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唐文化主題活動正式發布

2020-12-17 騰訊網

中國年,看西安。

在庚子年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為全方位展示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嶄新的城市形象,依託唐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築群區和博物館,以「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為主的系列主題活動於2020年1月20日在西安博物院博物館大廳正式啟幕。在這裡,唐文化的濃厚氛圍將會使大家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開幕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為強盛、影響力最為深遠的王朝之一。唐都長安,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和當時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城市,其魅力吸引著各種文明在這裡匯聚和碰撞,開放包容、兼容並蓄、開拓進取成為這個時代和這座城市的特有符號。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從西安博物院11萬餘件館藏文物中,特別遴選出約280餘件/組唐代精品文物,其中包含了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收藏的31件唐代精品文物,分別圍繞唐長安的「城、人、衣、食、行、娛」等內容,分別以「百千家似圍棋局」「月照長安萬戶人」「羅衫葉葉繡重重」「齊紈魯縞車班班」「八珍玉食在長安」「春風細雨走馬去」「千歌萬舞不可數」唐詩作為每個單元標題,對唐都長安人的生活進行了全面的再現和闡釋,讓公眾從中去細細感受長安城中蘊藏著的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文化生命力。

這次展覽在表現特色上,既有唐代都城殿宇、廟堂的宏大之感,也有民間裡坊、巷陌的煙火之氣,所以我們這次展覽在「城」與「人」兩個主題視覺化構建的基礎上,以「城」開啟故事開篇,以「城」與「人」的交融鋪陳敘事背景,為觀眾提供一個時空交錯、步移景換的展覽空間。通過文物密集性陳列,藉助多層次,多手法的輔展配合,以生活化、故事化的親民方式達到展覽的傳播目的。同時,此次展覽首次藉助社會力量的新型技術用於展覽部分數位化體驗,探索5G智慧博物館的最新呈現方式,採用了5G機器人「唐小特」作為展覽的「明星導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對接,給觀眾全新的沉浸式視聽體驗,仿佛穿越回盛唐長安。

「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發布

此次「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包含了「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等三大主題展覽,融匯鳴鐘祈福▪福佑長安巡演,非遺展示,擊鼓納祥、舞龍舞獅、踩高蹺、坊間集市中的文化演繹場、美食、遊藝等板塊活動,以唐小雁塔為文化背景,通過景觀布置、環境渲染等表現手法,還原盛唐文化生活氛圍,讓遊客在西安博物院內能夠深度體驗傳統文化,感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彰顯西安中國年的濃厚氛圍,構建喜慶和諧的中國年。

整個園區分為三大板塊:西區--博物館裡過大年;中軸線—小雁塔下迎新春;東區—坊間集市樂享中國年。

【博物館裡過大年】

1、三大展覽:

(1)「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

(2)「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

值此鼠年新春到來之際,由中國文物報社發起,聯合30多家文博機構共同推出的「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將於庚子新春佳期在北大紅樓櫥窗和各聯展單位隆重推出。截止目前為止,今年是西安博物院自2014年創辦聯展以來第七年參加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

鼠為十二生肖之首,鼠年寓意著「1-12」中一個新輪迴的開始。我國民間自古就有「鼠咬天開」的傳說。清代《廣陽雜記》記載「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是老鼠把天地咬破,使氣體流動,產生陰陽。老鼠因此成為開天闢地、生育萬物的子神。子鼠是陰極的象徵,出現在臘月至正月,正是除舊布新、送陰迎陽的時刻,具有祛災納吉的象徵意義。作為十二生肖之首,鼠的形象也經常被表現在形形色色的文物藏品之中,無論石刻、陶俑、繪畫,都有鼠類出沒。

本次展覽是由中國文物報社從全國50多家文博機構,甄選數百件以鼠為題材的文物、藝術品和珍貴標本,以及其他生肖文物,向廣大公眾奉上的圖文展覽。共分為「生肖故事——生肖文化的緣起與發展」「鼠類百態——鼠的世界」「天開於子——鼠的故事」「鼠年話鼠——鼠的映像」四個部分。

由中國文物報社發起,諸多文博機構聯合推出的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自2014年創辦以來,歷經了七年,聯展單位和地域覆蓋面不斷擴大,展出文物內容越發豐富,展覽宣傳推廣力度持續增強,正日益成為全國博物館領域春節檔重要的品牌展覽。

(3)「觀民風 看初心 望未來--陝西民俗面面觀之一」攝影圖片展

由西安博物院、陝西民俗攝影協會聯合舉辦的「觀民風 看初心 望未來--陝西民俗面面觀之一」攝影展於2020年1月1日起在西安博物院內正式展出。該展覽以廣大人民群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節慶、生活、組織、歲時、遊藝、禮儀等民俗民風為主題,選用了孔正一、賈莉、侯忠安、徐鵬、易玉秦五位攝影師共94幅作品,以獨特的視角、豐富多彩的畫面,形象化地展示了陝西南北及關中由於地域的不同所形成的特有的民俗事項,充滿了古樸和濃鬱的鄉土氣息。

2、庚子新年伴手禮

為配合此次主題活動,在鼠年春節也推出了一系列文創產品

長安春色歸:繼去年新春推出文創類新年禮物「長安春色歸錦鯉盒」以來受到了廣大公眾的喜愛,以此衍生出的街景造型、花壇圍擋、放大版懸幡等裝置美化了街頭巷尾。該款禮物因此而2019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之一的義大利A'設計獎。

在即將到來的庚子年春節,同樣一款升級版的新年禮物呈現給大家,這款新年禮盒包括外盒、內盒、春聯、卡套、懸幡等。主設計元素「鳳凰來儀」出自《尚書·益稷》,「鳳凰來舞,儀表非凡」,作為百鳥之王,鳳凰既象徵著生活中吉兆的到來,也寓意著昌盛繁榮。「鳳」的形象來自於西安博物院館藏的「唐代金鳳」。唐代金鳳的形象相較於魏晉南北朝之前,鳳紋頭冠變短,長頸,翼尾上舉,姿態飄逸,祥瑞感十足,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鳳形象之一。在外盒設計上,延續了去年寶相花紋的設計傳承,依然使用飛白書寫「長安春色歸」,顯現出蒼勁渾樸的氣質。同時,還加入西安博物院館藏的蔓草花金飾和金樹作為輔助設計元素。

春節期間,小雁塔下,西安博物院裡唐幡迎風飛舞,喜迎八方來客。

同時,還推出了以「關中八景」作為設計元素的「關中八景年貨禮盒」,「小雁塔」餅乾等年節禮盒;以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宋青釉褐彩蹲坐鼠瓷塑」的設計元素的「鼠你有福手鍊」,福蝶項鍊,西博「竹」福項鍊等一系列飾品;樂居長安帆布包、魔力貓盒、迷你國寶·亞克力裝飾立牌盲袋、盛世長安筆墨套裝等等。讓遊客在參與文化體驗活動的同時,將「博物館」帶回家。

【小雁塔下迎新春】

1、鳴鐘祈福 福佑長安

在園區中軸線上,以「鳴鐘祈福」為主題,舉行迎賓禮和巡遊表演,展現大唐盛世風貌,喜迎八方遊客,祈佑國泰民安。鳴鐘祈福區,參與者淨手整衣,祈福納祥,將願望書於紙上,放入福袋,繫於鍾旁,祝願來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2、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包含了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展示以及民俗工藝品展賣,包括:西安剪紙、碑林布糊畫、多維書法、木板年畫、張氏風箏、紙殼臉譜、關中葫蘆、編織、刺繡、木刻、火烙、捏麵人面花、吹糖人倒糖畫、泥塑、刻皮影等。

3、傳統民俗體驗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著吉祥如意。舞龍是一種傳統的民俗活動,又是一項體育運動,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舞龍活動不但可以使人感受到傳統的民俗風情,更是一個民族活躍的象徵,凸顯出一個民族的浩然正氣,預示著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

來小雁塔感受傳統民俗舞龍表演,與中國龍一起騰飛。

【坊間集市樂享中國年】

通過東區整體氛圍裝點,以唐文化為主要元素,再造唐風唐坊。在這裡,您可以品西博美食——陝西特色小吃,賞西博演藝——西博演繹場,遊唐式唐風——換裝遊園、兒童遊藝等,品、賞、遊一站式體驗盡在2020年小雁塔薦福迎新唐文化主題活動。

1、西博文化演繹場

在「西博大舞臺」的基礎上,將大唐特色予以濃縮演繹,全天候上演繽紛多彩的節目,把傳統民俗演藝和現代時尚演藝相結合,包含了雜技、雜耍、秦腔、曲藝、舞蹈、歌舞、相聲、小品、舞臺劇等內容,博採眾家之長,為市民打造新穎別致的專場演出。提高遊客參與度,活躍現場氛圍,營造喜慶祥和的新年氛圍。

2、西博美食

作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吃」,與以往的各處小吃、中西兼有的做法不同,今年著重體現了「吃」的文化屬性與地域屬性。專注陝西傳統美食,陝菜,以及陝西飲食文化品牌的推廣。以多種經典陝西風味小吃,給市民遊客帶來高品質的美食享受。

「絲路明珠 璀璨盛唐--西安博物院文化創意大賽」啟動

本次大賽由西安博物院主辦、西安恆沙金慄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承辦,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西安文創協會、曲江浙文創產業園等單位協辦。大賽旨在落實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全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通知》要求,充分發掘和利用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與資源,實現傳統與新時代下文化創意及旅遊需求相結合,激發創意設計靈感,培育新生代原創力量,引導創意設計貼近時代、融入生活、服務社會發展,為公眾提供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在品味西安博物院的同時把文創產品帶回家。

文創大賽以「絲路明珠 璀璨盛唐」為主題,提交作品須以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絲路文化、盛唐文化、祈福文化、非遺文化為元素基礎,充分發揮創作者優勢,創作具有創意性、新穎性、實用性、美觀性的優秀文創作品。徵集類型包含工藝美術設計類、視覺創意設計類作品和數字多媒體設計類。徵集範圍包含國內外合法註冊成立的公司、企業;中國境內合法設立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中國境內合法設立的非法人組織、公民或上述主體之間組成的團隊。大賽設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組織獎和入圍作品獎,屆時獲獎作品將予以展出。

相關焦點

  • 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啟幕
    在庚子年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為全方位展示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嶄新的城市形象,依託唐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築群區和博物館,以「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為主的系列主題活動於2020年1月20日在西安博物院博物館大廳正式啟幕。在這裡,唐文化的濃厚氛圍將會使大家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 中國年·看西安丨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豐富多彩
    西安網訊(記者 馬瑩)1月20日,為全方位展示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嶄新的城市形象,「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系列主題活動在西安博物院博物館正式啟幕。  2020小雁塔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發布  此次「薦福迎新 唐文化主題活動」包含了「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等三大主題展覽,融匯鳴鐘祈福·福佑長安巡演,非遺展示,擊鼓納祥、舞龍舞獅、踩高蹺、坊間集市中的文化演繹場、美食、遊藝等板塊活動,以唐小雁塔為文化背景,通過景觀布置、環境渲染等表現手法,還原盛唐文化生活氛圍,讓遊客在西安博物院內能夠深度體驗傳統文化
  • 正月初一到十五 小雁塔將舉行薦福文化大廟會
    2019年小雁塔薦福文化大廟會將於2月5日至19日(正月初一至十五)在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景區舉辦。今年小雁塔文化大廟會的主題是「薦福迎新」。屆時,「福文化」「唐文化」「年俗文化」等文化盛宴將通過雁塔祈福、專題展覽、文創體驗、非遺展演、西博年味、節慶娛樂等形式一一呈現。
  • 來小雁塔逛廟會度新春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王瑛 見習記者 馬維娜)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盛大、最具有凝聚力的傳統節日,1月31日,記者從西安博物院了解到,為配合打造「西安年 最中國」節慶品牌的戰略,營造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氛圍,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景區將於2019年 2月5日至19日(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 西安年·最中國 |《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燃動小雁塔薦福新春文化廟會
    「喜樂長安中國年—唐都長安年文化展」 「《盛唐絲蘊》唐代服飾主題靜態展」等展覽;在鳴鐘祈福、鴻雁送福、敲鼓祈福等古老的祈福活動中,感受著「薦福寺」源遠流長的賜福、獻福寓意;而舞獅、皮影製作、瓦當拓印、剪紙燻樣等民間非遺文化體驗活動,讓遊客們流連其中,興致盎然。
  • 遊——西安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標誌建築。
  • 【陝西文物覽】古建築——西安小雁塔
    小雁塔又稱薦福寺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薦福寺內(今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友誼西路西安博物院內),是中國早期密簷式塔的代表作,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寺始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名大獻福寺,以高宗李治駕崩百日,皇族貴戚為其「獻福」而修,故名;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易名大薦福寺。神龍二年(706年),義淨在寺內譯出佛經56部,計230卷,並著成《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一書。
  • 家門口就有這麼多主題活動
    「鳴鐘慶盛世 擊鼓賀平安」——2020鐘鼓樓、小雁塔鳴鐘擊鼓迎新春活動時間: 2020年1月1日-2月1日地點: 小雁塔、鐘鼓樓活動內容: 鳴鐘擊鼓作為辭舊迎新的表現形式之一,元旦及春節期間在鐘鼓樓、小雁塔等地,圍繞「迎新」「祝福」等春節主題,開展鳴鐘擊鼓迎新春活動,祝福偉大的祖國國泰民安,祝福中國人民幸福安康。
  • 9大主題!46項重點活動!來西安過大年,就對了
    「鳴鐘慶盛世 擊鼓賀平安」——2020鐘鼓樓、小雁塔鳴鐘擊鼓迎新春活動時間:2020年1月1日-2月1日地點:小雁塔、鐘鼓樓活動內容:鳴鐘擊鼓作為辭舊迎新的表現形式之一,元旦及春節期間在鐘鼓樓、小雁塔等地,圍繞「迎新」「祝福」等春節主題,開展鳴鐘擊鼓迎新春活動,祝福偉大的祖國國泰民安,祝福中國人民幸福安康。3.
  • 薦福寺,被小雁塔的大名遮蔽的一代名寺
    在西安,說起大小雁塔,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說起薦福寺,知道的人可能就沒那麼多了。而實際上,小雁塔所在的塔院就是薦福寺。薦福寺原名獻福寺,始建於唐文明元年(684年),乃為駕崩不久的高宗李治祈福而建。會昌滅法時,薦福寺和大慈恩寺、西明寺、莊嚴寺是長安城裡明令保留的四座寺院,是京城佛寺的僅存碩果。小雁塔始建於唐景龍年間(707年—710年),比薦福寺稍晚。
  • 9大主題!46項重點活動!來西安過年,等你~
    46項重點活動!小編了解到,2020春節「中國年·看西安」活動,從2019年12月31日開始至2020年2月9日結束(己亥年臘月初六——庚子年正月十六),歷時41天,活動主要有9大主題和46項重點活動,為遊客和市民們奉獻一場最具西安特色的中國年。
  • 陝西西安小雁塔.在地震中裂開了三次,最後自動合攏,原因找到了
    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薦福寺內,原名為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元年,是關中八景之一,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雁塔高43.39米,共13層(原本15層,塔頂兩層在地震中遭破壞)。小雁塔的文化價值:第一,小雁塔是中國密簷塔早期發展的成果,為祖國塔文化奠定了基礎。這種四方形磚塔,是國外密簷塔的改造,它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方圓理論。方,代表地,也是為人之本。
  • 關中八景的雁塔晨鐘為什麼說的是小雁塔?
    據史書記載,「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的一景,大約確立於康熙年間,多有美詩佳句讚頌,流傳甚廣。公元168年,八景被繪成詩畫刻於碑石上,關於「雁塔晨鐘」的精彩描繪,躍然碑中。小雁塔位於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這座千年古寺寂靜、祥和,裡面既沒有尼姑,也沒有和尚。從佛教意義上說,這就是個空寺。薦福寺內文物眾多,最有名的寶物就是小雁塔。
  • 小雁塔|女皇武則天為什麼建造薦福寺
    在西安的人和來西安的人都知道,在古城大南門外一裡許,有一座高聳的千年古塔——小雁塔。它已在這佇立了一千多年。小雁塔的所在地就是唐朝由女皇武則天親賜修建的皇家佛寺——薦福寺。此宅「位於唐長安城朱雀門街之東從北第二坊,曰開化坊之東南隅。此坊西界朱雀門大街,東界安上門街,南鄰安仁坊(今小雁塔院所在)並有渠自西向東經坊北而過。」(《長安志》)「原該處本為隋煬帝在藩舊宅。」隋煬帝做了皇帝後,此處遂成為隋朝皇家寓留園囿別舍。隋朝滅,李唐繼,仍收為皇產。
  • 因悽慘宮女寄託來生期盼誕生的小雁塔,地震裂開後竟能自愈不倒
    小雁塔,中國早期典型的方形密簷式磚塔作品,高43.4米(原有15層,現存13層),國家AAAA級免費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原唐長安城安仁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公元707—710年),是唐代佛教融入漢族文化的建築藝術遺產,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
  • 含光路、小雁塔歷史片區改造提速,商業新作初綻!
    含光路、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的改造,將公眾的目光拉回到主城區下一個商業集聚高地。年初,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項目正式啟動,片區綜合改造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141畝,將建設包含小雁塔古建築群、唐文化風貌展示區、生態遺址公園和商業服務設施的城市公共空間新格局,成為「老西安名片」和「新西安客廳」。
  • 大雁塔與小雁塔,千年古都西安的形象
    小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薦福寺內,又名"薦福寺塔"。小雁塔高43米。 1961年3月,大雁塔和小雁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小雁塔都是唐代僧人玄奘為了供奉從天竺取回來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而修建的。大雁塔最初是五層,後來加到七層。 從建立到現在,大雁塔和小雁塔經歷了千年。
  • 「2020瀋陽市迎新納福主題春聯書寫創作大賽」有獎徵集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王秒)12月17日,由瀋陽市網信辦、瀋陽市文明辦、瀋陽市文聯、瀋陽日報社主辦,瀋陽市書法家協會、瀋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瀋陽日報美術館承辦的「抒懷民生祝福瀋陽福運連聯——2020瀋陽市迎新納福主題春聯書寫創作大賽暨送福送春聯進萬家」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瀋陽廣大市民和全市楹聯愛好者徵集春聯,並將組織「送福送春聯」進基層、社區、鄉村和千家萬戶。
  • 小雁塔|為什麼「關中八景」之「雁塔晨鐘」是指小雁塔
    「雁塔晨鐘」 為其一景,大約確立於康熙年間,多有美詩佳句讚頌,流傳甚廣。有關中八景詞曰:華嶽仙掌第一景,太白積雪六月天;灞柳風雪撲滿面,草堂煙霧緊相連;驪山晚照光明星,雁塔晨鐘在城南;曲江流飲賦詩箱,鹹陽古渡幾千年。「關中八景」形成於何時,未有確切記載。
  • 小雁塔、七賢莊、三學街老城區新規劃!看西安如何打好「古色古香」這張牌!
    我們先來看小雁塔、七賢莊、三學街這幾處本身就擁有豐富歷史底蘊和濃厚文化氛圍的區域未來的樣子,興許能得到答案。小雁塔史稱薦福寺塔。864年,建薦福寺於開化坊(安仁坊北側的),後修塔於安仁坊。如今的小雁塔所在的院落仍然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寺院格局。