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拍場的富豪數量逐漸增多,相比那些幾億買樓、買飛機的富豪新聞,顯然下面這些狂砸幾億買一幅畫、買一件景泰藍的人,才是真的豪!
涉足藝術界的這些名人,每一個都是富豪榜上的常客,很多是來自商業和藝術業界赫赫有名的大佬。
馬未都在《百家講壇》中大談景泰藍:「中國的古代工藝中,大部分工藝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我們有官窯就有民窯,比如玉器,宮廷製作,民間也製作只有一個獨特的工藝,它基本上在清末之前是宮廷獨享的,在同光中興之前,這門工藝沒有走入民間,這就是景泰藍。」
作為拍賣界的大佬,陳東升的藝術家底毋庸置疑。其中一個大手筆,是捐贈數億元藝術品給母校武漢大學,並以父親陳萬裡的名字,命名建立了萬林藝術博物館。他不斷走訪藝術家工作室,並且以每個月都在買的速度增加個人珍藏。
時隔一年之後的巴塞爾博覽會,則為他打開了另外一扇藝術大門,他買的藝術品更加開放,不限國界與媒介,富有冒險精神。
他不僅珍藏當代藝術,還在不遺餘力地讓更多的人相信當代藝術。他將自己的藝術品展示在上海的俱樂部裡,並接待無數國內外藝術愛好者,成為上海的藝術地標。
為藝術冒險的他,還在上海斥巨資打造「油罐藝術中心」,未來圍繞著5個巨大的油罐,將會形成一個藝術生活的新生態圈。
香港華人置業集團主席劉鑾雄,位列香港富豪榜前五,他也是一位世界級的大收藏家,被美國《藝術新聞》雜誌列入2010年度「全球十大藝術收藏家」和「全球200位頂尖收藏家」名單中,排名全球第六。
高人指點挺進藝術品收藏領域滾滾而來的財富
「有一個星期,當我買了5輛法拉利之後,我的髮型師對我說:『劉先生,你買車還要買保險,還要折舊、維修,不斷地要貼錢,我教你買樣東西,不但好看還可以保值升值。』」原來這個髮型師是一位中國藝術家,於是在這位髮型師的指導下,劉鑾雄開始步入藝術品收藏領域。
70後的李琳打造了江南布衣的時尚王國, 900多家JNBY,分布在幾大洲。然而她並不認為自己是「時尚專家」,事實上她的時尚事業一直受益於藝術。
李琳每年基本上要去10個藝博會,是巴塞爾、邁阿密、倫敦、紐約以及巴黎、馬德裡等藝博會的常客。
在早期她對國外藝術家還沒那麼熟悉的時候,也會先買下來,再順藤摸瓜去研究。
從事證券投資行業20年的王兵,2000年創辦了鼎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和現任TCL、匯源、萬通等多家公司的董事。
王兵不僅鍾愛於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重要繪畫、雕塑、裝置和影像作品,也對新興的年輕藝術家持續保持著高度的關注。
萬達集團的掌門人王健林,早已是藝術界各大榜單上的常客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王健林就已經在藝術品界小有名氣
萬達在銀行租了一個幾百平方米的保險庫存放藝術品,王健林也正在建造大連萬達美術館。
如今,萬達的藝術品史已經超過20年,其藝術藏品數量之大、質量之高、品類之全,在國內企業中幾乎無人能及。
鄭志剛作為鄭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為周大福有限公司創辦人、全球華人十大富豪鄭裕彤的長孫及鄭家純之長子,是現任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的執行副主席。
雖然他的父親鄭家純也是一位富豪藏家,但是相比大量的藝術舊藏而言,更引入矚目的是,兒子鄭志剛在推廣當代藝術上的創新。
2010年,鄭志剛創立K11藝術基金會,推出武漢K11藝術村,並設置了本土藝術家駐場和藝術家交流項目。
國際方面,基金會與各類美術館和倫敦當代藝術中心(ICA)、巴黎東京宮、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等組織合作,展示中國藝術新銳的同時,也將年輕一代的聲音帶至全球藝術舞臺。
成龍私人訂製了景泰藍《六龍如意鼎》作為自己60歲生日禮物,收到作品後興奮得親筆在收藏證書上簽名,寄給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