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島上的林屋洞,是太湖風景區內的一處重要名勝,號稱「天下第九洞天」。據《郡國記》載:吳王闔閭使靈成丈人入洞,秉燭晝夜行七十日,不窮而返,得素書三卷,上闔閭,不識。使人問於孔子,孔子日:此禹石函文也。《水經引山海經》也載:「舊傳禹導松江以洩具區會諸侯於此。」
現林屋洞口的石壁上,刻清代著名學者俞樾題的「炅威丈人得大禹素書處」十個篆體字。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晚期,岐山下的周國國君古公宜父(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生三子: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生子昌(周文王).古公愛昌,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和昌。
泰伯、仲雍為了成全父意,就千裡迢迢奔往江南,讓季歷繼承周國君位。泰伯、仲雍奔到江南後,和當地「荊蠻」結合,在今無錫梅村建立了「勾吳」小國,受到「荊蠻」尊敬,被擁立為領袖,是為吳泰伯。泰伯無子,死後仲雍繼位,吳國君主就由仲雍的子孫世襲。泰伯、仲雍的謙讓美德。一直為後人傳頌。武王滅商後,分封諸弟為諸侯,並派人尋找泰伯仲雍的後代。這時吳國已傳至第五代周章,武王尋到周章後,正式封周章為吳國國君,列為諸侯。從此吳國正式列入周朝版圖。武王在封周章的同時,還封周章弟虞仲《史記索隱》:仲雍稱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稱虞仲者,蓋因周章之弟字仲,始封於虞,故日虞仲。則仲雍本字仲,而為虞之始祖,故後代亦稱虞仲.所以祖與孫同號也」)為虞國(今山西平陸)諸侯。
壽夢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為了改變吳國僻處江南的閉塞狀態,曾親自出使中原各國,學習先進文化,並與晉、魯、齊、宋等國會盟於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壽夢二年,楚國大夫申公巫臣自楚奔晉,又從晉國出使吳國,「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吳於是始通於中國。」由於吳國加強了同各國的交往,並不斷地吸取中原各國的先進文化,因而逐漸強大,開始活躍在春秋後期的歷史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