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成為餐飲業的「網際網路公司」,星巴克都做了什麼?

2020-12-17 愛範兒

我們很早就開始說,星巴克是最懂網際網路的科技公司。

1999 年,時任星巴克 CEO 霍華德 · 舒爾茨宣布,星巴克正式從一家賣咖啡的公司轉型成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推出門戶網站和在線購物平臺。2009 年,星巴克正式推出手機移動端 app,並逐漸加入行動支付、點外賣、叫車等多樣功能。

▲霍華德 · 舒爾茨,圖片來自 Fortune

2019 年 7 月,星巴克正式宣布將通過 Brightloom 公司,開始將公司在過去這些年裡積累的技術基礎輸出,對整個餐飲行業開放一站式雲服務。

星巴克的「數字飛輪」

中國消費者也許感知不大,但星巴克的自有行動支付服務,截至 2018 年,一直都是美國行動支付市場中佔比最大的。

沒錯,比 Apple Pay 要高,是 Google Pay 或三星 Pay 份額的兩倍。

▲ 圖自 TechCrunch

2016 年,星巴克宣布五年科技創新計劃。其中,核心內容是一項名為「數字飛輪」的計劃,它匯集了星巴克於會員體系、個性化服務、支付和點餐方面的科技創新優勢。同一年裡,舒爾茨也宣布時任星巴克 COO 的 Kevin Johnson——他曾先後於 IBM 和微軟工作多年,是實至名歸的「科技老將」——將接任他成為新的星巴克 CEO。

▲ 圖片來自 Business Wire

在過去幾年裡,星巴克對這幾方面的業務進行了更強科技聯繫的優化。

譬如,星巴克和 Uber Eats 形成合作,在美國逐步推出外賣配送服務;和微軟、紐交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等機構聯合成立數字貨幣交易平臺 Bakkt,現在更有傳傳星巴克已經在店內部署支持 Bakkt 的硬體,用比特幣買星冰樂也許真不是夢;今年,CEO Kevin Johnson 在 CNBC 採訪中表示,公司正重本投資人工智慧,為更好地分析超過 3000 萬條消費行為數據,了解消費者喜好,更好地預測和規劃產品。

▲ 圖片來自 MarketWatch

2018 財年,星巴克保持了兩位數的營收增長,而 2019 財年的第一和第二季度,北美市場營收均見增長,官方應用同樣在使用上也見增長。CEO 也將「數字飛輪」稱作這些增長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驅動。

這套讓星巴克自豪的「數字飛輪」,就是這次合作授權給 Brightloom 的軟體內容。

打造美國餐飲界的亞馬遜 AWS?

今天,星巴克宣布將「數字飛輪」中部分專利技術授權予 Brightloom,並以此換得 Brightloom 部分股權(未披露具體份額)和董事會上的一席之位。

▲ 圖片來自 The Times

在我們進一步介紹星巴克和 Brightloom 的合作之前,也許得先介紹一下後者。

Brightloom 原名為 eatsa,今天正式更名。eatsa 起家於舊金山,最開始是一個用高端自動販賣機定製化點餐的連鎖餐廳,於 2017 年正式關掉線下餐廳,成為一家純科技公司,向其它餐廳品牌售賣技術。

▲ Brightloom 以前的「無人餐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值得指出的是,Brightloom 於數月前上任的新 CEO Adam Brotman,曾擔任星巴克首任首席數字官(Chief Digital Officer),並於在任期間推進了行動支付、Wi-Fi、數字營銷等業務發展。他於 2018 年三月從星巴克離職,加入零售品牌 J.Crew 擔任首席體驗官和聯合 CEO。

▲ Adam Brotman,圖片來自 Zimbio

接下來,Brightloom 將把自身原有的技術和星巴克新加入的內容結合起來,打造一個基於雲的一站式餐飲服務。

這個組合將帶來一個為餐飲業服務,基於雲的軟體解決方案,它將把顧客和他們最愛的餐廳品牌連接在一起。在現在快速增長的移動點餐和第三方配送平臺趨勢下,價值尤其突出。

星巴克在官方說明寫道。《Fastcompany》直接將這款產品稱為「餐飲界的 AWS(亞馬遜雲計算服務)」。

但星巴克真的就把自己最大優勢的東西拿出來給所有人用嗎?不一定。

一方面,「數字飛輪」中授權的軟體也只是部分,並非所有。

而且,Brigtloom 最新一批服務對象裡就有不少是星巴克位於全球的各個門店。

據統計,星巴克現在於全球有超過三萬個門店,擁有將近 1700 會員。但在這裡面,能用上手機 app 的國際市場還不夠一半,其中只有八個國際市場支持行動支付服務。

因此,Brigtloom 將以更專業的服務幫助還沒接上電子服務的門店補上這方面短板。

當然,除此以外,Brigtloom 還是會為其它餐飲品牌提供數字服務。Brigtloom CEO Brotman 在新聞稿中表示 :

(移動點餐和外賣)這原本是個「加分項」,但到了現在,卻成了一定得有的必要項。

值得留意的是,麥當勞也在今年 3 月宣布了 20 年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以超過三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以色列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Dynamic Yield,旨在通過算法為消費者定製更個性化的智能推薦。

▲ 圖片來自麥當勞

也就說,以後消費者看到的數字點餐頁面內容,很可能會根據其個人消費記錄而出現不同內容。麥當勞今年將把這項技術應用於美國的「得來速」(drive-through)業務,隨後再推向更大市場。

當時,CBS 記者 Kate Gibson 評論認為,麥當勞這就是想做「餐飲界的亞馬遜」。

她認為,麥當勞所描述的內容就和跟亞馬遜之類購物網站很像:「一旦你將滑鼠放在某個物件上並點擊,它就會進入你的購物車並建議你購買其它相關產品。」

而星巴克現在和 Brigtloom 一起做的,似乎是把原本只有餐飲業大頭才有資源建造的數位化服務技術,像雲伺服器般基礎設施般賣給各種餐飲品牌。

Brigtloom 官方表示,公司將於今年 10 月公布新一代「Brightloom 平臺」,讓潛在合作方一睹這項服務的內容,並公布具體推出時間表。

而對於星巴克而言,這,也許只是企業多個科技創新業務中的其中一方面。CEO Kevin Johnson 在 2019 年股東大會上說道。

我們相信創新理念是未來的燃料,我們將繼續在飲料、體驗式零售和數字飛輪等領域延續這一傳統。

與此同時,他們也宣布對一家新成立的投資基金 Valor Siren Ventures I L.P. 進行投資,發掘和幫助創新公司,並「從中受到啟發,雙方也許可以進一步建立商業合作關係」。

題圖來自 CNN 和內文未標註來源圖片均來自星巴克官網

相關焦點

  • 早報| 華為發布全球最快 AI 產品/淘寶「熱搜」功能上線/星巴克在...
    上周發布會中,蘋果公司為 iPhone 11 新的慢動作視頻自拍功能創造了「Slofie」這個詞,指的是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可以以每秒 120 幀的速度錄製視頻,當放慢速度時,能產生清晰的慢動作效果。TheVerge 表示,這個商標似乎更多是為了阻止其他公司製作 slofie 相機應用程式,而不是限制這個完全虛構的詞流行起來,Apple 似乎希望將 Slofies 作為 iPhone 下一個病毒式現象。
  • 抗擊疫情,網際網路公司做了啥?
    抗擊疫情,網際網路公司在行動。文章文章盤點總結了網際網路公司抗擊疫情的相關舉措和背後的科技向善力量,以及疫情對網際網路的影響。當父母問你網際網路是什麼,有什麼作用的時候,不妨給他看看這篇文章。
  • 越來越貴的喜茶和奈雪,能成為「中國星巴克」嗎?
    早在成立之初,這兩家公司的創始人,都曾公開表示希望成為「茶飲界中的星巴克」。與瑞幸只把這個概念作為獲取更高估值的手段不同,喜茶和奈雪這幾年的確一直在試圖向星巴克靠近。成為「中國星巴克」,喜茶和奈雪從未放棄談起喜茶這樣的網紅奶茶,排隊總是很難撕去的一個標籤。
  • 萬億工業網際網路,巨頭下場「攪局」
    後來,他積極加入機器人培訓班,通過技術培訓成為了一名工業機器人調試員,和父輩相比多了一份可以謀生的新手藝。從流水線到平臺化生產的變革在影響著每一個個體,也意味著要撕掉傳統模式下「代工製造」的標籤。富士康執行長特別助理胡國輝曾經表示,「看看今天的年輕一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希望從事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
  • 為什麼星巴克「橫著」排,而 麥當勞卻「直著」排?暗藏玄機!
    星巴克為何選擇橫著排隊星巴克是重體驗服務的產品,它為顧客營造安靜、舒適的慢節奏消費環境。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曾說,要將星巴克打造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減輕消費者等待點單的焦慮,緩解焦慮感在星巴克點單時,因為採用橫向排隊,無論有多少人排在我們「前面」,我們都一樣距離櫃檯很近。在視覺上,總覺得排在「前面」的人沒有「影響」到我們點單。在心理上,我們會覺得既然距離櫃檯那麼近,下一個應該就到我了。
  • 理解星巴克:世界上有那麼多連鎖咖啡廳,它為什麼能佔40%?
    這兩個數字,都表明了星巴克的特別之處。無疑,星巴克有一道很寬的護城河。 但有趣的是,我們又好像很容易就可以複製出一家和它一樣的咖啡廳。 星巴克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 從星巴克的歷史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答案。
  • 星巴克第一次「全差評」?被 diss 那不是廁所水嗎?!
    所以義大利人也總 diss 星爸爸的咖啡:「那不是廁所水嗎?!」在義大利人眼裡,對於為了全球化、為了適應更大的市場,而降低對咖啡標準的星巴克,真的是滿滿的嫌棄。頂著這麼多負面評論,在義大利開第一家門店,星巴克可是比往常還要更小心翼翼。作為首登義大利的這家星巴克,可不單單只是販賣普通的咖啡飲品而已。它被定義為 「 R 」系列的星巴克臻選,也就是星巴克旗下的高端咖啡品牌。
  • 【超級店長學】到底該怎樣做個好店長?星巴克、誠品書店店長各有的...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店經理必須從基層的工作訓練起。「大到能介紹商品,小到擦馬桶、搬桌子、掃地都要做,」翁健雯笑著回憶當初應徵儲備幹部時什麼事都要做的情況。營造喝咖啡的氣氛「咖啡的專業知識只是成為一位店經理的基本條件,成為一位好的星巴克咖啡店經理,最重要的是具備服務業的特質與管理能力,」翁健雯親切地表示。
  • 「所羅門矩陣」調查:這可能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騙局
    顯然,劉少丹此前的創業之路並不順遂,而且所參與的三家公司都規模普通。那麼,是什麼讓他搖身一變,成為了「網際網路教父」呢? 在註冊之後,所有內容都會「活」過來。作為一款電商App,用戶也可以通過「超級買手」購買商品,不過與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產品不同,所羅門「超級買手」並不是為了連接人與商品,而是為了通過購買行為增加「數字資產」。
  • 星巴克如何撬動海外市場成長?
    他就是「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毫無疑問,舒爾茨是星巴克靈魂人物,在他執掌公司業務的 30 年裡,星巴克成為世界上人們最鍾愛的品牌和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之一,星巴克目前在全球 60 多個國家擁有超過 2.2 萬家門店,市值超過 840 億美元。星巴克早已融入美國人的血液中。
  • 星巴克其實是一家科技公司
    當時這位公司創始人興衝衝地向外界宣告這家銷售咖啡飲料的公司正變成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推出門戶網站、在線銷售咖啡和廚房用品、向一家在線聊天公司投資2000萬美元……結果星巴克股價當天應聲下跌15%。投資者不能理解一家賣咖啡飲料的公司為什麼要如此積極地使用網際網路術,不菲的投入也把他們嚇壞了。Schultz 對媒體承認「我在這件事上摔了跟頭。」
  • 網際網路最鮮活的「人」都在豆瓣小組
    數據女工在手機上迅速的切號、評論、造熱度,一切只為了為了維持愛豆的話題熱度;諸多運營人才和搬運工熟練地在標題加上突發、重磅等字眼,普遍錯用的感嘆號只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評論區點讚最多的評論似曾相識,你至少在其他三個平臺看到了同樣的內容「復讀」。數據、流量、複製粘貼,商業社會自有一套成熟的運行法則。
  • 星巴克們的最新選擇……
    星巴克咖啡創新產業園項目的籤約一度引發了各方的關注。有人說「這一投資項目顯示出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正在持續提高」。也有人說「該動作顯示我國正在成為一個咖啡大國」。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認為與其將焦點集中在事件本身,不如多思考一下事件背後的動因和意義。本文將與大家分享我們的一些觀點。星巴克緣何選址江蘇崑山?
  • 騰訊百度交戰產業網際網路,小程序或是「中途島」
    3月末,馬化騰在IT領袖峰會上談及5G和AI驅動產業網際網路進入快車道,預言「產業網際網路的春天才剛剛開始」。與騰訊快馬加鞭的態勢不同,百度更加淡定,李彥宏在接受《中國企業家》記者專訪時說,網際網路更適合消費端,對於企業端,「簡單的網際網路連接其實增值不大」。
  • 「所羅門矩陣」調查:這可能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騙局-虎嗅網
    顯然,劉少丹此前的創業之路並不順遂,而且所參與的三家公司都規模普通。那麼,是什麼讓他搖身一變,成為了「網際網路教父」呢? 在註冊之後,所有內容都會「活」過來。作為一款電商App,用戶也可以通過「超級買手」購買商品,不過與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產品不同,所羅門「超級買手」並不是為了連接人與商品,而是為了通過購買行為增加「數字資產」。
  • 為了終結疫情,全世界都在轉發這個「妖怪」
    為了終結疫情,百年前的「妖怪」復興了最早那張官員留下的 Amabie 畫像,一直被保存在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休眠」了 174 年。新冠疫情襲來,人們的焦慮與日俱升,日本妖怪漫畫第一人水木茂所在的公司突然想起,咱還有這樣一件「寶物」啊。於是立馬把 Amabie 畫像傳到了 Twitter 上。
  • 星巴克杯上的鬼畫符到底是什麼啊!
    ,我身邊的朋友都會點星巴克的咖啡了,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他們說自己受不了美式咖啡很苦的時候惡狠狠的翻一個白眼!」於是,decaf(脫咖啡因的咖啡)應運而生,即使喝了咖啡晚上也能睡得像一頭死豬呢~嗯哼~2.Shots 在星巴克,shot 指的是「濃縮咖啡的份數」。
  • 劉興亮|「大胃王」該限制,網際網路下沉不是下流
    另外,作為商業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對於有流量有活躍度有吸引力的內容,在審核上也很難提出過高的道德要求。關於這個現象,我來亮三點:左一點:網際網路下沉不是下流,平臺要起到關鍵作用。「大胃王」風格的視頻內容,不涉及黃賭毒等社會行為底線,出臺法規一方面越權,另一方面不好界定,具體實施也有難度,這次在宣傳層面做輿論導向是比較合適的方法。下一點:網際網路套路深,用戶需要自省。
  • 蘋果優衣庫星巴克,那些把旗艦店開成了旅遊景點的品牌
    ▲ Uniqlo Ginza 概念圖無論是什麼主題,這些概念性的大型旗艦店都承載著比銷售更多的內涵,以更直接的體驗形式闡述著品牌的核心理念。現在,這種體驗型的大型旗艦店已經成為生活方式品牌的「必修課」。
  • 要做中國版「無印良品」的造作和它「去網際網路化」的這一年
    剛剛過去的 2016 年裡,在北京和上海落地的兩家實體店,以及擴張速度越來越快的 SKU,成為了消費者眼中造作給出的成績單。如果按照「傳統的」網際網路產品思維看待這個誕生於 2014 年的家具品牌,造作迄今還沒有經歷過那所謂的「驚險的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