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帛書甲本缺失較多,依據乙本註解。之前曾以王弼本註解,認為本章是依照《周易》乾卦主題進行的闡述,但今細看帛書乙本,發現在關鍵句子上與王本差異很大,明顯是從坤卦主題中引申出來的思想。而王弼通過對句子的改動,以自己的政治主張代替老子思想,應當加以辨別為是。
文 | 楊吉德
問:「賢」為有才能、有名望之人。帛本之「上」和王弼本之「尚」同義,指崇尚。「不尚賢,使民不爭」從何談起的呢?
答:《道德經》是對《周易》卦思想的發展和創新,每個章節的主題與《周易》卦是相對應的。《周易》乾卦純陽,坤卦純陰。純陽為善為賢,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就是從純陽的角度講的;本章對應坤卦,六爻全陰,為民眾之象。在奴隸制時代,社會階層是相對穩定的,民做好民的事,貴族做好貴族的事,民眾沒有改變命運的想法,社會就不會大亂,故曰:「不上賢,使民不爭。」
坤卦卦辭:「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牝馬即母馬,群馬放養,公馬為首,母馬隨行,以母馬喻民,「利牝馬之貞」,有利於像母馬一樣去做,民眾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社會保持安定才吉,這就是「不上賢」的依據。按照《道德經》體例,每章的首句為主題,後面都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論述的。
問:這句話應該是「使民不爭」的具體論述。這是從哪個方面來體現的呢?
答:是從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作的論述。「不貴難得之貨」是從物質方面講的,在奴隸制社會,貴族享受著分封制帶來的利益,經濟規律沒有明顯作用,貴族奢靡的生活只會引起前途無望的底層民眾的怨恨,從而引發民眾成為嘯聚山林的盜寇。所以節制生活,減少貧富對立情緒,是保持社會穩定的一個因素。
見,出現。「不見可欲」是從精神方面講的。戰國時期盛行養士之風,齊國孟嘗君門客三千,凡有一技之長者,甚至雞鳴狗盜之能都被作為門客供養,一旦不勞而獲蔚然成風,人的欲望就會被無限放大,造成民心不穩,社會根基就會動搖。春秋戰國烽煙四起,社會變革加劇,也成就了思想大解放,老子並不是看不到積極的一面,但他更希望社會能穩定下來,使老百姓能安居樂業。
問:「聖人」指的是誰呢?
答:本章是從坤卦延伸到現實社會來談的,坤卦的六個爻辭講的都是民眾要努力滿足自己的衣食需求,不要心存高上的志向,這是周文王在坤卦中提出的治國思想,此「聖人之治」自然是文王之治了。
「其」指民眾。「虛其心」,使他們心中沒有過高的願望;「實其腹」,要讓民眾吃飽飯,這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弱其志」,削弱他們的意志,便於管理;「強其骨」,使他們有一副強壯的體格。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要堅持讓民眾做到沒有知識,沒有欲望。
問:此句王弼本為:「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相比帛書乙本,王本將「知」改為「智者」,又單獨提取了「為無為,則無不治」作為政治理論,並為後世學者廣為引徵。應該怎樣理解兩者的差異呢?
答:王弼對文字的改動是一個原則性的錯誤。當然我們不能僅依據王本與帛書本的不同就武斷判定。本文從三個方面做一下分析:
第一,《周易》坤卦全篇言民眾,本章延續了這一主體,通篇不離民眾,指出應當讓民眾安於生活;而王本寫「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智者」屬於新興階層,不是民眾範疇,此改動轉移了文章的主體。
第二,「為無為」指統治者不妄為,更是一種錯誤的改動。前句「聖人之治」明顯提出了要「治」,即對民眾要積極的治理;王弼卻改成了「無為」,即聖人不治。帛本「弗為而已」是民眾不去為,王本改成聖人「無為」,「為無為,則無不治」還成了一句至理名言,豈不遺害後世!
第三,「為無為,則無不治」作為政治理論提出,並無不當,但放在《道德經》第三章來理解就錯了,因為它改變了老子貫穿章節始終的主題思想,改變了原文字論述的主體。
「夫」指民眾。「知」,知道。「使夫知不敢」,按照聖人之治的思想去治國,民眾便不敢為盜。「弗為而已」,民眾不做為盜之事而停止自己的想法。「則無不治矣」,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從以上分析看,要正確理解本章,一是要清楚主題思想是什麼;二是要知道主體是誰。我們要站在戰國時期的政局混亂和奴隸制時代的階級背景來分析,舊的時代尚未結束,新的時代尚未到來,老子希望列國中的某國應當有一個安定的環境,才能從容面對複雜的大環境。所謂的無為而治,是西漢時期才會出現的治國思想,與老子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作為民眾不要崇尚名望,這樣才使民眾不去爭名奪利。
不去珍貴難得的物品,才使民眾不會成為盜寇;不出現可以滿足欲望之事,民心就不會混亂。
這就要依照聖人提出的治國理論,要空虛民眾的思想,要讓民眾吃飽飯,要削弱民眾的意志,要強健民眾的筋骨。要永遠使民眾處於沒有知識、沒有欲望的狀態。
要做到使民眾知道不敢做亂、盜之事,不去做而且停止這種思想,就沒有治理不了的。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用六利永貞。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