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發布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2020-12-19 中國網旅遊中國

中國網6月15日訊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作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列入2019年和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近日,經各地推薦和專家評審,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推出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包括五大主題、27段實體遊徑),將保存較好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景觀串連,推動旅遊產品開發,形成經典旅遊線路。

串珠成鏈,聯通灣區共同文脈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包含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古驛道文化遺產遊徑和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五大主題共27段實體遊徑。其中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廣州、東莞、惠州、中山、珠海和肇慶等地,包括廣州孫中山讀書學醫遊徑等9段實體遊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廣州、佛山和江門,包括廣州海絲申遺史跡遊徑等3段實體遊徑;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廣州、江門、中山和佛山等地,包括廣州新河浦「東山小洋樓」遊徑等5段實體遊徑;古驛道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廣州、惠州、珠海、中山和肇慶等地,包括廣韶古道(從化段)等5段實體遊徑;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主要分布於東莞、深圳和虎門,包括東莞虎門炮臺遊徑等5段實體遊徑。

未來,還將逐步深入挖掘更多粵港澳三地共有的主題元素,計劃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形成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體系,促進大灣區內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塑造和豐富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精神內涵。

統一標識,打破空間物理隔離

文化遺產遊徑具有線性主題鮮明但遺產資源點狀分布分散的特點,構建美觀大方、標準統一、指引清晰的遊徑標識系統有助於打破文化遺產的空間物理隔離,強化遊徑的線性體驗。粵港澳大灣區因海而生,與海共榮,文化遺產遊主標誌以廣州歷史悠久的市舶制為設計的概念來源,背後的三個方格框,喻意粵港澳三地,表現形式是模仿古本的方格,象徵文化歷史。前面的三條彎線同樣寓意三地,象徵海浪、路徑,通過三線的流動,聯繫起了三地,貫穿了地理歷史文化。

同時,每條主題遊徑都有專屬標識以便區分。在標識設計的基礎上,以信息柱為載體,通過搭載不同層級的增量信息,進一步增強遊徑的可讀性和故事性。

優化提升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強調讓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文化旅遊資源向文化旅遊產品轉化,實現文旅融合發展至關重要。隨著遊徑的推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聯合有關地市、行業組織和各大旅行社,以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及周邊特色旅遊資源為依託,策劃打造系列主題旅遊產品和精品旅遊線路,同步推出豐富多樣的推介體驗活動。同時,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系列宣傳畫冊也將於近期與公眾見面,方便公眾悠遊遊徑,品讀歷史,提升出行體驗。廣東還將積極完善用好粵港澳文化和旅遊合作機制,促進文旅領域規則銜接,通過加強三地聯動,合力宣傳推廣,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特色文化旅遊品牌。(伍策 楠雪)

相關焦點

  • 首批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活動區舉行。活動當天,相關部門發布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推動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有助於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作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列入了2019年和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 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莞深這條遊徑有關海防史跡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活動區舉行。活動現場,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推動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有助於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 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在13日於韶關舉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 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走起→
    近日,廣東發布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佛山兩段遊徑上榜(佛山南風古灶遊徑、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 文旅融合助推文化遺產「活起來」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助力文旅產業融合 由廣東省文物局、這和那文化聯合出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將於近期推出。這是一本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圖書。
  •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從古至今 海防都是國防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尤為突出 它記錄了大灣區珠三角的海防實力 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雲上傳承+線下遊徑」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景區拉開帷幕。非遺進校園廣東主會場、廣東美好生活非遺館正式啟動,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也同場發布。
  •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助力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是廣東首本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的圖書。《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圖書籌劃於2019年,由青年學者許偉明執筆。該書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的建設為背景,致力於挖掘粵港澳三地共同的歷史和文脈,旨在向讀者呈現大灣區深厚的文化資源,為「人文灣區」的建設提供良好助力。該書通過實地走訪和大量資料研究的方式,重新發現和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遺產。
  • 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遊徑名單公布!家門口的文化美景,確定不來瞧一瞧?
    公布了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遊徑, 共64條歷史文化遊逕入選。 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是由廣東省內地級以上城市依託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將當地的革命歷史文物、文化遺產資源、南粵古驛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村落、古街巷等串珠成鏈而推出的遊憩通道,旨在實現文旅深度融合。
  • 粵港澳大灣區流行文化系列活動在惠州舉行發布儀式
    康孝娟 攝   中新網惠州12月15日電(康孝娟 王濱旭)粵港澳大灣區流行文化系列活動項目發布暨第三屆粵港澳臺微影視周啟動儀式15日在廣東惠州舉行。這一構想得到廣東省政府相關部門和香港、澳門方面的積極響應,有望推動納入粵港澳合作框架協議。圖為體現流行文化元素的服裝設計展示 康孝娟 攝  大灣區流行文化系列活動項目發布期間,第三屆粵港澳臺微影周同時開幕,微影周今後將納入系列活動。  此外,活動期間還達成一系列多層次的影視文化交流合作協議。
  • 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當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非遺 平臺 產業」為模式打造的院落非遺體驗場景「非遺寬窄院」在成都寬窄巷子亮相。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體驗64條歷史文化遊徑,品讀廣東歷史文化遺產,等你來知行合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廣東首個「品讀歷史文化,講好廣東故事——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體驗日」主題活動將於6月13日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同步啟動。廣州中山紀念堂2019年,廣東省啟動「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的創建工作。該項工作通過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把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A級景區等文化和旅遊資源串珠成鏈,整合歸納成可供遊客體驗,具有景觀特徵、文化內涵和交通功能的旅遊線路,是廣東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成果。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州落地
    開幕式現場,「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及「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正式發布。同時,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及6位文化大師的工作室也現場籤約落戶廣州。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啟動 當天開幕式還發布另一個重磅消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現場正式啟動。 據悉,今年11月18日,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首期已募集資金317億元。
  • 以孫中山文化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
    以孫中山文化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金羊網  作者:解韜  2020-08-24 孫中山文化蘊含的深刻內涵對於整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及作為聯繫海外華僑華人的精神紐帶的作用將愈來愈重要
  • 港澳可與內地合作開發海島遊
    原標題:港澳可與內地合作開發海島遊   記者12月31日從廣東省文旅廳獲悉,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近日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 興文重教 擦亮「孫中山文化」招牌
    2018年,孫中山故裡旅遊區的遊客已突破250萬人次,並成為首批廣東省青少年遊學基地、粵港澳青少年遊學基地。「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人文灣區」等寫入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文簡稱《綱要》)。
  • 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出爐
    11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於官網公布了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第一批)。 按照《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做好2019年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建設工作的通知》(粵文旅文保〔2019〕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國際音樂季(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
    10月8日晚,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國際音樂季(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音樂季)在星海音樂廳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演出團體為大灣區市民獻上了精彩的音樂大餐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10月8日晚,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國際音樂季(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音樂季)(以下簡稱「音樂季」)在星海音樂廳開幕。一場高水平、高規格的開幕音樂會奏響了音樂季的強音。  音樂季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指導,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與藝術發展聯盟主辦,聯盟成員單位參與承辦。
  • 廣東首批歷史文化遊徑出爐,陽江3條遊徑上榜!
    5月11日上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公布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第一批),共64條,涉及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合計461個。 其中陽江有3條遊徑上榜,分別是陽江海陵島海絲歷史文化遊徑、陽江陽春市紅色廉政人文歷史文化遊徑和湛陽江碧海藍天鄉村史跡歷史文化遊徑,涉及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共15個。
  • 文化流動視域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路徑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藉助金融、族群、科技和媒體等載體為灣區的文化流動打破地域壁壘,推動各文化要素進一步自由而廣泛地流動,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實現碰撞、融合、移植和再生,進而實現文化的創新與繁榮。 從文化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由粵港澳三地組成的文化共同體及文化輻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