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島長江文化書院年內開建 打造「長江流域文化」重要地標

2020-09-07 上遊新聞

廣陽島一角

9月5日,長江文化書院建設研討會在重慶廣陽島召開。來自研討會上的消息:書院項目將在年內動工,擬兩年內完成。

學者專家現場討論

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王嶽會上介紹,2017年8月,重慶市叫停廣陽島上的大開發。而今,廣陽島經過一段時間自然恢復,以及一系列生態修復,已逐漸形成「重慶生態島」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草綠的美好畫面。

「長江文化書院建設研討會的召開,將會為廣陽島未來發展,帶來更多可能和生機。」王嶽說。

會上,中國美術學院項目組詳細介紹了長江文化書院設計方案,根據廣陽島目前的現狀分析,當地整體處於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格局。其內東高西低,坡坎交錯。山石苔蘚、林木錯雜。

如何打造「長江流域文化重要地標」?中國美術學院提出相關設計理念,即尊重山形水勢地貌、傳承巴蜀書院傳統、立足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

根據設計方案顯示,長江文化書院項目定位為長江流域文化展示、學術文化沙龍活動、國際合作會務等接待重要場所,將在廣陽島高峰山西部山頂採石尾礦區域開建,由於山體原貌和植被已被破壞,擬通過項目建設同步對已破損場地進行生態修復。

長江文化書院設計效果圖

王嶽透露,書院項目將在年內動工,擬兩年內完成。

這場研討會上,全國書院知名專家學者代表圍繞長江文化書院建設、實施、運營等方面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提到,書院不僅是讀書人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更是中華文明的貫通和當地文化的延續,歸整其中的方方面面,是為長江文化書院的建設提供學術依據。

福建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朱子學與書院文化學者朱清發表個人看法,建議圍繞「德育為先」「忠孝廉節」等教育主題,展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課題研究。

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藍勇提到,目前,國內書院不論是傳承舊的書院還是新建書院,存在功能單一化、內容同質化的缺陷,建議即將建立的長江文化書院突出自身特色,在功能上多元互補,集教育、研究、展示、服務、旅行、食宿六項功能為一體。在特色上突出長江文化、三峽文化、江洲文化、航運文化。

「長江文化書院有別於傳統書院,希望這裡打造為新時代中國當代書院的一個新標杆。」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廈門篔簹書院創院理事長王維生提出希望。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琅 攝影 李化

相關焦點

  • 發掘長江文化深邃意涵 打造流域文化重要地標
    9月5日,長江文化書院建設研討會在廣陽島召開。來自國內的8位專家圍繞長江文化書院建設、打造、運營等主題建言獻策。他們建議,要結合廣陽島「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定位,發掘長江文化深邃意涵,將長江文化書院打造為長江流域文化重要地標。
  • 廣陽島上長江文化書院預計年底動工
    長江流域的重要文化地標。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長江文化書院選址於廣陽島上高峰山西部山頂採石尾礦區域,山體原貌和植被已被破壞,擬通過項目建設同步對已破損場地進行生態修復。書院設計方案將運用傳統山地理景手法,聚焦生態和風景,營造富有重慶地域和人文特色的文化書院。
  • 廣陽島上長江文化書院預計年底動工 專家給了這些建議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7日12時30分訊(記者 劉豔)5日,由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長江文化書院建設研討會在重慶廣陽島召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長江文化書院預計年底動工,兩年後建成,屆時將成為長江流域的重要文化地標。長江文化書院選址於廣陽島上高峰山西部山頂採石尾礦區域,山體原貌和植被已被破壞,擬通過項目建設同步對已破損場地進行生態修復。
  • 重慶廣陽島長江文化書院建築方案徵集單位資格預審公告
    為儘快推進「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建設工作,保障前期策劃、規劃有效落地,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舉辦重慶廣陽島長江文化書院建築方案徵集活動,公開邀請具有類似項目成功經驗的高水平設計機構或聯合體來參與資格預審,通過資格預審選取
  • 三峽集團和重慶市攜手打造「長江生態島」
    8月18日下午,長江環保集團與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在廣陽島籤訂投資合作協議。協議的籤訂標誌著三峽集團與重慶市政府攜手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將有力助推重慶市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 茶園新區配套再迎利好 智谷公園、廣陽島規劃按下快進鍵
    下一步將對施工範圍內樹木、石頭、拆遷建築、拆遷附著物(如地下管線)等進行清理。 茶園「生態名片「廣陽島 [長江文化書院】和【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即將啟動設計工作 為儘快推進「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建設工作,保障前期策劃、規劃有效落地,廣陽島【長江文化書院】和【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即將啟動設計工作。
  • 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的文化特點
    中華民族的形成是多元化的,包括黃河流域文化、長江流域文化、還有南、北方部分地區的文化,而史前文化多集中在兩大母親河,並且自成系統,那新石器時代的長江流域又有怎樣的文化呢?長江流域流經我國眾多省份,在湖南省北部的大坪鄉境內,發現了南方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彭頭山文化遺址,距今9100年到8200年,是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 長江:孕育了長江文化,涵養了中華文明
    5000年前左右,在今天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國家文明出現於長江流域。2019年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良渚文化古城遺址,正是5000年前良渚文明誕生的標誌性遺存。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漢語、漢字、漢賦、漢民族、漢文化、漢文明等都因西漢而得名,而漢文化體系中便包容著大量楚文化要素。我們從西漢時代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楚文化在其中佔有著重要地位。六朝,長江流域成為華夏文化之中心 長江流域攀登上更高的文化高峰是從漢唐之間的六朝時代開始的。
  • 長江:孕育了長江文化,涵養了中華文明
    5000年前左右,在今天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國家文明出現於長江流域。2019年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良渚文化古城遺址,正是5000年前良渚文明誕生的標誌性遺存。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漢語、漢字、漢賦、漢民族、漢文化、漢文明等都因西漢而得名,而漢文化體系中便包容著大量楚文化要素。我們從西漢時代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楚文化在其中佔有著重要地位。  六朝,長江流域成為華夏文化之中心   長江流域攀登上更高的文化高峰是從漢唐之間的六朝時代開始的。
  • 黃河黃河,我是長江!大渡口作為長江流域文化特邀代表參加黃河流域文化活動
    8月24日至30日,「保護傳承弘揚·相約幸福黃河」2020年黃河流域群眾文化聯展聯演聯講活動在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舉行。大渡口區文化館作為特邀承辦單位之一、長江流域文化的唯一代表參加此次活動。,大渡口區組織近年創作的20餘件優秀書畫作品參展,彰顯了長江流域民族文化特徵。
  • 湖湘人,文化長江曲高唱
    圖為湖南嶽麓書院裡陳列的湖湘特色書籍。湖南省雖然只有163公裡長江岸線,但湘、資、沅、澧四水及上萬條大小河流,全部匯聚洞庭,匯入長江。在湖南,96%以上面積屬於長江流域。從《嶽陽樓記》的憂樂精神,到如今崛起的文化湘軍,千百年來,湖湘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從湖南出發,名揚世界。今天,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頂層設計之下,湖南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奏響了獨特的文化長江之歌。
  • ...涵養千年文明紐帶——長江經濟帶沿岸各省市積極傳承弘揚長江文化
    2020年12月,經湖北大學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牽頭,由長江流域6省相關單位共同組建的長江文化研究院科研協作體正式成立。科研協作體將側重長江流域水文化、森林文化和流域社會發展研究,豐富長江文化研究和傳承發展的內涵。追本溯源,留存歷史印記是準確解讀長江文化基因密碼的重要前提。
  • 中國古老文化的又一搖籃: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它位處江南,同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同樣古老,可是文化風貌都大不一樣,別具特色。可是,幾十年來在黃河流域發現的原始農具只有石斧,石鏟,石鐮等等,從來未能確知耒耜為何物。這是考古工作中的一項重大發現,對研究長江流域的原始經濟與社會形態有著重大的意義。中國的木構建築技術,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歷史傳統的。
  • 是商文化的南擴,還是本土起源,長江流域青銅文化起源之謎?
    約公元前1500年,在中原大地出現了以二裡崗商城為代表的青銅文化,二裡崗商城被認為是當時商王朝的都城。在二裡崗商城發現有兩處鑄銅作坊,還有尊、鼎、鬲、壺、爵、角、觶等成套禮器,以及鏟、斧、刀、鑿、鏃、戈等青銅工具和武器。
  • 重慶市政協委員黃偉:建議將廣陽島納入重慶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本報記者 莊靈輝 顏世龍 重慶報導2020年重慶市兩會於1月15日閉幕。日前,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機場集團監事會主席黃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陽島是長江孕育的生態綠島,就如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其實廣陽島可以並且也應當在重慶的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因此黃偉建議,要將廣陽島納入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統籌規劃,聯動發展。
  • 廣陽島新規劃出爐,茶園的發展你能想像嗎?
    新規劃出爐廣陽島開啟生態綠島新篇章作為長江流域的「生態寶島」,廣陽島江水環抱、白鷺棲息、自然景觀獨特、山水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是不可多得的生態島嶼。其曾是古代巴人的主要聚居地,也是長江漁獵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曾發掘出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同時還擁有大禹在此治水的歷史傳說。2019年8月2日,一份《關於加強廣陽島片區規劃管理的決定》出爐,對廣陽島開發做出了具體規定:以生態保護為主,動植物生態結構也全盤重新規劃,廣陽島正以全新面貌書寫重慶茶園的自然詩章。
  • 長江流域青銅時代的文明圖景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9期,原文標題《長江流域青銅時代的文明圖景》,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三星堆、他長年研究長江流域的青銅器與青銅文化,在他看來,研究商時期長江流域的青銅文明,對於我們理解中國的文明起源意義重大。
  • 關於長江文化研究的若干問題
    顯而易見,長江文化研究,對於探索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演進,對於從整體上認識長江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握長江的歷史與現實、政治與經濟、民族與文化以及研究它與東南亞、南亞乃至環太平洋地區的古今文化交流,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 為什麼最早的國家出現在黃河流域,而不是長江流域
    長江 黃河 我國有兩條母親河:長江與黃河。無論是長度還是流量,長江都遠遠超過黃河,長江流域的自然條件也要好於黃河流域。
  • 中國世界古文化:大溪文化——長江流域古文明的發祥地
    國家文物部門於1958年、1975年和1976年對大溪文化遺址進行過三次發掘,發掘面積達570平方米,清理墓葬208座,出土珍貴文物1200多件,有生產工具石斧、石錛、蚌鐮、骨針等,有飾品玉石、璜等,還有藝術品空心石球、人面浮雕、懸飾等,以及內外朱色陶、戳印文和朱繪黑陶、曲腹杯、筒形瓶等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