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怒懟好友馬未都,趕走修自行車的師傅,「北京流氓」名不虛傳

2020-12-11 大司徒侃娛樂

新世紀前後,京圈出了幾個出類拔萃的名人,如今早已是圈中大佬級別的人物,比如「北京流氓」王朔、搞古董收藏的馬未都、賀歲片導演馮小剛、喝酒抽菸燙頭的于謙、演員如徐靜蕾、王子文等都不再贅述。

京城文化圈貌似廣泛,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圈子,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交集自然不會少,只要脾氣對上了,一來二去就成了好朋友。、

王朔是有名的「北京流氓」,不是說他耍流氓,而是說他說話做事,不走尋常路,什麼話都敢說,面子裡子都不看重,做事單憑喜好性情。

與之相比,馬未都則要低調含蓄的多,他一生幾易其職業,如今已是身家過億的大收藏家,還上過百家講壇,為人處事相對比較圓融。

王朔與馬未都一直都是圈中好友,縱然有媒體斷章取義,當事人也不以為意,但是王朔批其馬未都來,那可是絲毫都不嘴軟。

在一次採訪中,王朔談起馬未都一臉嫌棄,主持人心中不忍提出疑問,王朔回答,「怎麼就不能批評啊?歲數大了就不能批評啊?太奇怪了簡直是。」然後又接著補刀,「馬未都現在越來越遺老遺少了,說自己沒生活,您倒騰古董那不叫生活嗎?太有意思了大家。」

在王朔的心目中,做人最重要的是真誠,做事最重要的是開心,不要有點事就拍名人的馬屁,誰不是爹媽生養的,誰也不比誰矮一頭,沒有必要虛頭巴腦,有一說一,實實在在,不違本心,這就是最簡單的處世之道。

馬未都也經常說起王朔,其中一件陳年往事令編者印象深刻,從中可以看出王朔的性情為人。在王朔的家門口,曾經有一個修自行車的師傅,老王開始沒在意,有一天突然看人家不順眼,於是就走上去對那修車師傅說,給您3萬塊錢,您能不能離開這裡?別讓我再看見您。

那修車師傅當時就愣住了,自己招誰惹誰了,感情這主兒是來找事的吧?但是王朔一臉嚴肅,修車師傅一聽給3萬塊錢,自然點頭同意,在哪裡修車不是修啊!王朔轉身回到家裡,真拿了3萬塊錢遞給修車師傅,對方二話沒說,收拾東西後揚長而去。

王朔看著對方離去的身影,心中還有隱憂,擔心他還會回來?馬未都撇了撇嘴,把心放在肚子裡吧,那哥們不會再回來了,他還擔心你把錢要回去呢,得修多少年自行車才能賺這麼多錢,王朔這才放心了。

奇人多行奇事,在很多正常人看來,這簡直有毛病,如此行徑實在驚世駭俗,但馬未都習以為常,這位老朋友的性情如此,所以他才是獨一無二的「北京流氓」。

此外,王朔對媒體也毫不嘴軟,有一次某網站訪談節目中,他肩膀一斜靠在椅子上,開口就說,「這幫媒體真裝孫子,太斷章取義了。」但又沒有人能說他錯了。

王朔怒懟好友馬未都,不留一點情面,「北京流氓」果真名不虛傳。活成自己的底氣與勇氣,來源於人家的絕對實力,能夠做到率性而為不可羈勒,他不愧是圈中大佬。

相關焦點

  • 王朔怒懟馬未都名場面,「北京流氓」名不虛傳,一點情面不講
    王朔怒懟馬未都名場面,"北京流氓"名不虛傳,一點情面不講要說2000年左右在北京圈裡面混得不錯的人,肯定是少不了王朔、馮小剛、馬未都這些人,因為他們不僅僅都是北京的老爺們,還是從一個時代裡面走出來的比較有名氣的人,在私下自然也就少不了交集
  • 王朔:怒懟白巖松,譏笑餘秋雨,好友馬未都:他就一「北京流氓」
    王朔,娛樂圈最有文化的人,文化界最有娛樂感的人,喜歡他的,叫他「朔爺」,不喜歡的,叫他「文壇惡評家」,懟天懟地懟空氣可以說是王朔特有的標籤,被他懟過人不勝枚舉,金庸、馮小剛、李敖、於丹、小布希、餘秋雨、白巖松、馬未都等,國內國外的,都在他「毒舌」下走了一遭,無一倖免。
  • 「流氓作家」王朔有多善良?他咋給一個修自行車人30000元?
    請點下右上「關注」,咱今天來聊聊被稱為「痞子作家」,還被稱為「流氓作家」的王朔,內心柔軟到何種程度,他的行為可不像個流氓呀!接下來馬未都和另一個文化評論人,一起回憶了他們見識的「流氓作家」王朔的一次在咱們看來是離譜的行為。大概是2006年的事情了,當時王朔正在創作小說《我的千歲寒》,這也是王朔要寫的一部開創性小說,他經常陷入思考中。
  • 馬未都評價王朔:他,就是北京一流氓!
    王朔回答說:我捐給窮孩子,你們媒體多掙錢,但是你們摳門不捐,只有我從你們這裡掙來再去捐!王朔其實一直都是性子特別倔、說話也特別直,以前跟徐靜蕾愛的死去活來,結果兩人分開後別人再問他:徐靜蕾你們……?「徐靜蕾啊,就北京朝陽一女的,家住三裡屯。」
  • 「北京流氓」王朔:我懟人、吃軟飯、愛泡妞,但我依舊是個好作家
    馬未都曾直言:王朔,就是一北京流氓這個在大院成長起來的人,骨子裡有一種天然的傲氣,似乎誰也看不起,誰都沒有他厲害在他眼裡張藝謀就是個不會寫劇本的小跟班、餘秋雨不過是一個已經老了的青年作家,金庸的書得捏著鼻子看。
  • 馬未都最強「閨蜜」精神出現異常!馬未都卻力挺他拿諾貝爾獎!
    那段時間,馬未都也想寫偵探小說,還專門託公安裡的熟人,就是後來的編劇魏人,聯繫查閱卷宗。但看到王朔的的偵探小說沒有大紅,就跟著放棄了。但他和王朔合作寫了電視劇《海馬歌舞廳》,馬未都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有錢的。再後來,王朔的寫作路線越來越生僻,《我的千歲寒》讓好多讀者大呼看不懂,連好友馬未都都看得雲山霧罩。
  • 吃軟飯,懟金庸,一生罵過3000多人: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馬未都曾直言: 王朔,就是一北京流氓 這個在大院成長起來的人,骨子裡有一種天然的傲氣,似乎誰也看不起,誰都沒有他厲害 在他眼裡張藝謀就是個不會寫劇本的小跟班、餘秋雨不過是一個已經老了的青年作家,金庸的書得捏著鼻子看。
  • 特立獨行的王朔,他的生猛不羈源自於內心純良,不信看著瞧
    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王朔,目空一切,在文化界幾乎從來沒把什麼人放在眼裡,批魯迅,罵金庸,諷李敖,挖苦馬未都,調笑馮小剛,譏諷餘秋雨……,甚至連自己也沒放過,他化名所寫的《我看王朔》把自己罵的體無完膚。當年王朔正紅的發紫的時候,地攤經濟還是很盛行的,正好他家門口一個修自行車的攤子,王朔嫌人家在他門口修車打擾了他寫作的靈感,想趕他走又沒好的辦法。於是一天實在忍不住過去說道,你這一天修車能掙幾個錢呀,要麼我給你三萬塊,你到別處擺去吧。說完回家立馬拿出三萬塊錢讓那個修車的走了。
  • 王朔:嚴重被低估的文壇釘子戶,馬未都:能力絕對配得上諾貝爾獎
    文丨曹鏡明題丨馬未都評王朔:北京城裡的人尖子,能力之強,足以斬獲諾貝爾獎!王朔:嚴重被低估的文壇釘子戶,馬未都:能力絕對配得上諾貝爾獎相信大家經常會看到一些,王朔對於其他人的評價,如白巖松骨子裡的做作,郭德綱的作品裡有響聲的玩意在,馮小剛慣於欺下媚上等等,但是一般很少看到其他公眾人物對他的評價,那麼王朔在其他人的心目中是怎樣的形象呢?
  • 無知者無畏,王朔為什麼痛恨知識分子
    王朔為什麼痛恨知識分子呢?王朔是北京部隊大院裡長大的,桀驁不馴和優越感集於一身。王朔自述:「身無一技之長,只粗粗認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種志大才疏之輩,理當庸碌一生,做他人腳下之石;也是命不該絕,社會變革,偏安也難,為謀今後立世於一錐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 80年代,馬未都和王朔吃涮羊肉,一進門先來20斤,服務員當場愣了
    年輕的馬未都和王朔,與一眾好友去吃涮羊肉,一進門先來20斤羊肉,服務員當場愣了。幾十年後,馬未都再回憶起此事,直呼「過癮」。那是口腹之慾和自由靈魂得到雙重滿足的過癮。20多歲的馬未都開始寫作並於1981年發表小說,而後一舉成名,實現工人到文人身份的轉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也正是從80年代初開始寫作。1983年,餘華接到一家文學雜誌請他去北京修改小說的電話,後來他工作地點便由牙科診所變成文化館。那個時代還有王朔。
  • 王朔的前半生:頂著「北京流氓」招牌的他,原來臉皮薄到了極點
    而生活在北京的文人不像江南之下的才子佳人淡然多情,而是存在著一種北京人特有的從容不迫,夠隨和也坦然。作家也是編劇王朔就是這一派北京文人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笑稱頂著個「北京流氓」的招牌。 他曾在書中寫過:「生活不能改變,我就改變,誰也甭想破壞我的好心情。」
  • 敢叫板郭沫若的馬未都,文學水平如何?梁宏達和王朔看法截然相反
    :「叫板郭沫若,他馬未都憑什麼?」 老梁說馬未都上朋友家玩,朋友跟他說自己家裡有一對紫檀柜子,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裡,請馬未都看看。馬未都看了其中一件,估價50萬,朋友就說如果兩件加起來,那肯定要到200萬了。了解古董的朋友都知道,一對的價格,肯定不只是乘以2那麼簡單。馬未都沒看第二個柜子,就表示兩件還是100萬,還說這肯定不是一對。
  • 王朔:不是偽君子,卻是文字流氓怎麼了,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流氓
    他的身上充滿了軍區大院裡面的頑劣、有北京市民階層的傲氣,又像是街頭混混的痞態,但是又充滿了文人的哲思。對待這個世界,他用一雙慧眼在文章裡面肆意妄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就是文壇的「頑主」——王朔。王朔是那個時期極少數的能夠在散文、小說等各領域都大放異彩的作家。從1984年的首篇處女作的中篇小說《空中小姐》開始,人們在《收穫》《天涯》《當代》等文學雜誌上便時常可以看到他的名字。其「懟天懟地」的語言風格就像是現代版的魯迅,用唇槍舌劍在文壇上殺出一片天地。
  • 「北京流氓」王朔:罵人說髒話愛懟人的老炮兒,其實越老臉皮越薄
    如果問生活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他們最喜愛的作家,我相信,除了王小波就是王朔。王小波多情,王朔質樸,他們都有一種北京味兒的粗俗。不論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還是王朔筆下的男主角,年輕人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嗤之以鼻,「這些怎麼能寫出來」,然後就開始暗暗猜度作家是個什麼人物,直到回去多看幾遍之後,才暗暗的在心裡給他們豎一個大拇指。而作為這種「流氓文學「的代表人物,王朔無論是自己還是家庭,都處在社會的聚焦下。
  • 「北京流氓」王朔:出軌徐靜蕾拋棄妻女,61歲最終輸給了女兒
    這部劇的劇情是由王朔參與製作的。這個人對於八九十年代的人來說特別熟悉。其實除了渴望這個電視劇,有很多作品都出自於王朔之手。寫出來的小說後來都被拍成了電影。01他是一位比較有才華的編劇作家,最大的特點就是懟人。言語犀利,說話方面沒有任何顧忌,啥都敢說。金庸、餘秋雨、張藝謀等人都都被他懟過。不過能靠著自己出眾的才華在影視圈站穩腳步。
  • 王朔:真的氣死侯耀文嗎?為啥郭德綱盯著遺產,關門弟子跳出怒懟
    文丨春秋來信題丨王朔:真的氣死侯耀文嗎?為啥郭德綱盯著遺產,關門弟子跳出怒懟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王朔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就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的師傅侯耀文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麼?侯耀文之死眾所周知,侯耀文是在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因突發心源性心臟病在北京昌平區沙河玫瑰園別墅家中去世的
  • 王朔怒懟侯耀華:侯家過去就是要飯的,你在這裝什麼豪門?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相聲演員都很懂規矩,就拿侯耀華來說吧,在父親和弟弟去世以後,他本可以在行業中擁有德高望重的地位,卻因為一系列的神操作遭到不少名人和網友的怒懟。王朔是知名作家兼編劇,曾公然聲稱「侯家在過去就是要飯的」,還怒罵侯耀華:「你在這裝什麼豪門?」當時侯家沒有任何回應,這事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 流氓文學代表人物王朔,直言不諱批判郭敬明,確實是有魯迅遺風啊
    如果問生活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他們最喜愛的作家,我相信,除了王小波就是王朔。倘若說文壇還有風骨存在,王朔必然是榜上有名。王朔以敢於言事聞名,無論什麼話到了他嘴裡總能夠得以升華。用馬未都的話來說,王朔的「痞」不知從何而來。
  • 為何馬未都說:馮小剛和王朔之間,就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
    1958年,馮小剛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比起陳凱歌、張藝謀等正統科班出身,馮小剛其實並不佔優勢。但勝在聰明,馬未都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馮小剛最大的聰明就是會利用比自己更聰明的人。」當年媒體紛紛將馬未都的這一說法解讀為「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