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楊傑:盡力為「兵支書」鼓與呼

2020-12-13 亞魯紫雲

我叫楊傑,來自貴州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楊傑(左)和「兵支書」黃恆禮

「營」字之意好解,以安營紮寨,或「多」而聚,稱「營」。

那黃鶴是什麼鳥?有老鄉說黃鶴是高大的仙鶴,也有人說黃鶴就是天上那種特別能飛的白鶴,鶴類眾多,說法不一,終究是沒搞清楚黃鶴究竟是什麼神秘的鳥兒。

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紫雲自治縣的貓營鎮有一個村叫黃鶴營村,這個村的來歷眾口不一。

黃鶴營村有一個洞叫黃鶴營洞,關於這個洞的神秘傳說與故事,紫雲幾乎無人不知。

脫貧攻堅督戰到了收官之時,正好要研究總結旅遊扶貧相關課題,於是,我和我的隊員們按工作要求去考察探訪這個未開發卻又充滿神秘的黃鶴營洞。

一路上,我聽當地的戰鬥員兼聯絡員於老師說,這個營的故事非常精彩。我梳理了一下,於老師說的都是傳說,既然是「傳說」就無據可查,沒聽出更多的詩意。當然,那也是因我大腦裡的黃鶴,被唐代詩人崔顥定格在一首詩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誠然,紫雲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如亞魯王的故事就有一首四千行長詩《亞魯,我的王》,以哲學思考的方式陳述了苗族祖先的靈魂與精神,而黃鶴營呢,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聽了半天,我還是沒搞得太明白,但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黃鶴營是一個神秘的洞!

我邊聽於老師講黃鶴營的故事,邊在手機上查「黃鶴」,基本得證:黃鶴就是丹頂鶴。

太好了,如果黃鶴真是丹頂鶴的話,故事與現實就一下子豐滿起來,丹頂鶴詩意滿滿,有歌有詩有小說有散文,就不會那麼高深莫測或晦澀了,如據載:南朝梁人蕭子顯撰《南齊書》有:「夏口城據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上也。」《元和郡縣誌》記載:吳黃武二年,東吳大將黃蓋,為守軍瞭望方便,在黃鵠磯上建了一座樓。清康熙年修撰的《武昌府志》也說:「夏口城,在城西黃鵠山,孫權所築,其城依山負險,周二三裡。」……

這些考古是教科書,需慢品細咽,讀了半天對黃鶴的印象知多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天下事物總是這樣,要麼了無所知要麼如雷灌耳。

黃鶴營洞一直沒有開發,一條小路雜草叢生,加上悶熱的天氣,極有可能有蛇出入,大家都小心翼翼,帶隊的「兵支書」黃恆禮和我都曾是軍人,我倆衝在前。

四百米左右的荊棘小路,我們總算到了洞口,這裡除了有蝙蝠的糞便,就沒有其它動物的痕跡,洞口一座高兩米左右的石頭牆擋住風口。黃恆禮支書說,這是以前當地百姓防土匪時修的,因為這裡曾是安順到紫雲、羅甸及長順等地的交通要塞,常有兇悍土匪出入。

為了解這個洞,「兵支書」黃恆禮是做足了功課。黃恆禮是我的戰友,有著特別的家鄉情懷的戰友。25年前,他是紫雲自治縣的高考狀元,那一年他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然後成績優秀去了軍營,再然後,他於三年前在正團級(技術8級)崗位上自主擇業,回到老家,接過老父親的擔子,繼續「傳家」做了村支書。

在黃恆禮的帶領下,我們沿洞壁而下,剛進的時候聽見風聲,很安靜,我們繼續往下走大概20米就聽見水聲,再走就聽見波濤聲,再然後是河流的怒吼聲,那是一條暗河的源頭,幾公裡後,出去便是紫雲的母親之河——格凸河。

「真棒!」突然有一個位同志驚叫:「哇,你看那一線天,正好有一束光從洞的另一個方向照來……」

洞口微弱的光亮照來,我們看見地上的細沙,踩在上面很軟,軟過大海的沙灘。

「這樣的沙是大海裡面的那種沙,在當地是很少有的。」黃恆禮說。

這是我們見到的風景,黃恆禮還說,他去探過險,還請來專家進行了討論,認為黃鶴營洞是最適合搞魔幻漂流的地方。

回來後,我連夜寫了一篇介紹黃鶴營洞的文章,還配了一些現場的照片發到圈內,得到親友同事點讚。我還特別留下了一句:「洞,確實美不勝收,期待有投資實力的慧眼青睞黃鶴營,讓一方百姓的夢想像『鶴』一樣美好。」

黃恆禮和黃鶴營洞的故事只是我對源於安順「兵支書」的關注之一,當過兵的我,一直都在為「兵支書」這個團隊鼓與呼,搖旗吶喊。

今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我擔負著我所工作系統的對外新聞宣傳工作,前一任常務副主任李巍同志曾給我交待:「全省各地,尤其是安順的『兵支書』在抗疫戰貧中成效突出,做法非常好,宣傳工作要打開思路、拓展視野,多角度關注……」然後,我從那天開始收集相關「兵支書」的宣傳和整理工作。

今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作為省委督戰「9+3」深度貧困縣紫雲的第三分隊代隊長進駐紫雲時,我就特別關注「兵支書」這一做法及現象。

楊傑邀請專業攝影師一起記錄「兵支書」的工作場景

黃鶴營村是我在紫雲督戰期間去得最多的村之一,一來去看「兵支書」,二來多次被「兵支書」的事跡所感動,於是我摸著「兵支書」的脈絡,與我的戰友、著名詩人、《解放軍報》文化部主任劉笑偉大校一起,利用十個月的所有休息時間,創作了三千行長詩《蒼翠桫欏》,下個月將在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今年10月,單位要拍一部反映「黔貨出山進軍營」的電視專題片,我又帶著貴州電視臺記者把鏡頭對準了「兵支書」;我在每周的督戰工作之後,雙休日就在全省奔跑採訪「兵支書」,我發現「兵支書」們的照片都是手機拍的,有時報社要用,請他們提供時總是不能提供出精彩的、像素高的,於是,我用了兩個雙休日的時間,自費自駕請上著名攝影家、原《中國攝影報》貴州記者站站長徐海燕老師一起,再次深入採訪「兵支書」,為十名「兵支書」拍攝了許多精彩照片,並傳給「兵支書」們,供他們今後宣傳和收藏;單位主辦的雙月刊雜誌《國防大視野》,在得到辦領導的支持後,今年就有兩期封面用了「兵支書」照片,並大篇幅以不同形式宣傳「兵支書」的做法;在採訪兵支書的過程中,我喜歡總結「兵支書」們的好做法併到處宣揚,如「普定兵支書成立議事會」「貞峰兵支書做好第一書記」「紫雲兵支書發展產業法」「七星關區兵支書擔當奉獻」等等做法,全方位展示「兵支書」的風採。

更有意思的是,在我和笑偉三千行長詩得到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支持出版之時,經與「兵支書」創始人、安順軍分區政委閆海大校多次溝通後,他鼓勵我們再次犧牲雙休日,與戰友劉笑偉一起,在不要一分稿費的情況下,為「兵支書」繼續書寫,準備先寫一部報告文學,再寫成紀錄片或電影劇本。

這些零碎的小事,是我在儘自己微薄的綿力,為新時代湧現出來的榜樣和楷模書寫。

【人物小傳】:楊傑,筆名小語,中國作協會員,貴州省作協理事。決戰「脫貧攻堅」以來,擔任貴州省委督戰「9+3」深度貧困縣紫雲督戰隊第三小分隊代隊長,在工作中堅持以詩歌、散文書寫脫貧攻堅故事和見聞。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韋倩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楊傑:為紫雲「代貨」總是樂此不疲
    楊傑(右)推介紫雲的紅心紅薯紫雲儘管是國家級的深度貧困縣,但那裡農特產品卻新鮮美味。  「紫雲東西好吃」這個印象源於我的中學語文老師顧海英。  可以想像,我的祖輩那時哪怕掙了點錢養家餬口也是多麼的不容易,但那些遠去的往事卻讓我和紫雲有了那麼多精彩的故事與淵源。
  • 「我的扶貧故事」楊傑:為紫雲大河苗寨注入文化元素
    我叫楊傑,來自貴州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決戰「脫貧攻堅」以來,我擔任貴州省委督戰「9+3」深度貧困縣紫雲第三分隊代隊長。楊傑(左)大河苗寨是紫雲自治縣格凸河鎮格丼村的一個組,位於紫雲母親河格凸河的腰間。我去過多次,平時去的時候都是以旅遊者的身份,吃吃農家的小菜,看看上刀山下火海的絕技,讚嘆徒手攀爬的蜘蛛人,偶爾品品苗家的攔路酒,嘗嘗老百姓烤的生態魚蝦。
  • 「我的扶貧故事」楊傑:為格丼村做宣傳,我責無旁貸
    我叫楊傑,來自貴州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楊傑(左)先認清楚這個「丼」字,再往下讀,否則,難接地氣。  「丼」字在字典裡有兩個音:「jǐng」和「dǎn」,但在當地發音為「beng」,意韻音味皆足,那是苗族鄉親的讀音,甜又糯。  「脫貧攻堅」決戰收官在即,老百姓從內心深處表達出的滿意度是最真。
  • 「我的扶貧故事」楊傑:在戰貧一線見證「勠力同心」
    讓扶貧幹部觸摸得到幸福和開心的是老百姓給的點讚,那會心的笑,真實的故事總是讓人久久無法忘卻。楊傑(左一)走訪貧困群眾陳定華(中)今年8月5日,我帶領省委「9+3」脫貧攻堅督戰隊第三分隊到國家深度分困縣紫雲松山街道同心村卡棚組走訪。
  • 【兵之書】平壩兵支書:繼續發揮軍人本色 為鄉村振興助力
    【兵之書】平壩兵支書:繼續發揮軍人本色 為鄉村振興助力 2020-09-18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省「100系列」獻禮建黨百年·我的扶貧故事」啟明圓夢
    14個系列,多類型產品,全媒體平臺,謳歌百年大黨豐功偉績,為「十四五」開好局鼓與呼。 即日起,貫穿2021年全年,面向省內外徵集作品。隨制、隨報、隨評、隨播。甘肅省廣電總臺相關平臺精彩呈現,擇優上推央視、央廣;中國甘肅網、視聽甘肅(絲路明珠網)同步發布;今日頭條、微博、快手、Zaker、百度百家號等多個第三方平臺及有關中央媒體端、網同步發布、持續推廣。
  • 「我的扶貧故事」咬定青山不放鬆 意氣風發向未來丨息烽縣九莊鎮團...
    1999年,我穿上了軍裝,成為了空軍某部的一名戰士。2007年,我退伍後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農民。部隊教會了我責任、擔當、奉獻,也教會了我吃苦耐勞、勇往直前。2013年,意氣風發、充滿幹勁的我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成為一名全職「兵支書」。近8年來,我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奔忙於扶貧第一線,為脫貧攻堅奉獻出我最大的力量。
  • 佛教:什麼是「我」、「無我」?
    「我」是什麼?在古印度傳統哲學中,認為在人身中有一個亙古不變、永恆實在的固定實體,稱之為「神我」,或簡稱為「我」,這個「我」是在千變萬化的生命現象背後的實質,貫串著我們不斷流轉的生命歷程,或稱為「靈魂」。他們認為這個生命背後的我,是所有善惡行為的領納者,上升或下墮的承受者。
  • 【我的扶貧故事】周榮朝:換裝不換心 扶貧路上有決心
    【我的扶貧故事】周榮朝:換裝不換心 扶貧路上有決心 2020-12-0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蒼翠桫欏——「兵支書」決戰脫貧攻堅戰場群像
    原標題:蒼翠桫欏——「兵支書」決戰脫貧攻堅戰場群像 1 一株桫欏在貴州大地上 以其葳蕤與蒼翠的身姿 見證著河清水藍 「兵支書」趕上了奮鬥的新時代
  • 為中國實業振興鼓與呼
    那麼我想說的是,作為國家媒體,央視財經頻道為什麼要舉辦這樣一個系列活動?這個問題我想用三個「鼓與呼」來回答。第一個鼓與呼,是為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鼓與呼。大家知道,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了「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的任務要求。12月12日,在央視財經頻道每年一度的央視財經論壇上,我們圍繞這一主題專門錄製了一場對話,也引發了經濟領域的一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爭論。
  • 「我的扶貧故事」袁弟志:以社區為家 把群眾當親人
    看到他們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笑容越來越多了,我想這就是扶貧工作的意義所在。扶貧更重在扶志,只有讓貧困戶對生活重拾信心,對未來有期望和憧憬,才能激發他們的發展內生動力,從「輸血」到「造血」,主動擺脫貧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郭鋒:講好全面小康清遠故事 全力為「創文」衝刺鼓與呼
    郭鋒:講好全面小康清遠故事 全力為「創文」衝刺鼓與呼 2020-06-20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汽車輪胎「鼓包」是什麼意思·為何輪胎會鼓包?
    」是輪胎比較常見的故障,鼓包輪胎是否能繼續使用,輪胎又為什麼會鼓包。所謂的鼓包其實可以理解為「吹氣球」,本質就是內部平均2.5bar的壓縮空氣,把強度被破壞掉的合成橡膠吹出了一個球哦。底層的橡膠厚度不過6mm左右,那麼開裂深度如果達到2mm左右則不建議繼續是否;否則概率性的壓到異物,結果往往不是先鼓包,而是會直接爆胎哦。2:輪胎「側壁」是強度最弱的位置,而且不得不很弱。
  • 「鼓與呼」的來歷及其含義
    文 / 宋旭「鼓與呼」,從字面上理解,可解釋為「聲援、助威」,或「奔走呼號使意見上達」。實際上,現在人們也側重於這樣的解釋。如:「我為人民鼓與呼」。「近段時間,網民們都在為小崔鼓與呼」。「鼓與呼」一詞,最早出現在1959年。之前的1958年,彭德懷元帥回湖南農村考察。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對「大躍進」提出批評意見,並且呈上「萬言書」。
  • 「鬼滅之刃」九「柱」齊亮相最終卷,炭治郎、禰豆子後續故事曝光
    《鬼滅之刃》的作者吾峠呼世晴在上周推出漫畫單行本最後一集,氣勢同樣一時無兩。在今次第23卷,吾峠呼世晴補充了許多內容,讓大家可以更了解《鬼滅之刃》的角色及結局。對於部分漫畫迷來說,或許當時《鬼滅之刃》的結局仍然意猶未盡,對於灶門炭治郎打敗鬼舞辻無慘後,其他的生活細節卻沒有多談,僅稱鬼殺隊解散,而世界沒有了「鬼」的威脅,灶門炭治郎及灶門禰豆子兄妹二人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之後故事就著墨鬼殺隊後代的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兵支書」的扶貧新路丨鎮遠縣大地鄉大地方村黨...
    對於我一個30來歲的「毛頭小子」,家人十分擔憂。  但我心裡想的不是退縮,因為退縮就相當於當了「逃兵」,也辜負了全村黨員對我的期望。為老黨員送教上門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紀律。「既然大家都這麼信任我,讓我來當黨支部書記,那麼我將不會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也希望大家以後支持我的工作,要以一名黨員的身份來嚴格要求自己,讓群眾看到我們的改變,讓我們去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群眾,改變群眾。」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時,我在黨員大會上這樣說,並上對所有黨員提出了要求,每月嚴格執行黨內組織生活,對未參加的黨員將按照黨規黨紀進行處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老兵」的西徵|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委常委...
    2007年4月,我曾受命作為蘇州首批援宿幹部到蘇北欠發達地區宿遷市宿豫區掛任區委副書記,開展為期三年零一個月的江蘇省南北掛鈎合作扶貧。十年後的2017年10月,51歲的我作為江蘇省對口幫扶貴州省銅仁市工作隊中年齡最大的首批隊員,又開啟了在沿河的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四年掛職扶貧歲月。
  • 「我的扶貧故事」盡力盡責扶真貧 用心用情暖民心丨沿河自治縣中寨...
    2019年8月,沿河自治縣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之時,我主動請戰,遠赴邊遠的深度貧困村——中寨鎮紅色村駐村幫扶。一年多來,我總結了很多扶貧工作的方式方法,幫扶中收穫頗多,我認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莫過於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就業問題。記得剛來的時候,紅色村裡大部分連戶路都是泥濘路,路邊的白色垃圾隨處可見,也沒有垃圾箱。
  • 「我的扶貧故事」鄭能:為老百姓辦事就得隨叫隨到
    「有事您就說,別支支吾吾的,能幫我都會盡力。」  「鄭書記,是這樣的,我老婆突發急病很嚴重,急需送往醫院救治,這窮山溝頭,大晚上的又喊不到車,我該咋辦嘛?」  「我馬上來!」(受訪者供圖)我是銅仁市委老幹部局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當我接到組織選派我到松桃縣妙隘鄉巖門村扶貧時,心情是既激動又糾結。糾結是因家中耄耋之年的父母無人照看,但二老卻鼓勵我說:「既然有這個難得的機會,就一定要服從組織安排,沉下身子,和群眾打成一片,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