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2020-12-03 信息一條

站在懸崖邊或懸空高地邊總是會有一種想像自己掉落時的驚心與疼痛感,不存在卻很真實。然而發現自己沒有墜入深淵卻像遁入了巨大的空洞,孤獨從黑暗中慢慢將肉體與思維吞噬。張愛玲的小說正有這種感覺。細膩溫和卻極盡現實的很絕。

振保生命中有兩個女人,一個節,一個烈。不管命運如何,白玫瑰與紅玫瑰都是振保對最初玫瑰的思念。身姿靈動聖潔猶如其妻,而火焰般熾熱的情感又如同情婦。但是最初的振保在野地的汽車裡卻是舉止光明磊落,他懷念當初負責任的自己,也懷念著可以讓他做著對的選擇的玫瑰。他生命裡的兩個女人都帶著玫瑰的影子,像是悼念著拋棄了的玫瑰。

煙鸝如同一隻高貴的高腳杯,一身聖潔美麗,擺設於廳室之中從未沾過酒香,在顯而易見的位置上卻是等待遺忘。從出嫁之日起,懷揣著少女之夢的她便慢慢走向人生的黑洞,好不容易望見一絲光明,卻只能眼睜睜地看他(裁縫)離去,抓不住也絲毫沒有氣力吼叫。一個保守的女人,一個沒有可恨之處的可憐之人,不會討好,不會敷衍,不會應酬。被振保當做填充物件帶進家中之後更是失去了許多社會功能,但是這樣一個純潔的人卻生生在丈夫的有形無形的折磨下漸漸變得市儈嘴臉。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女人何嘗不是這樣。即使是名正言順的妻子,得不到丈夫的愛也會出現裁縫,即使是愛得水深火熱的情婦,得不到回應也會掉頭追尋自己的幸福。

篤保作為振保感情的見證人,同時也是串聯他和王嬌蕊的一天長線。從振保遇到一開始的王太太到他發現振保與王太太的關係到最後在公交車上遇見嬌蕊,也是他在第一時間邊認出了老了的卻讓振保嫉妒的嬌蕊。她的選擇就如同她的愛一樣,積極地樂觀地,即使傷心過痛心過,卻一如既往地學會愛,認真愛。「不過是往前闖,碰到什麼就是什麼」這是嬌蕊的態度,也是她可以過得快樂的原因。或許振保體會到了,才會情不自禁落下濤濤熱淚。但是他卻沒辦法像嬌蕊一樣,自己造的家,沒辦法自己毀掉。他只能嫉妒,只能頑固。也許對愛情的追逐沒有對錯,認定的放手追逐才是最樂觀地做法。就像嬌蕊一樣,大膽地拋棄原有的家庭,追逐振保,雖然吃了苦頭,卻沒有自暴自棄。紅玫瑰之所以紅,就在於熱烈。

白玫瑰對於痛苦做出忍讓與承受的選擇,紅玫瑰對於痛苦做出改變與追求的選擇。然而振保對於痛苦卻只能掙扎祈求著跳出火坑,卻無可奈何。他是最悲哀的人物,苦於妻子不是自己愛的女子,苦於精神沒有皈依。然而終究淹沒於時代洪流。

張愛玲狠心地將振保鎖在孤獨的囚牢裡任其痛苦,讓讀者也隨之痛苦與思考。對於愛情、婚姻、家庭,我們究竟應採取如何的態度面對?也許只有像紅玫瑰這樣,一次一次死去,一次一次又活過來熱烈地愛著,愛著生活,愛著世界。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賞析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賞析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兩朵玫瑰,取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取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這段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
  • 田沁鑫《紅玫瑰與白玫瑰》引爆張愛玲潮(圖)
    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經過兩年的波折,終於將於今年亮相舞臺,同時也成為中國話劇百年的壓軸之作,在北京的演出更是將在話劇界中首度入主國家大劇院。這個時代對張愛玲的膜拜仿佛是從十幾年前開始,1994年,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開拍,香港導演關錦鵬掀起一股「玫瑰浪潮」,該片還曾包攬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本、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電影音樂獎五項大獎,陳衝也藉此拿下金馬影后皇冠。
  • 張愛玲與《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女主角同臺,是...
    《尋她芳蹤 張愛玲》頗具巧思地將張愛玲和她最著名的三部作品《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中的各色女子同時搬上舞臺,藉由顧曼楨、王嬌蕊、九莉這些張愛玲筆下經典角色的故事,講述張愛玲充滿愛恨糾葛的人生。多重時空的交替,多番情感的醞釀,多種人生的演繹,串聯起作家張愛玲的故事。
  •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閨蜜炎櫻是紅玫瑰的原型嗎?
    在張愛玲《語錄》中看到這樣一句話:紅玫瑰——炎櫻。(原稿如此,寫得很隱晦。) 紅玫瑰是張愛玲留給讀者的經典人物形象,但我猜,很少有人會將紅玫瑰與炎櫻聯繫起來。
  •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振保一生的硃砂痣與白月光
    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小說寫於張愛玲與胡蘭成戀愛時期。
  • 田沁鑫"對話"張愛玲 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登陸
    4月12、13日,導演田沁鑫改編自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的話劇將登陸城市劇院,戲中「紅白玫瑰」的角色來了個乾坤大挪移,以「一女配二男」的全新組合,賦予經典名作新的生命力。
  •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這是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裡面一句經典的語錄。看完之後,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幸運能生長在這樣一個男女平等的年代,沒有張愛玲生長那個年代的不平等,沒有那樣吃人的制度和讓人氣憤不公平的人權。小說裡面的故事,大多是講敘一個女人的一生感情是怎樣渡過,她們都重情重義,都希望能和相愛的人攜手一生。
  • 深度解讀《紅玫瑰與白玫瑰》:時代女性的不幸與悲哀,包括張愛玲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沒有讀過張愛玲,你也一定讀過這句話,來自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 《紅玫瑰和白玫瑰》張愛玲和陳奕迅各自譜寫模稜兩可的愛情
    《紅玫瑰》的粵語版是《白玫瑰》,收錄於2006年11月23日發行的專輯《What'S Going On...?》中。 這首歌是臺灣填詞人李焯雄根據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所填。講的是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兩個女人,一個純情,一個風騷,而紅玫瑰象徵風騷。「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 張愛玲與《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女主角同臺,是什麼情形?
    《尋她芳蹤 張愛玲》頗具巧思地將張愛玲和她最著名的三部作品《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中的各色女子同時搬上舞臺,藉由顧曼楨、王嬌蕊、九莉這些張愛玲筆下經典角色的故事,講述張愛玲充滿愛恨糾葛的人生。多重時空的交替,多番情感的醞釀,多種人生的演繹,串聯起作家張愛玲的故事。
  • 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講的什麼故事?
    如果不知張愛玲真實的愛情,單看她的小說男女主角調情以及調情後的小算盤,都會認為張愛玲是一個看透人間情愛,精明到骨髓的女人,沒想到她遇到了讓她低到塵埃的男人,並且這個男人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渣。只能說世事難料!她,將真相拿捏在手中,卻任由脆弱的情感不斷的沉淪。
  •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送給男人的一本成長指南
    張愛玲這個名字,不用多說了,「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了主人公佟振保與幾個女人之間的故事,紅玫瑰比喻熱烈的情婦,白玫瑰比喻聖潔的妻子。跟濃烈的紅玫瑰相比,他的妻子就是一朵如水的白玫瑰。上學期間是乖乖女,感情上也是一張白紙。身體是白的,「臉生得寬柔秀麗,可是,還是單只覺得白。」連內心也是白的,「結了婚八年,還是好像什麼事都沒經過似得,空洞白淨。」於是在佟振保的眼裡,「她變成了一個很乏味的婦人。」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生活的諷刺在於人的性幻想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最為經典的一篇小說。比小說更為出名的是那句話:&39;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39;;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為什麼張愛玲將愛情比喻成「紅玫瑰與白玫瑰」?
    為什麼張愛玲將愛情比喻成「紅玫瑰與白玫瑰」?民國確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歷史時期,因為在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非常激烈的思想碰撞,而且也湧現出了一大批,被後世人仰慕和崇拜的大作家。最重要的是在民國的文壇上,還塑造出了很多女性「文豪」。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男人念念不忘的女人,是什麼樣子的?
    在感情的世界裡,「紅玫瑰」與「白玫瑰」似乎永遠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像是愛情的一道坎,又像人生兩種顏色一般,你選擇哪一種,時間一長又會感到厭煩,然後貪戀另一種的美好。白玫瑰之所以讓男人嚮往是因為,這些女人身上通常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純潔天真。男人通常都不喜歡太複雜的女人,他想做什麼事情,不希望女人來過問,所以白玫瑰就是這樣最好的化身,只供自己欣賞便就足夠了。
  •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新網
    紅玫瑰與白玫瑰 2012年12月25日 16:21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談及男歡女愛、鄙近親疏,人們常會引用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名言」:「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
  • 張愛玲曾把愛情比作紅玫瑰和白玫瑰,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筆下一部充滿人性矛盾的中篇小說。故事的主人公佟振保徘徊在兩個女人中間,張愛玲親切地把她們比作紅玫瑰和白玫瑰,其實就像她在文中提到過的話一樣: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 《紅玫瑰與白玫瑰》二度抵滬 張愛玲變身80後
    田沁鑫執導,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尚版)》將於7月5日至7日登陸藝海劇院,這也是繼不久前在滬熱演的《紅白玫瑰(明星版)》之後,田沁鑫與張愛玲二度隔時空碰撞,原著中一眾人物將變臉變性不變心。「80後張愛玲」青春俏皮的形象引發無數好評。
  • 張愛玲筆下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明月光亦或者硃砂痣,你還不懂?
    張愛玲筆下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明月光亦或者硃砂痣,你還不懂?圖:紅玫瑰與白玫瑰小編發現自己在與人探討感情話題的時候,很喜歡引用張愛玲的這一段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好於小編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為數不多喜愛的一句話。仿佛在哪兒都能看到一般,每每看到,直抵心靈,令小編不禁沉思,因為張愛玲在其中的幾個比喻貼切的甚至讓人找不到任何詞可置換。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振寶這樣的「好男人」,嫁不得
    這是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開頭,對男主的感情描寫,有點未來可期的感覺。男主振寶,在那個年代,有留洋的背景,有不錯的工作,有女人緣,又有清醒的頭腦,算是手握一副好牌。在他的生命中,把遇見的女人比喻成紅玫瑰和白玫瑰,熱烈奔放的稱為紅玫瑰,家世清白的稱為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