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莞深這條遊徑有關海防史跡
推動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有助於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
首批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推動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有助於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作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列入了2019年和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
廣東省發布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中國網6月15日訊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作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列入2019年和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包含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古驛道文化遺產遊徑和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五大主題共27段實體遊徑。
-
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五大主題遊徑中,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廣州、東莞、惠州、中山、珠海和肇慶等地,包括:廣州孫中山讀書學醫遊徑等9段實體遊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廣州、佛山和江門,包括廣州海絲申遺史跡遊徑等3段實體遊徑;
-
灣區新徑界⑤|穿越百年看大灣區海防布局,到將軍府玩「密室逃脫」
如果你想來感受這個歷史上的灣區海防C位,小南為你推薦這條線路——深圳南頭古城遊徑南頭古城海防文化徑依託南頭古城支路串聯起豐富的城牆、城樓、宗祠等歷史文化資源點,並將線路向旁邊的中山公園延伸,增強遊玩趣味性
-
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要來了!
專家們在南沙考察炮臺遺址。核心範圍63.27平方公裡根據研討會上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簡本】》(以下稱為《規劃【簡本】》),本次概念規劃劃定兩個空間層次。研究範圍為西至南沙區金嶺北路,東至東莞太平水道,北至大虎山,南至扯旗山。規劃面積約112.65平方公裡,重點進行文旅融合發展和公園統籌管理。
-
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要來了!
規劃面積:約63.27平方公裡,重點進行海防主題文化展示。公園規劃範圍圖(據《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概念規劃【簡本】》)《規劃【簡本】》指出,這一區域內炮臺遺址保存較完整。公園範圍共有8處炮臺(群),廣州區域有6處,東莞區域有2處;另還有天后宮、鹿頸村「南沙人」遺址、海戰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等歷史人文資源。
-
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走起→
近日,廣東發布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佛山兩段遊徑上榜(佛山南風古灶遊徑、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首先來了解一下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究竟是什麼~ 文化遺產遊徑 是指價值突出、保存較好、資源豐富
-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 文旅融合助推文化遺產「活起來」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助力文旅產業融合 由廣東省文物局、這和那文化聯合出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將於近期推出。這是一本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圖書。
-
「雲上傳承+線下遊徑」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景區拉開帷幕。非遺進校園廣東主會場、廣東美好生活非遺館正式啟動,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也同場發布。
-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助力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是廣東首本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的圖書。《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圖書籌劃於2019年,由青年學者許偉明執筆。該書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的建設為背景,致力於挖掘粵港澳三地共同的歷史和文脈,旨在向讀者呈現大灣區深厚的文化資源,為「人文灣區」的建設提供良好助力。該書通過實地走訪和大量資料研究的方式,重新發現和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遺產。
-
體驗64條歷史文化遊徑,品讀廣東歷史文化遺產,等你來知行合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廣東首個「品讀歷史文化,講好廣東故事——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體驗日」主題活動將於6月13日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同步啟動。廣州中山紀念堂2019年,廣東省啟動「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的創建工作。該項工作通過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把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A級景區等文化和旅遊資源串珠成鏈,整合歸納成可供遊客體驗,具有景觀特徵、文化內涵和交通功能的旅遊線路,是廣東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成果。
-
灣區新徑界④|在古代,大灣區先人是怎樣「串門」的?
在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無論你是想去香港shopping,還是去澳門吃葡撻,只要一張高鐵票、一次港珠澳大橋巴士遊就能輕鬆實現!然而,在一百多年前——辛勤的大灣區人翻山越嶺,只靠腳步,走出了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古驛道。
-
寧波文化遺產:鎮海口海防遺址
鎮海地處東海之濱的甬江口,素有「兩浙門戶」,「海天雄鎮」之稱,是我國東南沿海人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戰場之一,具有豐富的海防歷史遺址。這些海防遺址,是中國人民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抗禦外侮,自強不息的歷史見證。鎮海口海防遺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二平方公裡南、北兩岸的範圍內。
-
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當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非遺 平臺 產業」為模式打造的院落非遺體驗場景「非遺寬窄院」在成都寬窄巷子亮相。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越南海防舉辦塗山鬥牛節(高清組圖)
原標題:越南海防舉辦塗山鬥牛節(高清組圖) 9月13日,在越南北部海防市,兩隻鬥牛在激烈角逐。當天,塗山鬥牛節決賽階段在越南海防市舉行,共有16隻水牛角逐冠軍。塗山鬥牛節每年農曆八月初九在海防塗山舉行,今年塗山鬥牛節也正式被列入越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廣東首批歷史文化遊徑出爐,陽江3條遊徑上榜!
其中陽江有3條遊徑上榜,分別是陽江海陵島海絲歷史文化遊徑、陽江陽春市紅色廉政人文歷史文化遊徑和湛陽江碧海藍天鄉村史跡歷史文化遊徑,涉及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共15個。--石王廟--增江畫廊 4.深圳 深圳蛇口改革開放歷史文化遊徑 明華輪--海上世界廣場--微波山 5.深圳 深圳土洋東縱抗戰史跡歷史文化遊徑 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土洋烈士紀念公園--沙魚湧文化旅遊小鎮
-
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出爐
83號)要求,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制定了《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創建工作指引》,指導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上報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64條,涉及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合計461個。明華輪--海上世界廣場--微波山 5 深圳 深圳土洋東縱抗戰史跡歷史文化遊徑 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土洋烈士紀念公園--沙魚湧文化旅遊小鎮--沙魚湧紅色記憶紀念館--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
-
參觀中國海防博物館 感受岱山海洋文化魅力
講解員在給記者介紹中國海防的歷史(孫浩 攝) ,它陳列了一段從明朝倭寇入侵到近代有海無防的屈辱歷史,也展現了建國以來我國新時代海防發展的壯麗詩篇。日前,萬裏海疆巡禮採訪組來到了這裡,回顧中國海防的歷程,也體驗了岱山的海洋文化魅力。 中國海防博物館坐落於浙江省舟山市岱山本島黃嘴頭東南面沿海地帶,地勢險峻,整個園區建設有中心展覽區、邊緣展覽區、隧道展覽區、休閒旅遊區等四大區域。中心展覽區主館門口有遲浩田將軍親筆題寫的「中國海防博物館」館名。600餘幅圖片和模型,展示從春秋、戰國到近現代、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海防史。
-
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遊徑名單公布!家門口的文化美景,確定不來瞧一瞧?
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是由廣東省內地級以上城市依託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將當地的革命歷史文物、文化遺產資源、南粵古驛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村落、古街巷等串珠成鏈而推出的遊憩通道,旨在實現文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