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四大方言羊年拜年視頻截圖
在安徽境內,要數最難懂的方言,非徽州方言莫屬。古徽州地區大多為山區,交通不便,交流困難,發音無法統一,可謂千差萬別。近日,記者從黃山市檔案局獲悉,該局將在今年利用半年時間建立徽州方言語音資料庫,將對這一徽州文化的「活化石」進行開發研究,目前已確定62個數據採集點。
複雜 徽州方言教您如何拜年
今年是羊年春節,中國檔案局的官方網站中國檔案諮詢網開通了「各地方言大拜年」的視頻版塊,在安徽具有代表性的徽州方言入選該版塊,視頻中來自黃山的四人分別用徽州方言中四大片區歙縣話、休寧話、黟縣話、祁門話向全國人民拜年。
「多吃寸金麻酥甜上甜,多打食桃年糕高上高」,「三十晚煙花爆竹響滿街,初一朝大人小孩笑呵呵」……記者從黃山市檔案局獲悉,視頻中出現的四種方言,雖然同屬於徽州,卻是四種不同的方言,可見徽州方言之複雜。
分布 有400多萬人使用徽州方言
據了解,徽州方言分布範圍以古徽州為準,包括現在的黃山市全境,宣城績溪,江西婺源以及浙江建德等地,包括歙縣話、績溪話、休寧話、祁門花、屯溪話、婺源話。據統計,徽州方言使用人口達400多萬。
研究徽州方言多年的胡時濱教授告訴記者,古徽州地區大多為山區,交通不便,交流困難,發音無法統一,對此史料稱「六邑之語不能相通」。比如,休寧話中「好嬉」就是好玩的意思。在黟縣話中,早飯稱為吃「天光」,晚飯為「落昏」,跟太陽的變化有關。另外,徽州方言保留了古漢語的一些特點,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瀕危 徽州「活化石」亟待挽救
對於徽州方言的現狀,胡時濱教授非常擔心。十多年前,他就寫出關於《徽州方言瀕危日益嚴重》的文章,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
胡時濱文中分析,這些語言與方言消失的原因,一方面,是一種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衝擊。經濟不發達的徽州地區,年輕人大量接受現代教育,說的是普通話;而年輕人外流他鄉打工或工作,自然也不使用徽州方言。另一方面,許多年輕人都覺得說自己的地方語言很土,在與現代社會的接觸中,因為經濟落後而對方言失去自信,進而選擇放棄自己的語言。第三個因素則是國家統一與政治穩定以及經濟持續發展的結果。人員交流、經濟交流的加速,語言影響及融合自然不可避免。
為了挽救瀕危的徽州方言,胡時濱多年前就向有關部門建言,希望把徽州方言研究作為徽州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開展大規模方言普查工作,將方言調查、整理與研究同旅遊開發,經濟發展聯合起來。
挽救 黃山計劃半年完成方言採集
如今,胡時濱的建議終於有了回音。記者從黃山市檔案局獲悉,目前該局在今年初已啟動了徽州方言的搶救工作,徽州方言的語音資料庫有望今年收集完成。據黃山市檔案局科教編研科胡乃玉介紹,目前黃山全市62個語音數據採集點已經確定,將在今年利用半年時間完成採集工作,建立語音資料庫。目前正在開展語音數據採集的招投標工作。
語音資料庫建立後,黃山市檔案館將對數據進行保存,不排除在網上推廣,有關專家也將在資料庫的基礎上開展對徽州方言的研究和開發工作。(記者 紀在學)
————————————————————————
延伸
日語 受到徽州方言影響?
民間普遍認為,徽州方言中的黟縣話,與日語有著千絲萬屢的聯繫。就語音方面來說,黟縣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這五個聲調與日語假名的五個發音的音值很相似。這是因為中日兩國人民歷史上交往頻繁,日本文化受漢文化影響很大,現代日語中,仍保存有相當的古代漢語的讀音。據羅常培及宣慶意等語言學家介紹,像「穀子」、「聒噪」,在日語和黟縣中同樣是表示「禮物」、「感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