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2020-09-05 網際網路XS創業吧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張揚發狂,稀奇的寶貝,常常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

所以聖人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選擇性地取捨。

簡單的人,想的事少,對待一件事、一個人更專心,不會搞彎彎繞繞。

簡單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只會遵從自己的內心。

想得越多,越算計,反而會越為生活所累,在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裡,學會簡單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簡單的人懂得以簡馭繁,反而在複雜的世界裡保持內心的安寧。做最簡單的人,吃最簡單的飯,過最簡單的日子。

真正的好生活都是簡單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活的本意,就在詩酒田園間。

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歸本心。

處世之方: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

老子講:上善若水。

隨和的人就像水一樣,雖然柔軟,但是卻可以包容萬物。

《道德經》中說「夫唯不爭,故無尤」,隨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軟,卻隱藏著無窮的力量。

做人隨和,說話做事給別人留餘地。

做人做事隨和,不鑽牛角尖,別人才會對你有好印象,有好印象自然有好人緣,人緣一好,路就寬了。

中國有句老話「槍打出頭鳥」,鋒芒太露,容易招致禍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強勢的人鋒芒太盛,在言行上往往很不注意,很容易傷害他人,而這種傷害也是一種樹敵。

楊修因一句話被殺,就是因為其鋒芒太過。內斂,會讓你成為一個從容、大氣的人。

做一個隨和的人,守住口,保持低調隨和之心。

當然隨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

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和諧不是靜態的和諧,和諧是競爭之中的平衡狀態。

原則性的問題就要據理力爭,不當牆頭草,不能和稀泥。這才是真正的隨和。

養生之法:層次低的人「養」,層次高的人「順」。

司馬遷說老子: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作為周王室的史官,老子通曉懂得養生之道,有獨特的養生智慧。

現在人們越來越「懂得」養生了。

才逾不惑,就開始挑食,蛋黃不吃,動物內臟不吃,每到吃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窘態可掬,看了令人失笑。

《道德經》裡講: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在老子的世界觀裡,養生的關鍵是養精神。保持內心的淡然和平和才是最重要的養生法門。

現代人為了養生而給自己設置各種雷區,這樣的心態本身就輸了。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正的養生,人順應天道自然,處於常態就可以了,不必刻意進補或者修煉。「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適度養生,順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謀事之術:層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

想要成就大事,就一定要能聚人。能聚人,就得能管理人。

一個好的領導、好的企業家、甚至一個好的家長都要懂得管理之道。

怎樣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衍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

這種「生萬物」,是一種本性,自然而然的發展生長,是萬物的本性。

無論是國家治理、家庭管理、孩子教育,都要把這種發展的本性釋放出來。

所以國家、企業的管理治理中,不能壓抑這種本性,就是最大的成功。

孩子教育也是如此。

杜威講:教育即生長。

好的教育,不能一味收緊,要懂得放鬆。

讓孩子找到自己適宜的領域,不要設置太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他的發展,讓他順著自己的天性,自由成長,這才是良好的教育。

相關焦點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禪宗智慧」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簡單的人,想的事少,對待一件事、一個人更專心,不會搞彎彎繞繞。簡單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只會遵從自己的內心。想得越多,越算計,反而會越為生活所累,在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裡,學會簡單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境界。簡單的人懂得以簡馭繁,反而在複雜的世界裡保持內心的安寧。做最簡單的人,吃最簡單的飯,過最簡單的日子。
  • 《老子》: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精闢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張揚發狂,稀奇的寶貝,常常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所以聖人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選擇性地取捨。
  • 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人之初,初識世界,看什麼是什麼,活得很簡單。隨著年歲增長,歷經世事,層次低的人,被名利所困,被欲望驅使,亂了心,迷了眼,越活越複雜。而境界高的人,經得住誘惑,守得住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越活越簡單。古時候,有一個秀才,自以為很有才華,心高氣傲。有一天,他來到一座廟宇,找住持談詞說賦。住持看他很高傲,閉眼不語,只是不停地倒水。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有這4種「衰相」
    我們經常誇人會說層次高,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稱作是層次高的人呢?層次高往往是指他們眼界視野開闊,認知比常人更深,有著非同一般的格局和見解。一個人層次的高低與他的財富地位無關,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是一個人更深層次的內涵。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往往有4大「衰相」,一生命途多舛
    我們有時候誇人經常會說一個人呢層次比較高,層次高往往是指他們眼界視野開闊,認知比常人更深,有著非同一般的格局和見解。這和一個人貧窮還是富有是沒有關係的,比如一個整天只知道玩樂的紈絝子弟,那麼無論他有多麼富有,層次依然很低。
  • 《道德經》:越是層次低的人,往往有3大「衰相」,一生命途坎坷
    有的時候我們誇人,就會說:這個人層次高。層次高就是指他們的眼界開闊,認知廣,對事情有著不一樣的格局和見解。這和一個人貧窮還是有錢沒有太大的關係,比如一個只知道吃喝玩的富家子弟,無論多麼富有,層次依然很低。
  • 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明朝年間,四書五經被奉為主流學問,讀書人的社會地位較高,但醫術卻被視為雜學,被人瞧不起。自幼聰穎的李時珍,讓父親看到了希望。像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那樣,他的父親希望他能考取一個功名,走仕途正道。不負眾望的李時珍在十四歲那年中了秀才,於是一家人把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 讀懂《道德經》的人,強大到可怕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張揚發狂,稀奇的寶貝,常常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
  • 為什麼說讀懂《道德經》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人
    據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道德經》總共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歐美的譯本就有三百多種。美國著名女科幻作家厄蘇拉·勒奎恩(Ursula K·Le Guin)就曾經與人合譯過。 《道德經》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道德經》全文雖只有五千多字,卻指明了天地人世的運行發展規律。
  • 層次與境界的較量,你了解多少?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簡單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只會遵從自己的內心。想得越多,越算計,反而會越為生活所累,在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裡,學會簡單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境界。簡單的人懂得以簡馭繁,反而在複雜的世界裡保持內心的安寧。做最簡單的人,吃最簡單的飯,過最簡單的日子。真正的好生活都是簡單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的本意,就在詩酒田園間。
  • 層次低的人有8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8大貴相
    1層次低的人,有八大「衰相」 人的層次高低,與社會地位和財富多少沒有關係。 平民百姓有擔當有抱負,有修養懂情趣,就是層次高的人;紈絝子弟言語庸俗,土豪嘴臉,也只能是層次低的人。決定一個人層次高低的,是他的閱歷、眼界、價值觀、格局,以及支配時間的方式和人生的趣味。 以前的老輩人,會把年紀輕輕不學好的人稱之為「衰仔」,對言行不端的人也會這樣評價:你看你那衰相! 層次低的人,有八大衰相: 1. 拙劣炫富。
  • 哲思|境界越高,人越簡單
    與其在無用的圈子裡糾纏不清,不如細心經營一個簡單但有益的圈子。層次高的人,都放棄了99%的無用社交,追求簡單但舒服的交際圈子,而獲得了豐盈富足的精神世界。真正的安寧,來自於簡單、樸素、與純然,而非來自於浮華、奢靡與混亂。
  • 層次與境界,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道德經》中講:「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
  • 其實是《道德經》中,能幫助我們避禍就福的4個天規
    1、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層次高的人會有選擇的進行取捨,將生活過得簡單一些,學會在複雜的生活中以簡馭繁,內心也會非常的平靜安寧。守住本心、回歸本心,才能真真正正體會到生活的本真。
  • 《道德經》:層次高的人,都懂這4條天機!
    《道德經》裡講:"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意思是說,層次高的人為人處世:方正但是不傷人,銳利而不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1 方而不割 做人方正,但是不要割傷別人。
  • 道德經:所謂「天道」,其實就是「四大天規」!悟透才能真正變強
    我們若能讀懂《道德經》中的「四大天規」,便可讓人生不再平庸,不僅自身大富大貴,更能造福後代,讓好福氣綿綿不絕。一、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 《道德經》:「上善若水」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繼續聊點《道德經》,聊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又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在《道德經》裡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話,就是這句「上善若水」。悟「道」的人的品性跟水很相近,為什麼?老子就接著解釋:水滋養眾生,而又安靜的處在大家都很討厭的低洼的地方,這種品性就接近「道」。老子所說的「道」一點都不玄妙,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利他無我」。老子用很多事物來形容「道」,我在前面的文章裡有說過。
  • 《道德經》:大智慧之人是怎樣的境界
    老子的《道德經》講了天地間的「道」,認為如果繼承和掌握了「道」,就可以成為大智慧之人。今天我就介紹大智慧之人的五條智慧。一,老子《道德經》講:「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高智慧之人事情做成之後,既不佔為己有,也不自居有功。正因為不自居有功,所以功勞永遠在他身上,不會離去。因為越是自居有功,越是想得到功勞,別人會越反感,越不願意給他功勞,功勞反而容易離去。二,《道德經》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芻狗是古人在祭拜天地時用紙紮成的狗,作祭品用。
  • 《道德經》:中國人不能打破的四大天規,越早知道越好
    01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有人去山西旅遊,看到那麼多的豪門大宅,當年輝煌一時,如今拿鑰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做最簡單的人,吃最簡單的飯,過最簡單的日子。在複雜的世界裡,學會以簡馭繁,保持內心的安寧和舒適。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逍遙子來源:老子道德經與人相交,貴在交心。《道德經》中講:「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