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2日,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從其母體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中脫離,正式成為一所民辦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它是全國首批、全省第一所由獨立學院成功「轉設」的普通本科高校。在今後的五年中,我省還將有8所公辦大學下設的獨立學院走向「轉設」之路。獨立學院「轉設」究竟意味著什麼?「轉設」之後的民辦高校如何適應激烈的招生、就業競爭格局?日前,本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對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院長修朋月進行了專訪。
「轉設」是大勢所趨記者:我省有9所普通高校辦的獨立學院,現在德強商務學院正是從哈爾濱商業大學脫離的,這其中有什麼政策背景?
修朋月:我們所稱的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屬於公益性事業,它既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又必將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而轉設為普通本科高校,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教育部第26號令規定,自今年4月1日起,獨立學院要在5年內按照規定進行調整,經教育部組織考察驗收合格的繼續發展轉為普通本科高校。今年,我們學院是全國獨立學院實現轉設的第一批、黑龍江省實現轉設的第一所,在全國首批轉設的四所獨立學院中排名第一。
「轉設」需具備三項要求記者:既然轉設是大勢趨勢,那麼獨立學院轉設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修朋月:全國首批有5所獨立學院申報轉設,教育部只批准4所。何時轉設、能否轉設,不由學院的願望決定,而是由轉設的條件和標準決定。按有關文件規定,轉設的標準和條件主要是同時達到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設置標準和基本辦學條件;二是達到民辦高校設置與管理的要求;三是具備轉設的基本要求。德強學院在這三個方面不僅達到標準,而且比較突出,首批轉設成功已是理所當然。
辦學特色是立校之本記者:德強學院作為全國首批、黑龍江省首所實現成功轉設的學院,為我省其他8所獨立學院今後的轉設提供了哪些經驗?
修朋月:既然轉設勢在必行,那麼肯定是早轉比晚轉好,早轉意味著在獨立學院的行列中走在了前頭,在轉設為普通本科高校的行列中仍然是先行者。在我省高教強省「1115」發展規劃中,我院被列入建設國內有影響力的五所民辦高校之一。我院創辦9年來的發展,始終把辦學特色看作是立校之本。我院每屆招生不僅完成招生計劃,而且入學報到率都在95%以上,目前在校生規模有9000餘人;為社會輸送的6屆5000餘名畢業生,每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超過省平均一次就業率;學院現擁有經、管、工、文、法五大學科,21個本科專業和14個專科專業;學院基礎設施先進,學院佔地面積、建築面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和館藏圖書達到普通本科高校標準,並能滿足辦學規模發展需要。
脫離「母體」更具優勢記者:獨立學院轉設後,是否會對人們的觀念產生一些影響?比如,脫離了公辦大學的母體,會不會產生擔心?
修朋月:轉設後的普通本科高校相對於國有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屬於民辦高校,但人們對民辦高校的認識在轉變,對民辦和國有普通本科高校的界限逐漸淡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學生和家長對民辦高校觀念在轉變,對他們來說,擇校就是擇業,因此,越來越看重的不是學校的性質和名稱,而是畢業後能否就業。二是社會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在轉變,對他們來說,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就是人才,因此,越來越看重的不是學生畢業於什麼性質的學校,而是人才的質量。這種認識上的轉變,為轉設後的招生就業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可以說我院會更具優勢。
挑戰機遇並存記者:獨立學院脫離「母體」後是否意味著也有挑戰?
修朋月:轉設意味著發展,同時也意味著新的挑戰。我們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層次的多樣性、所需人才規格的多元性,在辦學上準確科學定位。即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兼顧專科層次教育;培養服務龍江,面向全國,立足行業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建設一個以經管學科為主,經、管、工、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自身辦學特色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