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為何如此推崇《了不起的蓋茨比》?

2020-12-14 紉秋文娛

「總之,《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讓我如此沉迷。我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受到很多鼓勵。這部雅致的長篇小說,成為我作家生涯的一個目標,寫作世界裡的一個坐標軸。」——村上春樹,2006

根據村上春樹翻譯的日文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後記(張苓譯),整理出下面幾點,供大家參考:

1、鮮明典型的形象

「這部小說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形象,他們的對話也相應地各有特色,但又絕不會一成不變。……他們的對話必須是活生生的,他們的每一次呼吸都必須有具體的意義。」

簡單說,就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人物隨著環境的變化在發展。

2、行文具有獨特的美感和韻律

「語言被吸入空中,多樣而曖昧,存在著各種暗示、各種可能。……讀者在閱讀中卻幾乎不會留意到這些地方。」

這裡村上春樹談到的是作者的文字流暢自然多姿,富有隱喻功能。

村上春樹認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文學地位是超越了海明威的作品的,

「將各種情景極其細緻鮮活地描寫出來,將所有情感用極其精緻多樣的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

同時也指出,由於這本書在藝術上的完美,「不逐行逐句細心閱讀英文原作,是無法全面理解其精妙之處的。這一點就是根源所在。」並進而指出,

「空氣的流動,使得相應的色調、情形和節奏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這種自由自在、暢通無阻的美麗文體,沒有相當的閱讀水準的確很難體會到。從某種程度上說,並不是懂英語就能領略到這種等級的敘事美感。」

以上可以解釋,村上春樹為什麼如此推崇這本被美國高中選為必讀書目的佳作,也解釋了作為遺憾的藝術——翻譯本身對這本原作帶來的近乎致命的傷害,以至於影響到讀者品味它的原味。

因此,要麼,學好英語;要麼,看看李奧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電影版就算了。

話說回來,絕頂優秀的文學確實無法完美翻譯,如同唐詩宋詞《紅樓夢》,一翻譯成英文,意境全無。

20200314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初看標題,《了不起的蓋茨比》,有點像大力水手或者小兵張嘎之類的兒童文學,如果是偉人或者英雄,有誰會說了不起的華盛頓,或者了不起的艾森豪嗎?英文原名「The Great Gatsby」, 那麼「偉大的蓋茨比」就更引不起閱讀興趣了,所有「偉大、光榮」的字眼都會導致讀者的厭讀症。
  •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升溫
    好萊塢大片《了不起的蓋茨比》在國內上映以來沒能創下了不起的票房,但原本不溫不火的文學原著,卻因此而升上了各大書店和電商網站的暢銷書榜,共有105種不同版本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正在某電商網站同時發售。  電影與小說貌合神離  「如果不是閱讀菲茨傑拉德原著,我們不會知道,在一個奢華的金錢世界裡,感情何以如此存在。」
  • 村上春樹最鍾愛的10本英美小說
    比如村上春樹,雖然是日本作家,卻偏愛英美文學。他喜歡的美國作家有司各特·菲茨傑拉德、萊蒙德·錢德勒、杜魯門·卡波蒂、史蒂芬·金等;英國作家毛姆、喬治·歐威爾也是他的摯愛。三十多年來,村上春樹陸續翻譯了《雷蒙德·卡佛全集》、《貫通心臟》、《麥田裡的守望者》、《了不起的蓋茨比》、《漫長的告別》等幾十部文學作品。
  • 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茨傑拉德的夫子之道
    一個人去看了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剛上片時,事情有點多,過兩天一查,附近影院一天只有一場,還排在下午 5 點過的垃圾時間裡;心說不妙,趕緊放下手頭事情去了影院。全場寥寥只有七八個人。好電影,好表演。又看到了迪卡普裡奧既邪惡又純潔且豁得出去的激情。票房如此不好,是不合時宜吧:蓋茨比的成功方式不能模仿,情感方式又那麼「愚笨」,但代遠年湮人性不堪,因而寂寥吧。
  •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一部小說。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每次看的時候會心跳加速。在心中驚嘆,怎麼會有如此完美的作品呢。每一句臺詞,每一段對話,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畫面,都仿佛神賦的完美。處處充滿令人悵惘的詩意、飽含深意的隱喻以及令人心動的情感。
  •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情被誤殺的蓋茨比,究竟有啥了不起?
    文|野百合村上春樹超愛的一本小說,並不是自己寫的,他為了表達敬意,在自己的小說裡,也讓男主開同樣的黃色跑車。因為不滿意所有的翻譯版本,他就親自翻譯一遍,並寫了一篇精彩的序言。這本讓村上春樹愛不釋手的小說,正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情被誤殺的蓋茨比,究竟有啥了不起?
    文|野百合村上春樹超愛的一本小說,並不是自己寫的,他為了表達敬意,在自己的小說裡,也讓男主開同樣的黃色跑車。因為不滿意所有的翻譯版本,他就親自翻譯一遍,並寫了一篇精彩的序言。這本讓村上春樹愛不釋手的小說,正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 對村上春樹來說,很重要的一本書:《了不起的蓋茨比》
    曾經看到過一個段子,把《了不起的蓋茨比》以為是講述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發家致富的故事。確實蓋茨比和比爾蓋茨,咋眼一看,很容易會被帶偏。悅讀君想給大家推薦這本《了不起的蓋茨比》,它是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創作的一部以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
  • 村上春樹最愛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黛西不是綠光只是個綠茶
    ------邏輯思維《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最愛的一本文學經典書籍,不僅親自翻譯,還親自作序,極為推崇,而被我們熟悉的《挪威的森林》也是受過此書影響的,《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和蓋茨比一樣,都很純情,都執著對純真的愛的追求。
  • 觀《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感
    還記得第一次看《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在初中讀過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後,書裡村上說過這是一本絕妙的書,拈來每一頁讀下去都很有看頭。於是買來這本書,讀下去發現果真如此,確乎是一本妙趣絕倫的書。沒有了真正深層的思考,《了不起的蓋茨比》甚至只是一部屌絲逆襲抱得美人歸,又死於綠茶婊的三流故事。正如老師所說,故事表達只是一個形式,要透過形式去看深層的精神內核,要結合電影所展現的時代特徵去觀察影片意義。蓋茨比的故事發生在美國上世界20.30年代,正是美國處於爵士時代,社會上大肆宣揚「美國」的時期。
  • 村上春樹的推薦書單(100本)
    ——村上春樹——村上春樹 弗朗茨卡夫卡曾在1904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 我想,我們應該只讀那些咬傷我們、——村上春樹 ……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它們都是我人生(身為讀書人、身為作家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小說。倘若只讓我從中挑選一本,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 導演談《了不起的蓋茨比》
    就在8月27日,《了不起的蓋茨比》在北京舉行內部首映時,他在現場又看了一遍,電影結束後,他乘車沿著初秋的長安街夜遊,「夜晚的天安門廣場有一種夢幻感,就像菲茨傑拉德描寫的那種夢幻感。」「我跟北京是很有緣分的。」魯曼說,他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相遇,正是始於北京。
  • 《了不起的蓋茨比》:完全基於金錢之幻想,天生自帶夭折之屬性
    村上春樹遇上《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一場這樣的邂逅。戰後和平、爵士樂、消費、浮華、虛無、階層固化、暴發戶頻現、美德喪失……這是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筆下的1920,美國。也是村上春樹筆下的1970,日本。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階層總是會快速配對,金錢永不眠,幻想的過程是最爽的渴盼……村上春樹在翻譯日文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後記(2006)中,這樣寫道:「《了不起的蓋茨比》將各種情景極其細緻鮮活地描寫出來,將所有情感用極其精緻多樣的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不逐行逐句細心閱讀英文原作
  •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就像窮追一個夢
    把我從這種偏見裡帶出來的老哥叫村上春樹,讀他的散文的時候,發現他是菲茨傑拉德狂熱粉絲,他覺得《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小說百讀不厭,甚至還翻譯了這本著作。因此,受到召喚和為了緩解內心的尷尬,我就來拜讀這書啦,今天就來說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故事。
  •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什麼說結局悽慘的蓋茨比了不起?
    因為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知道了菲茨傑拉德這個作家,也才知道之前在看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原來是他寫的。電影是幾年前看的,現在也忘得七七八八了,可能因為當時年少看不懂,對劇情人物也沒那麼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特地買了這本書回來,重新來讀一讀,看看蓋茨比是否如書裡所說的那麼了不起。
  • 《了不起的蓋茨比》:當繁華落盡又是怎樣的悲涼呢?
    最初關注《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因為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裡提到了這本書,很多人抱著好奇心地去看。村上春樹曾多次提到《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對他影響最大的小說,是他最喜歡並大力推崇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於1925年寫的以美國紐約為背景的小說,高居百年英文小說第二名,被評價為「名留文學史的傑作」,多次被拍成電影,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2013年上映的萊昂納多主演的版本。
  • 周末閱讀——《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 弗朗西斯 司各特 菲茨傑拉德/著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分享的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俞兆平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朗西斯 司各特 菲茨傑拉德最著名的作品。 菲茨傑拉德1896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一個商人的家庭,曾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後因身體原因而中途輟學。
  • 《了不起的蓋茨比》難道不是可憐的蓋茨比嗎?
    #了不起的蓋茨比——菲茲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茲傑拉德是海明威的伯樂,也影響了村上春樹的創作風格,年少成名,被視為爵士時代的代表人物。但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創作卻飽受挫折,多次被退,就連書名也是沒來得及再改就被迫出版,而且銷量一度慘澹,直到二戰時期,本書作為振奮士氣的精神食糧才有機會得以暢銷,從此成為經典。
  • 書單|村上春樹對這些書充滿了個人偏見的愛
    暌違七年,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長》中文版終於正式上架了。小說由一幅藏匿於閣樓的驚世畫作,串起戰爭年代揮之不去的傷痛經歷,和現實生活中超脫想像的意外離奇。2017年小說在日本的首發達到130萬冊,並很快登上了日本圖書的暢銷榜。
  • 《了不起的蓋茨比》:每一朵紅玫瑰,最後都變成蚊子血
    《了不起的蓋茨比》:當紅玫瑰變成了蚊子血,白玫瑰變成了飯粘子村上春樹說:"如果沒有與《了不起的蓋茨比》相遇,我寫出來的小說繪與現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許什麼都不寫。"鑑於村上春樹給文學界造成的顯著影響,許多人都是因為村上春樹而去讀的這本《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的作者菲茨傑拉德,最初以長篇小說《人間天堂》而出名,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那文字裡充斥著的如夢如幻的氣息感染了無數讀者,菲茨傑拉德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