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歲末,庚子春始,病毒襲來,江城逢難。疫情肆虐之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農曆除夕夜起,白衣執甲,一批又一批的援鄂醫療隊隊員「逆行」出徵,全國超4萬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他們無畏、忘我地救治患者,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宏大而激昂的史詩。這其中,廣東先後派出2400多名醫療隊員馳援,如今,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
4月24日,廣東最後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將解除集中休整,回到闊別已久的家中。為了銘記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自3月22日起,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新聞辦公室、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主辦,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藥集團承辦的「手印·銘記」大型活動正式啟動,經過一個月的努力,醫護人員手印收集活動圓滿完成,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也記錄下手印收集的前前後後。
鍾南山院士按下1號手印
談到「手印·銘記」徵集活動,負責這個項目的粵傳媒廣告分公司商業一部總監田娜十分感慨地說,她原以為徵集如此多醫護人員的手印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徵集過程中,所有醫護人員的認真負責讓她深受感動。
田娜回憶,剛開始的工作非常趕,3月22日是「手印·銘記」雕塑展示方案全球徵集發布會,而兩天前,他們才緊急向廠家申請了5個金色印泥,因為鍾南山院士要提前按下「1號手印」。「我記得,當時鐘南山院士按下手印的現場還有點曲折。作為活動的第一位參與者,大家都沒經驗,鍾院士最初按下手印時力度不夠,還好我們有備用印泥,最終收集的是他第二次按下的手印。」
在鄭重按下手印的同時,鍾南山坦言:「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中國廣大醫務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而且是非常敬業的,他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擔責任!為了銘記這段全民戰『疫』史,徵集他們的手印作品集中展示很有意義。」
鍾南山院士的「1號手印」。
參與「手印·銘記」徵集活動的粵傳媒廣告分公司策劃文案倫瑩瑩看到了很多醫護人員的手印,她感慨:「醫護人員的手掌上面密密麻麻的紋路書寫著他們救死扶傷的經歷。這些就是在危難時刻保護我們的手啊,想必是長期被消毒洗手液浸泡的手,被護理服和防護手套包裹著大汗淋漓的手,經歷大大小小傷口的有故事的手。看著這些手印,覺得分外有安全感。」
醫護人員按下手印。
「按下印記如走在星光大道」
近日,由荊州、武漢歸來的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白衣戰士結束休整,返回各自闊別已久的家中。臨別前,醫療隊員們在一塊塊特製的金色印泥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
黃光鴻是一名來自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生,2月9日去湖北武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參加抗疫,主要管理方艙內確診的輕症患者。他告訴記者:「在方艙醫院工作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發生了很多讓我感動的事,武漢市的人民非常熱情和友愛,方艙內一家有難,大家都會互相幫忙,我就記得,在方艙醫院有位老人家藥沒了,隔壁床位的病人就會幫他聯繫藥店,讓親戚半夜送過來給他。」4月3日,黃光鴻按下手印,他說:「手印就是一份印記,醫護人員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當手印按下去的瞬間,我覺得我們的工作確確實實地留下了印記,留下了一點紀念,留下了一點懷念。」
醫護人員按下手印。
曹瑩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一名護士,支援湖北洪湖的洪湖市人民醫院,在醫院她主要負責臨床的護理。
曹瑩說,在洪湖抗疫期間,最讓她感動的是洪湖本地百姓的淳樸,「特別感動我的是一個老大爺,我去給他做操作的時候,他就拉著我的衣服看我的名字,我當時很不理解,原來這個老大爺是在做醫護人員姓名的收集,他隨後在本子上寫了很多感謝我們的話,我們收到了很多感動。」
在金色印泥上按下手印時,曹瑩感覺仿佛行走在「星光大道」之上,「沒想到這種不可思議的事竟發生在自己身上。」曹瑩說。
醫護人員按下手印。
他們的手
故事一:他的手,執過銀針切過脈救治過無數患者
雷神山廣東中醫醫療隊領隊、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
鄒旭是國醫大師鄧鐵濤的弟子,17年前非典「一役」已經在大師的帶領下用中醫藥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妻子、同樣奮戰一線的急診科護士長鄧秋迎。2月初,在馳援武漢漢口醫院的一次專家會診,他手中的銀針第一次幫助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快速緩解了症狀。當時,那位阿伯剛被收治就用上了呼吸機,鄒旭為他診脈後開始針刺治療,不多久,阿伯氣促症狀開始好轉,血氧也慢慢上來了。配合中藥治療,第二天早上,阿伯已經不需要呼吸機了。
隨後,2月17日奔赴雷神山,鄒旭帶領廣東中醫隊員們60小時內完成病區驗收,順利開闢了第一個中醫病區。39天裡,隔著層層防護手套的切脈、揮動小小銀針的施救,這位中醫人的手,給患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中醫圈了無數的粉。
手印感言:按下手印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我為患者切脈、針灸及揮手送別出院患者的景象。這塊手印,不僅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歷史見證,也將成為一種精神文化,珍愛生命,崇尚科學,樂於奉獻,團結進取,會成為粵鄂友誼的最好見證。
醫護人員與自己的手印合影。
故事二:他的手,牽不到戀人也要追至一線共同救死扶傷
南方醫院口腔科護士張煜
4月1日,馳援荊州洪湖的張煜在休整點鄭重按下了手印,還連發了兩條朋友圈紀念:「大力金剛掌!嘿!」「以後我們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見!」兩條發文得到了無數戰友的點讚,其中包括調侃他「手胖」的未婚妻何麗娜。1996年出生的何麗娜也是南方醫院口腔科的護理人員,更是除夕夜馳援武漢的廣東首批醫療隊中最年輕的隊員之一。
起初,這對戀人很有默契地一起遞交了請戰申請。結果,何麗娜的名字進入了第一批名單,張煜則在後方一次又一次繼續請戰,「哪怕不能和你戰鬥在同一個地方,只要我來了,我們的距離就更近了!哪怕近一公裡也好。」後來終於成功出徵荊州洪湖的張煜在馳援日記中這樣向何麗娜表白心跡。結束休整回到南方醫院的那一天,張煜手捧鮮花單膝跪下向戀人求婚:「不要再等下去了,我們在一起。」
手印感言:這是我們個人小小的印記,也是時代的印記。很高興我和心愛的人奔赴了同一個戰場,在相同的時間一起做了一件無比正確的事!我們的手印一起匯進了時代的洪流,這是愛情的印記,也是大愛的印記。
醫護人員正在按下掌印。
故事三:她的手,不曾擰過瓶蓋卻搬過數十公斤氧氣瓶
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護士長譚榮歡
在馳援武漢早期,一段隔離病房中,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徒手搬運數十公斤重氧氣罐、抄起扳手熟練更換接頭的視頻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人們不知道的是,防護服下的這些「大力士」,其實是女護士。這段視頻中的主角,正是在漢口醫院支援的譚榮歡。
在父母面前、愛人面前,哪一位姑娘不是被寵在心尖照顧愛護的弱女子?然而當戰鬥在一線,她們全都變身女超人女力士。最初,由於供氧設備壓力不夠,醫護人員DIY,利用氧氣罐改善病人吸氧條件。病人症狀明顯好轉了,但需要不斷搬運、更換新的氧氣罐,由於醫護人員緊缺,譚榮歡主動扛起了這個力氣活兒。那些奮鬥的日日夜夜,她的雙手搬動過無數這樣的氧氣瓶,也練就了操起扳手熟練開工的絕技。
看到爆紅的視頻後,譚榮歡發了個朋友圈,「自黑」式地隔空向愛人喊話:「李先生,看到這個視頻,以後你還會為我擰瓶蓋嗎?」
手印感言:感謝廣州日報,給我不曾擰過瓶蓋,卻曾操過扳手搬過氧氣罐的手,留下紀念。但願疫情早日消散不再出現,讓這些手印永遠只是記憶。
醫護人員正在按下掌印。
故事四:他的手,堅定握過垂死患者的手點燃生的鬥志
南醫三院第一批醫療隊隊長、呼吸科主治醫師張達成
作為南醫三院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的隊長,1月28日,張達成帶領醫院17人隊伍隨廣東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來到了武漢。
在武漢漢口醫院,支援ICU的硬漢張達成也發回了硬核抗疫的點滴故事。一位54歲的重症患者身體狀況非常不好,嚴重缺氧,血氧飽和度多次在重症的臨界值邊緣起伏。為了尋求更多的氧,他到處「刷臉」,最後找來氧氣機與含儲氧袋的吸氧面罩輔助病人治療,終於讓病人的指脈氧飽和度升高至98%。「我握著他的手安慰他:你一定要堅持下去,我會一直盯著你,不用多想,我一定把你救回來。」
經過十幾天的治療,患者病情慢慢穩定,終於從ICU轉回了普通病房。張達成查房時,患者隔著防護服一下就認出了他,拉著他的手跟旁邊的病友介紹救命恩人。
手印感言:一雙有10年呼吸科從業經驗的手,一雙在武漢抗擊疫情55天的手,雖不大,但光榮!感謝廣州日報幫我們留下記憶。
醫護人員正在按下掌印。
感言
洪湖水浪打浪,抗疫精神永不忘。戰鬥過的手印留在廣州,抗疫的記憶留在洪湖!
——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醫師孫劍
抗擊非典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都參與了,用這雙醫生的手,救治病人。我只是做了一個醫生、一個中國人該做的事。我們留下的,不是屬於個人的手印,是集體的記憶,時代的烙印。
——南方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黎健勇
一個手印,更深刻地烙印我們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59天。這雙手被反覆消毒、浸泡,腫脹過、出現過傷口,但更多患者經過我們這雙手的精心治療康復出院,倍感欣慰。
——珠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吳錫平
看著這個手印,總能想起病房裡患者向我們豎起的大拇指,想起陌生的武漢人用雙手向我們傳遞過來的愛心,想起上班路上在街角向我們敬禮的警察。奮戰一線的我們,也時常被英雄的普通人所感動。
——珠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於麗麗
很榮幸能參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若干年後還能給孩子們講講我的歷史,能曾經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感到自豪。
——廣東省中醫院血液科護士長陳二輝
印下的每一條紋路裡都寫滿了我們在武漢支援的點點滴滴,願在今後的歲月裡我們依然能夠同擔風雨,非常感謝廣州日報給我們的獨特記憶!
——廣東省中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胡常偉
我們按下手印定格了一個歷史,多希望疫情也被定格,儘快成為歷史,希望如約而至的不只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安順遂的每個人,珍惜當下。
——南醫三院呼吸內科護士羅秋芳
經過武漢抗疫,我對這雙手有了新的認識。通過這雙手我不僅撫平了患者焦慮不安的內心更託起了患者對生命的希望。這雙手幫助了有需要的人,它不僅僅只屬於我,它更屬於患者!我想它的外表雖不漂亮但是透過外表它的內質是美麗的。
——南醫三院神經內科護士陳曉敏
感謝廣州日報為我們醫療隊記錄下的點點滴滴,「手印·銘記」大型活動很有意義,廣東醫療隊伸出援手,也留下了歷史的印記。
——南醫五院第一批醫療隊長陳毅飛
廣藥集團全力保障藥品供應,為援鄂醫療隊輸送「彈藥」
「廣東援鄂醫療隊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廣東人民的驕傲。」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表示:廣藥集團大力支持「手印·銘記」活動,醫護人員是前線戰士,廣藥則是後方提供「彈藥」的隊伍,現在前方戰友歸來,大家都倍感高興。「廣藥集團也將發揚廣東援鄂醫療隊的崇高精神,融入企業生產發展中,為降低醫療費用、提升人類健康水平不斷努力。」他表示。
「『手印·銘記』活動讓大家銘記歷史、致敬英雄,作為抗疫大後方的醫藥企業,我們非常支持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李楚源表示。
「這種並肩作戰的經歷讓我們感同身受。」李楚源表示,廣藥一直堅定地和廣東援鄂醫療隊站在一起,為他們保駕護航、輸送「彈藥」。此外,廣藥還開展了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醫護人員家屬慰問活動,為援鄂醫療隊成員家屬送上了一批藥品、大健康產品和神農草堂中藥香囊。
據了解,作為廣東省及廣州市藥品藥械和防控物資儲備承儲單位,廣藥集團累計供應各類抗疫相關物資超1億件,向湖北、廣東等省份捐贈藥品、防護物資超過2000萬元,承擔了口罩門店銷售和「穗康」小程序口罩預約購買的落地執行。
抗疫之初,廣藥就向湖北、廣東捐贈1200萬元藥品及防護物資;此後,其啟動了磷酸氯喹、小柴胡顆粒等物資的全國捐贈活動,首批即捐獻給廣東省、湖北省荊州市有需要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支持廣東援鄂醫療隊救治工作;隨後,廣藥白雲山銷售公司向湖北等地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醫院捐贈40臺Narcotrend麻醉/腦電意識深度監測儀,價值超過800萬元。
隨著疫情全球蔓延,廣藥集團又迅速啟動國際抗疫援助,截至4月2日, 18個國家和地區已經與白雲山光華製藥進行聯繫,其中已向印度尼西亞出口30萬片磷酸氯喹,並向伊朗捐贈了5萬片磷酸氯喹;為了滿足國外對中醫藥產品的激增需求,白雲山和黃中藥緊急定製了海外包裝以加大產品的出口供應,當前企業正緊張生產,發貨的首批生產500件出口裝板藍根顆粒已運往海外,這批藥品的出口或使得廣藥白雲山海外布局再次提速。(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