在閱讀中卻幾乎不會留意到這些地方。」
這裡村上春樹談到的是作者的文字流暢自然多姿,富有隱喻功能。
村上春樹認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文學地位是超越了海明威的作品的,
「將各種情景極其細緻鮮活地描寫出來,將所有情感用極其精緻多樣的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
同時也指出,由於這本書在藝術上的完美,「不逐行逐句細心閱讀英文原作,是無法全面理解其精妙之處的。這一點就是根源所在。」並進而指出,
「空氣的流動,使得相應的色調、情形和節奏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這種自由自在、暢通無阻的美麗文體,沒有相當的閱讀水準的確很難體會到。從某種程度上說,並不是懂英語就能領略到這種等級的敘事美感。」
以上可以解釋,村上春樹為什麼如此推崇這本被美國高中選為必讀書目的佳作,也解釋了作為遺憾的藝術——翻譯本身對這本原作帶來的近乎致命的傷害,以至於影響到讀者品味它的原味。
因此,要麼,學好英語;要麼,看看李奧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電影版就算了。
話說回來,絕頂優秀的文學確實無法完美翻譯,如同唐詩宋詞《紅樓夢》,一翻譯成英文,意境全無。
20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