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要來了!

2020-12-04 大洋網

專家們在南沙考察炮臺遺址。(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大洋網訊 昨日,在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方案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穗莞兩市將聯手整合珠江兩岸上下橫檔島、大角山炮臺、虎門炮臺群、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威遠諸炮臺、沙角炮臺等優質海防文化旅遊資源,共同申報打造規模宏大的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核心範圍63.27平方公裡

根據研討會上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簡本】》(以下稱為《規劃【簡本】》),本次概念規劃劃定兩個空間層次。研究範圍為西至南沙區金嶺北路,東至東莞太平水道,北至大虎山,南至扯旗山。規劃面積約112.65平方公裡,重點進行文旅融合發展和公園統籌管理。核心範圍為公園西至南沙區港前大道,東至太平水道,北至大虎山,南至扯旗山。規劃面積約63.27平方公裡,重點進行海防主題文化展示。

《規劃【簡本】》指出,這一區域內炮臺遺址保存較完整。公園範圍共有8處炮臺(群),廣州區域有6處,東莞區域有2處;另外還有天后宮、鹿頸村「南沙人」遺址、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等歷史人文資源。大角山炮臺現存炮臺主要是清朝光緒年間(1885年後)重建,後又多次修建改建,現存7個炮臺。

公園周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樣,既有以媽祖文化為核心的天后宮,又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欖核香雲紗,豐富的文化遺產給公園打造多元複合功能。公園內自然生態資源沿獅子洋兩岸密集分布,山巒疊嶂、山海相依,具備較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規劃【簡本】》指出,2020~2022年為重點建設階段,目標是一批具有影響和示範意義的保護項目啟動建設,分級分類展示體系基本形成,標識系統全面導入,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管理模式已具雛形。2022~2025年為基本完成階段,將推進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功能進一步完善,海防文化遺產實現科學保護、活態傳承、合理利用,現代化展示體系全面建成,「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初步形成。

建園發揮粵港澳一脈相承文化優勢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的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內容中提到,我國將依託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國家文化公園成為國家最新最高層次的文化傳承載體,逐漸受到各地重視。

海防是我國國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已經具有上千年的歷史。虎門要塞作為明清時期國家三大海防中心——廣東海防體系的「核心樞紐」,見證了古代中國海絲貿易的繁榮歷史,目睹了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曲折歷史,同時也經歷了新中國發展的破繭成蝶,現保存有炮臺30多座,是目前我國海防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軍事防禦設施。在鴉片戰爭180周年到來之際,發掘虎門要塞海防遺址所蘊藏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建設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具有重要意義。根據2019年12月27日召開的廣州市海防委員會辦公室會議精神,在南沙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廣州南沙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合穗莞兩市,整合珠江兩岸上下橫檔島、大角山炮臺、虎門炮臺群、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威遠諸炮臺等優質海防文化旅遊資源共同申報打造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據介紹,海防文化是粵港澳三地共有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優勢。建設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將有利於發揮粵港澳一脈相承文化優勢,促進三地聯合開展廣東明清海防體系文化遺址保護宣傳,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互聯,共同推動灣區文化繁榮發展。此舉依託雙方豐富的嶺南水鄉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合作開展虎門炮臺、威遠炮臺產品合作。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相關焦點

  • 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要來了!
    專家在南沙考察炮臺遺址核心範圍63.27平方公裡根據研討會上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簡本】》(以下稱《規劃【簡本】》),本次概念規劃劃定兩個空間層次:研究範圍:西至南沙區金嶺北路,東至東莞太平水道,北至大虎山,南至扯旗山。規劃面積約112.65平方公裡,重點進行文旅融合發展和公園統籌管理。
  • 灣區新徑界⑤|穿越百年看大灣區海防布局,到將軍府玩「密室逃脫」
    如果你想來感受這個歷史上的灣區海防C位,小南為你推薦這條線路——深圳南頭古城遊徑南頭古城海防文化徑依託南頭古城支路串聯起豐富的城牆、城樓、宗祠等歷史文化資源點,並將線路向旁邊的中山公園延伸,增強遊玩趣味性
  •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尤為突出 它記錄了大灣區珠三角的海防實力 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異彩紛呈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張玉榮 實習記者柯深鎔 通訊員梁園園 11月16日至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臺山市舉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落戶江門臺山市
    臺山市於本月16日至22日舉辦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  據了解,臺山市處於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驛站。臺山有100多萬臺山籍鄉親旅居海外及港澳地區,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落戶臺山
    11月16日下午,臺山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落戶江門臺山市,並將於本月16日至22日在臺山市舉辦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 寧波文化遺產:鎮海口海防遺址
    鎮海地處東海之濱的甬江口,素有「兩浙門戶」,「海天雄鎮」之稱,是我國東南沿海人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戰場之一,具有豐富的海防歷史遺址。這些海防遺址,是中國人民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抗禦外侮,自強不息的歷史見證。鎮海口海防遺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二平方公裡南、北兩岸的範圍內。
  • 廣東臺山舉辦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
    南都訊 記者羅忠明 通訊員梁園園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出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11月19-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在臺山市成功舉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代表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參加本次活動。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
  • 鄭州將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100家以上各類博物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
  • 漢長安城遺址區將申報創建國家文化公園
    9月22日,西安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組織召開「漢長安城遺址區整體發展策劃評審會」,邀請陳同濱、王子今、李毓芳等7位行業專家擔任評審委員,對10家策劃單位提交的策劃方案進行評審,最終評選出陝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等3家優秀方案編制單位。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三重向度
    在此背景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要基於「以人為本」之國際文化遺產管理理念,對接滿足美好生活之中國新時代、新使命,融合文化遺產管理國際公約所確立的國際理念體系和國內法律法規所構建的中國實踐模式,整合考古遺址的公共資源屬性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公共產品屬性。
  • 隋煬帝墓建遺址公園 揚城遺址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運河「申遺辦」將更名「保護辦」揚州城遺址將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力爭2016年列入 故宮藏「揚州八怪」書畫精品明年來揚展出  閱讀提示  6  3  揚州城遺址將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明年做好城牆城門保護 力爭後年列入  揚州城遺址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納入大遺址保護名錄,2010年揚州城遺址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3個立項名單,揚州正在按照國家制定的
  • 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曉
    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和慈谿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2日在浙江慈谿召開。會上公布了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3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截至目前,已有20個省(區、市)共36處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4個省(區、市)共67處公園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符合中國國情。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臺山舉行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會議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秘書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深圳市騰訊計算機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臺山市人民政府承辦。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舉行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紀寧 通訊員 譚耀廣 梁園園 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 陝西---唐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那時的大唐是何等的繁榮昌盛,宮殿是那樣的壯麗輝煌,大唐的皇帝高高在上,堂堂中國要四方來賀。現在,繁華已經落幕,只剩下一處名叫大明宮的遺蹟見證了整個中華民族1300年的悲歡與興衰,目睹了幾個王朝從昌盛走向衰敗的變遷過程,成為一座奢華皇城和殘酷宮廷爭鬥永遠的佐證。  大明宮遺址公園簡介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2010年10月1日正式開園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