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飯桌上的規矩,「上八位」如今依然有人遵守

2021-01-13 鄉村大雜院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那個年代農村的規矩是很多的,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這些規矩也是禮節,有沒有做好體現出這家人的家風,同時也體現出一個人在這家人心目中的地位,當然這些規矩有的現在已經消失了,有的還存在,其中「上八位」如今依然很多人在遵守,不管是在家裡還是應酬的時候都在這樣做。

女不上席

或許有的地方還有這樣的規矩,也就是家裡請客吃飯的時候,女人和孩子是不上席吃的,即使桌子上面還有座位,女人和孩子也都是自己端著在其他地方坐著吃或者是站著吃,而這與那種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關聯,因為在古代女人是沒有任何的地位的,而且女人還要時刻為客人添菜添飯,因此也只能站著吃,不過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女人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這種規矩基本上很少見了。

吃飯不敲碗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尤其是菜沒有上完,大家在桌子上面等著吃飯的時候,小孩子都喜歡拿筷子敲打碗的邊緣,覺得這種清脆的聲音很好聽,這是長輩不允許的,因為他們覺得只有乞丐才會做這種動作,以這種方式引起別人的注意施捨給自己吃的,如今這種規矩也沒多少人在意了。

盛飯不說話

在農村吃飯的時候,尤其是有客人的時候,坐到飯桌旁邊的人都會幫忙盛飯,通常吃飯的時候都是邊吃邊聊,但是在盛飯的時候是不能說話的,為了防止說話的時候把口水噴到飯裡,這樣不衛生,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如果小孩子在盛飯的時候對著飯鍋或者是飯蒸說話,是要挨罵的。

遞碗用雙手

在幫別人盛飯的時候,尤其是幫長輩盛飯的時候,不管是接碗還是遞碗都要用雙手,這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也是一種禮節,如果是平輩之間,讓別人幫忙盛飯的時候也是用雙手,當然也有的是單手,如果對方是雙手遞的,一定要用雙手去接,如果是晚輩遞給長輩可以單手接。

「上八位」不隨意坐

「上八位」也就是通常人們說的上位或者是主位,這個位置不能隨意坐,農村很多桌子都是方桌,一般主位都是正對大門的位置,這個位置是留給家裡面的長輩或者是地位最高的人坐的,一般沒有長輩的話就是父母的位置,有長輩就是長輩坐這個位置,即使現在大多用的都是圓桌,但是也都會把正對大門的位置作為主位,這個位置都是留給尊長或者是領導坐的,如果是朋友間吃飯,這個位置就是留給付帳的主人家坐的。

雖然這些規矩現在有的已經消失了,但是也有的依然有人在遵守,這其實是一種禮節,也是對人的尊重,你知道這些規矩嗎?還知道農村吃飯的時候有哪些規矩呢?

相關焦點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飯桌規矩,你在遵守嗎?
    《孟子·離婁上》中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有了禮,便有人立了規矩。雖然中國經歷過一段破四舊的歷史,但是到如今,在老一輩身上還是流傳下來一些規矩。規矩五:添飯、加飯不能說「要放」規矩六:吃魚不能翻魚身規矩七:晚輩敬酒,酒杯要低於長輩規矩八:茶七飯八酒十分,茶倒至七分,飯加八成,酒要倒滿
  • 老北京飯桌上的規矩,您知道嗎?用筷子竟然有12個禁忌
    老北京人好吃、愛吃、講究吃,但您知道嗎,老北京人也最講究飯桌上的規矩,如果小孩子不講規矩就會當場被打手。外國人管這叫餐桌文化,北京人管這叫禮貌。今天就趕緊來跟小志學學吧~座次·坐西面東為尊位家裡人吃飯坐席是必須遵守的規矩,最大的長者要坐主位,然後再依次坐。請客吃飯時,主位通常坐北朝南,當桌子不好分辨朝向時,以門為標誌,正對著門的是主位。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飯桌上的禮儀,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多少?
    飯桌上的行為舉止,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家教,彰顯的是父母長輩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時代在進步,社會飛速發展,在享受信息技術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應該牢記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就絕不能丟。
  • 學會遵守規則,營造規矩校園
    所以,為了夢想,為了自己的錦繡前程,一定要遵守校規校紀。學校對於十多個學生的處罰,無疑是公正公平的體現,學校制定校規校紀,就是為了約束學生,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並以此來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如今十多個學生公然違規,且屢教不改,無疑是漠視校規校紀,挑戰學校權威,如果學校不用強制性手段處理,恐怕難以服眾。
  • 飯桌規矩已經淘汰,只有窮人才講究
    沒必要再學應酬禮儀了,現在的有錢人已經不講飯桌規矩那一套了,只有窮人才講究。昨天我跟一個大佬吃飯,大佬特別不講飯桌規矩,在場的賓客沒有任何人感覺到被冒犯,還有人誇他和藹可親、沒有架子。當時我感觸特別大,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大佬不講飯桌規矩了,而是絕大多數真正的有錢人都很不講規矩。
  • 在農村,為啥不能給客人上3個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啥意思?
    一、桌上莫擺三盤菜仔細回想回想,我們過年走親戚,飯桌上很少見三盤菜,四盤,六盤,八盤等等,為啥不能給客人上3個菜呢?農村人講究「雙單數」,雙數一般都是比較吉利的數字,家中有客人,筷子一定都是擺雙數,也很少給客人上3個菜,「桌上莫擺三盤菜」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如果給客人上3個菜就是對客人不夠尊重,有明顯的輕薄怠慢之意,所以了解這些民俗的家庭大多都不會上3個菜。
  • 遵守規矩,才成方圓,遵守規則,喜獲成功
    其次,規矩是用來規範所有人的行為的。「所以一錯不管何以治理全校」這樣的決定,可以使該十餘名學生知道,規矩是用來規範人的,而不是拿來嚇唬人的,不是虛張聲勢。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還可以警醒其他拿手機或者想要拿手機的學生。若學校沒有實行勸退處理,這便是對遵守校規的學生的一種不公平,會使其他學生感到不滿。
  • 老一輩人在飯桌上的禁忌?
    在家庭裡,要認識到家規的重要性,家長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以身言教使孩子從飯桌上就開始學習規矩的重要性規矩養成後,全家人在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子,晚輩不會先動筷子,是對長輩的尊重,會讓在一起吃飯的人受到尊重感覺很舒服,會讓人覺得很有「規矩」,可成「大事」。同樣,在外跟領導,客人之間是一樣的道理。
  • 壺嘴兒不能衝人,是規矩還是糟粕?
    有些是告訴您應該如何,但更多的是告訴您不能如何,所以規矩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禁忌。壺嘴兒(其實不論是茶壺還是酒壺)不能衝人這事兒,屬於飯桌上的規矩,或者說是飯桌上的忌諱。咱們國家,飯桌文化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很多的事情都可以在吃飯的同時去談、去解決。咱不去討論這種文化的好壞對錯,總之在長久的積累之下,形成一套講究這是真的。
  • 農村飯桌上為什麼不能用筷子敲碗?原來有這種講究
    當然了,在農村的飯桌上,關於筷子的說法也有很多,比如,不能拿筷子敲碗,因為如果你是客人,來別人家做客,發出了這種聲音,很不禮貌,如果你是主人,代表了對客人的不歡迎,是很不好的一種行為。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古代的乞丐在乞討的時候總是拿筷子這樣敲碗,所以拿筷子敲碗是很令人忌諱的行為,大人認為這樣的話,會把家裡的好運氣都給敲走,家裡的日子會越過越窮,所以在農村,小孩子們要是敲碗的話,會被大人教訓的。
  • 遵守規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遵守規矩,是良好的人文道德。我們看到王萬新教授,只為年紀老而忘記上課時間,發文致歉,並在下課之前停課十分鐘自我做檢討,我們為其點讚。因為他遵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職責,為學生上好每一堂課。對於老師來說,規矩十分重要,他認為這不僅僅是師者對自己的職業操守,更是對待學生的本分和素養,年過七旬的老人重視規矩,也讓我們看到了學術的方圓,中國的未來。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留下的飯桌規矩!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自古就尤其重視吃飯,在飯桌上不光有規矩,還有不少禁忌。每逢家中設席款待客人,經常聽到老人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禁忌是什麼道理呢?菜不擺三。如此一來,在古人眼中,三道菜便成了飯桌上的禁忌。筷不成五。千百年來,筷子的形制都保持著前圓後方的樣貌,在這方圓之間,自然有很多規矩。
  • 老祖宗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飯桌規矩有啥講究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從古至今就十分重視,從古代開始便誕生了諸多有關禮儀的規矩。大到朝廷,小到飯桌都有著不同的禮儀。雖然一些禮儀已經被淘汰,但是某些禮儀還一直延續至今,就比如至今我們的飯桌禮儀還規定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那老祖宗總結出這些經驗,到底是有啥講究呢?
  • 老祖宗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飯桌規矩有啥講究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從古至今就十分重視,從古代開始便誕生了諸多有關禮儀的規矩。大到朝廷,小到飯桌都有著不同的禮儀。雖然一些禮儀已經被淘汰,但是某些禮儀還一直延續至今,就比如至今我們的飯桌禮儀還規定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那老祖宗總結出這些經驗,到底是有啥講究呢?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什麼遵守規矩的人,反而不受待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什麼遵守規矩的人,反而不受待見?規矩和原則約束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有了規矩的存在才能夠讓大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過也有一部分人他們時常徘徊在法律的邊緣,有時做的事情更是違背了公序良則,這樣的人被稱作「壞人」。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農村待客的規矩,老人常說「茶七,飯八,酒十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依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並且以各種俗語老話的形式流傳下來。這些都是人們生活中經驗的總結,其中一些成為了人們所說的「規矩」。在農村裡雖然是熟人社會,但對於各種規矩仍比較看重,也成為了人們日常的行事準則。
  • 中國人最討厭的「飯桌陋習」,真沒那麼好改-虎嗅網
    一個很值得思考的點在於,大多數人對於「不遵守用餐禮儀」這件事的容忍度,遠遠小於在口味上的分歧——正如某個四川網友可以容忍吃火鍋時點個鴛鴦鍋,但絕不能忍受有人不用公筷。畢竟,無論是不吃蔥姜蒜還是不吃辣,都純屬個人口味。相比之下,餐桌禮儀似乎更加與「個人禮貌」掛鈎,翻臉翻得也理直氣壯。
  • 訂婚宴上,她看著男方親戚的「飯桌規矩」,決定還是不嫁了為妙
    常聽到有人說,談戀愛並不像是做慈善事業一樣,它不是靠隨便的施捨。然而,任何感情也沒有絕對的規則和道理。愛情需要兩個人一起去經營,只有能夠做到完全放下了自我,懂得彼此尊重,彼此平衡,最終才能成就彼此,而走入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