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文物珍品:《P.2002v人物白描畫稿集》
因此該畫稿作為洞窟壁畫底稿的可能性不大,而應是敦煌絹幡類繪畫之畫稿。 綜上所述,P2002v白描畫稿之時代可早到盛唐,一直使用至歸義軍時期。從多幅作品的性質上來看,既有絹畫的畫稿,也有洞窟壁畫之草稿,還有畫家們的娛樂之作,也有一般人的塗鴉雜畫,還有可能留存有較早的敦煌人物邈真像畫。表明了P2002v是典型的敦煌畫稿集的性質。延續時間之長、使用範圍之廣、經手之畫人之多等均是敦煌畫稿所僅見,由此可見此畫稿之彌足珍貴。
-
美術研究|解讀敦煌樂舞——敦煌樂舞研究方法之討論!
再來看具體研究內容,石窟壁畫所繪樂舞圖像當然首當其衝,但敦煌文獻中也有一定數量的記載與樂舞相關,如音樂機構的設立、官方或寺院音樂的設置、音樂從業人員的使用、樂器製作行業的運作以及敦煌樂譜(見圖1)、敦煌舞譜(見圖2)、敦煌曲辭等,此外還包括藏經洞出土絹帛畫、紙畫和畫稿所繪樂舞圖像,這些內容同樣需要研究者的重視和關注。總體而言,該領域研究內容應包含兩個範疇,即圖像和文字。
-
中國古代壁畫之一,敦煌莫高窟中的白描畫稿
我們都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著名的壁畫之一,面對敦煌莫高窟中滿壁生輝的古代壁畫,當年畫工在昏暗的燈光下艱苦創作的情景,似乎朦朧地重現在我們面前。畫工們首先要依照開窟者指定的題材,度量壁面、經營位置,然後起草畫稿。只有整體營位得當、起稿準確,才能據以著墨敷彩,精描細繪。在早期的洞窟中,多用粗壯有力的土紅線起稿,著色後再勾勒墨線。
-
段文杰|談敦煌壁畫臨摹中的白描畫稿
研究敦煌壁畫的創造過程,同研究和掌握壁畫線描的特色是分不開的。從壁畫線描的功能講,有起稿線、定形線、提神線和裝飾線。起稿線是指壁畫作品第一步起稿中用粗略的線描勾畫出所繪物象的大概形象。然後要對每個物象進行準確、肯定、細緻和深入的描繪,這次線描就是定形線。這道線一描,形象就不能再改動了,所以定形線就要特別講究,不能草率。
-
核工業人範興儒:用一生研究敦煌壁畫,被譽「範飛天」
他,一個核工業人,用一生研究又該如何傳承、弘揚敦煌藝術?陷入「深愛」的範興儒,頭也不回地走上了追逐「敦煌夢」的漫長道路。說來也巧。上世紀60年代有一段時間,範興儒因工作原因借住在四0四圖書館。有一天,他翻找圖書時,「敦煌壁畫」四個金光大字突然映入眼帘。雙手捧起,他欣喜地發現,竟是文物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我國第一部敦煌壁畫大型畫冊。「這是上天賜給我的一把打開敦煌藝術寶庫的金鑰匙。」
-
敦煌畫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網
敦煌畫研究 2019年11月15日 10:45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本書對各種敦煌繪畫進行了系統圖像學研究。
-
敦煌壁畫的色彩研究
敦煌壁畫色彩分析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
敦煌眾學者追憶饒宗頤:數十載「情系敦煌」促保護
連日來,敦煌石窟眾學者集體悼念先生,並追憶他為敦煌石窟保護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卓越貢獻。 敦煌研究院7日稱,饒宗頤先生畢生熱愛敦煌,與敦煌結下不解之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先生即來到敦煌考察石窟,後長期關注、鼎力支持敦煌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因數十載「情系敦煌」,先生曾獲國家文物局與甘肅省政府頒發的「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 「饒公逝世,敦煌學又失一位宗師。
-
透過樂舞「聽」懂敦煌
畢業於蘭州大學,作為音樂學碩士、敦煌學博士和博士後,他更多的是和敦煌的「聲音」打交道。從壁畫和文獻中「聽」敦煌,從音樂舞蹈中研究敦煌。 敦煌樂舞研究專家鄭汝中在《敦煌壁畫樂舞研究》寫道,「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畫上共有各種樂伎3000餘身,有大小不同的樂隊約500組,共出現樂器44種,4549件。」
-
導夫先路的敦煌學大家——讀饒宗頤先生敦煌學論著的幾點心得
故此,我在這方面曾經做過不少研究,我更希望有更多現代的學者能夠繼續在敦煌資料之中,發掘出新的研究方向。」表明先生充分體認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對於中國中古時代多學科研究珍貴而重要的價值,因而數十年來對敦煌學研究傾注心血,不遺餘力。
-
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敦煌繪畫品
該館藏有一件敦煌文物,正面為寫經、背面為畫稿,高26、長141釐米,館藏號是51-78號。正面寫經75行,始「不顛倒,以不倒故,知字知義,若」止於「知,舊病亦爾,不別諸病悉與……/囗成於字……/……言……」,知是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2「壽命品」。從館藏號看,是1951年入藏的。
-
導夫先路的敦煌學大家
故此,我在這方面曾經做過不少研究,我更希望有更多現代的學者能夠繼續在敦煌資料之中,發掘出新的研究方向。」表明先生充分體認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對於中國中古時代多學科研究珍貴而重要的價值,因而數十年來對敦煌學研究傾注心血,不遺餘力。
-
甘肅省博物館社會教育示範項目——念念敦煌
一、項目單位敦煌研究院二、活動內容及目標項目以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壁畫「降魔變」為創作藍本,製作《降魔成道》動畫片,通過介紹這部動畫影片的創作背景手繪畫稿 手繪畫稿 作品展示四、項目意義「念念敦煌」系列體驗課程在敦煌研究院資深專家的悉心指導與帶領下,以敦煌圖案
-
敦煌壁畫是如何繪製的
畫稿完成之後,師傅寫上色標,由弟子工匠塗色完成。「色標」就是色彩分布的代號。當然大量的壁畫都是直接上色。第五步,勾線。壁畫繪製最後一道工序是描線成形,也稱之為「定形線」。的製作過程,著名敦煌美術家、敦煌研究院前院長段文杰有極為翔實的考證:我發現洞窟壁面是在礫巖上抹麥秸粗泥,再上麻刀或棉毛細泥,晾乾壓緊磨光。
-
「光明日報」導夫先路的敦煌學大家?讀饒宗頤先生敦煌學論著的幾點...
故此,我在這方面曾經做過不少研究,我更希望有更多現代的學者能夠繼續在敦煌資料之中,發掘出新的研究方向。」表明先生充分體認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對於中國中古時代多學科研究珍貴而重要的價值,因而數十年來對敦煌學研究傾注心血,不遺餘力。
-
「2020敦煌研究發展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召開
11月9日至11日,由敦煌研究院主辦、《敦煌研究》編輯部承辦的「2020敦煌研究發展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召開。《敦煌研究》編委和敦煌學界專家、甘肅省委宣傳部領導,以及編輯部工作人員近40人參加會議。與會專家紛紛對《敦煌研究》獻計獻策,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和啟發性的寶貴建議。
-
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在敦煌揭牌
8月19日,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在敦煌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8月19日,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在敦煌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是在甘肅省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已有科研平臺基礎上,整合甘肅省文物優勢研究資源組建的。中心依託單位為敦煌研究院,共建單位有蘭州大學文物保護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文保中心。
-
達文西解剖畫稿將在白金漢宮展出
新華網倫敦4月30日電(記者白旭李芮)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達·文西87頁人體解剖畫稿將從5月4日起在白金漢宮的女王美術館對公眾展出。這些畫稿是英國王室藏品,展覽將持續到今年10月7日。達·文西1519年去世後,他的這些解剖畫稿並未發表,幾易其手後於17世紀輾轉流傳到英國,並被查理二世獲得。目前英國王室共有此類畫稿268頁。這些畫稿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詳細而準確地描繪了人體肌肉和骨骼的結構,以及手、腳、頸、脊椎因肌肉活動所產生的各種姿態。畫稿中值得注意的是一幅人的側面頭像。
-
提升敦煌遺書研究境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敦煌學研究湧現出不少標誌性成果。但是,敦煌遺書的整理與研究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如何吸收既有成果、深入挖掘其學術資源依然為學界所關注。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方廣錩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對敦煌遺書的文獻、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顯著,文物方面的研究還顯得薄弱。這是由於文獻、文字研究可以依據圖版進行,而文物研究必須大量查核、比對原件,而收藏單位都把敦煌遺書作為特藏,對查看原件有種種限制,制約了敦煌遺書文物的研究。就文獻研究價值而言,敦煌遺書是佛教寺院藏品,佛教典籍約佔總量的90%。
-
敦煌石窟研究的進展與前瞻
由於20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大規模的敦煌石窟圖錄不斷推出,使學術界較容易查閱敦煌石窟藝術的內容;同時,隨著交通和旅遊設施的改善,到敦煌石窟進行實地考察有了更好的條件,越來越多的學者投入到敦煌石窟研究的行列中。敦煌石窟研究的成果也呈現與日俱增的態勢,在一些領域形成了總結性的成果,另一些領域則出現了開拓性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