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隱語藝術與《紅樓夢》「真事隱」

2020-12-07 吳氏紅學大揭秘

作者:至真齋主

《紅樓夢》作者開宗明義說:「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故曰賈雨村云云。」即《紅樓夢》採用了「真事隱」「假語存」的寫作手法,關於這一點紅學考證派和索隱派均無異議,問題的焦點在於對作者說的「將真事隱去」的理解產生了分歧。考證派認為「將真事隱去」是把「真事」隱沒有了,即「真事」沒有隱藏在書中,因此不應該用索隱的方法在書中尋找「真事」,要想知道被作者隱去的「真事」就必須考證作者的生平和家事。

自胡適創立考證派新紅學至今已近百年,考證派紅學家們都眾口一詞地反對索隱書中的「真事」。也就是說,作為主流紅學的考證派只鑑賞、研究作者敷演的「假語存」表面故事,並且把書中明確說的增刪者「曹雪芹」當做真名,硬按在曹寅的孫子頭上,且是唯一的作者,再結合曹寅家由盛轉衰的家事(因為沒有曹雪芹的生平,只能以曹寅和曹揣測曹雪芹)來闡釋作品思想主旨。考證派定錯了作者和時代背景,而且只解讀「假語存」表面故事,這是造成《紅樓夢》真相被蒙蔽,思想主旨被曲解的主要原因。

而索隱派認為《紅樓夢》「真事」就隱藏在書中,這也是作者「字字看來皆是血」寫作這部書的真正目的,用蔡元培的話說,《紅樓夢》用層層障冪做遮掩(假語存),留下破綻「機關」讓讀者索隱探求隱藏在書中的真相(真事隱)。運用「真事隱」「假語存」的寫作手法進行創作,是有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氣節的文人在滿清文字獄高壓統治下的無奈之舉,這既保護了自己也使作品得以廣泛傳播,彰顯了作者的睿智和才華。經過研究表明,《紅樓夢》一書確實隱藏著大量「真事」,這些「真事」才是作者真正要傳達給讀者的內容,而且這些隱寫的「真事」都發生在明末清初,大多不見於當時滿清統治者組織編纂的史書。作者之意是要將「真事」告訴那些能破解隱義的讀者,記住民族的血淚,吸取明亡的教訓,並且把書中的「真事」流傳下去。因此,研究《紅樓夢》這部用「真事隱」「假語存」的寫作手法寫成的「隱書」「謎書」,必須採用考證與索隱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才能徹底揭開真相。

臺灣學者、著名國學大師潘重規先生對中國文學「隱藏的藝術」深有研究,他閱讀了很多明末清初歷史文獻和明遺民著作,梳理了從古洎今一些文學作品的隱寫手法,由此對《紅樓夢》的寫作手法有了深刻清晰的認識。他在《紅樓夢新解》一書中說:「愈看愈覺得《紅樓夢》是一部漢族志士用隱語寫隱痛隱事的隱書。中國文字這種種傳統的隱藏藝術,是源遠流長,深入到各階層各類型的人物;同時這種種文字上的隱藏藝術,早已經成為富有民族思想的漢人,用做表達意志的共同工具。尤其是在清初這一段時期,無論是文人學者江湖豪俠,凡懷抱反抗異族的志士,都是利用『隱語式』的工具在異族控制下秘密活動。在這黑暗時代鐵幕當中,是自然的趨勢。《紅樓夢》亦是在這黑暗時代鐵幕當中的產品,自然會用當時人共同使用彼此默契的革命術語,不過《紅樓夢》作者用心更深,運用得更巧妙罷了。」

潘重規先生令人信服的研究,也引起了大陸主流紅學家的注意。南京大學文學院苗懷明教授在《一位值得尊敬的「紅學界的問題人物」——潘重規先生和他的紅學研究》一文中說:「潘重規先生的紅學研究雖然可以從總體上歸入索隱派,但與以往的索隱式研究存在著許多不同,有其個人的特點,比如將索隱式研究學術化,提升了這種研究方式的學術品位。由此可知,他涉足紅學研究是循著一條從史到文的思路進行的。先是對文學史上特別是清初遺民的相關著述及『隱語式』表達方式有著較為透徹的了解,然後以此反觀《紅樓夢》,將清初遺民的思想情感表達方式應用到《紅樓夢》的解讀中,形成對《紅樓夢》的一系列看法。他追溯了中國文學特別是清初遺民隱語式表達的傳統,為其拆字、諧音等方法尋找學理依據。不可否認,中國古代文學確實存在著潘重規先生所說的這些『隱語式』的創作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運用廣泛。具體到小說創作,一些作品確實可以運用諧音、拆字的方式來解讀,比如《儒林外史》《孽海花》。事實上,《紅樓夢》也確實運用了這種創作方式,比如作品中的一些人名如甄士隱、賈雨村、霍啟、卜世仁等,讀者可以利用諧音明白其背後的含義:真事隱、假語存、禍起、不是人。」

然而,苗懷明教授畢竟是考證派紅學家,他持「曹寅的孫子曹雪芹」作者說,把《紅樓夢》時代背景定位在了清中期,他也並未深入研究《紅樓夢》「隱寫的藝術」,他對《紅樓夢》「真事隱」的理解也僅僅局限於書中人物名字的諧音提示等很淺顯的隱寫方式,而這些名字的諧音寓意也不過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人物的性格、命運,至於《紅樓夢》都隱寫了哪些「真事」?他對此幾乎一無所知。因此,他在文章中接著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新紅學與索隱紅學的真正區別實際上不在於是否運用這種諧音、拆字方法,而在於如何正確、合理地運用,運用的依據、限度如何,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一般人的認知。這是解讀《紅樓夢》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研究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問題。」不過,苗懷明教授也不得不承認潘重規先生的研究方式是一種可貴的學術嘗試。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給隱語的解釋是:「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即別出一說曰遁辭,不直言曰譎,以彼喻此曰譬。由此我們可以說,隱語是隱去本事或本意,而假以他辭來暗示的語言。根據隱語的作用,可以把隱語分為四類:1、密言。只少數人能懂,且在小圈子內使用流傳的語言。比如,一些行業黑話、秘密組織的暗語等。2、測智。作為一種測試智力的遊戲。比如,燈謎、射覆就屬於這類。3、譎諫。委婉的規勸之語。比如,有些話直說怕對方接受不了,就要採用隱語式語言勸說。4、揭露。為了傳播真相或針砭時弊,但又礙於文網迫害甚至治罪,於是就採用隱語式表達的方式。比如,一些採用密碼、符號、諧音拆字等方式寫作的文學作品。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隱語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很多民間紅學研究者都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並在破解《紅樓夢》「真事隱」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潘重規先生在《紅樓血淚史》一書中歸納了中國傳統隱語藝術的幾種形式,但是還不夠全面深入。下面我就中國文學隱語藝術的形式,結合《紅樓夢》一書中的運用作一些歸納研究。為了壓縮篇幅,每一類傳統文學中的隱語例子一般只舉一例。

一、諧音隱寓

諧音隱寓就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表達另外一個字或詞的意思。這種表達方式常常語帶雙關,即字面上是一個意思,同時也暗藏另外一個意思。諧音隱寓在古詩文中運用十分普遍,即便在日常生活會話中也經常會運用。

據劉向《說苑·善說》記載,春秋時期楚王的弟弟鄂君子皙在河中遊玩,船夫是位越人,他喜歡上了子皙,便用越語唱了一支歌,子皙聽不懂,就叫人翻譯成楚語:「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夕何夕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子皙聽了十分感動,「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這句就含有諧音隱寓,同時也語帶雙關,即用「枝」與「知」的諧音,隱寓山中的樹木對山有情,而山卻不能感知,越人船夫對子皙一見鍾情,而子皙也像山一樣不為所動。

《紅樓夢》裡的諧音隱寓非常多,如前面提到的人物名字「甄士隱」諧音「真事隱」,寓意本書的寫作手法是將真事隱去。「賈雨村」諧音「假語存」,寓意本書的表面故事是作者虛構敷演的,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正內容。書中還有用「姬子」諧音「嵇子」,即魏晉時期的名士嵇康。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罵山濤:「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此處探春擷取的是嵇康信中的語義,非原句)作者表面上借探春之口引述嵇康罵山濤之語,實際上來暗諷康熙向大臣推薦朱熹的《不自棄文》和開博學鴻詞科,籠絡明遺民的行為很虛偽。

二、離合隱寓

離合體就是利用漢字可以進行筆畫、偏旁部首增、損、離、合等變化,組成一個字或詞。運用這種方法組成的字或詞,有的純粹是為了猜字謎需要而創作的謎語,即離合體謎語,又稱「增損體」或「拆字體」。離合體謎語常常跟會意體謎語結合在一起運用。而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有的作者運用離合體謎語的特點來表達另外一層深意。

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有一首「離合詩」:「放棹遵遙途,方與情人別。嘯歌亦何言,肅爾凌霜節。」這首詩利用離合體字謎的技巧,表達了作者乘舟欲行與朋友依依惜別之情。「放」字別去「方」字,為「文」字;「嘯」字節去「肅」字,為「口」字。「文」和「口」相合為「吝」字。吝者,捨不得也。這首詩用高超的離合體寫作手法所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令人拍案叫絕。

《紅樓夢》中王熙鳳判詞前面有一幅畫,畫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隻雌鳳」。喻指王熙鳳的靠山只不過是一座冰山,一旦冰山融化她也就失勢了。王熙鳳的判詞為:「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鳥」是王熙鳳名字「鳯」的離合體。作者給王熙鳳起帶「鳳」的名字,是賦予王熙鳳所影射的歷史人物有非凡的才能和崇高地位的標誌。《紅樓夢》的寫作手法是以家喻國,表面故事是寫賈家這個國公層次的大家族盛衰的故事,實際上是隱寫皇家。表面故事王熙鳳是賈家的大管家,實際喻指皇家位極人臣的宰相、內閣首輔之類的大人物,這樣理解判詞也才符合判詞前面那幅畫的內涵。「一從二令三人木」也同樣是離合體寫法,「一從」是離合體加會意體,取繁體字「從」右上角的一個「從」字;「二令」是合體字「冷」;「三人木」是合體字「休」。判詞和畫結合起來是人物結局的讖語,王熙鳳的未來命運可以這樣理解:「當靠山尚在的時候,她說一不二,大家都服從她。一旦失去了靠山,大家都開始冷淡她。最後她被休棄,丟官罷職,回到金陵以後更加悲慘乃至喪命。」

關於王熙鳳最後被休棄在第六十八回有暗示,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兩次提到休書:「這會子被人家告我們,我又是個沒腳蟹,連官場中都知道我利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我來了你家,幹錯了什麼不是,你這等害我?或是老太太,太太有了話在你心裡,使你們做這圈套,要擠我出去。如今咱們兩個一同去見官,分證明白。回來咱們公同請了合族中人,大家覿面說個明白。給我休書,我就走路。」「再者咱們只過去見了老太太,太太和眾族人,大家公議了,我既不賢良,又不容丈夫娶親買妾,只給我一紙休書,我即刻就走。」這段情節其實也是王熙鳳結局的讖語。

三、用動物蔑稱作隱語

「犬羊」的本意是指狗和羊。例如李白《經離亂後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長戟三十萬,開門納兇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與葅。」意思是:「不料長戟三十萬的大軍,竟然開門投降元兇。公卿官僚猶如犬羊,忠誠正直的人變為肉醬。」「犬羊」又常常比喻像狗和羊那樣任人宰割,如俘虜、囚犯等。例如,範仲淹《讓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表》:「及麟府喪陷,鎮戎三敗,殺者、傷者前後僅二十萬人矣,死者為魚肉,生者為犬羊。」「犬羊」也指敵人。例如,漢代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爾乃大軍過蕩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質,爭為前登,犬羊殘醜,消淪山谷。」 意思是:「接著,我大軍掃蕩西山,屠各和左校皆認輸,且送來人質和貢品,並爭當前鋒,致使我軍很快蕩除了這支山賊敵寇。」而南宋陸遊又把「犬羊」喻指異族入侵者,例如《涉白馬渡慨然有懷》詩:「太行之下吹虜塵,燕南趙北空無人;袁曹百戰相持處,犬羊堂堂自來去。」而到了明末清初,由於大明的外敵是遼東的滿清割據政權,明人多用「犬羊」蔑稱滿清。金堡(1614-1681)在《嶺海焚餘·中興大計疏》中稱滿清為「犬羊」:「臣草土餘生,遭犬羊洊食,誓死不屈,與原任都督同知姚志卓等起兵餘杭,復城擒偽。」 連朝鮮文學家樸趾源也蔑稱滿清統治者為「犬羊」,他在《熱河日記》中說:「一薙髮則胡虜也,胡虜則犬羊也。吾於犬羊也何觀焉?」

(姽嫿將軍林四娘)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徵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在賈寶玉得知晴雯去世之後,杜撰「芙蓉女兒誄」之前,有一段賈政命賈寶玉、賈環、賈蘭根據林四娘故事各作一首《姽嫿詞》的情節。在《紅樓夢》中,姽嫿將軍林四娘故事的大概情節:當日有一恆王,出鎮青州。這位恆王好武又好女色,因此選了很多美女,日習武事。其姬中有姓林行四者,姿色武藝超群,眾人都稱呼她為「林四娘」。恆王命林四娘統轄諸姬,又稱呼她為「姽嫿將軍」。誰知次年便有「黃巾」「赤眉」一幹流賊餘黨復又烏合,搶掠山左。恆王意為犬羊之惡,不足大舉,因輕騎前剿。不意賊眾頗有詭譎智術,兩戰不勝,恆王遂為眾賊所戮。林四娘得聞兇報,遂集聚眾女將,帶領眾人連夜出城,直殺至賊營裡頭。眾賊不防,也被斬戮了幾員首賊。然後眾賊見是不過幾個女人,料不能濟事,遂回戈倒兵,奮力一陣,把林四娘等一個不曾留下。後來報至中都,自天子以至百官,無不驚駭道奇。其後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滅,天兵一到,眾賊化為烏有。

在這裡,《紅樓夢》作者先是用「黃巾」「赤眉」遮人耳目。「黃巾」指的是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他們頭扎黃巾,因此被稱為黃巾軍。「赤眉」指的是王莽建立的新朝末年以樊崇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他們以赤色塗眉為標誌,因此被稱為赤眉軍。《紅樓夢》作者用「黃巾」「赤眉」有意模糊朝代年紀,正如庚辰本此處有雙行夾批:「妙!『赤眉』『黃巾』兩時之事,今合而為一,蓋雲一過是此等眾類,非特歷歷指明某赤某黃。若雲不合兩用便呆矣。此書全是如此,為混人也。」然後,恆王卻說搶掠山左的是「犬羊」,如果你知道明末清初的文人用「犬羊」蔑稱清軍,看了《紅樓夢》這段描述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為,林四娘的故事隱寫清軍打劫山東衡王府。在這裡,《紅樓夢》作者又用錯別字「恆王」諧音指「衡王」。如果你用考證的方法去考證「恆王」,你將一無所獲,不知作者所云。關於林四娘的故事,我還要專文解讀隱寫的是哪件史實。

四、用日期隱寫重大歷史事件

我們今天一提到「十·一」就知道是國慶節,「八·一」是建軍節,「九·一八」是日本侵華日,等等。一個時代的人對那個時代的一些重大日期耳熟能詳,乃至刻骨銘心,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把時光倒退到明末清初那個動蕩的年代,「三月十九」對明遺民來說就是刻骨銘心的日子,那天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遺民黃宗羲寫過一首詩《三月十九日聞杜鵑》:「江村漠漠竹枝雨,杜鵑上下聲音苦。此鳥年年向寒食,何獨今聞摧肺腑。昔人云是古帝魂,再拜不敢忘舊主。前年三月十九日,山嶽崩頹哀下土。」整首詩沒有提到崇禎,可是對當時的人來說一見「三月十九」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明遺民方文也寫過一首詩《三月十九日作》:「野老難忘故國恩,年年慟哭向江門。南徐郭外三停棹,北固山頭獨愴魂。流水滔滔何日返,遺民落落幾人存?錢生未死重相見,雙袖龍鍾盡血痕。」這首詩跟黃宗羲的詩一樣,也是懷念故國,祭奠崇禎。

在《紅樓夢》中也明確提到了一些日期,這些日期都是明末清初時期重大的歷史事件。只要對那段歷史十分熟悉,就明白作者隱寫的是什麼事件。在秦可卿患病,賈瑞見鳳姐起淫心那段情節,作者提到了一個時間「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自明崇禎末年至清乾隆年間,幾百年裡只有崇禎十五年的冬至是在「十一月三十日」,這是熟悉天文曆法的作者巧妙地利用這個不常見的日子,引導讀者聯想這個日子是哪一年?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大事?就是在崇禎十五年,薊遼總督、「假的文天祥」洪承疇架不住大玉兒的色誘而降清。洪承疇降清使得明清軍事實力發生了逆轉,是導致明朝覆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關於這個日期,有很多研究者都認為是隱寫洪承疇降清。還有「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節」黛玉葬花,隱寫清軍製造的人間慘劇「揚州十日」。賈寶玉和林黛玉三月中浣葬花是祭奠崇禎,如果從「四月二十六日」黛玉詠唱《葬花吟》反推,前面的三月中浣葬花正是「三月十九日」。吳氏紅學的龍鄉對此有精彩的解讀。

五、「花」「紅」「朱」的特殊喻指

在古代詩文中,詠嘆落花是經常的選題,他們大都是用「比興」的藝術手法,以花喻人喻己。例如,在南唐後主李煜的詩詞中多次詠嘆落花。《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這些詩詞中的「落花」都是李煜對自己命運的自寓。隨著時代的變遷,詩人們對「落花」賦予了新的內涵。曾經抗清的明遺民歸莊在明亡後寫了十二首《落花詩》,他在序言中說:「我生不辰,遭值多故。客非荊土,常動華實蔽野之思;身在江南,仍有大樹飄零之感。以至風木痛絕,華粵悲深,階下芝蘭,亦無遺種。一片初飛,有時濺淚;千林如掃,無限傷懷!是以摹寫風情,刻畫容態,前人詣極,嗣響為難;至於情感所寄,亦非諸公所有。」他的《落花詩》其一:「江南春老嘆紅稀,樹底殘英高下飛。燕蹴鶯銜何太急!溷多茵少竟安歸?闌幹曉露芳條冷,池館斜陽綠蔭肥。靜掩蓬門獨惆悵,從他江草自菲菲。」吳偉業評歸莊《落花詩十二章》說:「流麗深雅,得寄託之旨,備體物之致。」當代學者認為歸莊這首詩中的「落花」喻指抗清志士。

明遺民王夫之也像歸莊一樣參加過抗清鬥爭,他曾在南明永曆朝供職,因受到排擠而憤然離去,隱居衡陽,並結茅為屋,取名「敗葉廬」。在隱居時期他作了九十九首《落花詩》,在這些詩中,王夫之賦予「落花」新的寓意,有時指抗清志士,有時指南明政權,有時也指自己。他有一首絕句:「名花珍重試芳叢,白酒朱旗醉曉風。近日園亭荒總盡,百錢買得一窠紅。」當代學者朱則傑解讀說,這首詩名為詠花實為懷念朱明故國,「紅」喻指朱明王朝。

集美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利俠在《王夫之落花詩政治意識淺論》一文中說:「身處在明清之際的知識分子,遭受著家國與民族的雙重災難,回天無力,報國無門。這種蕭索、悽涼的景象,最能夠契合他們的處境,是『搖落深知宋玉悲』,所以也最易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真實強烈的情感。除此之外,一般還認為,花色紅,紅即『朱』,與朱明王朝就有了某種婉轉而密切的聯繫。百花盛開的春天,有王朝興盛的象徵意蘊;風飄萬點、春意闌珊的暮春之景,是明王朝從沒落逐漸走向敗亡的最佳比喻。清初詩人喜詠落花,借對落花的諸多感嘆來表達對故國舊君的哀思與憑弔,從而為落花打上了鮮明的政治烙印,同時賦予了這一主題更加深厚的情感內涵和獨特的時代氣息。」

明遺民項聖謨有一幅《朱色自畫像》。畫中的畫家布衣烏巾,坐在岸邊一棵樹下。隔著一片靜水,是起伏的遠山。人物為墨色,作為背景的山水樹石卻是一色的朱紅,漫天遍地,懾人心魄。畫面上方,畫家以墨書題七言詩二首,其一曰:「剩水殘山色尚朱,天昏地黑影微軀,赤心焰起塗丹雘,渴筆言輕愧畫圖。人物寥寥誰可貌,谷雲杳杳亦如愚,翻然自笑三招隱,孰信狂夫早與俱。」並注云:「崇禎甲申四月,聞京師三月十九日之變,悲憤成疾。既蘇,乃寫墨容,補以朱畫。情見乎詩,以紀歲月。江南在野臣項聖謨,時年四十有八。」畫中的朱色山水喻指昔日的朱明江山。畫家已經身處天昏地暗的滿清天下,身影黢黢,形容枯槁,周圍的一片朱色則是他記憶中的朱明世界。墨與朱,來自不同的時空。山河仍在,卻陡然變換了顏色。

《紅樓夢》對「花」「紅」「朱」寄寓深厚的感情。林黛玉的《葬花吟》是全書的感情高潮,與歸莊的《落花詩》立意遣詞有異曲同工之妙。賈寶玉的住所叫「怡紅院」,曹雪芹(化名) 在「悼紅軒」增刪《紅樓夢》。真真國女孩的詩:「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其實已經說出了《紅樓夢》的時代背景和立意主旨。

《紅樓夢》還吸收了前人其他一些隱語形式,因篇幅所限不再進行論述,以後會針對一種隱語形式進行深入研究闡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說《紅樓夢》是中國文學隱語藝術的集大成之作毫不誇張,而且《紅樓夢》在隱語藝術,以及與隱語藝術相關聯的影射藝術、讖語藝術上有所創新。如果把這些寫作技巧深入研究、歸納總結,我們就能更加準確地認識《紅樓夢》的寫作藝術偉大在哪裡?並且極大地豐富文學理論,對促進作家創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然而,由於主流紅學定錯了《紅樓夢》的作者和時代背景,不但對書中明示的「真事隱」寫作手法研究不夠,甚至竭力反對用索隱的方法進行研究,導致《紅樓夢》高超的寫作藝術被遮蔽,《紅樓夢》真正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尚未被學界所揭示。冀望民間紅學研究者加強理論修養,紮實嚴謹地深入研究,為紅學研究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2020年11月19日完稿

參考文獻

1、宋廣波編注《胡適紅學研究資料全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2、潘重規《紅樓夢新解》,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59

3、潘重規《紅樓血淚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苗懷明《一位值得尊敬的「紅學界的問題人物」——潘重規先生和他的紅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

5、劉勰《文心雕龍》譯註,齊魯出版社,1995

6、歸莊《歸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楊敏如《南唐二主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3

8、朱迪光《王夫之詩歌創作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9、劉利俠《王夫之落花詩政治意識淺論》,《船山學刊》,2010年04期

10、朱則傑《清詩選評》,三秦出版社

————————————————————

校對:王華東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欣賞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紅樓夢真事隱: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究竟隱去哪些事?
    紅樓夢真事隱之一|金陵or北京|作者|君箋雅侃紅樓《紅樓夢》開篇就雲「將真事隱去」,每個人對此都有不同理解,個人認為這些都屬於作者「行文」的噱頭。當然《紅樓夢》時代「文字獄」盛行,也確實有很多「牢騷話」不能出口。曹雪芹本質上還是個文人,對事物有契合他們那個時代的觀點和立場。
  • 《紅樓夢》是用隱語著成的正史小說,藏著大清王朝不為人知的歷史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的冠首篇,其影響力已經是世界級別的小說,外國人說其是中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脂硯齋老先生這句批語很重要,這句話表面明確告訴讀者,《紅樓夢》和所有野史是有區別,要不然為何所有野史都可以毀掉,單單留下《紅樓夢》呢?野史也好,正史也罷,這類書都是記錄歷史的書籍,在中國漢文學裡從來沒人說過小說絕對不能記錄歷史,中國人用文學作品小說記錄歷史的太多了,《三國演義》就是記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歷史小說。
  • 蔣勳細說紅樓夢:真事隱去,心存悲憫
    點擊播放 GIF 0.4M寫這本書時,作者要把真正的事情隱去。小說裡第一個出場的人名字叫做「甄士隱」。《紅樓夢》裡面人物的名字常有諧音,甄士隱,就是將「真事隱」藏了。作者在寫自己的祖輩、父輩、同輩所有的人,都隱去真事。這跟我們今天八卦的態度不一樣,有一種厚道在其中。對作者來講,回看自己家族的歷程,他既要透露,又要隱藏,在隱藏裡包含著對活過的人的愛恨,他已經超然了,他要留給活著的人一點點可以活下去的安慰或者鼓勵。
  • 《紅樓夢》中的隱語:「春」和「三春」
    ——《紅樓夢》寫作手法探微(8)作者:至真齋主我在《<紅樓夢>就是一部「謎書」》一文中,論述了謎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深受文人墨客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並且作為國粹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紅樓夢》賈家敗亡背後的「真事隱」是和皇帝不一條心?
    《紅樓夢》以一家之興衰講興亡之歷史。賈家的衰亡是《紅樓夢》的主軸,可惜由於八十回後的缺失,讓讀者無緣得見賈家敗亡的真正原因。不過通過前八十回的描述,依然可以確定賈家衰敗主要是內因,而滅亡卻是源於外因!我們不說內因了,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焦大醉罵已經說得很清楚。這裡不展開了。
  • 《紅樓夢真事隱》第二十二回(下):燈謎
    這段情節中的娘娘,顯然隱指當朝皇帝,既雍正帝。送來燈謎,則說明時間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左右。那麼是哪一年的元宵節呢,從稍前的真事隱時序脈路可知,此際是雍正十一年的元宵節。作者實際上是借猜燈謎,來隱寓皇帝在元宵節期間,給一些宗室成員分發賞賜之物。
  • 紅樓對聯|上聯:真事隱,請對下聯
    上聯:真事隱上聯典故:在《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中,曹雪芹說作者曾經歷過一番夢幻之後,便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故是「甄士隱」云云。也許心懷鬱結、不吐不快,才有了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的橫空出世。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是雍正、乾隆年間,他要想把前半生經歷的事寫在書本上並刊印發行那簡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把時間、地點、人物、年代都隱去,用「假語村言」來將整個故事敘述出來。
  • 紅樓夢開篇說真事隱去,作者到底隱去了什麼?答案在曹雪芹名字裡
    《紅樓夢》書中用諧音字很多,開篇脂批中就點明如「甄士隱」即「真事隱」,「張如圭」脂批諧音「如鬼如蜮」等等不詳細列舉。尤其到了第六回, 「狗兒遂將嶽母劉姥姥【甲戌雙行夾批:音老,出《諧聲字箋》】」「聽見劉姥姥帶他進城逛去,【甲戌雙行夾批:音光,去聲。遊也。出《諧聲字箋》。】」
  • 《紅樓夢真事隱》第二十四回(中):你小人兒家很不知好歹
    真事隱中正是莊親王允祿身體欠佳,兆佳氏派弘晈代表自己前去問安。所以允祿和他福晉見了弘晈時,必先向兆佳氏請安,之後才是弘晈向十六叔允祿夫婦請安。允祿是弘晈的十六叔,被稱為大老爺。由此便可推斷弘晈的十七叔允禮,就是二老爺了。但這不是死板的象徵關係,賈赦賈政在其他回目中還分別象徵著其他真事隱人物。邢夫人留寶玉吃飯而不留賈環賈蘭,隱寓著莊親王允祿夫婦待弘晈要遠勝其他宗室成員。
  • 談論《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摘 要:《紅樓夢》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優秀作品之一,是一部燦爛中華文化傑出的代表作品,也是文學語言藝術寶庫裡難得的瑰寶,語言精粹,簡潔文雅,精練準確,字字皆玉,在語言藝術上,它達到了中國小說前所未有的成就。魯迅稱許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 《紅樓夢真事隱》閨閣昭傳之第二十五回(上):王子騰夫人的壽誕
    照應著紅玉與蔣玉涵象徵的是同一個真事隱人物。 而海棠花則與賈芸送來的兩盆白海棠遙遙相對。海棠詩社詠白海棠,便是詠紅玉象徵的真事隱人物。 這皆是象徵關係的大手筆,正所謂「草蛇灰線,伏線千裡。」明察此等秋毫,方能識別某些象徵關係的脈路。作者輕描淡寫的無意間,便埋下兩處伏筆。而這樣的輕描淡寫,恰恰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只有看到這些真事隱的伏筆細節,我們才算真正地回歸「文本」。
  • 《紅樓夢真事隱》第二十六回(上):我心裡就不服
    《紅樓夢真事隱》閨閣昭傳之第二十六回(上):我心裡就不服 話說寶玉養過了三十三天之後,不但身體強壯,亦且連臉上瘡痕平服,仍回大觀園內去。這也不在話下。 根據稍前真事隱脈路看,寶玉、賈芸、紅玉同時出現時,他們之間發生的真事隱,在時序上要隨福彭任定邊大將軍的時序推進。在時序上,就應該是雍正十一年七月之後的事了。寶玉在此不象徵弘晈的愛妾李氏了,改為象徵雍正帝了。賈芸在此象徵著弘晈,紅玉象徵的是雍正帝處做雜役的宮女。至於紅玉象徵的人物到底是誰?稍後書中會給出答案。 那麼寶玉在此象徵的雍正帝也得病了嗎?
  • 《紅樓夢真事隱》閨閣昭傳之第二十二回下:倒像林妹妹的模樣
    弘曉知道他哥哥弘晈親歷親聞的真相,也懂以假隱真的藝術手法,所以,只有他能補全後四十回。辨別後四十回是否真假,不能從表面矛盾上進行辨偽,而要看其中有沒有真事隱,並與前八十回是否一脈相承。事實證明後四十回中確有真事隱,並與前八十回一脈相承。 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賈政道:「這是佛前海燈嚇。」
  • 用《紅樓夢》文本講解什麼是「索隱」
    而《紅樓夢》大量的採用具有特定指代的隱語,這些隱語跟明遺民詩文中常用的隱語含義是一樣的,讀懂了明遺民的詩文也就讀懂了《紅樓夢》。如果不對書中的隱語含義進行索隱,那麼也就看看其表面的「假語存」故事,即便如此也看得雲裡霧裡。胡適的錯誤在於,他在批駁紅學索隱派研究結論的同時,也把「索隱」這個方法本身給徹底否定了。
  • 《紅樓夢》中人物諧音知多少?甄士隱即真事隱,秦可卿即情可親
    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繼承了這一手法,並將它加以廣泛地運用,其中諧音化的人名地名隨處可見。一、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一假語存。曹雪芹在開卷第一回第一段文字中,就明白無誤地交代了這兩個人物的諧音含義及其功用:「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
  • 《紅樓夢真事隱》閨閣昭傳之第二十二回:-倒像林妹妹的模樣
    水平相當高,刻畫真事隱中的人物形象入骨三分。 人們歷來評論這個燈謎時,皆說謎面用詞不當。豈不知,謎底才是真正的奧妙所在。在於影射弘晈繼福晉納喇氏的人格品性,這才是這個燈謎的真正寓意。表面看燈謎都是打一物,其實謎面謎底都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這就是《紅樓夢》詩詞燈謎的獨有特色!
  • 《紅樓夢真事隱》閨閣昭傳之第二十二回:倒像林妹妹的模樣
    這段情節中的娘娘,顯然隱指當朝皇帝,既雍正帝。送來燈謎,則說明時間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左右。那麼是哪一年的元宵節呢,從稍前的真事隱時序脈路可知,此際是雍正十一年的元宵節。作者實際上是借猜燈謎,來隱寓皇帝在元宵節期間,給一些宗室成員分發賞賜之物。迎春和賈環,在此分別象徵著允祥長子弘昌和弘晈繼福晉烏拉納喇氏。
  • 《紅樓夢》是「歷史」還是「小說」?
    普遍認為,《紅樓夢》是小說。《紅樓夢》是中國明清小說的代表,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裡,也花了不少筆墨寫《紅樓夢》,張愛玲認為曹雪芹沒有寫完《紅樓夢》。小說的情節當然可以是虛構的,但胡適卻把《紅樓夢》研究引向歷史領域,曹雪芹也認為,《紅樓夢》隱藏的是「真事」,沒有「一絲穿鑿」,是「野史」。那《紅樓夢》到底應該是小說還是歷史呢?《紅樓夢》由曹雪芹「原筆」和續書構成,續書肯定是小說。在時間上,續書很離奇。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時候,賈母問過她多大歲數,她那時75歲,比賈母大了好幾歲。估計那時賈母至少也有72歲。
  • 《紅樓夢真事隱》閨閣昭傳之第二十五回(下):賈寶玉流產了
    假故事上說的茶葉,但真事隱中決不會雷同,應該是類似於茶葉之類的飲品。 接下來鳳姐又用「吃茶」戲言了一番黛玉:「你既吃了茶,為什麼不給我們家作媳婦?」 從鳳姐善於取笑的特徵看,這處的鳳姐是弘晈繼福晉納喇氏化身。而寶玉在此則是弘晈化身了。 假故事上看二玉沒有成為夫妻,可此際的真事隱中,寶玉象徵的弘晈與黛玉象徵的李氏早已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