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這裡又上榜!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走起→

2020-08-16 南粵之旅

近日,廣東發布首批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佛山兩段遊徑上榜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

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

首先來了解一下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究竟是什麼~

文化遺產遊徑

是指價值突出、保存較好、資源豐富、能有效串聯歷史文化遺產的遊憩通道,包括沿襲歷史線路的陸路和水路,以及沿線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資源景觀。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包含:

● 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

●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

● 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

● 古驛道文化遺產遊徑

● 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五大主題共27段實體遊徑。

佛山迷人的歷史文化

再次「出圈」!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高廟——南風古灶窯址——高灶窯址)被納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主題遊徑。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

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兆祥黃公祠——黃祥華如意油祖鋪——葉問堂——黃飛鴻紀念館)被納入華僑華人文化遺產兩大主題遊徑。

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

(高廟—南風古灶窯址—高灶窯址)

作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南風古灶與同時期龍窯「高灶」均是歷代窯改革的定型產物。

南風古灶龍窯廣場

以「南風古灶、高灶」為代表的明代龍窯是石灣陶瓷乃至佛山陶瓷重要的「精神領袖」和「產業基礎」,引領著石灣制陶工業走向鼎盛時期,並在清代進入全盛時期,有107條龍窯同時生產。

南風古灶所在的佛山石灣,有著源遠流長的5000年制陶史,積澱了殷實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蘊,是聞名中外的「南國陶都」,享有「石灣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國」的美譽。

佛山在明清時期被譽為四大名鎮之一,石灣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銷品之一。同時,石灣也是中國現代陶瓷工業化的起點,成為改革開放後全國產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陶瓷產業基地。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以南風古灶歷史文化街區、石灣公園為載體,通過園區小路串聯整合南風古灶、高灶陶窯等海絲文化遺產資源點,同時串聯林家廳及古民居群、高廟、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等其他眾多文化資源點,重點展示海絲文化、陶瓷貿易等文化主題。

198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南風古灶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南風古灶、高灶陶窯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以「連續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燒龍窯」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目前,南風古灶仍被當作生產工具來保存,每月燒窯兩次。

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

(兆祥黃公祠—黃祥華如意油祖鋪

—葉問堂——黃飛鴻紀念館

佛山也是廣東省著名僑鄉,佛山人以勤勞勇敢、艱苦創業的精神在海外落地生根,並積極推動佛山文化傳播。其中,佛山武術就是在一批批華僑華人武術弟子的努力下蜚聲國際,如今,每年都有眾多海外弟子到佛山尋根。

「兆祥黃公祠」是著名中成藥「黃祥華如意油」創始人黃大年的祠堂。黃大年字「兆祥」,於清鹹豐年間始創「黃祥華如意油」,此藥處方相傳來自「白衣庵」主持之手,黃家父子在一次中暑後該庵主持贈方煎煮飲用,果然藥到病除。清光緒年間因為醫治好李鴻章的寵姬,使藥油名聲不脛而走,銷量猛增,遍及華洋各埠,黃家也成為佛山首富,在佛山產業頗多,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當時規模宏大、裝修豪華的「兆祥黃公祠」。

葉問堂於2002年底在佛山祖廟建立,內設《葉問與詠春文化陳列展覽》,展廳內收集和展覽了葉問與詠春拳發揚光大的資料。

葉問堂不僅有參照真人製作的葉問演練木人樁塑像、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葉問故居場景、葉問的生活用品(詠春八斬刀、派克鋼筆等)、還有展現葉問風採的CG動畫,展示形式豐富,給遊客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

佛山是黃飛鴻的故鄉,黃飛鴻一代宗師的事跡家喻戶曉。黃飛鴻紀念館位於佛山祖廟內,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影視廳、演武廳、演武天井等。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跡,還全面展示了近70年來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貴文物。

據悉,隨著遊徑的推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聯合有關地市、行業組織和各大旅行社,以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及周邊特色旅遊資源為依託,策劃打造系列主題旅遊產品和精品旅遊線路,同步推出豐富多樣的推介體驗活動。

同時,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系列宣傳畫冊也將於近期與公眾見面,方便公眾悠遊遊徑,品讀歷史,提升出行體驗。

相關焦點

  • 走起!首批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活動區舉行。活動當天,相關部門發布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推動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有助於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作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列入了2019年和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 廣東省發布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中國網6月15日訊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作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列入2019年和202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串珠成鏈,聯通灣區共同文脈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 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莞深這條遊徑有關海防史跡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活動區舉行。活動現場,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推動建設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有助於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 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發布
    在13日於韶關舉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了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 文旅融合助推文化遺產「活起來」
    據悉,《穿越大灣區的小徑》一書於2019年啟動,由青年學者許偉明執筆。作為廣東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的成果之一,本書以孫中山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華僑華人文化、南粵古驛道、海防史跡等廣東省公布的首批主題遊徑為線索,將一條條穿越時空的「小徑」上散落各地的資源點串聯起來,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在古今時空中來回穿梭的文化行旅線路圖。
  •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趣 遊 記
  • 「雲上傳承+線下遊徑」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景區拉開帷幕。非遺進校園廣東主會場、廣東美好生活非遺館正式啟動,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也同場發布。
  • 廣東首批歷史文化遊徑出爐,陽江3條遊徑上榜!
    其中陽江有3條遊徑上榜,分別是陽江海陵島海絲歷史文化遊徑、陽江陽春市紅色廉政人文歷史文化遊徑和湛陽江碧海藍天鄉村史跡歷史文化遊徑,涉及相關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點共15個。--汕頭僑批文物館--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陳列館--中國進步電影先驅蔡楚生暨潮籍電影名人史跡館--汕頭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汕頭市東徵軍革命史跡陳列館--汕頭市博物館 12.汕頭 汕頭小公園和大南山革命史跡歷史文化遊徑
  • 《粵港澳大灣區專題——2021佛山產業園投資前景研究報告》發布
    原標題:中商產業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專題——2021佛山產業園投資前景研究報告》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 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當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非遺 平臺 產業」為模式打造的院落非遺體驗場景「非遺寬窄院」在成都寬窄巷子亮相。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即將出版,助力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
    《穿越大灣區的小徑》是廣東首本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的圖書。《穿越大灣區的小徑》圖書籌劃於2019年,由青年學者許偉明執筆。該書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的建設為背景,致力於挖掘粵港澳三地共同的歷史和文脈,旨在向讀者呈現大灣區深厚的文化資源,為「人文灣區」的建設提供良好助力。該書通過實地走訪和大量資料研究的方式,重新發現和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遺產。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州落地
    開幕式現場,「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及「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正式發布。同時,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及6位文化大師的工作室也現場籤約落戶廣州。 近年來,廣州文化企業和園區的發展壯大,成為推動廣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現場,2020廣州文化產業30強榜單新鮮出爐,長隆、網易、三七文娛、虎牙、酷狗、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位列其中。開幕式現場還發布了「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廣州卓遠虛擬實境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朗聲圖書有限公司、廣州詩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上榜。
  • 體驗64條歷史文化遊徑,品讀廣東歷史文化遺產,等你來知行合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廣東首個「品讀歷史文化,講好廣東故事——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體驗日」主題活動將於6月13日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同步啟動。該項工作通過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把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A級景區等文化和旅遊資源串珠成鏈,整合歸納成可供遊客體驗,具有景觀特徵、文化內涵和交通功能的旅遊線路,是廣東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成果。
  • 佛山三水:正式發布首批精品民宿項目
    活動主題為「逐夢鄉村振興 暢享灣區生活」,旨在通過系列項目及活動,為三水鄉村振興助力,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促進文旅、農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三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從6月19日到6月30日,精彩活動輪番上演,共同打造出富有三水特色的文旅大餐,讓市民、遊客充分感受三水推進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建設帶來的美好。
  • 粵港澳三地專家熱議大灣區文化產業共融發展
    本次論壇以「灣區力量.文創未來」為主題,來自粵港澳三地文化創意產業界的600多位專家學者、業界代表齊聚羊城創意產業園,共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為進一步推動大灣區文化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建言獻策。
  • 以孫中山文化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
    以孫中山文化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金羊網  作者:解韜  2020-08-24 孫中山文化蘊含的深刻內涵對於整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及作為聯繫海外華僑華人的精神紐帶的作用將愈來愈重要
  • 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遊徑名單公布!家門口的文化美景,確定不來瞧一瞧?
    公布了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遊徑, 共64條歷史文化遊逕入選。 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是由廣東省內地級以上城市依託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將當地的革命歷史文物、文化遺產資源、南粵古驛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村落、古街巷等串珠成鏈而推出的遊憩通道,旨在實現文旅深度融合。
  • 文化流動視域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路徑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藉助金融、族群、科技和媒體等載體為灣區的文化流動打破地域壁壘,推動各文化要素進一步自由而廣泛地流動,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實現碰撞、融合、移植和再生,進而實現文化的創新與繁榮。 從文化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由粵港澳三地組成的文化共同體及文化輻射圈。
  • 創新加速度: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從榜單中可以看到,從世界級的規模到世界級的影響力,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全球化競爭力在提升,原始創新成為築牢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支撐。  比如,上榜的華為從去年排名72位提升到今年的61位,銷售收入1090億美元,同比增長22%;利潤90億美元,同比增長27.5%。
  •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佛山三龍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公司將作為三龍灣投資融、開發、建設、運營的市級平臺,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揭牌儀式上,三龍灣投控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圍繞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狠抓落實,協助三龍灣管委會把市委、市政府的藍圖變成施工圖、實景圖,為三龍灣建設成創新資源密集、創新人才聚集、創新成果富集,國際高端、國內一流的生態宜居創新發展區、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增長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