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我們強調,不要被強迫症狀牽著鼻子走,不要治標,要治本。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不容易。就像很多來訪者說的,實施強迫行為好像有癮一樣,讓人慾罷不能。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強迫行為有兩個方面的誘惑力。
第一,不實施強迫行為就難受、焦慮、害怕、不踏實,只有實施了,才能有那种放松、舒服的感覺出來;
第二,不實施強迫行為,強迫思維提示的風險就不能消除,用強迫症患者的話說就是,心裡總是有個事兒放不下,只有實施了,才能讓自己確信沒有危險發生。
強迫思維是在提示強迫症患者,這裡有問題,強迫行為是在解決問題,緩解心理壓力。
面對這樣的好處和必要性,強迫症患者很難有堅定的意願和動力不理會強迫思維、阻止強迫行為。事實上,強迫症患者很依賴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
但強迫症患者也能意識到,強迫思維、強迫行為也是麻煩製造者。
因為它們,有的強迫症患者睡不好、睡不著;
因為它們,有的強迫症患者上班、上學經常遲到,甚至無法上班、上學;
還是因為它們,有的強迫症患者把家人都裹挾進來配合自己;
仍舊是因為它們,有的強迫症患者迴避外出,不得不外出的時候,就辛辛苦苦地裝正常人。
強迫思維、強迫行為亦友亦敵,讓強迫症患者總是不忍心和它們一刀兩斷,所以最後結果總是向它們妥協。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喊口號、講故事、擺道理、談利弊,為什麼無效呢?
運用某種方法讓自己回到當下,為什麼就變成了死拉活拽?
帶著症狀去生活,繳械投降,為什麼那麼艱難?
因為這些都是圍著強迫思維、強迫行為打轉,當它們擺出一副朋友的臉孔時,強迫症患者就被迷惑住了。
必須揭掉強迫思維、強迫行為這層畫皮,讓強迫症露出全貌,我們才能明確知道它是妖怪。
強迫症的全貌是什麼樣的?在我主筆的《正念體悟療法自助手冊》那本書裡,我給它原創了一副肖像畫,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它。
正式地介紹一下。強迫症的全貌叫做強迫模式,它的建立以核心恐懼為基礎。
所謂核心恐懼,就是當事人最最害怕發生的事情,這個事情的具體內容因人而異,但每個人都有,並不是唯獨強迫症患者才有。
所以,雖然以核心恐懼為基礎,但強迫模起始於預警性注意,也就是這個像預警雷達一樣的心理狀態。
為了防範核心恐懼成為現實,有些人就會進入警戒狀態,時時刻刻繃緊神經,對任何事情和事物,包括自己腦子裡的各種想法都保持著監測,評估它們與核心恐懼之間的關係,就像軍隊中的預警雷達時刻監測天空中的各種飛行器、辨別它們是否會侵犯自己國家一樣,所以這種嚴加防範的狀態被稱為預警性注意。
比如,一個核心恐懼是怕遭到神佛懲罰的人,就會對自己在神佛面前衣冠不整、舉止不端非常敏感。對他而言,自己在神佛面前的儀表就是刺激B,但驗血、讀錯字與遭受懲罰沒什麼關係,所以在他那裡就是刺激A、刺激C,無所謂。
當預警性注意捕捉到一個敏感刺激時,就會馬上發出警報,這個警報就是強迫思維,警報所形成的緊張感,就是情緒。
比如,恐艾的人得了重感冒,他不得不去醫院抽血化驗。
在路上,預警性注意就不斷地發出警報:「萬一醫生的手不乾淨,怎麼辦?」「要是醫生忘記換針頭,把給愛滋病人用的針頭給我用了,就糟了!」他只顧著憂心忡忡,絲毫不理會自己對著路旁金店櫥窗裡那尊開懷大笑的彌勒佛金像打噴嚏。
那個怕遭受神佛懲罰的人也得了重感冒,他會心無掛礙地去醫院驗血,但當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剛才在來醫院的路上,朝著路旁金店裡的彌勒佛金身打了一個大噴嚏,預警性注意就拉響了警報:「你對佛祖不敬!」、「你褻瀆神靈!」
警報拉響,也就是強迫思維的出現,讓本就嚴陣以待的當事人馬上驚慌起來,於是就採取措施解除警報、緩解情緒,這些措施其實就是強迫行為。
如果把強迫症患者比作出海打魚的人,那麼,強迫思維比作海水,情緒就是海風,強迫行為就是海浪,興風作浪的其實是預警性注意,它才是真正的妖怪。
所以,一味想辦法和風浪搏鬥,漁民永遠不會贏;更何況,海水養了魚,正常的風浪是行船所必需的,漁民怎能徹底與風浪決裂呢?
不過,我們說預警性注意是妖怪,它是不肯承認的,所以我們下次得拿出些證據來,讓它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