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發布首批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佛山兩段遊徑上榜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
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
首先來了解一下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
究竟是什麼~
文化遺產遊徑
是指價值突出、保存較好、資源豐富、能有效串聯歷史文化遺產的遊憩通道,包括沿襲歷史線路的陸路和水路,以及沿線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資源景觀。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以歷史為紐帶,以遊徑為「線」,將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記憶和文化情感的歷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通過價值挖掘強化文化遺產的關聯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嶺南文化特質。
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包含:
● 孫中山文化遺產遊徑
●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
● 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
● 古驛道文化遺產遊徑
● 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五大主題共27段實體遊徑。
佛山迷人的歷史文化
再次「出圈」!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高廟——南風古灶窯址——高灶窯址)被納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主題遊徑。
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遊徑
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兆祥黃公祠——黃祥華如意油祖鋪——葉問堂——黃飛鴻紀念館)被納入華僑華人文化遺產兩大主題遊徑。
華僑華人文化遺產遊徑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
(高廟—南風古灶窯址—高灶窯址)
作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南風古灶與同時期龍窯「高灶」均是歷代窯改革的定型產物。
南風古灶龍窯廣場
以「南風古灶、高灶」為代表的明代龍窯是石灣陶瓷乃至佛山陶瓷重要的「精神領袖」和「產業基礎」,引領著石灣制陶工業走向鼎盛時期,並在清代進入全盛時期,有107條龍窯同時生產。
南風古灶所在的佛山石灣,有著源遠流長的5000年制陶史,積澱了殷實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蘊,是聞名中外的「南國陶都」,享有「石灣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國」的美譽。
佛山在明清時期被譽為四大名鎮之一,石灣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銷品之一。同時,石灣也是中國現代陶瓷工業化的起點,成為改革開放後全國產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陶瓷產業基地。
佛山南風古灶遊徑以南風古灶歷史文化街區、石灣公園為載體,通過園區小路串聯整合南風古灶、高灶陶窯等海絲文化遺產資源點,同時串聯林家廳及古民居群、高廟、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等其他眾多文化資源點,重點展示海絲文化、陶瓷貿易等文化主題。
198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南風古灶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南風古灶、高灶陶窯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以「連續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燒龍窯」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目前,南風古灶仍被當作生產工具來保存,每月燒窯兩次。
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
(兆祥黃公祠—黃祥華如意油祖鋪
—葉問堂——黃飛鴻紀念館)
佛山也是廣東省著名僑鄉,佛山人以勤勞勇敢、艱苦創業的精神在海外落地生根,並積極推動佛山文化傳播。其中,佛山武術就是在一批批華僑華人武術弟子的努力下蜚聲國際,如今,每年都有眾多海外弟子到佛山尋根。
「兆祥黃公祠」是著名中成藥「黃祥華如意油」創始人黃大年的祠堂。黃大年字「兆祥」,於清鹹豐年間始創「黃祥華如意油」,此藥處方相傳來自「白衣庵」主持之手,黃家父子在一次中暑後該庵主持贈方煎煮飲用,果然藥到病除。清光緒年間因為醫治好李鴻章的寵姬,使藥油名聲不脛而走,銷量猛增,遍及華洋各埠,黃家也成為佛山首富,在佛山產業頗多,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當時規模宏大、裝修豪華的「兆祥黃公祠」。
葉問堂於2002年底在佛山祖廟建立,內設《葉問與詠春文化陳列展覽》,展廳內收集和展覽了葉問與詠春拳發揚光大的資料。
葉問堂不僅有參照真人製作的葉問演練木人樁塑像、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葉問故居場景、葉問的生活用品(詠春八斬刀、派克鋼筆等)、還有展現葉問風採的CG動畫,展示形式豐富,給遊客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
佛山是黃飛鴻的故鄉,黃飛鴻一代宗師的事跡家喻戶曉。黃飛鴻紀念館位於佛山祖廟內,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影視廳、演武廳、演武天井等。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跡,還全面展示了近70年來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貴文物。
據悉,隨著遊徑的推出,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聯合有關地市、行業組織和各大旅行社,以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及周邊特色旅遊資源為依託,策劃打造系列主題旅遊產品和精品旅遊線路,同步推出豐富多樣的推介體驗活動。
同時,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系列宣傳畫冊也將於近期與公眾見面,方便公眾悠遊遊徑,品讀歷史,提升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