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實為商代《歸藏易》,專家:要改寫歷史

2020-12-06 華夏文物

說到易經,很多人想到的是《周易》,事實上《周易》只是易經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為除了這本流行於歷朝歷代的《周易》之外,我國上古三代還有其餘兩本《易》,也就是《連山》以及《歸藏》。根據史書《周禮注》記載:「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但這一本夏代《連山易》在漢初時期遺失,而商代的《歸藏易》一在魏晉以後失傳。也就是說在魏晉之後,世間再無《連山》《歸藏》,三易有二易成為了歷史遺憾;而現代考古則彌補了這些歷史遺憾。

眾所周知,我國在考古上非常的重視先秦特別是三代時期的古墓遺址,因為這些古墓不僅能夠出土大批的稀世珍貴文物,而且能夠出土大量歷史實物資料,大大的彌補史書的不足以及錯誤之處。還有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大量的先秦史料毀於一旦,絕大多數上古古籍成為了失傳古籍;造成了史書記載的不足,而先秦古墓中保留下來的歷史古籍則為研究歷史真相提供了原始的實物資料。

湖北江陵一帶的戰國古墓非常之多,每一座古墓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座楚墓都出土了極為重要的國寶級文物。有的古墓非常的大型,而有的古墓小到只有一具棺板。1993年,考古家在湖北江陵發現了一座中型的楚墓,這座楚墓看起來非常的「窮」,因為出土的都是低端的陶器製品,基本沒有珍貴的青銅器以及黃金文物。但這座被命名為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考古挖掘後卻令世界都瘋狂起來,原因是古墓出土了近千枚竹簡,竹簡的內容是失傳的古籍。

而這千枚竹簡記載的都是上古三代的古籍,包括《效律》、《政事之常》、《日書》、《災異佔》。其中最令國人,世界文學界、史學界瘋狂的是墓中發現的商代《歸藏易》。經過仔細研究解讀後,專家發現考古出土的這本失傳古籍《歸藏易》和《周易》同樣依據八卦四時休王之理來推斷吉兇,偶爾也依據卦象之義斷吉兇;換句話說《歸藏》與《周易》有著順承關係。

但在世人看來,《易經》似乎就是一本封建迷信用於算命的書籍,沒有任何用處的。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易》一開始的目的是用於佔卜算卦沒錯,但同時包含著的哲理思想是世界上任何一本書籍都無法比擬的,這些哲理大到宇宙的誕生,星辰變化;小到為人處世,螻蟻存亡。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絲毫離不開《易》,因為這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先秦諸子百家共同的經典,更是上古時代河圖洛書的記載者。

而考古家在江陵15號秦墓挖出的這本記載著商代《歸藏易》的古籍意義更是重大,對於探索秦代政治思想與五行學之間關係有著直接意義。古籍的出土本已經令各界震撼不已了,2000年8月,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簡帛研討會上,專家在發表《王家臺秦墓竹簡概述》時還稱「這本商代《歸藏》的出土不僅為研究易學提供了原始資料,而且還要改寫歷史」。但專家所說的這本古籍將要改寫歷史到底怎麼回事也無人知道,因為後來有關於《歸藏易》的學術報告被中止了。

相關焦點

  • 失傳千年的古籍被挖出,查證是商代《歸藏易》,專家:要改寫歷史
    失傳千年的古籍被挖出,查證是商代《歸藏易》,專家:要改寫歷史文/抹茶奶蓋易經一直是一個我們從小就會聽到,但是卻始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而前兩部經從魏晉時期就已失傳,有近千年裡沒人見過它們的真面目了。但是,要麼說人生是一場充滿戲劇性的旅途呢?就是因為它處處都是驚喜。
  • 考古出土失傳古籍,實為《戰國縱橫家書》,文物專家:改寫歷史
    一般來說,我國每次考古挖掘大型的古墓都會有著非常重大的發現,這些重大的發現有的是出土了稀世國寶級文物、有的是墓主人的死因被重新詮釋,有的挖出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東西;但最罕見的還是古墓中挖掘出土了失傳幾千年的古籍,而且這古籍裡面記載的歷史事件與史書中有很大的差別,甚至改寫了歷史。
  • 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實為姜子牙「天書」,專家:即將改寫歷史
    由於歷史的久遠和地下水的浸漬,竹簡變得十分脆弱,以至於考古學家們一碰就會把它變成粉末。在各種現代科技的保護下,這批4942枚竹簡順利地出土並保存了下來,之後竹簡被拓印後仔細解讀。解讀完這個竹簡,文物專家說或許「即將改寫歷史」。因為,六韜的出土直接改寫了明清史書所載「六韜非姜子牙之兵書,實為漢代所作」的錯誤記載,證實了六韜是高人姜子牙所作。在編撰《史記·齊太公世家》時,司馬遷曾經說過:「後世之言兵與周之陰權,皆以太公為本謀。」
  • 湖北秦墓挖出813枚竹簡,專家:失傳千年的《歸藏》,震撼學術界
    說起失傳的古籍,其實真的是有太多太多了,其中當年秦始皇焚書那會兒,的確有燒掉過許多的,當然了秦始皇燒掉的書籍幾乎都是一些糟粕之書,但也會燒掉一些好的書籍。大家應該知道《周易》,《周易》是其實來自《易經》,那絕對是一部曠世的著作,其實《周易》不過是《易經》的一部分,還有兩部分失傳了千年,它們分別是《連山易》和《歸葬易》,那麼到底這兩部古書是什麼時候失傳,具體不好說。
  • 1972年銅雀山考古,挖出姜子牙失傳古籍,專家:即將改寫歷史
    經初步解讀,其中包括數千年前就失傳的孫臏《孫子兵法》和姜子牙的著作《六韜》。因為年代久遠,古書簡牘變得十分脆弱。考古人員不會允許2000年前留下的寶藏被毀掉。經過多種現代技術的保護,成功發掘並保存了4942件竹簡。
  • 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千年前的天書被證實,專家:即將改寫歷史
    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千年前的天書被證實,專家:即將改寫歷史!大圖模式但是在山東地區出土的漢朝墓葬,出土的古籍中就有據學者經過兩年的研究,終於把這本書研究完,專家不禁嘆服:這本書將改寫歷史。
  • 盜墓挖出3大失傳古籍,考古家天價回購後,大呼:改寫先秦史
    儘管普通的收藏家對這種竹簡不感興趣,但大陸的考古家、文物專家、史學家都對墓中的竹簡極為的重視,因為這種竹簡往往能夠佐證或者改寫史書中的記載;甚至墓中很大竹簡記載的都是失傳的古籍。盜墓者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在盜墓挖出失傳古籍後都是第一時間流傳到香港的文物街頭,直到大陸專家看到後,開出天價回購。
  • 漢墓出土2本失傳古籍,改寫世界史,西方考古家:絕不可能
    世人對漢朝印象深刻除了漢代的歷史大事件之外還因為現代考古挖掘了很多大型漢墓,漢墓中出土了很多稀世國寶級文物。考古家在挖掘這一座名為「江陵張家山」漢墓時,並沒有代表漢代的金縷玉衣甚至沒有青銅器的出土,但是卻出土了不少竹簡,而竹簡記載的內容則是2本戰國時期的失傳古籍,這失傳古籍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醫學史以及算術史,當西方考古家在期刊上看到中國考古家挖出這2本失傳古籍後,大呼:絕不可能。
  • 湖南挖掘一漢墓,出土3部失傳古籍,考古家:即將改寫歷史
    湖南考古挖掘馬王堆漢墓後,出土了不少歷史古籍,其中以這3部失傳的古籍為最,有不少考古家認為這3部失傳古籍或許能夠改寫歷史。這三部失傳古籍基本都是在馬王堆漢墓中的3號墓出土,一部是被號稱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方著作的《五十二病方》,一部是被認為是能改寫所有史書中關於縱橫家蘇秦歷史的《戰國縱橫家書》,還有一部就是能夠改寫天文中關於金星記載的《五星佔》。
  • 湖北挖出一座秦墓,出土失傳兩千年古籍,學者:這是商朝的易經!
    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荊州鎮邱北村王家臺,考古專家挖出了一座秦墓。開始只以為是一般的秦墓,但隨著813枚秦簡的先後出現,考古專家震驚了。原因很簡單,這些秦簡上的內容令人震撼,很多已經失傳了2000餘年。
  • 湖南考古挖掘一漢墓,出土28本失傳古籍,專家:改寫中國史
    漢朝是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以秦朝的領土為基礎,東徵西戰為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大開拓打出了第一槍。西漢初期,嶺南一帶有著一個不能被忽略的強大政權「南越國」,南越國往北的湖南長沙還有一個被劉邦分封的「長沙國」。
  • 中國出土的5大漢簡,全是失傳古籍,考古家:改寫歷史
    是記載當時社會、歷史、經濟、文化、國之大事等一系列的古籍,漢朝時期疆域空前擴大,而且經濟交流非常密切。現代考古發現了很多漢代時期的竹簡,但在諸多竹簡中,最珍貴的則是這5大漢簡,可以說這些出土的漢簡都是失傳的古籍,都改寫或者填補了歷史。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的2本「天書」重現天日,卻被終止研究
    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由此可見,古代的時候原本有"三易",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周朝的《文王易》,也叫《周易》。但是,《連山易》在漢初時期遺失,而《歸藏易》也在魏晉以後失傳。"三易"丟失了"二易"成為了歷史遺憾。但是近些年,這兩本丟失的書籍重現天日,讓學者們實為驚訝。1993年3月,《歸藏易》於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重見天日。古墓中出土了近千枚竹簡,竹簡的內容是失傳的古籍。
  • 漢代大墓挖出失傳古籍,考古家:史書記載已被改寫
    考古,在我國近代才發展的一個行業,考古和盜墓不同,考古是挖掘並保護文物,發現歷史,證明歷史,而盜墓,是用不正當的手段不惜破壞文物換取暴富。歷史上也因為有盜墓者的存在,原本應該流傳下來的文化也不見蹤影,今天要說的這個墓還是被盜墓者搶先發現了,裡面究竟丟了什麼,我們現在也無從得知。
  • 古墓出土3部古籍,失傳了2400年,考古家:改寫了中國歷史
    不過,隨著中國考古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古墓被考古挖掘,在古墓出土的諸多文物中就包括這失傳的古籍。1993年10月,湖北省意外的發現的一座戰國楚墓,這座楚墓被發現時已經遭受盜掘,為了把保護墓中文物,考古家決定對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
  • 「土夫子」加入考古隊,挖出28部失傳古籍,專家:中醫學將崛起
    除此之外,在這些漢墓中海出土了很多精美的文物,還有的帛書竹簡上記載的文字,是早已失傳多年的古籍。而在上個世紀,我國就在長沙有了驚人的發現,時至今日,這座古墓對我們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只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考古工作海沒有像現代這麼發達,所以專家在對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的難題。比如說一號墓辛追夫人屍身的取出,以及三號墓中大量珍貴帛書、竹簡的發掘等等。為了更好地去除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考古專家想出了一個辦法,從民間徵集「土夫子」的幫助。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天書在古墓重現,專家研究卻被中止
    其實《易經》最早的時候有三本,分別是: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周朝的《文王易》(也叫周易);但前兩本在魏晉以後失傳,只剩《周易》留存,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遺憾。失傳天書在古墓重現1993年《歸藏易》出現1993年,湖北江陵發現了一座楚墓: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這座墓很:窮,裡面都是低端的陶器製品,沒有珍貴的青銅器以及黃金文物。但隨後發現的竹簡卻讓整個世界都瘋狂了起來。
  • 考古家挖掘一漢墓,出土8本失傳古籍,專家:改寫中醫
    考古這門學問非常的深,而考古的目的無非就是要從古代遺址中獲取歷史真相。有人會有疑問,歷史就是歷史,要了解歷史看史書不就完了麼,古墓中怎麼會有歷史真相呢?其實啊,史書是後人編寫的,不一定完全正確,而古墓中的古籍、傳記、文物銘文都有關於當時歷史的記載。
  • 湖北出土一批秦簡,《歸藏》重見天日,專家:商朝《易經》找到了
    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荊州鎮邱北村王家臺,考古專家挖出了一座秦墓。本是普普通通的一次挖掘,但是隨著813枚秦簡的先後出現,考古專家震驚了。原因很簡單,這些秦簡上的內容令人震撼,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裡面有很多書籍都已經失傳了2000多年了,並且有專家表示:我們找到了商朝的《易經》。通過整理,考古專家們發現,這些書籍一共有五本,分別是《歸藏》、《效律》、《政事之常》、《日書》、《災異佔》。
  • 古墓挖出上古史書,證實《史記》的錯誤,歷史或許徹底改寫
    歷史上是有很多書籍的,這些書籍有的是思想哲學巨作,有的是機械技術之書,還有的是記載歷史的史書。不過,很多書籍在歷史失傳,失傳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政治需要有的是被「焚書」有的是因為戰爭以及朝代變更而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