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來看,江西13所獨立學院,至今還沒有一所完成轉設。在名單上顯示位於南昌市的共有8所,分別是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以及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
事實上,由於面臨評估驗收的「大考」,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這5所此前佔用母體學校老校區辦學,沒有獨立校區的獨立學院,已經於2017年搬遷到了九江的共青城市科教園辦學,5所高校的新校區面積都在千畝以上,基本的辦學設施的確也更好了,能夠達到評估的基本條件,但如果憧憬在大城市生活的學生,或許會失望,新校區距離南昌市七八十公裡,而且交通不算特別方便,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不過,這5所學校在教育部的名單上所在地仍然是南昌市。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和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這3所獨立學院,之所以不需要搬遷至共青城,是因為此前在南昌市內就建設有獨立的校區,所以,南昌只有這3所獨立學院了。
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文件,獨立學院有三條轉設路徑,分別是:各方面達到條件的轉為民辦;無社會舉辦方或地方政府有條件承接舉辦轉為公辦;已停止招生或無法完成轉設的終止辦學。並非如很多網友認為的,好的才能轉設為公辦院校,恰恰是哪些條件完備的才轉設為民辦院校。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資料顯示,該校成立於2001年,是由華東交通大學與浙江勝達汽車有限公司合作舉辦,主校區位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家湖東路111號,已建成黃家湖校區、靖安校區,靖安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兩區一基」 的辦學格局,總佔地3169畝,開設有38個本科專業,在校生13000餘人。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成立於2001年,是由江西中醫藥大學和華潤江中製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創辦,主校區位於中醫藥大學對面的南昌市新建區梅嶺大道819號,另有一個位於市區的僅有130多畝的撫生校區,當年是科技學院的主校區,簡直是個老破舊小區,現在是學院的臨床醫療系,主要功能為醫療服務和臨床教學,緊鄰在建的南昌地鐵4號線。開設21個本科專業,現有學生8000餘人。
從學校整體發展看,建議由省政府牽頭,由江西中醫藥大學收回。學校辦學規模不大,如果完全脫離後,並不一定能有更好的發展,學校緊鄰母校主體校區,當年這個校區就是中醫藥大學準備用於教職工的地塊,舉辦方華潤江中是具有央企背景的省屬國資企業。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
成立於2001年,是由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和江西田園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合作舉辦,位於紅谷灘新區創業南路998號,佔地面積500餘畝,是與南昌工學院共用校區,目前開設有20餘個本科專業,僅有全日制在校生僅4000多人。
學院招生辦學規模很小,又與南昌工學院共用校區,建議終止辦學,推動南昌工學院進一步發展。
南昌高校數量不少,數據顯示,南昌的高校數量達到54所,即使去掉那5所獨立學院,數量仍然在全國城市中排名較為靠前,高校在校生數量也在全國比較靠前的位置,甚至每千人中在校大學生比例一度在全國排名第一。南昌的問題是沒有好的大學,南昌要在高等教育領域有所突破,必須引入更多資源。
江西的獨立學院轉設工作起步較晚,此前公示申請轉設的有位於共青城的南昌大學共青學院,是南昌大學與共青城市政府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現擬轉設為民辦性質的共青學院,這種具有公辦屬性的院校在轉設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這不知道是地方政府出於什麼原因或者什麼考慮。
而近期公示的轉設名單為,辦學性質為民辦的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已經申報轉設為江西交通工程學院,同時申報的還有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擬轉設為民辦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舉辦方為贛州市政府,擬轉設為公辦的贛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