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文人的葬禮,無論人員多少、影響範圍、規模大小、參與者規格,估計沒有誰能與魯迅先生葬禮比肩的。
扶棺者
84年前的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學大師、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因病去世,山嶽震撼,舉國悲哀,他的葬禮在上海舉行,生前好友、各界名人、文壇巨匠胡風、茅盾、蔡元培、內山完造、宋慶齡、史沫萊特、沈鈞儒、蕭蔘、胡愈之、周作人、周建人等13人組成了治喪委員會,魯迅先生靈堂設萬國殯儀館,從魯迅去世到安葬前,自發前來悼念的人不絕於途。
22日,先生出殯時,從萬國殯儀館到萬國公墓的路途上,成千上萬的人們加入到送葬的隊伍中來,人們擁擠著,匯成一條巨龍,在路途上緩緩移動,前面的抬棺者16人,分別是先生的摯友、文壇巨擘胡風、先生的弟子黃源、日本作家鹿地亙、著名作家巴金、黎烈文、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歐陽山、曹白、蕭軍、周文、蕭乾、雜文家聶紺弩、翻譯家孟十還。
盛況空前的葬禮
魯迅先生在文壇和讀者中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如果套用唐德剛評價胡適之的話則可以說:
魯迅是近代中國沒有槍桿子做後盾而思想言論能風靡一時、文學作品能顛倒眾生的最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
青年胡適
因此,魯迅還被人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這是實至名歸的。
魯迅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影響那麼大?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是中國當時最偉大的作家,是靈魂的導師,是黑夜的明燈,是思想者,是領路人……
另一方面,魯迅先生的骨頭是最硬的,是民族的脊梁,是最有骨氣的中國人,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
骨頭最硬的魯迅
除此之外,魯迅先生還是最好的老師,對青年作家不但教其做人、寫作,還盡心耐煩、傾囊相助,蕭軍、蕭紅,就是魯迅全心帶出來、扶起來的,魯迅先生對這對文學戀人不僅在文學上支持,而且在生活上接濟,二蕭盛開成名之花,是先生傾心澆灌的結果。
先生不光對蕭軍、蕭紅如此,對其他有天賦、肯努力的青年作家一貫如此,在他的幫助下,很有一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了,像茅盾、黃源、曹白、李霽野、許欽文等,都得到過先生很用心用力的幫助。
蕭軍、蕭紅
不過,幫助青年魯迅大多數時候是非常願意、且十分高興的,但也有例外。
魯迅去世後,鄭振鐸在懷念魯迅的紀念文章中,曾轉述過魯迅為扶持青年作家而有過苦惱的一事,魯迅曾對鄭振鐸說,有個未曾相識的青年作家,慕先生之名,將自己寫的一篇作品寄先生,請魯迅修改。魯迅很仔細地修改了,然後寄回作者,不久,收到魯迅改稿後的青年回了魯迅一信,破口大罵,說魯迅改得太多了,言語十分難聽,魯迅受了。
後來,那青年又寄了一篇文章請魯迅修改,先生又改了,並再次自貼郵資寄回作者,誰知對方收到後,又來信將魯迅罵了一頓,說魯迅改得太少了。
魯迅後來因此事對鄭振鐸感嘆道:「現在做事真難極了!」
魯迅與青年作家交流
鄭振鐸在文章中,並沒有說這個文學青年是誰,估計魯迅先生對他說的時候,也沒有指名道姓,我當然更不知道此人是誰,我也想知道。
請問有誰知道這位青年作者是誰嗎?你如果知道,請不吝賜教,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